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學走路時出現的踮腳、內八等情況,多數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太緊張。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著孩子學會站立,一直到會走路,這標誌著寶寶的成長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誰都希望自己的娃在走路這件事上能夠學習的又快又好。
但是,幾乎所有的寶寶在學習階段都會遇到各種狀況。比如踮腳、內八字或者有的娃走走路還經常摔跟頭。
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寶媽,生怕孩子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咱們今天就說道說道寶寶走路那些事。
孩子走路太晚?
對於大多數娃來說,在1歲-15個月就已經可以穩穩的走路了。有些娃甚至已經可以開跑了。不過,每個娃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自身的發育情況也會有不同。
家長不要看到別人家的娃可以上躥下跳了就過於著急,反而應該慢慢的引導,從孩子的坐、爬、扶站、扶著走一直到可以撒開手自己走。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學習走路的過程中建議給娃使用學步車或者學步帶,也不建議家長扶著娃走,這些方法通通屬於「揠苗助長」,對於娃學步來說沒有好處。
家長只要記住並且遵循兩個原則:「不要過分的幹預」並且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鼓勵」。
另外,一些這些情況需要注意一下,如果孩子身上存在,基本就是發育滯後的表現了,家長要及時帶娃就醫諮詢。
4個半月不能扶著坐,6個月還不能翻身,8個月還不能獨坐,10個月還不能扶著站;18個月依然不能走路,或即便學會走路,依然不能掌握用腳跟和腳尖走路的方式;2歲半還不能雙腳起跳,3歲爬樓梯依然費力或者經常摔跟頭,也不能單腳站立。
孩子為何會踮腳走路?
在娃的學步期間,孩子踮腳走路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時候娃的足跟肌腱發育尚未完全,對於腳後跟的控制能力也不熟練,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身體平衡。
不過隨著娃走路越來越熟練,這種情況會逐漸消失。
如果孩子已經會走路了,偶爾還踮腳的話,那可能只是因為貪玩,家長不要過度擔心。
★需要注意的重點:在娃學走路的時候,家長千萬別牽著孩子練習,這樣只會讓娃感覺到向上支撐的力量,導致腳尖先著地,這樣娃自然會習慣踮腳走路。
不僅如此,還很容易傷到娃的胳膊,家長也會因此累的腰酸背痛,得不償失。
如果孩子在練習走路時不是單純的踮腳,而是雙腿和雙腳緊繃的如同跳芭蕾一樣,或者孩子在能夠熟練的走路之後依然有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帶娃就醫諮詢了,許是肌張力出了問題。
孩子走路內八字?
很多寶寶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因為身體靈活程度差,下肢的支撐力遠遠不夠,娃為了保持平衡,會把小腳丫橫過來,於是就出現了內八字,不過這是正常情況,之後會慢慢消失。
★需要注意的重點:如果娃已經能夠熟練的走路數個月,但還是會出現內八字的情況,那麼家長就需要帶娃去醫院檢查了,可能需要矯正一下走路的姿勢。
孩子走路一瘸一拐的?
孩子走路一瘸一拐,也稱為「跛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導致娃跛行的原因也有很多。有時只是鞋裡進了沙子,或者腳部某處受了傷,比如腳趾磨破了或者肌肉拉傷了等。
家長找到原因處理之後,經過休息短期內都能恢復。
★需要注意的重點:孩子出現跛行之後,家長如果沒找到孩子出現的外傷,那麼建議觀察24小時,情況不見好轉,甚至更嚴重的導致娃都走不了路了,趕緊就醫別耽誤。
孩子走路經常摔跤?
還有些孩子走路的時候經常會摔跤,家長擔心的問題就多了,是缺鈣?還是「軟骨病」?或者是小腦不發達?
小腦不發達的人多數會出現「醉漢步」,日常站立容易掌握不好平衡,如果娃的只是走路偶爾摔跟頭,但走路狀態和站立狀態都正常,基本不用考慮小腦不發達的問題。
人走路的過程中,肌肉是支撐骨骼進行走路、站立的力量來源。因此一般的娃走路愛摔跟頭大多是娃的肌肉力量不夠,和缺不缺鈣也沒啥關係。
孩子只是走路不太穩,而站立沒問題就不是骨骼的問題,而大運動正是鍛鍊娃肌肉的最佳方式。
★需要注意的重點:家長應該注意娃的鍛鍊,從小引導孩子練習趴著玩耍,這對今後學習坐、爬、站、走都有很重要作用。孩子的肌肉鍛鍊的足夠強壯,自然走路也不容易摔跤了。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孩子不僅經常摔跤,還會出現蹲下起來很困難,行為動作不協調的情況,並且隨著年齡增長也不見好轉,也要及時就醫,排除先天肌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