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亮麗內蒙古]赤峰:從"旅遊扶貧"到"旅遊富民"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柔和的曲線,起伏的丘陵,綠茵如氈綿延,白樺點綴其間。10餘天就換一茬的百花世界,勾勒出一幅幅油畫般的美麗畫卷。四季分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裡成為「休閒者的勝地、觀光者的樂園、攝影者的天堂」。這就是風情獨具的烏蘭布統草原。

  精準扶貧 旅遊先行

  烏蘭布統草原位於渾善達克沙地與蒙古高原接壤處,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內。近10年來,八一、長影、北影等影廠在這裡攝製了百餘部影片。「《還珠格格》《康熙王朝》《漢武大帝》等都是在這裡拍攝外景。」烏蘭布統蘇木黨委書記姜惠勇對《經濟日報》記者說起這裡的旅遊資源,如數家珍。「我們依託旅遊資源,大力開展旅遊扶貧,取得了明顯效果。2016年從事牽馬服務貧困戶142戶,人均收入4100元;從事自駕車服務貧困戶34戶,人均收入9000元;從事旅遊餐飲服務貧困戶17戶,人均收入12000元;從事趕馬車服務貧困戶15戶,人均收入4300元。」

  許志偉、許玲玉兄妹倆將元寶山嘎查12戶貧困戶異地搬遷留下來的30多間「板夾泥」土房「就地取材」,把貧困戶攏在一起組建大螞蟻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搞起了「農家樂」,餐飲、住宿、勞動體驗等生意火爆。「我家有三四個舊房租給大螞蟻,每個房間租金500元一年。我在這打工做接待,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今年51歲的李桂枝高興地告訴記者。

  夜幕降臨烏蘭布統草原,飽嘗一天美景美食的遊客紛紛入住度假村蒙古包,音樂響起,篝火歌舞晚會又開始「炫」起來了……

  「克什克騰旗以旅遊發展帶動扶貧開發,以扶貧開發推動旅遊發展,讓美麗的風景成為老百姓脫貧的錢袋子。」克旗旗委書記邊中悅對記者說。

  2016年,克什克騰旗接待國內外遊客45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2億元,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分別佔赤峰市的1/3和1/5,均位居全市首位。

  「精準扶貧,旅遊先行」。克旗優先安排資金投入旅遊產業,2015年以來全旗投入資金40餘億元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先決條件。「我們堅持『重點幫扶、典型示範、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思路,構建全域旅遊推動脫貧攻堅發展大格局。」邊中悅說。

  克旗還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引導貧困人口積極參與「旅遊+」產業。貧困戶將山林、草原、果園、土地、房產等資源量化參股,參與分紅。崗更嘎查貧困戶布仁特古斯將自己家的400畝草牧場流轉給貢格爾草原遊牧文化部落,一次性籤訂10年合同,「每年一次性付款2.5萬元,不說分紅、務工、賣土特產等收入,就這一項,我家就脫貧了。」他說。

  目前,克旗旅遊從業人員達到2.45萬人。自2014年以來,通過「旅遊+」產業扶貧模式,從事旅遊產業帶動7600餘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佔總貧困人口的32.8%;脫貧2110人,佔全部脫貧人口的12%。

  全域布局 興業富民

  赤峰市具有獨有的花崗巖石林、舉世罕見的大型冰臼群、歐陸特色的克什克騰草原、一望無際的八百裡瀚海玉龍沙湖、馳名中外的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和濃鬱的民俗風情等人文勝境。藉助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赤峰市打造了一批風格不同、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精品村。「我們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和依託合作社發展旅遊扶貧,效果明顯。」赤峰市長孟憲東說。

  2016年赤峰市11個貧困嘎查村利用「三到村三到戶」資金495萬元投入7個旅遊產業合作社和3個旅遊產業發展公司,覆蓋貧困戶785戶、1744人,戶均增收1180元。流轉283戶貧困戶土地3000多畝用於旅遊開發,戶均增收1060元。

  目前,赤峰全市在工商管理部門註冊的合作社達16076家,與旅遊扶貧相關的有118家,通過經營觀光農業、生態畜牧業、林果採摘、出售土特產品等多個項目,覆蓋貧困戶1077戶,2635人,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據悉,2016年赤峰市旅遊接待人數1453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228億元。2014年赤峰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6.8萬人,至2016年底,已有28萬人脫貧。赤峰市委書記段志強說:「我們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全力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實現旅遊業發展的全域布局、全景覆蓋、全局聯動、全業融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羅霄)

