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熙陪你一起度過的第 505 天
熊孩子的殺傷力到底能有多大?
這兩天,一個熱搜刷新了我對這個概念的認知。
熱搜的視頻內容是這樣的:
一個普通的下午,一位老人在路邊站著。
突然兩條狗前後追逐著奔了過來。
大狗並沒衝著老人去,但牽狗繩被它一路加速的影響下,甩了起來。
經過老人時,突然將其絆倒。
老人頭部著地,當場就沒有動彈了。
周圍的人第一時間報警叫救護車,救護車也在事發後十分鐘左右就趕到了現場。
但因為老人傷勢過重,送醫搶救後,依舊救治無效最終去世。
第二天,官方通報也出來了:
整件事情初步定為意外事件,後續調查還在進行中。
就這樣,一位身體康健的88歲老人,連新冠都扛過了,
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天降橫禍,死於一條狗繩?
到底是誰的鍋?
對於警方給出的初步定論,網友們有些憤憤不平。
因為對於「意外事件」來說,意味著這件事不會被立案,家屬也很難追責。
所以一開始,全網的火力都衝著狗和狗主人去了:
狗要被判死刑,狗主人要賠償。
但是根據多方媒體的採訪得知,在路上狂奔的那條狗,
原本是好好的拴在狗主人家裡的。
鄰居證明狗主人拴狗的位置
那為什麼被拴住的狗會在路上狂奔?
調查證明,是視頻中那個12歲的女孩,跑去狗主人家,把狗「牽出來玩」。
通報裡這個「牽出來玩」四個字,十分有意思。
基本可以肯定,是小女孩未經狗主人同意,將狗直接從人家裡偷出來的。
並且我們回頭來看下視頻,在事故發生後的五分鐘內,這個女孩做了什麼?
周圍的人在靠近想要查看老人的情況,而她,直接揚長而去。
經過老人時,甚至沒有看老人一眼。
值得玩味的是,這個時候的女孩並沒有急著去牽狗繩,而是確定大狗有跟上自己後,
居然就一溜煙跑了,還越跑越快?
何其冷漠!
而事後,小女孩先是回應:「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
而後再次回應:「沒看到老人被絆倒,事後常做噩夢。」
面對這樣一個小孩,當代著名白蓮花代表——微博網友,
馬上就站了出來,說大家不應該指責小女孩:
「我相信奶奶也本是善良之人,在天國也不願意大家這麼羞辱一個女孩。」
你們不去憐憫失去家人的老人家庭,不去憐憫失去生命的老人,
卻把「愛心」給了那個罪魁禍首?
甚至有人一邊說著「你們不要網暴那個小女孩」,
卻一邊辱罵狗主人,認為狗主人也應該負責,認為狗主人未盡看管義務,
我就好奇了,人家都已經把狗拴起來了,你還要人家怎麼盡看管義務?
這個案件讓我想到了前兩個月的一個案件:廣州花都兩名男童車內死亡。
當時也是兩個熊孩子造的孽。
他們發現鄰居家的車,門沒鎖好,就私自爬到車裡玩,
結果自己不小心把車門鎖死了。
在六月的天氣下,封閉的車廂導致這兩個孩子直接活活脫水性休剋死亡。
當時車主之所以沒鎖車,是因為車的遙控鑰壞了,還沒來得及去修。
結果短短一天,意外就發生了。
這個車主和此次事件的狗主人一樣,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個受害者。
誰都沒料到,停在自己家庭院的車和栓好的狗,會有小孩偷偷地去玩。
發現了嗎?
這兩起悲劇的源頭,都來自於孩子的熊。
偷牽鄰居的狗,偷溜進鄰居家裡等等行為,都是熊孩子們屢玩不爽的遊戲。
可是熊孩子犯的錯,給社會造成的傷痛,難道只能由受害者家屬來承受嗎?
