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散布在文學表現的各個角落

2021-01-08 新京報

儘管揚·馬特爾說動物是被人類社會遺忘的部分,但在文學中,以動物為角色的小說並不少見,其中有不少也已經成為經典。在這些作品中,作家們儘可能地調用動物的形象,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有些動物在小說中擔任著人的化身,通過它們的舉動來對人類社會發出諷刺;有些動物則在小說中成為象徵;另外一些為讀者觀察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動物的身份往往會讓觀察的角度富有新意。

《白鯨》

作者:(美)赫爾曼·麥爾維爾 譯者:成時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年4月

《白鯨》已經成為美國小說的史詩級經典,它有無數的解讀路徑:故事與捕鯨學交錯的文本,宗教與膚色之間的混合,白鯨及「白」本身的象徵意義。但更重要的一點是,《白鯨》為後來的美國文學奠定了精神基礎。

那頭白色抹香鯨的身上帶著不可戰勝的神秘氣息與恐怖氛圍,人們隨時感受著它的蹤跡但又永遠追蹤不到它,這股來自「白色」的恐怖在後來美國作家的創作中十分常見;當船長和船員的意志發生衝突時,亞哈又仿佛一個英雄時代的人物,最後整艘船帶著水手一起沉入水底,以悲劇色彩結尾;而在人與更高的、不可戰勝的存在發生衝突時,意志又綻放出令人激動的光輝。假如有什麼詞語能形容這種影響了美國文學的精神的話,那就是「充滿激情的水手精神」,這股精神與後來吟誦「我的船長」的惠特曼,描寫野外獵熊的福克納和與大馬哈魚搏鬥的海明威,以及將大海視為兄弟的凱魯亞克相契合,將自由意志置於精神生活的最高點。《白鯨》可謂這股精神的開拓者。

而在這粗糙銳利的精神之外,《白鯨》40餘萬字的敘事也很耐人尋味,它囊括了大量與鯨相關的海洋學資料、歷史文獻、宗教信息,《白鯨》本身就如同海中的「莫比·迪克」,龐大而矇矓,永遠無法窮盡。

《比目魚》

作者:(德)君特·格拉斯 譯者:馮亞琳、豐衛平

版本:灕江出版社 2003年5月

《比目魚》是格拉斯創作於1977年的長篇小說,敘事氛圍陰暗,它與描繪人類自由精神的《白鯨》不同,這部小說關注更多客觀歷史的發展,也表明了當時作者對文明狀況的絕望。

格拉斯通過比目魚的辯護,用自己的方式重寫了人類文明史的童話,《比目魚》把人類文明歸結為九個階段,從石器時代直到作者所在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作品裡也充滿政治事件和神話隱喻,對男權社會顛覆和女權興起的描寫。小說中,這條比目魚成為世界政治混亂的根源,它對暴力的渴求引發了戰爭,還決定了女性的存在方式,讓不同部落的人類陷入分離,在最後宣判中,女性法庭判定比目魚有罪將其放逐,並且希望它能在未來為歷史上的行為贖罪。君特·格拉斯經常在小說中通過動物口吻描摹人類,1986年,他的另一本長篇小說《母鼠》藉助宇宙飛船中老鼠的回憶,用六條不同的線索寫下了人類毀滅的過程。

《在美國釣鱒魚》

作者:(美)理察·布勞提根 譯者:陳冰、肖沙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年5月

當歐洲的君特·格拉斯用「比目魚」書寫陷入陰鬱和低谷的社會狀態時,美國的「垮掉派」詩人布勞提根則在另一片大陸上用「鱒魚」創造著混合了嬉皮士與後現代風格的小說。

「在美國釣鱒魚」究竟是什麼?它可能是一本書的封面,建國宣言,風靡美國的休閒運動,也可能是一個死掉的詩人,一個商標品牌,甚至恐怖分子。布勞提根就這樣創造出了一種隱喻,這個詞語囊括了許多發生在美國歷史中的政治事件,也抒發了作者本人對自然與寧靜的嚮往。在複雜的現實面前,「在美國釣鱒魚」成了一代年輕人的心聲,他們抗拒政治,戲謔現實,追求那些純粹而原始的東西。嚴格來說,《在美國釣鱒魚》不能算是以動物為主角的小說,整本書中「鱒魚」的出場次數並不很多,它更多是一個泛指的詞語,從生物變成詞語符號,這也是動物形象在現代文藝創作中的一個轉變。

