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好評的《動物管理局》第一季落下帷幕,開放性的結局也為第二季的劇情引來眾多猜想。在大結局部份,場面戲升級,演員表演升華,郝運身份揭秘,這一切都讓結局部分充滿驚喜。作為觀眾真的是看過癮了。
從《動物管理局》六月初開播,誰也沒想到它會成為六月影視劇的口碑黑馬。很多觀眾還抱著對曾小賢的好感勉強撐過前兩集的時候,誰能料到第3集開始,《動物管理局》便真正開始顯現單元劇的魅力,幾乎每1-2集就給觀眾一個驚喜。
很難想像,一個開局看似青銅級別的單元劇,竟然充滿王者的格局。從3集到24集,主角的情感層層升華,懸疑程度也逐步升級,最後伴隨著大場面動作戲結尾,收場堪稱華麗。
關於《動物管理局》的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世界觀,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是本劇的基礎設定。我更想說,這部單元劇在愛情、衰老、理想、人生等人文關懷、社會性議題上面所做的努力。儘管劇情細節草蛇灰線,依然能在細節中感受到創作者奇思妙想背後的溫暖。
如果說兩隻狐狸的愛情還是在訴說一個庸俗的愛情故事,那麼老年金魚洄遊症的故事則是在隱喻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我國是老齡化大國,現在的宅男宅女越來越多,孤獨終老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宿命,老年金魚的故事讓很多人潸然淚下,大概也是令人觸景生情,聯想的人生種種。它也是《動物管理局》前期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
和老年金魚故事幾乎同期出現的水熊蟲,它代表了生命的另一種象徵——在孤獨而漫長的歲月裡獨活。水熊蟲已經活了500年,歷經世事,經歷無數場離別,生無可戀,可是怎麼也結束不了自己的生命。於是他開啟各種尋死模式,最終卻在另一個同類那裡獲得新生。儘管水熊蟲的故事,全程都充滿了歡脫的味道,但尋找一個同類共同抵抗歲月的孤獨,想來也會讓觀眾心有所共鳴。
最耐人尋味的故事則是蚯蚓分身的故事,蚯蚓的故事以悲劇收場,也是全劇最為悲傷、懸疑的單元。但蚯蚓分身的故事指向的卻是人生的選擇。一隻蚯蚓為了不同的人生目標,將自己切為兩半,開啟兩種人生。兩種人生卻各有各的累,各有各的艱辛,導致人身悲劇。
在人生路上我們面臨著很多種選擇,我們渴望的和實際選擇的很有可能並不是一條路。然而就算一開始選擇了自己想去的方向,結局也未必會皆大歡喜。無論你選擇了什麼,如果不能重來,都要繼續熱愛和接納。
而相比其以上的三個故事,《動物管理局》成員凱文周的故事則顯得無足輕重。凱文周原來是一頭毛驢,由於他內心自卑,就偽造簡歷,謊稱自己是黑豹。但是長期以來,內心的自卑一直困擾著他,所以它不斷爭功向上,通過這種方式來克服身份的自卑感。
在處理這段劇情的時候,劇情略顯得輕巧,一個內心自卑感強烈的人是輕易無法超越自卑的。所以,凱文周這段故事只能當成喜劇來看,心理轉變過程顯得太過於倉促。
另外,《動物管理局》也涉及到一些社會性的話題。比如在當下流行的一些仇富情緒。編劇也給我們了一個「富仇者聯盟」的故事,幾隻仇富的大鵝,有事沒事就騷擾有錢人,還自以為心懷正義。編劇也諷刺了這些人,他們只是恨自己沒有成為有錢人,就開始妒忌別人。這個劇情打臉還是打的很爽的。
但是,隨著主線劇情的進展,《動物管理局》的獵奇元素開始大於其實際的故事,比如男主角郝運的身份問題,父母死於非命的記憶,愛犬四爺的神秘失蹤,還有郝運漸漸爆發的超能力,以及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線,使得觀眾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隨之而來的是劇情單元變弱,主線劇情的張力得到強化,這最終也為大結局驚心動魄的大戰埋下伏筆。
四爺最後的蛻變的確出人意料,但整個劇情還算合理。大結局也應用了很多的特效,部分已經超越了網劇水準。然而最給人驚喜的是,陳赫和王子文的演技在最後兩集得到升華。
在23集之前,陳赫和王子文兩人飾演的角色都是在復刻他們自己以往的經典形象——郝運其實就是曾小賢,王子文就是曲妖精。大結局的哭戲一出,觀感立馬變了,郝運和王子文的哭戲情感真實,情緒到位,特別給人驚喜。原來他們不止可以搞笑,走起心來也非常的虐人。
當然,隨著男主角郝運身份的揭秘,故事也會有新的發展。這也給故事隨後的創作帶來難度,畢竟《動物管理局》是一部單元喜劇,如果在第二季的時候無法延續單元劇的風格,就很難延續劇情的人文深度,現在就看編劇如何處理第二季的劇情,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