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瘤症狀隱匿 高危人群應定期體檢

2021-01-10 新京報

資料圖片

1月8日,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發布訃告:北京男籃冠軍成員韓崇凱因病逝世,享年僅30周歲。據悉,韓崇凱曾經因患心臟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而離開他心愛的籃球場,時隔9年,因患腹主動脈瘤去世。

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喬志鈺介紹,一般來講,腹主動脈的直徑大於四公分,或者腹主動脈的直徑是正常主動脈直徑的1.5倍定義為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一般根據其位置分為腎上型、腎下型和腎周型。這樣分型的好處是根據腹主動脈瘤的部位不同,採取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腹主動脈瘤發病的原因在我國基本是以動脈硬化為主。」喬志鈺表示,該病在老年人中比較多見,病因以動脈粥樣硬化為主。在年輕人中發病則是由於遺傳性疾病,如馬凡症候群,或者是曾發生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動脈炎症、創傷、遺傳、先天性等因素都有可能形成腹主動脈瘤。「常年吸菸也是危險因素,因為吸菸對血管損傷很大。」

腹主動脈瘤症狀有時比較隱匿。喬志鈺表示,有好多人都是沒有症狀,在體檢時偶然發現。對於常年吸菸、有高血壓、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人群,或者年齡超過40歲的中老年人常規體檢建議要增加腹主動脈的B超。「如果出現腹痛症狀,在腹部可以摸到搏動性腫塊,這也是一個提示,一定要警惕有可能是腹主動脈瘤。」喬志鈺補充說道。

腹主動脈瘤突發破裂的死亡率可達到60%,一旦發生破裂幾秒鐘就可能會危及生命。喬志鈺介紹,腹主動脈瘤在發生破裂之前的治癒成功率很高,手術風險也不是很大。一旦發展到直徑很大,或者患者出現急性腹痛等要破裂的徵兆時再做治療,死亡率則非常高。

不是所有腹主動脈瘤都需要幹預,要根據部位、形態、病因來決定是不是該治療。喬志鈺舉例說,直徑四公分以下、比較平穩的可以先行觀察;如果是偏心性或者不規則的,這種容易發生破裂的,不達到四公分也需要治療幹預。

