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蟲橫行的時代:蜻蜓堪比老鷹大,「蜈蚣」可達2米6!

2020-11-23 騰訊網

如果將地球的46億年歷史一節一節拆開來看,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各種動物各顯神通,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時代就是石炭紀,因為這個時期地球出現了最早有飛行能力的生物,同時也是一個「巨蟲橫行」的恐怖時代。

石炭紀,即古生代(共6個紀,寒武、奧陶、志留、泥盆、石炭、二疊)的後半期,是泥盆紀之後、二疊紀之前的時期,距今3.55億至2.99億年前,大約持續了6400萬年。在此期間,巨型蕨類植物蓬勃發展,其中一些大型蕨類植物的直徑為2m、高度可達38m,它們在溼地上形成了一片大森林。同時,地球全年幾乎沒有季節性變化,熱帶氣候終年潮溼。而且由於森林的繁榮,據說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已達到35%,是地球有史以來氧氣濃度的最高值(現今為21%)。

體型變大,避免氧氣中毒!

至於為什麼石炭紀的昆蟲體型變得如此巨大,對科學家來說還是個謎。過去的理論指出,昆蟲體型迅速增大,得益於大氣環境氧含量的大幅增加。但有新研究指出,昆蟲當時之所以體型變大,是因為要避免氧氣中毒。

理由是氧氣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但是如果大量存在,它可能會變成有毒物質。昆蟲幼蟲通常直接從皮膚吸收氧氣,幾乎或根本無法控制它們攝入量。當氧氣濃度很高時,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降低氧氣中毒風險的一種方法是增大體型。而另一方面,成年昆蟲可以通過打開和關閉體表上稱為氣孔的閥門來調節氧氣的攝入,大氣中較高的含氧量將有助於它們獲得更大體型的進化可能。這也是後來氧含量降低,而昆蟲綱物種沒有滅絕的原因之一。

石炭紀「巨蟲橫行」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當時陸生動物還沒有在陸地上站穩腳跟,同時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食草動物。陸地上只有各種肉食者和清道夫,所以體型變大,可以免遭被捕食的機率。而倖存下來的傢伙都是「大塊頭」,於是「大塊頭」的基因就遺傳了下來。

石炭紀的代表性「巨蟲」,真的很大!

1、中突蜘亞目,猥瑣流打法鼻祖?

這種蜘蛛存活在石炭一種大型節肢動物,體型和亞馬遜巨人食鳥蛛差不多。它們有較窄的胸板,在背部和腹部吐絲器有背片、沒有毒腺、共有四對吐絲器。不過這種蜘蛛的捕食方式屬於猥瑣流——蹲守埋伏,它們一般會在地面尋找天然洞穴在其中布置陷阱,當獵物掉進陷阱、蛛網震動,中突蛛猛然衝出咬住獵物。

2、普莫諾蠍,雨林恐怖殺手!

普莫諾蠍出現在3.5到3.3億年前,也叫肺蠍,所以又被譽為「會呼吸的蠍子」。其外表和現在的蠍子差不多,但體長將近1米(70釐米左右),屬於超大plus版。但相較於其他昆蟲,普莫諾蠍存在地球上的歷史很短,它們的化石僅在蘇格蘭的西洛錫安等地區被發現,加上出土量極少,所以它們的食性、生活方式都十分神秘,科學家只能推測其以小型四足動物或者其他節肢動物為食。

3、「巨型蜈蚣」節胸,史上陸地第一大蟲!

在石炭紀(石炭紀末到二疊紀初)的歐美和北美、澳大利亞森林裡,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無脊椎動物——節胸(Arthropleura)。節胸目屬於倍足綱(與馬陸關係更近),而蜈蚣屬於唇足綱,它和蜈蚣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古生物學家的還原圖裡,節胸的造型實在太過酷炫和震撼,在很多古生物愛好者眼裡泛起了小星星。為了霸氣一點,就稱其為「節胸蜈蚣(巨型蜈蚣)」。

根據出土的化石研究,節胸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大概由30節組成。每一節兩側各有一隻腳,共有60隻。其體長最大為2.6米,寬度為0.5米,是地球史上陸地第一大蟲。儘管較多、看上去很笨拙,但實際上屬於行動敏捷的動物,和《怒晴湘西》裡的巨蜈蚣有得一比。

4、巨脈蜻蜓,史上最大的飛行昆蟲!