《兔年》

作者:(芬蘭)阿爾託·巴西林納 譯者:餘志遠

版本:崑崙出版社 2009年4月

《兔年》中的兔子是活靈活現的生物,不像前面作品中的動物那麼難解。這隻兔子為主人公離開社會生活、觀察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赫爾辛基的報社記者瓦特寧在偶然的情況下遇到了一隻被汽車碾傷的兔子,當它跑出家門的時候,瓦特寧也跟著兔子跑了出去,於是他進入了城市之外的鄉野,看到了自然中的心靈,也看到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政客們的滑稽舉動。隨著故事的發展,兔子把瓦特寧帶到越來越遠的地方,瓦特寧則離自我的心靈越來越近。小說的基調輕鬆又充滿嘲諷。

在動物的使用中,《兔年》代表著另一個類型,以動物體現人類心底的自然與純真。由於工作、生活或者其他思想的煩擾,純真的自我被壓到了內心的最底層,這時候,往往一個動物的出現會讓他們的人生返璞歸真。

《動物農場》

作者:(英)喬治·歐威爾 譯者:榮如德

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4年3月

奧威爾對政治一直抱有相當警惕的態度,他的小說永遠警醒讀者小心政治家的謊言。《動物農場》的篇幅短小,卻勾勒出了一個虛假的自由社會從形成到崩潰的全過程。在一場革命之後,農場裡的動物們驅趕了農場主,成為自治的主人,但它們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自由,而是為了捍衛農場的獨立性成為豬的奴隸,而「拿破崙」則是豬的領袖。在農場的發展中,捍衛農場逐漸取代了最初「動物間不可相互殘殺」「凡動物一律平等」這些觀念,成為最高的信條,豬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製造出敵對與恐慌,告誡其他動物團結起來生產,以抵抗人類的入侵,然而生產出來的東西基本都被豬們所佔有。

《動物農場》描寫了大量家畜,它們既沒有思想也沒有獨立的凝聚力,只能聽從豬頭頭的指示,反抗和質疑者都會被「拿破崙」手下的獵犬咬斷脖頸,農場裡的遭遇也正是人類曾在歷史中上演的悲劇。在小說最後,豬與人類走到了一起,出賣了整個莊園,「要分清哪張臉是豬的,哪張臉是人的,已經不可能了」。用動物來做政治諷喻的小說有很多,這有利於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到自己的處境,並且能很好地將不可見的社會氛圍具象化。

《黑羊》

作者:(瓜地馬拉)奧古斯託·蒙特羅索 譯者:吳彩娟

版本: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2月

一本簡短的拉丁美洲寓言集,但蒙特羅索沒有給作品中的動物強加太多「伊索寓言」式的性格,他更多地是從動物的生物特徵入手,在它們身上發現與人性相同的部分。比如一隻總是想著如何變漂亮的青蛙十分在意別人的看法,最後被端上了餐桌,人們啃著青蛙腿稱讚它「味道真好」;在一匹馬心中,上帝就是騎在自己身上的騎士;一隻總是夢見自己變成鷹因而焦慮不安的蒼蠅……這些寓言最短的不過幾十個字,卻勾勒出人類的渺小與滑稽。

在《黑羊》中出現的動物有著清晰的自我意識,有著對生命的渴望與追求,它們仿佛就是人類內心那一粒又一粒的小欲望,而蒙特羅索讓動物們統統變成滑稽的夢。夢境也是作者在完成這些寓言時常用的手段,他讓蟑螂做夢變成卡夫卡,讓狐狸和貓頭鷹都沉浸在自己的成果中,在這些令人發笑的眾生相中,蒙特羅索留下了人類靈魂無法破解的悲劇。

《天使與昆蟲》

作者:(英)A.S.拜厄特 譯者:楊向榮

版本: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9月

在文學的「動物世界」裡,昆蟲是經常被忽略掉的一類,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昆蟲很難與人類產生情感交流。科幻小說會選擇把它們放大一百倍後塑造出令人恐懼的外來物種,而在嚴肅文學裡,昆蟲則時常意味著混亂、陰鬱及無力——所以卡夫卡在《變形記》中選擇讓自己變成六腳朝天的甲蟲而不是一頭河馬。

《天使與昆蟲》是英國小說家拜厄特的兩個中篇合集,在《大閃蝶尤金尼婭》中,主人公威廉是個在南美洲研究了十幾年螞蟻和蝴蝶的博物學家,回國後也繼續埋頭於珍異標本的整理中。在這本小說中,昆蟲所佔的戲份並沒有那麼多,只是作為人物知識背景的鋪墊,或者說作為一種人類生活方式的象徵。威廉和貴族小姐尤金尼婭的愛情充滿陰謀,仿佛以繁殖為中心的螞蟻世界,蝴蝶的標本又顯得華而不實,總之當小說中出現昆蟲的時候,人性的降格也隨之而來。

