文/舒筱米
劉嘉玲曾經說梁朝偉是一個非常挑剔的人,邀請他拍戲的劇本堆成山,劉嘉玲覺得這些劇本中有很多都非常不錯,但梁朝偉就是不喜歡。如果你以為,梁朝偉在成為影帝後打算放棄演藝事業,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曾經,梁朝偉四次橫跨大洋彼岸,打飛的去美國,只為了求取一個角色。並且這個角色還讓他心心念念了30年,這就是知名推理小說家勞倫斯·布洛克筆下的馬修一角。
梁朝偉喜歡這個角色到什麼地步了呢?據說當年王家衛邀請梁朝偉出演《春光乍洩》被拒,於是他就跟梁朝偉說,這部電影裡面的給他量身定製了一個「馬修式的偵探」,梁朝偉這才欣然前往阿根廷片場,結果王家衛果斷扣押了他的護照,梁朝偉這才無奈接下了這部戲。
王家衛和梁朝偉的這段「插曲」,讓我們看到了影帝對於馬修這個角色的喜愛。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大膽向馬修這個角色示愛。
梁朝偉在二十多年前看過布洛克的馬修系列小說後,就對這個角色情有獨鍾。雖然前前後後找了作者布洛克四次,但都沒有拿下這個角色。無奈的他,最終在在拍攝《2046》電影時,又約布洛克出來,請他幫忙寫一個新的類似馬修角色的劇本。但當這個劇本完成時,梁朝偉始終覺得,這個新角色差口氣,比不上馬修的經典,最終影帝只能選擇放棄。
究竟馬修這個角色有怎樣的吸引力,可以讓影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機會拿下來呢?不過,與其說是想了解角色有怎樣的吸引力,不如說是想了解角色的創作者,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才能創造出這樣的角色?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勞倫斯·布洛克筆下的《八百萬種死法》這本加印到第五版的書,和影帝來一個跨時空的感應之旅吧。
馬修不是虛擬的,他是我的朋友
在《八百萬種死法》中,主人公馬修是一位落魄的私家偵探。他因為執行公務時,誤傷一名小女孩而陷入自責,辭去了警察的職務,開始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著。妻子無法忍受和這樣的人繼續生活,帶著孩子離開了馬修。馬修一個人生活在簡陋的住所中,一面要承擔著孩子的撫養費,一面還要維持自己的溫飽和交房租。但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馬修還是不會主動出去找活幹,而是等著生意找上門。
有人在翻完這本小說後,給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評價:這不是一本偵探小說,而是一本戒酒日記。
主人公馬修會經常參加一些戒酒會,因為酗酒已經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頭天晚上酗酒,三天後醒來,中間的這幾天,就徹底斷片了。他不知道自己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孤獨、憂鬱、威士忌,成了縈繞在這本書中獨有的味道。
很多讀者看過馬修的系列故事後,會自然而然將馬修和作者勞倫斯·布洛克聯想到一起。因為布洛克自己也曾經酗酒。
不少知名作家在創作小說的時候,為了得到靈感女神的眷顧,往往會藉助煙、酒甚至大麻等東西來幫助自己完成創作,布洛克也不例外。也許妻子是受不了他酗酒抽菸的生活狀態,也許是因為受不了整日居無定所,妻子最終選擇和布洛克離婚,帶著孩子離開了。那個時候的布洛克,像極了馬修。
在紐約漂泊的布洛克,和自己筆下的馬修一樣,獨自一人品嘗著生活的寂寞。離了婚的布洛克,面對孤獨寂寞的人生,他打算重新開始。他慢慢開始戒菸、戒酒。原本以為這會讓他失去自己的創作靈感,但馬修的系列故事,就是在布洛克選擇戒菸的時候開始寫的。
馬修的誕生,陪伴著布洛克走過最艱難的日子。也難怪布洛克說,自己和馬修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交集。
順其自然的寫作方式,讓人物野蠻生長
布洛克從事寫作長達50年之久,他出版的小說多達30部,人稱「 代歐美偵探推理小說第一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偵探小說就是一個單純的破案的,只為了講一些故事,沒有意識到偵探小說裡頭也有很濃烈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但在布洛克的小說中,我們讀到了藝術性。偵探故事不僅僅是在破案,更多的是在講人性,講述更多案件背後的故事。
布洛克曾引用他朋友的一句話,「所謂的偵探小說就是說一個案子,或者有可能發生一個案子的威脅是小說的主線」。
布洛克深以為然,並且也將這句話當作自己寫作的教條。
在《八百萬種死法》中,我們並沒有看到一條從一而終的破案主線。相反的,我們跟隨著馬修出入不同的場合,接觸到不同的人,不斷出現新的線索。整部小說,就像一棵樹一樣,所有的人物和線索就是這棵樹的枝幹。每個枝幹都在野蠻生長,而劇情也就順其自然,慢慢被推向高潮。
布洛克就像是一個園藝家,看著自己筆下的樹茁壯成長。他只是偶爾拿起剪刀,將部分枝葉剪掉,僅此而已。
普通偵探迷為之傾倒,連藝術名人,也同樣是他的死忠粉
布洛克寫馬修的系列故事長達35年之久,目前系列書籍已經寫到第17本。每一本馬修故事出版,都會有死忠書迷熬夜拜讀。布洛克是少數包攬愛倫·坡終身大師獎、鑽石匕首獎、馬爾他之鷹獎以及夏姆斯獎於一身的小說家之一。
梁朝偉對於馬修的喜愛,溢於言表,而曾經「欺騙」梁朝偉的王家衛,對於馬修的喜愛和布洛克的敬重,也不亞於梁朝偉。
王家衛拍戲不用劇本是出了名的,但因為喜歡布洛克筆下馬修的故事,不遠萬裡找到布洛克,讓對方成為自己《藍莓之夜》的編劇。而《藍莓之夜》也不負眾望,成為第60屆坎城電影節的開幕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梁朝偉會看到《八百萬種死法》這本書,還是源自於大導演侯孝賢的推薦。侯孝賢對於這本小說的評價是:感覺像小時候看武俠小說那樣,非要一口氣看完不可。
而侯孝賢會拜讀這本書,是源自於小說家朱天心的推薦。作為布洛克的同行,朱天心對於這本小說的喜愛程度,不亞於上面的幾位大咖。
朱天心在開始寫自己的代表作《巫言》之前,曾經到紐約完成一場馬修的旅行。她模仿馬修的行動軌跡和生活習慣,將書中大部分場景都走了一遍。
朱天心對布洛克的評價也更加專業和客觀,她說:「作為一個類型作家,同時又作為一個不願馴服的、抗拒的越界者,勞倫斯·布洛克皆作了精彩、高難度的表演和貢獻。」
在《八百萬種死法》這本書中,你不會感到劇情的爛尾,也許這正是布洛克寫作的高明之處。偌大的城市裡,看著人來人往的繁鬧喧譁,卻感覺自己總也融入不進去。四海漂泊的人,總有無法對外人說的孤寂。
也許你的這份孤寂沒人能明白,但在這本書中,也許你可以從自己的同類人身上,得到一點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