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超大質量黑洞裡,都可能藏著多重宇宙中的一個

2021-01-20 環球科學

撰文 阿尼爾·阿納塔斯瓦米(Anil Ananthaswamy)

翻譯 丁家琦

審校 韓晶晶


黑洞裡可能藏著其他的宇宙。科學家最近發現,早期宇宙中一些奇異的時空現象會帶來短壽命的蟲洞,讓我們與數量繁多的多重宇宙相連。


如果該理論得到證實,它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長到這麼大。


多重宇宙(multiverse)就是說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數量巨大的眾多宇宙中的一個。這是目前關於宇宙膨脹的主流理論,即永恆暴脹(eternal inflation)理論引申出的結論。


永恆暴脹理論認為,在宇宙的早期階段,時空以指數方式膨脹,在極短的時間內體積迅速增大,之後膨脹速度才放緩並穩定下來。該理論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最初是用於解釋標準大爆炸理論自身無法解釋的一些觀測結果。


但宇宙學家迅速意識到,暴脹的宇宙還提示我們:通常以為只對微觀粒子發揮作用的量子力學效應,在整個時空演化的過程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其效應之一,就是較大範圍的宇宙中的一小塊時空可以轉變為另一個量子態,形成一個「泡泡」,這樣的泡可已從正在暴脹的宇宙中隨機生成。


這意味著,哪怕是在我們宇宙的劇烈膨脹已經終止之後,其中一些泡仍然可以繼續暴脹成為新的「嬰兒宇宙」,而這些宇宙內又可以產生新的泡,以此類推,產生不斷蔓延的多重宇宙。


「在暴脹進行的時候,泡泡會冒出來並在暴脹的空間裡擴張。」美國塔夫斯大學的宇宙學家亞歷克斯·維連金(Alex Vilenkin)說,他是膨脹宇宙學的先驅之一。


但要證實這個理論則相當困難。宇宙學家提出,那些泡和我們的宇宙碰撞的時候可能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即大爆炸留下的輻射)上留下了印記,但這樣的信號極其微弱,目前為止宇宙學家還沒有觀察到任何確鑿的證據。


維連金和同事想在我們的宇宙中尋找其他的方法證實多重宇宙存在的信號,因此他們通過數學手段分析了暴脹過程中產生的泡的命運。


他們發現,如果一些泡在形成時其內部的固有能量低於我們宇宙的固有能量,它們的確會開始膨脹:泡外部時空的張力比內部的大,因此泡壁會被向外拉伸。


但當我們宇宙的暴脹停止以後,外部張力就消失了,泡沫就會開始坍縮,就像漏氣的氣球一樣。


內部的世界


以上所描述的是從外部角度觀察到的現象,但維連金說,這幅圖景得出的結論還不僅於此,比如泡泡最終的命運依賴於它們的大小。


越往後生成的泡就越小,將坍縮成普通的黑洞,其內部只有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奇點」。


但早期生成的泡會更大,生成的黑洞也更大,在其內部甚至可以包含另一個正在暴脹的宇宙。


在我們所在的宇宙暴脹結束後的一瞬間,泡剛剛開始坍縮時,這時候我們可能可以通過蟲洞與泡內部相連結。不幸的是,這些蟲洞幾乎立刻就會關閉,迅速切斷內部的暴脹宇宙與外部宇宙的聯繫。「我們向這些宇宙發送信號的機會已經消逝了。」論文的共同作者,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的物理學家豪梅·加裡加(Jaume Garriga)說。


但即使是在蟲洞關閉以後,黑洞中的時空依舊在繼續膨脹(見arxiv.org/abs/1512.01819v1)。


另一位膨脹宇宙學的先驅,史丹福大學的宇宙學家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高度評價了他們的工作。這一工作背後的想法在近30年前就出現了,但維連金和同事對泡的命運做出了最詳細的分析。林德說:「這就是美麗的廣義相對論,它有時候會帶來極端違反直覺的結論。」


維連金的分析提出,我們宇宙中黑洞的分布應該有一些獨特的特徵,這能為尋找多重宇宙的跡象提供一條嶄新的途徑。在達到某一個臨界質量之前,質量越大的黑洞數目越多,超過這個質量的黑洞數目則迅速減少。「這一臨界質量把普通黑洞與包含正在暴脹的多重宇宙的黑洞區分開來。」加裡加說。