撰文/宮子

相關焦點

  • 冬日動物致傷——隱秘的角落
    ,讓《隱秘的角落》在前段時間火遍大江南北,人潮起起落落,每個人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善惡面,每個人都有自己隱秘的角落。我們大多認為冬季氣溫下降,動物活動減少,有些動物甚至在「冬眠」,動物對人類的傷害會較少發生,因此會降低警惕。
  • 王泉根:動物文學的精神擔當與多維建構
    這些命題包括:人與神,愛與恨,生與死,正義與邪惡,榮譽與恥辱,戰爭與和平,人生的局限和無奈等,而人與動物的關係,則是其中格外絢麗多彩、別具意蘊的命題。  無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動物作為藝術創造對象與審美表現對象,都曾經歷了漁獵時代的動物神話,農耕時代的動物童話、寓言和傳說故事,以及現代的動物小說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的動物主要是以民間文學的藝術形式承續下來的,而且品類十分豐富。
  • 動物文學作品《黑焰》英文版在倫敦書展推介
    這是近年來繼姜戎的《狼圖騰》、楊志軍的《藏獒》、沈石溪的《紅豺》等又一部動物文學作品版權輸出,表現出動物文學在版權輸出中漸成新寵的趨勢。接力出版社社長黃儉介紹,該書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鶴是中國著名動物文學作家,蒙古族人,是一位對自然和動物都有著很深感情的作家,據說他不僅自己飼有高加索牧羊犬、中亞牧羊犬、威斯拉犬等大型猛犬,保持著和動物零距離的接觸,並且每年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在呼倫貝爾的林地和草地生活。正是這樣的生活體驗,使得他的文字始終保持著對生命應有的尊重。
  • 諷刺文學《動物莊園》是否真的實現了動物平等?
    整理了最近的書單,把《動物莊園》這本諷刺文學書籍看完後決定要寫一些什麼,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篇讀後感,也可以把它當作我推薦給大家這本書的理由之一。作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名學生,這本書被列在必讀篇目之中,我想既然它這麼重要,那麼它一定有自己的特點和可讀之處,於是我熬夜看完了這本書,看完之後內心有觸動,於是想要寫下這小小的感悟。
  • 神奇動物在哪裡?就在雲南各個角落裡!
    神奇動物在哪裡?在雲南!  雲南多樣性的氣候類型,複雜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樣的生物種類,茂密的森林及植物種類的繁多,又為各種動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態環境。被國家列為一、二級的保護動物和瀕危物種,雲南佔一半以上,其中2科13屬和66種在國內僅分布於雲南。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英國人對國家政治藍圖設計的濃厚興趣,也表現在文學創作中,由此形成了「烏託邦文學」。它是一種政治文學,對未來的國家政治和世界政治加以暢想、預測並予以形象表現。義大利人文主義者首先關注的是反封建教會和解放情慾,法國人文主義者首先關注的是個人的發展和成長,英國的人文主義者首先關注的卻是國家政治制度的設計,由此表現出了鮮明的英國特色。
  • 散布謠言!販賣野生動物……江西這些人被警方查處!
    萬安一女子散布疫情謠言被拘留5天,理由竟是不想上班散布疫情謠言理由竟然是——不想上班不想上班不想上班太荒唐太奇葩了!「我再也不會發布未經確認的不實消息了!因我的行為給大家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我錯了,對不起!希望廣大網民汲取我的教訓,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 網絡文學應有主流文學的擔當
    在這一重大的時代節點,中國對新冠疫情的積極應對和亮眼表現,令全世界為之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國力的進取、民族的復興相適配的,是國家必然對中國的文化影響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期間,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種種世相,極大地激發了民眾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給中國的文化從業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
  • 劉略昌:紐西蘭毛利文學 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
    毛利人和毛利文學是殖民化的產物毛利文學先後經歷了從部落口頭傳統到毛利語書面寫作再到毛利英語文學的演進,文學樣式、存在形態、內涵意蘊、主題聚焦等隨著殖民進程和歷史發展不斷得到豐富。如同玻里尼西亞人的其他分支一樣,毛利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分屬於各個部落和亞部落,他們沒有文字,卻有著源遠流長的部落口頭傳統。
