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不滿50歲新冠患者多能自愈 未必用抗...

2020-12-05 新聞晨報

來源: 澎湃新聞

3月2日,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感染症學會日前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治療方案,其中主張,由於不滿50歲的患者多數能夠自愈,不一定需要用抗病毒藥進行治療,僅採取對症療法等持續觀察即可。

上述報導稱,新冠肺炎尚無特效藥,但由於50歲以上的患者很可能出現呼吸衰竭,發生血液中含氧量不足的「低血氧症」時將考慮使用抗病毒藥。即使不滿50歲,吸氧和對症療法下病情持續惡化時也將考慮用藥。對象藥物為愛滋治療藥「洛匹那韋」和「利託那韋」以及抗流感病毒藥「Avigan」(法匹拉韋)。

方案寫明,洛匹那韋和利託那韋兩種藥物將同時使用,與治療愛滋病的劑量相同,用藥持續10日左右。根據過去對其他冠狀病毒進行的實驗結果類推,如果濃度不夠高有可能無法產生效果,今後將進一步探討。

據共同社,Avigan採用高於治療流感的劑量,用藥最多持續14天。由於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孕婦及有可能懷孕的女性不得使用。該方案要求用藥時充分說明危險性並獲得書面同意,指出「需謹慎探討必要性」。

據海外網3月2日報導,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截至當地時間3月2日晚20時,日本北海道、神奈川縣、愛媛縣等地新增1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達976例。確診病例包括在日本國內的感染者和中國遊客等257人,「鑽石公主號」郵輪上乘客和乘務人員705人,以及日本政府包機回日14人。此外,累計死亡病例12例。

