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驚喜藏在大理的村莊裡,或是一壺青梅煮酒,或是一鍋鹹鮮凍魚,或是一曲小河淌水,或是一間鄉村書店。
「中國文化的根在鄉村,書店不應該只在城市裡,鄉村更需要一家書店。」說話的年輕姑娘叫劉雅婷,是一位書店店長。
她工作的書店坐落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溪鎮黑潓江東岸的北龍村,喚作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這便是獨屬於大理鄉村的驚喜,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的南京先鋒書局把全國第16家書店、第5家鄉村書店開在了這裡。
書店於今年8月15日才正式開業,很多遊人到此之前還來不及認識。他們在村落間穿梭,行至鄉間小路的盡頭,抬頭竟發現面前是鼎鼎大名的先鋒書店。
先鋒書店為何青睞沙溪?這與當地濃鬱的歷史文化氛圍密不可分。沙溪是茶馬古道上惟一倖存的古集鎮,曾是馬幫走南闖北的一個落腳處,也是各類貨物東西往來的一個交匯點。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在詩人北島的極力推薦下,2016年,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來到這裡,立刻被沙溪優美環境、厚重歷史所吸引,遂決心於此建一個書店。後經三年籌建,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最終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如劉雅婷所言,這是「中國文化的根」的「在地性」表達。車水馬龍的城市間,書店是心靈的港灣;號子聲響的鄉村裡,書店是生活的延續。
「在地性」首先表達在建築本身上,先鋒沙溪白族書局並非平地而起,無論書倉、咖啡廳還是詩歌塔,「再創造」都是建造的核心。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書倉是先鋒沙溪白族書局的主體,由曾經的北龍村糧倉改建而成。從外觀看,黃泥牆體被保留了下來,木屋頂上鋪著青灰色瓦片,若非牆面上的「先鋒」二字,這看起來就是一間素雅的民房。
與書倉相對的是咖啡廳,由一排平房改建而成。這是讀書人的小憩之地,裝潢內飾都繼承了先鋒書店的氣質。
還有就是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最高的建築——詩歌塔。循階而上,一步一句,語出木心、言自北島,再惜字如金的人來此,都很難不讀出聲來。有意思的是,詩歌塔原是一座閒置的烤菸房。經改建後,煙囪往外冒的是書香。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在地性」表達在書與文創產品上。
「雲南主題的圖書,在我們這裡是最全面的、種類最多的。」書倉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整整一面牆的雲南主題圖書,不僅有白族歷史文化、各類雲南民族研究,更有少數民族語言、宗教、風俗等相關書籍,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種種白族元素、雲南元素被運用到別具匠心的文創產品上,甲馬圖案的明信片、瓦貓造型的陶瓷擺件、雲南風光的冰箱貼等,令人愛不釋手。劉雅婷自豪地向記者介紹:「甲馬圖案不僅做成文創產品深受遊客的喜愛,更是我們書店的標誌。」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在地性」表達在與日常生活的交流上。
「大地之書翻到此刻」,詩人北島的這句詩,被寫在先鋒沙溪白族書局的詩歌塔上,從烤菸房到詩歌塔,這是是當地人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符號。劉雅婷介紹說:「遊客喜歡在詩歌塔讀詩、交談,村裡的小孩也喜歡在這玩耍,詩歌塔還是他們放學後的『秘密基地』。」
自開業以來,先鋒沙溪白族書局舉行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如8月26日首屆口述歷史研討與分享會、9月8日《長江的前世今生》項目研討會等。劉雅婷介紹:「未來,我們還將舉行讀書會、研討會以及其他多種多樣的活動,讓書店成為沙溪的文化高地。」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遊玩打卡,更成為沙溪別具特色的文化地標、文化公共社區,依託沙溪的歷史文化根基,還沙溪以更好的文化發展。
雲南網記者 楊子雙 張成 劉暢 李星佺 攝影報導
相關連結:
【踐行四力 見證巨變】面朝洱海 海菜花開
【踐行四力 見證巨變】她們是「洱海保護姐妹花」
「踐行四力」見證雲嶺山鄉巨變 雲南網全媒體主題採訪啟動 首站走進大理
【踐行四力 見證巨變】高清組圖 | 生態廊道:洱海由我守護!
【踐行四力 見證巨變】航拍洱海生態廊道 在這裡與美好不期而遇
責任編輯:楊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