巨脈蜻蜓(Meganeura monyi),也叫巨尾蜻蜓或大尾蜻蜓,應該是地球史上第一代的天空霸主,以掠食小型兩棲類動物以及昆蟲維生。其外型跟現在的蜻蜓相似,但是它們的翼展可以長達65到75釐米。如果活到今天,相當於「老鷹」的大小。

只可惜雨林崩潰事件終結了它們的統治……

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因『氧』大,因『氧』亡!

石炭紀,是因地層中富含的礦物命名的,也是唯二兩個用成分來命名的地質時代(另一個是白堊紀)。之所以說那些巨蟲4000萬年裡因『氧』大、也因『氧』亡。主要是這時期的石松類、節蕨類和真蕨類植物瘋長,形成了遮天蔽日的雨林。雨林是什麼?是一個天然的光合工廠。

由於當時還沒有高效降解木頭的真菌,這些石松、蕨類植物繁殖完就掛了,而且不負責返回碳元素。因此在長達4000萬年時間裡,木頭無法分解,導致碳循環失衡,二氧化碳濃度不斷降低。同時大氣氧含量劇增,更容易形成森林大火,木頭埋入地下數萬年不腐最終變成煤。

另外根據研究發現,石炭紀有著比今天更大的冰封大陸。隨著時間推移,地球進入冰川冰河時期。到石炭紀晚期,大陸氣候也從溫暖溼潤變得乾燥,雨林就此崩潰。而那些巨蟲們失去了雨林的庇護,於是節肢動物開始紛紛往小型化發展。

腦洞:

縱觀地球歷史舞臺,出現動物巨大化的時期除了昆蟲,還有恐龍,它們一個共同特徵都是大氣環境的含氧量都很高。如果人類有機會生活在含氧量更高的環境中,人類會不會變成巨人呢?