相關焦點

  • 日本新冠治療方案,主張不滿50歲患者多能自愈!我國網友驚呆了!
    日本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上熱搜了,日本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日益嚴重,但這個國家的迷惑行為卻是次次刷新我們的三觀,疫情爆發不是搶口罩而是搶廁紙,再比如這次的日本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不滿50歲患者多能自愈,未必用抗病毒藥。
  • 讓全球30國宣布「緊急狀態」的新冠肺炎,真的能自愈嗎?別被誤導!
    在我國持續進行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役中,各種治療方式方法不斷被探索、研究可行後填補到診療方案及臨床實踐中,中醫藥療法也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總有人大言不慚的說「新冠肺炎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不用藥治療也可以痊癒!」 新冠肺炎具有自限性,那就真的不用治療嗎?
  • 老藥新用潛力如何?《自然》子刊探討新冠治療方案
    由於開發新療法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因此,從「老藥」中尋找潛力藥物是重要策略。文章指出,最先暴發於中國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廣泛關注。2019-nCoV傳播迅速,當前,在全球四大洲的25個國家或地區已有超過4萬例患者確診,死亡風險約為2%。疫情暴發的同時,相關藥物研究及專利申請的關注度日益上升。
  • 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不治療就能自愈嗎?本文闢謠為你講出實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開始以來,各種各樣的消息滿天飛,但到目前為止,大家公認的一點是,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沒有發現一種「特效藥物」能夠特別有效的治療這種病毒感染,有些朋友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沒有特效藥,那是不是新冠肺炎不用治療,自己就能夠痊癒呢?
  • 新冠肺炎患者到底是自愈的還是治癒的?
    能吃的病人多吃點高營養的食物,吃不下的病人就給腸內營養支持。內環境的穩定也非常重要,水、電解質不能缺乏,也不能失衡,這就需要及時輸液、保持酸鹼電解質的平衡。 氧療。對於輕症和普通患者,由於肺部存在炎症,可能伴有胸悶或輕度的呼吸困難,這時候可以給予「氧療」,俗稱吸氧。通過直接給予比較高濃度的氧氣,提高血氧飽和度,緩解機體缺氧。
  • 新冠肺炎疫苗最新研究進展將公布
    全球多個在研的新冠肺炎疫苗項目也將藉助本屆進博會平臺公布最新進展↓疫苗最新進展在中國公布阿斯利康、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等跨國製藥巨頭均連續三屆參加進博會,這次均首次以雙展臺形式亮相醫療展區,除了展區內的主展臺,還有新增的位於防疫專區內的展臺
  • 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能治療新冠肺炎嗎?
    最近,Kumar等[1]在J Clin Exp Hepatol上發表的Letter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標題是《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再利用於抗COVID-19》。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真能治療新冠肺炎嗎?我順著作者引用的幾篇文獻進行了閱讀。
  • 「託珠單抗」救治新冠重症患者見效,用藥後各項指標轉好
    抗新冠病毒感染又添新藥,這次是代表生物製藥最高技術的單克隆抗體。單抗是單克隆抗體的簡稱,在生物醫學工程未發展時,單克隆抗體是可望不可及的,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單抗藥物用於臨床,尤其是惡性腫瘤及血液病方面使用較多。
  • 印度網友:新冠肺炎能自愈,不要慌!
    有些人可能已經不知不覺地自愈了。我們的身體可以自然地對抗任何異物。病毒可以感染每個人,40歲以上的人尤其要小心。6-35歲的年輕人能夠自動治癒。如果病毒已經在你體內傳播,最初的症狀是頭痛。發燒是最常見的症狀,會斷斷續續出現。
  • 中藥如何治療新冠肺炎?看孝感中醫戰疫記!
    「未病先防」,即飲用預防方「七味湯」防止新冠肺炎患者密接者受到感染;「己病防變」,即根據輕型、普通型、重型三大類新冠肺炎患者辨證使用治療方,防止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瘥後防復」即在新冠肺炎康復門診採取中醫藥綜合幹預,以中西醫結合多學科治療模式解決康復問題。
  • 一位新冠肺炎「自愈」護士的獨白
    2月4日晚,24歲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賈娜在微博上發表長文,回顧自己11天內從發現感染,到居家隔離,最後依靠藥物和自身免疫力成功痊癒的全過程。一夜間,她的這篇「自愈」日記引來了179萬的粉絲,得到了超過25萬的點讚。  賈娜的成功「自愈」,仿佛給壓抑已久的網友帶來了一絲微光,她的評論區沸騰了。「我把你的微博截圖給患病的同事和朋友了,一下子又充滿了希望。」
  • 當醫院爆滿後,非新冠肺炎患者求醫問診有多困難?
    32歲的基利·康諾利(Keely Connolly)患有腎衰竭,因無人照看孩子而錯過了透析治療。 之後,她出現呼吸困難,體內鉀離子水平非常高,存在心臟病發風險。但她堅信,只要救護車將她送到醫院住院並進行透析治療,一切都會好轉起來。
  • 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消失了
    來源:快資訊 韓流來啦新冠病毒疫情已在全球蔓延了一年多,雖然疫苗已問世了,但人們對它的認知仍然相對有限。最近,《英國血液學雜誌(BJH)》發表了一篇文章,再次讓我們大開眼界。英國特魯羅皇家康沃爾醫院血液科醫生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一名61歲的男性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體內的腫瘤竟然奇蹟般消失了!
  • 科技日報:中藥治療新冠肺炎在動物模型上證實有效
    科技日報3月5日消息,中藥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終於有了在動物模型上被證實的實驗數據。記者3月4日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藥所)了解到,該所成功構建了適合中藥治療新冠肺炎藥效評價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並用此模型完成16種藥物的評價驗證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紛紛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
  • 不確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能吃感冒藥來自愈嗎?醫生跟你解釋下
    新冠病毒疫情一直都在持續,好在越來越多的好消息傳來。目前新冠狀病毒每日新增人數逐漸減少,治癒病例越來越多,有些省市更是出現「零增長」。但「零增長」≠「零感染」,咱們依然還得不可掉以輕心。而國外的新冠疫情,也同樣不可忽視。
  • 新冠肺炎引起藥物研發熱 遍地開花誰能一隻獨秀?
    全球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200萬,國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冠病毒疫苗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試驗當中。隨著人們對新冠病毒的研究日益深入,SARS-CoV-2病毒大量的潛在藥物靶點被發現,全球新冠肺炎藥物研發如火如荼……目前,尚無隨機臨床試驗(RCT)證據表明任何療法均可改善COVID-19的患者的預後,沒有臨床試驗數據支持任何預防性治療。近日,國際頂級期刊JAMA發布綜述,盤點新冠肺炎潛在治療藥物。以期為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提供臨床經驗和治療指導。
  •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普遍存在腎功能異常?|鈦媒體科普
    在這 59 例患者中,男患者為 34 例,女患者為 25 例,年齡大概在 28 至 83 歲,中位年齡為 52 歲,其中包括 28 例被衛健委確認為「重症」病例,3 例病患最終去世,他們年齡分別為 66 歲,62 歲和 48 歲。
  • 全球科學家與新冠病毒「過招」
    新冠肺炎傳播力很強。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染兩到三個人,形成指數級增長。另有確切證據表明,它可以通過輕症甚至無症狀的患者傳播。這意味著新冠肺炎將比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非典型性肺炎(SARS)更難控制,因為MERS和SARS只通過已經出現症狀的患者傳播,且傳播力低很多。事實上,新冠肺炎在短短四分之一的時間內就已經造成了十倍於SARS的確診病例。
  • 川普新冠治療"雙管齊下":雞尾酒療法和瑞德西韋
    美國總統川普新冠確診後的治療方案曝光。當地時間10月2日凌晨,川普通過推特自曝,自己與夫人梅拉尼婭新冠檢測呈陽性,並將立即開始隔離。確診消息引發全世界關注,白宮醫生Sean P. Conle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兩人目前狀況良好,康復期間將留在白宮家中。確診為新冠的川普,將接受了怎樣的治療?
  • 世衛組織: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未來幾天將達100萬例
    該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義大利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比上一日增加727例,累計確診病例和治癒病例分別比上一日增加4782例和1118例。在現有確診患者中,有48134名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居家隔離,28403名患者在醫院接受普通治療,4035名患者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