    相關專題:守望相助七十載·壯美亮麗內蒙古

(責任編輯:劉江)

相關焦點

  • 綜合能源基地實至名歸 壯美亮麗內蒙古
    索比光伏網訊:守望相助七十載,壯美亮麗內蒙古。8月8日,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會在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舉行。此外,在全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為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計劃退出產能5414萬噸,到2020年將煤礦數量控制在550處以內。同時,從單一的煤炭採掘到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內蒙古立足煤炭大省的區位條件,不斷優化升級。
  • 守望相助70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
    8月3日,張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鐵路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路段開通運營,內蒙古自治區正式邁入高鐵時代。張呼高鐵列車在運行中。本報記者 吳 勇攝兩名演員在烏蘭察布站與高鐵列車合影。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自2011年全面啟動雲計算產業發展戰略以來,內蒙古依託自身冷涼氣候和豐富的電力資源,推動產業迅猛發展,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伺服器裝機能力已達90萬臺,全區光纜總長度42萬公裡,網際網路寬帶接入埠890萬個,北方大數據中心建設初顯規模。圖為位於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境內的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
  • 壯美亮麗內蒙古 內蒙古社區百家宴加深民族團結
    壯美亮麗內蒙古 內蒙古社區百家宴加深民族團結 原標題:   蒙古族的烤羊排、手把肉、奶茶,朝鮮族的打糕、辣白菜、紫菜包飯,漢族的鍋包肉、木須肉……各色佳餚美食一字排開,身著民族服飾的主人,熱情邀請居民免費品嘗自家美食。
  • 內蒙古旅遊攻略 內蒙古必去的景點
    那麼這份旅遊攻略你一定用得著。內蒙古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這裡有碧綠的草地,蔚藍的天空,還有成群的牛羊,在這裡可以徜徉於大自然的懷抱。是不是想想都很心動,那麼小編就為你整理了內蒙古旅遊攻略,以及內蒙古必去的景點。
  • 滄桑巨變 壯美亮麗——內蒙古輝煌70年系列述評之經濟建設篇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31日電 題:滄桑巨變 壯美亮麗——內蒙古輝煌70年系列述評之經濟建設篇新華社記者任會斌、董璐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七十載歲月滄桑,草原舊貌換新顏,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正變得更加壯美亮麗。歷史性跨越夯實農牧業基礎農牧業是衣食之源,是內蒙古經濟發展的基礎。
  •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同聲自相應 同心自相知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同聲自相應 同心自相知 ——內蒙古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樂章 原標題: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  同聲自相應 同心自相知
  • 內蒙古:產業扶貧因地制宜 農牧民脫貧加速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9日電 題:內蒙古:產業扶貧因地制宜 農牧民脫貧加速新華社記者董璐今年夏天,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牧民斯仁巴布收入頗豐,家裡經營的別具特色的牧家樂和沙上衝浪車不僅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也為他帶來了近30萬元的收入。
  •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產業升級轉型打造宜居之城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產業升級轉型打造宜居之城 原標題:   【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  包頭,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城市。70年前,包頭還是黃河邊上一個依靠皮毛生意往來的水旱碼頭。
  • 大安區實現旅遊富民惠民
    「現在自貢玫瑰海沒啥活,就到這裡來打工。」湯桂蓉說。玫瑰海景區就位於朝天村,離她家很近,景區有活的時候,她就去幫工,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 旅遊經濟是富民產業。大安區在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帶動下,引導群眾主動融入文化旅遊新業態,老百姓的「荷包」在縣域經濟發展中鼓起來。
  • [守望相助七十載,壯美亮麗內蒙古]綜述篇:七十年砥礪再奮蹄