—END—

相關焦點

  • 史前恐怖「巨蟲時代」:蜻蜓比鳥大,蠍子近1米,「蜈蚣」2米多!
    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時代就是石炭紀,因為這個時期地球出現了最早有飛行能力的生物,同時也是一個「巨蟲橫行」的恐怖時代。石炭紀,即古生代(共6個紀,寒武、奧陶、志留、泥盆、石炭、二疊)的後半期,是泥盆紀之後、二疊紀之前的時期,距今3.55億至2.99億年前,大約持續了6400萬年。
  • 2.4米長的蜈蚣,大如老鷹的蜻蜓,「巨蟲時代」為何迅速消亡?
    這個地質年代時期,地球上的陸地面積持續增加,氣候溫暖溼潤,森林、沼澤遍布,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石炭紀有一個別稱——「巨蟲時代」。巨蟲的時代以昆蟲類生物中蜻蜓為例,現今的蜻蜓最大個體也只有18釐米長,而石炭紀晚期的某些大個體蜻蜓翅展可達70釐米以上,巨脈蜻蜓是當時一個物種,它的翅展長度可達95釐米。
  • 石炭紀昆蟲大的驚人蜻蜓體長2.4米~蜈蚣體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6米
    米左右,那時的空中沒有鳥,也沒有空中飛的爬蟲類,所以那時的天下是巨大蜻蜓的天下。巨脈蜻蜓來自石炭紀時期超級大蜈蚣,距離現在已經有3億年了,它們在二疊紀時期滅絕。身長可達到2.59米外形與現代蜈蚣類似,模樣十分可怕,體型巨大。
  • 遠古蜈蚣接近3米?石炭紀的蜻蜓賽老鷹,蠍子都有2米5
    「巨型蜈蚣」是石炭紀的霸主,就像如今地球上的人類一樣,那時候不僅「蜈蚣」很大,空中霸主蜻蜓都接近1米。它們源於3.6億到3億年前,大氣含氧量不斷升高,而脊椎動物還未「上線」,沒有競爭與氧氣,造就了「巨蟲時代」,就像白堊紀氧含量升高造就了恐龍一樣。
  • 遠古巨蟲時代,2-3米的昆蟲是常態
    從化石的考證我們得知,蜻蜓的翅膀的長度都在30釐米以上,雙翅展開時,翅寬達65~70釐米以上,體長在2.4米左右,那時的空中沒有鳥,也沒有空中飛的爬蟲類,所以那時的天下是巨大蜻蜓的天下來自石炭紀時期超級大蜈蚣,距離現在已經有3億年了,它們在二疊紀時期滅絕。身長可達到2.59米外形與現代蜈蚣類似,模樣十分可怕,體型巨大。
  •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真是太可怕了?
    作為五毒之首的蜈蚣一般長度也就在10釐米左右,即便是這樣看上去也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體長可達30釐米!然而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和地球歷史上的石炭紀額蜈蚣比起來可就差遠了。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長到了近3米長。真是太可怕了。
  • 2.5億年前的巨蟲時代,蜻蜓體長能達到一米,可以載著人類飛行
    地球生命史有幾十億年,可是生命真正開始豐富起來的時期大約是在3億年前,也就是是石炭幻時代(大約距今2.5億年-3億年),這個時期還有一個稱呼:巨蟲時代。既然是巨蟲時代,說明這個時期的霸主是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昆蟲。
  • 石炭紀真的有3米長的巨型蜈蚣嗎?為什麼?
    現存最大的蜈蚣最長也只有36公分,它就是秘魯巨人蜈蚣,儘管如此,它依然成為了蜈蚣中的巨無霸,而且它甚至能把食物鏈「逆襲」,以青蛙、蝙蝠、蛇這種原本作為天敵的動物為食。由此可見,一條3米的長的巨型蜈蚣的話,加上它的毒液,殺一頭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那麼,考古學家挖掘出了3米長的巨型蜈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時期的生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體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蜻蜓翼展長度達到1米,像一架小型直升機
    可能是因為我們對恐龍太過熟悉,導致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其他史前時期和生物被人忽略,就比如距今3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一隻蜻蜓的翼展就有1.2米,就像一架小型的直升機。這個時代,也被後來的人們稱為「巨蟲時代」。
  • 遠古的地球出現過巨蟲時代,蜈蚣能有數米長,那麼蚊子有多大?