  • 微信群編造散布疫情謠言 舞鋼三名散布謠言者被拘留!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朱麗娜  1月13日,舞鋼市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通報1月12日舞鋼警方依法查處一起編造散布新冠肺炎疫情謠言案件。  通報稱,1月12日晚,一則涉疫情謠言在舞鋼市民微信群中熱傳,引發廣泛關注。
  • 這些動物故事,寫盡了人類的渺小與滑稽 | 書單
    儘管揚·馬特爾說動物是被人類社會遺忘的部分,但在文學中,以動物為角色的小說並不少見,其中有不少也已經成為經典。在這些作品中,作家們儘可能地調用動物的形象,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有些動物在小說中擔任著人的化身,通過它們的舉動來對人類社會發出諷刺;有些動物則在小說中成為象徵;另外一些為讀者觀察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動物的身份往往會讓觀察的角度富有新意。
  • 世界「瀕危」的生物,僅存3隻,散布亞洲各地,比熊貓可憐多了
    最為典型、影響最大的行為就是人類通過各種大規模的獵殺,使世界上眾多動物瀕臨滅絕。直到各種發起各種保衛活動才知道,將動物獵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人類發現將一個即將瀕臨的動物種群留在世界上,是一件非常難得事情,起碼以現階段的生物科技還很難辦到。
  • 動物版《隱秘的角落》:洗滌靈魂的大師級繪本
    《隱秘的角落》今天我們推薦的這套繪本《暴風雨之夜》,一系列狼和羊的故事,就被很多人稱作是動物繪本版的《隱秘的角落》。每一頁都扣人心弦!就這樣,因為對人類內心「隱秘角落」的折射,這本繪本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熱議。
  • 古希臘文學:歐洲文學的起源,也是歐洲文學最純真的階段
    文學最終的模樣和基調和它的起點是息息相關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歐洲文學的起點——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文學是歐洲文學的開端,它是歐洲童年時代造就得最完美的文學形式之一,時至今日它依舊是人類文學史上最亮眼的明珠。對於歐洲文學來說它是開始,對以後不同階段文學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樣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希臘文學裡面不斷跳躍的東方色彩,這是一種文化的融合。
  • 2013年自考《中外文學作品導讀》筆記:現當代文學
    現當代文學部分  自1917年文學革命開始至1999年間的文學創作,理論界稱之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創造社的文學活動以1925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創造社主要傾向於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表現自我」、「尊重個性」,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等,後期創造社則出版了《創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雜誌,提倡「表同情於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思想偏於「左」傾。
  • 《蝸牛與黃鸝鳥》和《隱秘的角落》共享卡司?他們的表現很出色
    這部劇播出後,除了男女主不斷撒糖的感情線、A團和S團你來我往的對抗外,劇中一些配角的表現也很圈粉,他們不但演技到位,還用自己的表演給角色加分,讓角色更加生動、有趣。#隱秘的角落#值得一提的是,同期 「迷霧劇場」的《隱秘的角落》也在播出,兩邊都追的話,會發現有共享卡司的情況,《蝸牛與黃鸝鳥》裡飾演費舍爾的寧理、飾演秦奮父親的林鵬,在《隱秘的角落》裡也都有很出彩的表現。先說《蝸牛與黃鸝鳥》裡戲份較重的寧理,他飾演看似玩世不恭、不按常理出牌的華裔指揮家費舍爾。
  • 世界上各個大陸代表性的滅絕動物
    隨著恐龍時代的結束,哺乳動物迎來了巨大的進化發展機遇,貓科動物佔據了最先的發展優勢,它們種類繁多,屹立在食物鏈的頂端。我們人類的先祖往往是它們的獵物,然而,時代變遷,人類智力的迅速增長,讓人類完全不依賴自身體力就掌控了自然萬物的命運,特別是最近幾百年來,因人類滅絕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全球五大洲最具代表性的滅絕動物。
  • 【酷迪寵物醫院】貓養了兩年多,最近突然不用貓砂盆了,在家裡各個角落「方便」,怎麼辦?
    貓養了兩年多,最近突然不用貓砂盆了,在家裡各個角落「方便」,怎麼辦?
  • 亞里斯多德《動物志》:西方動物文學的祖本 | 漢譯名著700種(19)
    他收集、觀察、解剖,記錄了若干水陸動物。大量的資料是他編寫《動物志》的基礎。公元前三三五年亞里斯多德在雅典創辦了「呂克昂學院」。在二十年的教學生涯裡,他和醫業世家,自幼習熟了解剖功夫。動物學是呂克昂學院的基礎課程。各城邦來就學的學生也幫助亞里斯多德收集動物標本,協助他解剖和繪製圖形。
  • 橙子實踐觀察日記|戲文班:「和城市角落裡讀書的人待在一起」
    將日常生活融入純粹的文學世界中「和城市角落裡讀書的人待在一起」,是本次戲文班活動實踐的主題。閱讀的習慣,正慢慢地走回人們的生活之中。小橙子們分布在書館的各個角落,在小編看來,構成了一副別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