    央廣網呼和浩特8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947年5月1日,在迎接新中國誕生的曙光裡,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實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光輝起點。今天(8號),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將在位於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的主會場隆重開幕。
  • 內蒙古滿洲裡旅遊攻略_現在去滿洲裡旅遊好玩嗎?
    內蒙古滿洲裡旅遊攻略_現在去滿洲裡旅遊好玩嗎?步入暑假,旅遊的季節也就到來。尤其是一些人們經常嚮往的地方。比如內蒙古的大草原。今天我們請到了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上的包車團隊的領隊韓師傅,讓他來給我們介紹一下草原的一些基本情況!
  • 自貢市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富民惠民
    來源:四川日報 近年來,自貢市大安區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總體布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深度挖掘「鹽龍燈食」文旅資源,爭創天府旅遊名縣,通過打造政策環境、特色品牌、新型農業、特色項目和活動,文化旅遊富民惠民效應凸顯。
  • 攻略|內蒙古不只有大草原,冬季來可以這樣玩
    內蒙古不僅有壯美的自然風光,更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是國家發展冰雪旅遊的核心地帶。冬季的內蒙古,遍地是景,阿爾山雪村、萬裡霧凇、七彩沙漠、歡騰節慶、盛裝少數民族......隨手一拍,即可成為令人眼前一亮的美圖。這裡從每年的10月開始下雪,銀裝素裹的日子要持續到來年的5月。
  • 【守望相助七十載·壯美亮麗內蒙古】大草原繪就開放發展新藍圖
    對外經貿:從一窮二白到繁榮發展  從無到有,由低水平、低層次向高水平、高層次發展,70年來,內蒙古對外開放勢頭猶如飛馳的駿馬,不斷躍上新的臺階。  年過八旬的蒙古族老人烏力吉回憶,上世紀50年代,他所在的國營外貿單位只出口少量凍牛羊肉,進口一些布匹。這幾乎是當年內蒙古外貿的縮影。
  • 樂安縣旅遊扶貧實現鄉村「蝶變」的路徑探索
    大通村的美麗「蝶變」,是樂安縣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該縣有貧困村69個、貧困人口9825人,其中旅遊扶貧示範村26個。近年來,通過旅遊扶貧,該縣1000多戶貧困群眾參與旅遊項目建設和旅遊產業發展,戶均年增收5000餘元。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扶貧產業發展同步推進,實現村美、人富、產業興。
  • 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2020年招生簡章
    赤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地處內蒙古、河北、遼寧三省區交界,是內蒙古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地區。隨著赤峰至北京、瀋陽高鐵通車,立體交通體系已基本形成。利用傍京臨海的優勢,使赤峰逐漸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物流集散的樞紐、科創發展的中心、人才聚集的高地,為有志之士創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赤峰歷史悠久、人口眾多,農牧、旅遊、教育、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應用型人才供不應求。
  • 且看古城扶貧事:內蒙古奈曼旗土城子鄉扶貧工作見聞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1月2日電(李愛平 侯顯峰)「今年收入怎麼樣?明年打算發展點啥產業?」李延輝與張豔軍坐在炕上嘮起來。 「我想再買幾隻羊,還想把那林地利用起來,就是資金有困難。」 「我可以給你協調『領養』幾隻羊,這樣就不用拿資金了。栽扁杏的話,樹苗和技術我負責解決。」
  • 百裡杜鵑: 「旅遊+扶貧」敲開致富門
    百裡杜鵑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後,陳明凱一家搬進了石牛社區,看到花節時周圍的餐館生意火爆,陳明凱高中畢業後學了廚師,回家開起餐館,吃上了「旅遊飯」,一家人摘掉了貧困帽子。「百裡杜鵑管理區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氣候優勢,堅持以旅遊為統攬,緊緊圍繞做好旅遊扶貧這篇大文章,努力克服機構小、幹部少、人才缺、基礎薄等困難,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推進景區保護開發與鄉村旅遊發展,建立『大旅遊』統攬下的旅遊扶貧模式,實現了旅遊發展與脫貧攻堅的雙促雙贏,成果喜人。」百裡杜鵑管理區農業辦公室(扶貧辦)主任樊秀英介紹。
  • 廣西三江縣舉辦紅薯節 助力旅遊扶貧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高秀紅薯節百家宴&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三江11月8電 11月4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高秀村舉行旅遊扶貧農產品推介會暨第四屆高秀紅薯節
  • 大數據生態旅遊創精準扶貧新理念
    因此,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加快脫貧步伐,成為「十三五」開局之年貴州省全面開展扶貧工作的重點關注方向,如何把貧困的貴州轉變成山清水秀、百姓豐裕、物產富饒的新貴州,是關係到貴州能否實現2020年同步小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