    大部分的生物都在一次次生物大滅絕中消失了,只有極少數的物種能夠經歷一次次生物大滅絕延續到現在。不同時期的生物,它們的個頭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恐龍的時代,那個時候地球的霸主是恐龍,它們有著非常高大的體型,是真正的巨獸,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 可曾聽聞過巨蟲時代?遠古石炭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可曾聽聞過巨蟲時代?遠古石炭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地球史中,恐龍我們最為熟悉的史前生物了,它們體型巨大種類繁多,但你知道嗎。在距今3億多年前地球葉增出現過巨型生物,當時的陸地並不像今天這樣分散,而是處於一個逐漸聚合的過程。
  • 蜻蜓1.2米蜈蚣3米,雙腔易碎龍達58米
    之所以說史前世界「大」,並不是這時的地球體積大,由於史前世界的含氧量較高,動植物種類也十分豐富,這也為它們擁有較大的體積提供了充足的條件。首先來看昆蟲,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十幾釐米大的蜻蜓,這時可能會是「龐然大物」。
  • 盤點十種體積最大蟲類:古老巨蟲體長2.4米(圖)
    國外媒體報導,儘管大部分蟲類都很小,甚至可以用「渺小」來形容,但是這種古老的節肢動物的種類超過100萬種,佔全球所有有生命的有機體的一半還多,其中有些蟲的體格之大令人驚嘆。  1.
  • 石炭紀又稱巨蟲時代,是什麼原因導致昆蟲會變得異常巨大呢?
    石炭紀是地球演化的一個年代,大約距今2.9億年到3.5億年,是現代化石燃料煤炭的主要形成時期,所以叫做石炭紀,石炭紀的陸地面積比現在大很多,陸地上的生物得到空前的發展,當時的氣溫溫暖溼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森林,這也是煤大規模形成的原因。
  • 遠古時代的巨型怪物, 巨大蜈蚣體長超2.4米, 蜻蜓竟以松鼠為食!
    巨大蜻蜓!現代的蜻蜓體型較小,但是它們的祖先卻十分龐大,遠古時期巨大蜻蜓翼展達到60釐米,身體長度接近40釐米。這種龐大身體讓研究人員猜測它可能以青蛙、松鼠大小的動物為食。這種體型龐大的史前蜻蜓滅絕的原因是地球大氣層數百萬年前開始氧氣含量升高。遠古蜈蚣蟲!
  • 遠古的地球上巨獸橫行,蜻蜓都有一米長,那麼遠古的蚊子有多大?
    遠古的地球上巨獸橫行,遠古的蟲子也大得離譜,根據已有的化石資料,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存在著一種長達一米的蜻蜓,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巨脈蜻蜓」。「巨脈蜻蜓」是那時的空中霸主,擁有與現在蜻蜓一樣高超的飛行技術。它們主要以小型動物為食,在捕食的時候,它們會像老鷹一樣向地面俯衝,並迅速抓住地面上的獵物。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石炭紀,忽然聽到天空傳來「嗡嗡」聲,別猶豫,趕緊逃命吧。
  • 全球10大巨型昆蟲 史前蜈蚣蟲體寬2米多(組圖)
    巨型遠古昆蟲   在3億年前的遠古石炭紀時期,最有特點的兩種昆蟲是巨脈蜻蜓 Meganeura(見上圖)及遠古蜈蚣蟲(見下圖巨脈蜻蜓翼展約有2.5英尺(合0.75米),主要靠捕捉其他小型昆蟲及早期由水生轉為水陸兩棲的小型動物為生。而遠古蜈蚣蟲的橫寬(從左腳到同排右腳)就有8.5英尺(約合2.6米),主要依靠吞噬植物及小型動物為生。  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遠古蠍類為上圖展示的廣翅深海蠍。這種深海蠍生活在4.6億至2.55億年前,身長約為8英尺(約2.4米),生性兇猛,在遠古時代為海洋一霸。
  • 博比特巨蟲!比電影還真實的食人蟲,或許就藏在你家的魚缸裡
    看過電影《蒙古巨蟲》一定會對影片中那隻巨蟲印象深刻,身體長度達到了十幾米,不愧為巨型蠕蟲了。它平時就潛藏在沙漠之下,一旦有獵物靠近,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躍起,張開血盆大口,獵物無路可逃,何況它的舌頭上還有劇毒性極強的毒液。
  • 比電影還真實的食人蟲,博比特巨蟲,可能就藏在你家的魚缸裡
    在距今大約2億年前,地球還處於富氧狀態,氧氣的含量佔據空氣的百分之35左右,許多動物在氧化作用下迅速成長,而體型也是如今的數倍。據說,當時地球上一隻蜻蜓如果展開了翅膀,其長度甚至可以達到2到3米,它們可以輕鬆地抓起一個成年人,而僅僅是巴掌大的蜈蚣,在富氧狀態下體長超過了2米。
  • 它是蜈蚣中的巨人,體長可達40釐米,性情兇猛所放毒素堪比蛇毒
    它是蜈蚣中的巨人,體長可達40釐米,性情兇猛所放毒素堪比蛇毒生活中常常看見一些長輩用蜈蚣泡酒,據說藥用價值很高,可以強身健體。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敢拿這種蜈蚣泡酒,因為這種蜈蚣的平均身長有30~40米,體色純黑,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也有人說它們是蜈蚣中的巨人,看來果真名副其實。這種蜈蚣名叫阿拉帕格斯巨人蜈蚣,主要分布在厄瓜多沿海地區,秘魯南部以及聖克魯斯島等。其實這種動物也可以入藥,只是生活中大家用得少,主要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