這或許也能解決一個存在已久的謎題:天體物理學界一直很難解釋為何超大質量黑洞能長得這麼大,按理說它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吸收這麼多物質。但按照新理論,那類最大的黑洞裡面藏著一個宇宙,它們在一開始就比其他黑洞大很多。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很可能就是由這樣的黑洞生長而成。


維連金的工作或許也能解決困擾物理學家幾十年的黑洞信息丟失悖論。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研究廣義相對論與黑洞的物理學家唐·馬羅爾夫(Don Marolf)指出,物理學家一直想知道黑洞所包含的信息是不是比它們表面顯露出來的要多得多。


他說:「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觀點的極端例子,即黑洞的內部是無窮無盡的。」


而在別的宇宙看來,我們自己的宇宙可能也是一個黑洞。


「這個研究課題深不可測,」林德說,「我們才剛剛開始觸到它的表面,剛開始發現多重宇宙相關的事實真相。」


原文連結: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2930554-300-supermassive-black-holes-might-be-hiding-entire-universes-inside/



轉載請先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



《環球科學》2016年1月刊已上市,點擊文末讀原文即可到微店購買。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來源:新浪科技根據經典理論,超大質量黑洞並沒有足夠時間在年輕的宇宙中發展。然而,觀測結果表明它們在大爆炸後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SISSA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大質量黑洞的規模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僅僅」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而宇宙的年齡已經140億年,這怎麼可能呢?在天體物理學家看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物」確實是傷腦筋的難題。毫無疑問,我們當前對這些天體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宇宙中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倍或數十億倍。例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的就是一質量為4.100±0.034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由於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本身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天文學家估計,距我們的星球約27億光年遠的Abell 2261星系的中心,一定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應與宇宙中某些最大的已知黑洞的質量相媲美。利用在1999年和2004年Chandra 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天文學家已經在Abell 2261大型中央星系的中心搜索到了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 一個黑洞比一個星系還重!比超大質量黑洞還大的黑洞,真的存在嗎
    這種黑洞幾乎在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有存在,質量普遍在太陽的100萬倍以上,其中以TON 618為最。這樣的質量,已經超出很多人的想像了,但科學家指出:宇宙中還可能隱藏著更加驚人、更加巨大的黑洞,大得令人拍案驚奇。  黑洞的分類  我們知道,目前科學家觀測到的黑洞可以分為兩類,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超大質量黑洞之外,還有一種是恆星級黑洞。
  • 發現8個隱藏的雙活動星系核,而且都藏有超大質量黑洞!
    觀測活動和理論研究都表明,超大質量黑洞(SMBHs)位於大多數星系的中心。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宇宙中無處不在,星系通過碰撞分層次地成長和演化,而碰撞也為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提供物質,從而使其成長。後期的合併實際上應該包含雙吸積超大質量黑洞,或活動星系核(AGN)(這是正在進行合併的明確證據)成對分離小於10kpc,預計將促進黑洞最快速的增長。
  • 宇宙中原始黑洞真的是巨大的重力嗎?
    一個巨大的黑洞不斷逃避探測,科學家無法解釋 有黑洞,然後有大黑洞。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被恰當地命名為"超大質量黑洞"(SMBHs),位於宇宙中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心。甚至銀河系也有一個,一個400萬太陽質量的物體,被指定為射手座S*。 黑洞的時間
  • 星系霍姆伯格15A中到底有多少個超大質量黑洞?
    距地球約7.6億光年的是星系團Abell 85,這是一個由約500個星系組成的強大集合,它們彼此繞行。它的中心是巨大的橢圓星系霍姆伯格(Holmberg)15A,據估計,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0萬億倍,是銀河系的數十倍。所有大星系的心中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倍。
  • 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可能孕育最原始的黑洞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3位對黑洞研究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這之後不久,新的關於黑洞的研究登上了《物理評論快報》,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很可能孕育了最原始的黑洞。這一系列研究由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員合作完成,近日,該機構在官網刊文介紹了相關研究始末。暗物質被視為宇宙的主要組成,人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黑洞或許都源於暗物質。而在原始恆星和星系誕生前,早期宇宙中就有黑洞形成,這些原始黑洞很可能是暗物質的重要構成。
  • 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可能孕育最原始的黑洞_科技湃...
