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北大還行撒貝寧」嗎?這裡有一位比他們更富有戲劇性的學霸火了:中考總成績差一分滿分,參加完高中入學考試後兩個星期就參加高考,結果成績只和北大、清華、中科大少年班的錄取線差一兩分,最後被西北工業大學錄取,他就是「國之重器」殲—20總設計師楊偉。
楊偉, 1963年5月出生,四川資中人,他15歲考入西北工業大學,是那一屆空氣動力學專業年紀最小的學生。22歲,楊偉碩士研究生畢業,進入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去實現他心中的藍天夢想。
01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
大學畢業後,楊偉帶著「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這樣的抱負開始了他的航空報國之旅。為完成國家重點工程,楊偉和同事們幾乎長期處於611工作狀態,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小時。到了攻堅階段,甚至是711。在楊偉的帶領下,團隊分秒必爭,曾同時設計出9萬多張超七型戰機「梟龍」和其他型號戰機的A4生產圖,創造了中國戰機研製史上的奇蹟。
02航空報國志
2016年,殲—20在珠海航空展上,華麗地進行了飛行展示,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四機編隊首次公開亮相,開彈倉展示飛彈彰顯強大戰鬥力,但在楊偉看來,這只是中國航空在走向中國製造的途中完成的一個小目標。「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和同事們一起研製出更多更先進的戰機,為壯軍威,揚國威,強大祖國的國防,維護祖國的和平和統一做出我們的貢獻。」楊偉說。
03鑄大國重器,挺民族脊梁
楊偉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動人,是因為其中蘊藏著中國科技工作者們最引以為傲的使命——鑄大國重器,挺民族脊梁。
04加強科技創新,打造科技強國
加強科技創新是縮小中國航空事業和世界強國航空事業的差距,把我國打造成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像楊偉一樣的科研人員拼搏進取、攻堅克難。
05熱愛成就不凡
幾十年來,面對艱巨的工作任務,楊偉和同事們始終全神貫注、全力以赴,而熱愛正是他們能取得今天這樣不凡成就的原動力。
在中國的文字表述中,使命往往與擔當聯繫在一起。這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也是在說一個事實:離開擔當,使命就名存實亡,就會淪為一句空談。正所謂「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
歷史賦予使命,時代要求擔當。就像楊偉自己所說:「我們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