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講究駢儷對仗、音律工整、注重典故的書面語。其文體包括策、詩、詞、曲、八股等等。
三千多年來,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漢語語法、詞彙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為三個發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即使商、周、秦和兩漢時期的漢語,中古期是指魏晉南北朝到遼、金時期。而近代期是指元、明、清時期了。
文言文的語言大多都比較的含蓄,講究「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總體上來說要比白話文更講究美感和以及表達精要一些。比如白話文中「我想你了」這句情人之間比較常用的話,如果用古代文言文的形式來說,是怎樣的呢?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這句話是出自《詩經·王風·採葛》,所描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他情人的思念。「三秋」指的是三個季度也就是九個月。以此來誇張的形容對於情人的殷切思念。
現代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一般都是「一日不見,如隔三年」,可以說是更加誇張了。不過卻也非常有效的表達對愛人的思念。這個句子的原文出處短而精煉,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採葛》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話想必大家早已經是耳熟能詳了,出自《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是宋代詞的著名詞人柳永所作。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後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其詩大多悽婉動人,讀來是一種情感上的享受。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所描繪的正式熱戀中的情人的相思之苦。對彼此的情有獨鍾,專一而執著。雖然形容憔悴,日漸消瘦,也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我們知道古人用月亮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這句詩也是如此。用現代語言翻譯過來就是:想念你時的我就像是天上的滿月,永遠的滿懷期待,但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容顏也憔悴了很多,就像是那月亮也慢慢的失去了光輝。
這首詩出自唐代宰相張九齡,描寫了丈夫遠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單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一副悽涼婉轉的景象躍然眼前。形象而生動,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讀來感人肺腑。原文也很短,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賦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