預防腹主動脈瘤首先要從生活方式上改變。喬志鈺建議,戒菸、戒酒、積極控制好血壓,常規體檢時可增加腹主動脈的B超。做過主動脈夾層手術、有過其他部位動脈瘤、有過主動脈手術史的患者,要定期複查、體檢。「有高危因素,如高血壓,或者老年人有動脈粥樣硬化合併有糖尿病的,除常規的檢查,也要看一看腹主動脈有沒有問題。老年患者有腹痛的也應警惕,一般都會去查肝膽胰脾,往往會忽略是不是腹主動脈瘤帶來的腹痛。另外,如果發現腹部有搏動性包塊的,也要高度警惕腹主動脈瘤。」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胰腺癌早期有哪些症狀?它喜歡那種人
    家族史中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人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須定期進行隨訪。一般認為,40歲以上患者近期出現下列臨床表現者,應考慮胰腺癌的可能:第一,60%的患者初期表現為上腹疼痛和說不清的不適悶堵感,時輕時重,時有時無,夜間更明顯。第二,出現黃疸而沒有膽結石等疾病。胰腺癌病人90%有黃疸,黃疸多出現於腹痛發生3個月左右。第三,體重減輕。胰腺癌雖隱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卻遮掩不了。
  • 八旬老人查心臟意外發現胃早癌 專家建議七類人群應定期做胃鏡篩查
    武漢晚報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羅瑤)冠心病老伯因胸痛和上腹疼痛到醫院查心臟,沒想到卻意外發現胃早癌。「幸好醫生查得仔細,不然後果不堪設想。」9月1日,拿到檢查結果的徐老伯家人,得知胃早癌還有手術機會,慶幸不已。 80歲的徐老伯一年前因冠心病上了支架,一直在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藥。
  • 出現這些症狀,小心長了「定時炸彈」!
    身體裡有一種像氣球一樣容易爆裂的瘤體,那就是腹主動脈瘤。好多人一聽腹主動脈瘤就會疑惑,動脈瘤是腫瘤嗎?會轉移嗎?其實它並不是我們普遍意義理解的實體腫瘤,而是指腹主動脈呈瘤樣擴張,通常直徑增大50%以上才定義為腹主動脈瘤。
  • 60歲大爺每天吃半斤紅燒肉 大腦後動脈閉塞差點「中風」
    檢查發現,徐大爺已經出現一側大腦後動脈閉塞和多發腔隙性腦梗塞,因為腦血管側支循環代償等緣故,目前症狀還較為輕微。但如果不及早進行幹預、治療,任其發展的話,極有可能引起更多腦血管堵塞,從而導致偏癱失語等嚴重後果。
  • 消化道早癌檢出率僅20% 高危人群可做胃腸鏡「精」查
    今天(11月9日),江蘇省抗癌協會消化內鏡學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專家指出,我國消化道早癌檢出率約20%,與國際上比仍有差距,針對一些高危人群,胃腸鏡"精"查技術亟需推廣。   醫生建議,有胃癌、食管癌、腸癌家族史;患有萎縮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等胃食管疾病,或者癌前病變的人群,可以做胃腸鏡精查。   警惕幽門螺桿菌 常規體檢別忽視"胃腸"   據了解,目前我國消化道早癌的檢出率約為20%,而在日本、韓國,消化道早癌的檢出率達70%。
  • 普通體檢和防癌體檢傻傻分不清?請把這張錶轉給所有人!
    02 肝癌,最隱匿癌 02 我國是「肝癌大國」,近九成肝癌與B肝密切相關。 肝癌也是一個潛伏很深的殺手,早期可能沒啥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往往也是中晚期。
  • 區分3類膽囊結石,避免高危因素,學會預防方法不做「無膽大俠」
    一般多發生於40歲以後的成年人群,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要高,發達地區和西北城市發病率較高。其實影響膽囊結石的因素有很多,肥胖、糖尿病、缺乏運動、一些胃腸道手術後或高血脂、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都有可能是引起膽囊結石的高危因素。膽囊結石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 為什么女性要定期檢查HPV?出現以下四種症狀,要警惕宮頸癌
    女性殺手宮頸癌與遺傳、免疫、吸菸、HPV感染密切相關,尤其是高危型HPV16和18,它們能分泌瘤蛋白,讓抑癌基因失活,加速腫瘤生長發育。 但是從HPV感染到宮頸癌需要一個過程,有下面四種症狀,一堆要警惕宮頸癌變
  • 女子年年體檢正常,卻突然確診癌症晚期,體檢還有必要做嗎?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現在很多人每年都會定期體檢以求安心,但是近年來,卻出現一種「年年體檢都正常,結果突然查出癌症晚期」的現象,而且不在少數。  近日,來自湖北武昌的吳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情況。吳女士年年體檢都「正常」,直到一個月前,她因持續便血到附近的腫瘤醫院就診。
  • 這類高危人群要警惕
    「早期症狀不明顯」 很多癌症早期症狀也不明顯,但肝癌也不得不說。其實我們人體的器官都是很神奇的,只需要一部分就可以發揮功能,比如腎臟,只需要4分之1就能運轉,怪不得幾年前有人賣腎換手機還能活下來。一般健康的肝臟只需要4分之1也可以讓人體正常工作,所以在肝癌早期,肝臟的功能還是健全的可以正常運行,身體也可能不會出現肝功能下降的症狀。
  • 看看你屬於肝癌「高危人群」嗎?該如何正確預防?
    肝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影響預後的關鍵,針對特定人群預防肝癌發生更為關鍵。本文主要談談哪些人需要預防、如何預防。 一、肝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B肝、C肝)所導致的原發性肝癌是我國肝癌主要病因,尤其是有肝癌家族史患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更是高危人群:其次長期飲酒者(長期每天平均飲酒量達50g以上的酒君子們).酒精可直接導致肝損傷、肝硬化、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尤其是合併肥胖、糖尿病者肝癌發生率明顯高於常人;長期進食黴變醃製食品者也是肝癌發生的高危因素;當然,任何原因導致的肝硬化都是肝癌發生的基礎病變
  • 6種人是慢性腎病高危人群
    常見的慢性腎病高危人群有以下6種: 1. 高血壓腎病和糖尿病腎病在早期,幾乎沒有任何腎病症狀,僅有尿微量白蛋白異常。
  • 無症狀檢出胃早癌 五類人應多做篩查
    不過,一次常規體檢,女兒為她自費增加了一項胃腸鏡項目,沒想到一檢查竟然患有胃早癌!消化內鏡專家指出,胃癌的六大徵兆固然需要警惕、及時篩查異常情況,但五大類高危人群,更需提高篩查頻率。據了解,目前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例,佔全球發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大部分患者診斷時已為進展期胃癌。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不過,在篩查早期肺癌上,低劑量螺旋CT雖效果不錯,但仍具有一些潛在的危害,如輻射危險和過高的假陽性結果,因此不建議40歲以下人群每年檢查。資料圖:CT片。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用CT篩查乳腺癌檢出率不高將CT用於乳腺癌檢測,存在檢出率不高的問題。目前,「B超+鉬靶」是篩查乳腺癌的最佳組合。
  • 腦垂體瘤的早期症狀 預防腦垂體瘤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人對腦垂體瘤的症狀並不是非常的了解,那麼腦垂體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患上腦垂體瘤的症狀有哪些呢?腦垂體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腦垂體瘤的預防方法又是怎樣的?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腦垂體瘤的早期症狀垂體瘤可有一種甚至多種的垂體激素排洩亢進的臨床體現。
  • 這110人中有33個是高危人群……
    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腦卒中患病人數達1242萬,並且大部分是在發生嚴重症狀後才發現。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已連續2周在渝北區的龍山、龍塔、龍溪三個社區免費進行腦卒中篩查,廣大市民的查血結果並不理想,有的甚至顯示已經有發生過腦卒中的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