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每家核酸檢測機構派駐2名衛生監督員
探訪核酸篩查 最快3小時出結果
1月8日上午,兩名監督員提醒實驗室核酸檢測人員戴好面罩。遼瀋晚報記者張阿春攝
全民核酸檢測,瀋陽共14家核酸檢測機構承擔篩查任務。目前,瀋陽市每家檢測機構都派駐了兩名衛生健康監督人員,對實驗室資質、生物安全、人員防護等各方面進行監督檢查。
昨天上午10時,本報記者來到位於大東區的瀋陽艾迪康醫學檢驗所,該機構負責對大東區、和平區160餘個社區的採樣樣本進行檢測,第一輪核酸檢測中共檢測6.5萬管樣本。樣本抵達實驗室後最快3小時出結果。
實時監督:從穿防護服到負壓開箱
從元旦開始,瀋陽市衛生健康監督中心派遣市區兩級監督人員,對承擔此次篩查任務的14家核酸檢測機構進行駐點監督。監督過程中,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對涉事單位進行嚴肅處理,確保全民核酸檢測工作安全、準確、高效。
瀋陽市衛生健康監督中心中醫監督科科長張曉冬介紹,在各個檢測機構,監督員的監督工作涉及各個方面。
比如在消毒和防護方面,監督員要求實驗人員在每次實驗前對生物安全櫃的空間和臺面以及實驗儀器進行消毒;標本處理後,每次移出生物安全櫃做好手消毒,並對生物安全櫃、工作檯面、實驗器具、環境、地面等進行全面消毒。在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實驗室設置使用人流、物流及醫療廢物通道。實驗人員穿脫防護用品時必須按照標準的流程,實驗室核心區及重點環節人員需要達到三級個人生物安全防護標準,並均要做好手衛生工作。
在樣本管理方面,監督人員首先是要求運送人員必須為經過生物安全培訓的專門的工作人員,同時要求樣本運送到檢測機構時,先對轉運箱進行消毒,之後確保在負壓的條件下打開轉運箱。
不僅如此,瀋陽艾迪康醫學檢驗所臨床實驗室經理賈全玲介紹,兩名駐點監督人員在工作中十分認真,哪怕實驗室檢測人員面罩沒有戴正、防護服無意間劃破小口或者不小心散落幾根頭髮,監督人員都會迅速提醒。
醫療廢物標註「新冠」
三層包裝還需高壓滅菌
醫療廢物的處置也是監督人員的監督內容之一。張曉冬稱,對於已完成檢驗的樣本及其他廢棄物,要採用三層的醫療廢物袋進行分類收集包裝,然後用鵝頸結封扎,新冠核酸檢測產生的廢物還應標註「新冠」字樣,在產生地進行高壓滅菌後,才能夠按照醫療廢物進行處理。監督人員要對醫療廢物高壓滅菌質量監控、消毒和銷毀記錄進行檢查。
除了及時掌握檢測動態,監督人員還會幫助檢測機構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此次檢測開始之前,瀋陽市衛生健康監督中心就已經協調了醫療廢物轉運機構,以保證對醫療廢物的收集頻次。張曉冬解釋「儘管醫療廢物在48小時之內收集都是合規的,但是很多時候,時間還沒到48小時,但醫療廢物的量已經超過了檢驗機構的儲存能力,這就需要協調收集機構儘快上門」。通過衛生健康監督中心的積極協調,此類問題的解決速度得以提升。
多層緩衝區保安全
最快三小時出結果
在瀋陽艾迪康醫學檢驗所三樓,記者透過多層玻璃可以一瞥實驗室中忙碌的身影。賈全玲介紹,出於生物安全考慮,實驗室外圍設置了多重的緩衝區。「站在這裡是安全的,如果要進入下一層的走廊需要進行二級防護,如果再往裡深入一層,則需要進行更高級別的防護」。賈全玲說。
賈全玲介紹,目前,檢驗所共有56名檢測人員,為了滿足檢測需要,近期遠程調增了11臺提取儀和32臺擴增儀。檢測過程可簡單概括為核酸提取和擴增兩個步驟。由於核酸非常小,需要使用擴增儀對核酸進行擴增,以達到可以通過儀器檢測到信號的標準;完成擴增之後,就會形成一個曲線,根據曲線的比對結果進行對樣本的判斷。賈全玲補充,「整個流程下來,最快大約3個小時」。
遼瀋晚報記者張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