「他還只是個孩子!」
這次事件中,牽狗女孩的父母離異,女孩父親酗酒、愛打架、脾氣大、多次被公安帶走,還表示自己工作忙管不過來女兒。
有網友說出了重點:「家庭教育真是個問題。」
被熊孩子們連累的鄰居或路人,只是一個倒黴鬼。
真正需要被問責的,其實是熊孩子的製造者——父母。
在電影《伊甸園》中,有這麼一對父子。
他和兒子的交流方式只有大呼小叫和拳腳相加。
這樣的父親,教會了兒子「一切問題用暴力解決」。
兒子一邊忍受著父親的暴力,一邊在父親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個更加暴戾的人。
當他遇見男女主的時候,他的暴力升級了。
他決心通過虐殺男女主在自己的朋友們面前大展雄風。
於是將男主用鐵絲綁在了樹樁上,然後威脅朋友們輪流用刀捅男主,
一個捅完,下一個跟上;
女主在男主的捨生取義下逃去村子求助,
不曾想她求助的屋主,就是那個領頭施虐的少年的家。
其他孩子的父母也發現了孩子做的事情,他們第一反應選擇掩蓋醜事。
一個死了孩子的家長大哭著說:「他們,還都只是孩子啊!」
孤苦無助女主最後被家長們,浸在冰冷的浴缸裡,淹死了。
影片到此結束。
這是一部十二年前的電影了,卻辛辣地諷刺了當今的現實。
孩子是父母行為的映射,暴力的父母只會給教會孩子暴力;
孩子只是一張白紙,上面的色彩都是由父母來描繪的。
如果父母不好好管教,所謂「無知的孩子」會幹出怎樣的事情,沒有人知道。
那句 「他們,還只是孩子啊」,是對愚蠢父母的最大諷刺,也是最醒目提醒:
他們還是孩子。
正因為是孩子,所以必須嚴格管教,嚴加防範,嚴厲懲戒,不能手軟。
否則,他們中的一部分,就會成為惡魔。
他們做的惡,可能無法想像。
法律無法解決一切
越來越多未成年罪犯的曝光,讓我們認識到邪惡有時候與年齡無關。
那些單純的外表下,悄悄掩蓋著一起又一起血淋淋的慘案。
每當這時,憤怒的網友們就會將火力對準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痛罵其「只保護犯罪的未成年人」:殺人就是殺人,為什麼還要區別對待?
國家也知道「嚴刑峻法」,可以平息很多大眾聲音,也能給許多受害者一個交代。
但是,這樣真的能減少未成年犯罪嗎?
很多國家的犯罪學家們都研究過,未成年人犯罪率的走向實際上和法規的變嚴,沒有統計相關性。
可見,一刀切地把責任推給法律,是沒有意義的。
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數據指出,未成年犯罪的根源最終還是在家庭和未成年所處的社會之中。
據統計,留守兒童犯罪佔未成年人犯罪的70%,且比一般未成年人犯罪顯示出更加低齡化的趨勢。
· 2016到2017年,全國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
農村案發率超八成,
流動式家庭、留守家庭排名靠前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網、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
孩子們的行為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家庭和父母身上。
那些粗暴的「棍棒出孝子」之流的教育方式,是沒法教會孩子去尊重生命,承擔責任。
社會對孩子在這一方面的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它依靠的只能是我們父母的言傳身教。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的始發年齡和性成熟的年齡相吻合。
隨著網絡和科技的發展,這個年齡正在不斷下降,尤其出現在缺乏家庭引導的孩子身上。
很多十幾歲的小孩,接觸了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後,會有模有樣地去學習,從而導致犯罪。
這個時候,正確地引導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如何應對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國家一直在思考和改進的。
中國的刑責年齡,或許是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修改,但這需要時間根據國情去判定。
可即便按照很多網友的要求,將14歲以下不追究刑事責任改為10歲,
也無法挽回已經發生的悲劇,更加沒法阻止以後此類事件的發生。
法律只是工具的一種,是最後一道防線。
一個群體生病了,我們應該在源頭開始預防,而不是在他們病後才開始採取措施。
不檢討家庭和學校的問題,
一味鼓吹將行為不端的未成年人訴諸暴力管束,
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最後,強烈建議加重監護人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
孩子不懂事,大人還不懂事嗎?
我不想再出現如同大連10歲女童被害案中,
兒子強姦未遂殺了人,父母一聲道歉都沒有的情況了。
不論什麼年紀,所犯的任何錯誤,
都要為之付出相應的代價。
-END-
點個「在看」,
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