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就是個養羊戶,我自己養殖的多胎綿羊小尾寒羊,理論上來講,等母羊生過小羊後28~34天內就能懷小羊,但為了讓母羊有一個較好的恢復期,我通常選擇在母羊生產後42~51天內讓它懷小羊羔。需要說明的是:品種不同,母羊的發情周期和產後發情時間有所不同,因此所有品種並不一樣。
其實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牽扯到了非常多的養羊知識。其中就包括母羊的品種選擇、適配年齡、繁殖特性、發情表現、發情周期、發情持續期、產後發情期、妊娠期等多項知識點。
母羊的品種非常多,按照產羔性能我們把它分為多胎母羊和單胎母羊。多胎母羊的代表品種有小尾寒羊、湖羊、波爾山羊等,這些品種可做到全年發情,意思就是說,不管在任何季節,只要多胎母羊有發情表現,就能配種懷孕。單胎母羊的代表品種有灘羊、蒙古羊、藏羊等,這些品種屬於季節性發情,多集中在秋、冬兩季(尤其是秋季,是肉羊的發情高峰期),像諸如此類的單胎羊品種,母羊生過小羊後幾個月能懷小羊就不確定了,主要看它們的發情表現。
羊的適配年齡也不一樣。單胎綿羊的適配年齡大概在1.5歲左右,而小尾寒羊屬於早熟品種,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7~8月齡就基本能達到適配年齡。
羊的繁殖特性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演變而來的,它跟品種和環境的關係非常大。高寒地區的肉羊品種發情遲緩,溫暖地區的肉羊品種發情較早,這是規律。
當母羊性成熟之後,就會有發情表現。具體的表現為:母羊主動靠近種公羊並接受爬跨,有時母羊還會爬跨其他的母羊,食慾減退,比較興奮,外生殖道充血腫大,有黏液流出。
母羊如果在發情周期內沒有參與配種,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再次出現發情的現象。我家養殖的多胎綿羊小尾寒羊的發情周期為14~17天,大家需要注意,這個並不絕對,母羊的發情周期跟個體品種和飼養條件、氣候環境有很大關係。
母羊發情時總會有個持續時間,據我了解,山羊和綿羊的發情持續期稍有不同。小尾寒羊的發情持續期大概為12~36小時。據專業人士研究,母羊的發情持續期和個體、品種、年齡、配種季節等因素密切相關。母羊初情期發情持續期最短,成年羊最長。
母羊的產後發情期決定了母羊生過小羊後幾個月能懷孕這一問題。母羊分娩後的第一次發情稱為產後發情。像那些單胎羊品種屬於季節性繁殖,因此只有等到特定的發情季節(主要為秋季)才能配種懷孕。而小尾寒羊這個品種,它的發情期不受季節限制,所以理論上講,等分娩後28~34天就能懷小羊。
母羊的妊娠期平均為150天,綿羊妊娠期略早於山羊。母羊妊娠期受品種、環境、營養等因素影響,相差3~5天都屬於正常現象。前面說了小尾寒羊屬於早熟品種,所以它的妊娠期也比較早,平均為147天左右的時間。
綜合以上所有知識來看:母羊生過小羊後幾個月能懷小羊並不確定。多胎母羊大概在28~34天這個範圍(考慮到母羊產後需要休養,可適當延遲在下個發情周期配種),單胎母羊必須要等到發情季節才能懷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