    這之後不久,新的關於黑洞的研究登上了《物理評論快報》,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很可能孕育了最原始的黑洞。這一系列研究由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員合作完成,近日,該機構在官網刊文介紹了相關研究始末。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人類好像有線索了!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首個黑洞照片公布,由此拉開了黑洞探索的真正序幕,對於黑洞,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是九牛一毛,甚至連它的冰山一角都沒摸透。關於黑洞的形成,目前的理論是這樣的,某一個大質量恆星瀕臨滅絕,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即停止,隨後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形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天文學家在一個遙遠的發光類星體的中心發現了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或許有助於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古老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距地球130.3億光年的類星體。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遠的類星體,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後。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穿越太空25億年之後,這比太陽存在的時間還要長,兩個大黑洞碰撞的漣漪被美國和義大利的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9年5月21日探測到。這些波紋揭示了至少兩個黑洞合併的特徵——一個質量是太陽85倍,另一個質量是太陽66倍。當它們相撞時,它們形成了一個質量是太陽142倍的黑洞。丟失的9個太陽的物質在碰撞中轉化為能量,使宇宙劇烈震動,LIGO和Virgo都能探測到。
  • 為什麼說黑洞是宇宙最可怕的天體?人進入黑洞後會發生什麼?
    其實,大家對黑洞都是比較熟悉的。黑洞有幾個主要特質。  黑洞在宇宙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存在,據說在銀河系中就有數十萬個黑洞,而且銀河系的中心也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質量約為是太陽的400萬倍,科學家是通過耀斑行為來確定這個黑洞的存在的。
  • 發現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6.7億年
    宇宙從誕生到發出第一束光歷經了數百萬年時間,接著恆星開始形成、聚集成星系,然後星系氣體與塵埃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形成整個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類星體。最近,天文學家再觀測到當今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的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6.7億年,打破了3年前的最遠類星體記錄。
  • 假如一個黑洞進入了太陽系範圍,將會發生什麼?質量不同結果不同
    只有當大質量的黑洞開始吞噬周圍天體的時候,天體被不斷撕裂在黑洞周圍形成了一個異常明亮的吸積盤。這個吸積盤的能量釋放出來,才能夠被我們觀測到。質量越大的黑洞,它的吞噬能力越強,越容易形成更大的吸積盤,在宇宙之中,這種帶著明亮吸積盤的超大質量黑洞,就像是宇宙中明亮的燈光,很難隱藏自己。即使是相隔數千萬光年,數億光年以上,也有可能被我們觀測到。
  •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SDSS J0849 + 1114,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三個黑洞聚首的情況,在宇宙中比較罕見,距離地球大約10億光年。
  • 為什麼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東西?
    黑洞很可怕,原因有三點。如果當一顆恆星死亡時您掉入一個遺留的黑洞中,您將被粉碎。同樣,在所有星系中心看到的巨大黑洞,食慾不竭。黑洞是消除物理定律的地方。 我研究黑洞已有30多年了。特別是, 我專注於 潛伏在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 震驚,科學家提出我們可能生活在「黑洞」中
    我們自己的宇宙對於局外人來說可能像黑洞。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理論,即由坍縮的宇宙構成的黑洞會產生暗物質,而我們自己的宇宙對於局外人來說可能像黑洞。多元宇宙 如果這個新理論被證實,那麼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地外文明很可能就在黑洞中。反過來來講,對外生命觀察到的我們也是一個「黑洞」。那麼,這樣投機性問題、暗物質問題以及多元宇宙概念就都能說得通了。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據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已經確認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幾乎每個星系中央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一些質量更小的黑洞則更多,那麼這些黑洞的前身是什麼模樣就成了科學家的研究焦點。來自錢德拉宇宙演化調查的項目科學家發現在宇宙大約12億歲時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這些星系核的樣本記錄了宇宙早期黑洞的成長過程,科學家通過活動星系核的研究了解到宇宙早期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情況,並釋放出高速移動的帶電粒子噴流。
  • 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黑洞裡面藏著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去年,天文學家發布了一組黑洞照片,這也是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室女座M87星系中,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這項發現在科學界可謂是不同凡響,科學家們運用先進的攝影技術,通過模擬超大口徑望遠鏡,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清晰可見。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卡察內瓦斯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一顆垂死的恆星發生坍縮時會形成一個所謂的恆星級黑洞,其大小通常是3到10倍太陽質量。  在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介於數百萬倍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到目前為止,質量是太陽100到1000倍的黑洞從未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