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的答覆你:有可能,但概率不大!
國家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交流。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想不參加公務員考試,直接轉公務員目前只有三種途徑:
第一,提拔。符合必要的任職條件,比如在科員即九級職員崗位上任滿四年以上,有一定的工作履歷,可以通過提拔或者換屆提名的方式,直接提任行政機關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即可置換為行政編製成為公務員。
第二,公選。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面向機關事業單位公開選拔考核幹部充實行政機關力量,符合條件的在編事業人員也可以直接轉公務員。不過現在公選已不多見,更多的是通過遴選方式實現人員選調,而遴選只能是公務員或參公人員參加。事業單位人員轉公務員間接少了一條路。
第三,調任。新公務員第七十條明確規定,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這意味著,只要在事業單位取得副科級以上職務,就可以通過調任的方式調到行政機關擔任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置換為公務員身份。
無論提拔、調任還是公選,事業人員直接轉公務員,一般還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身份必須符合,也就是說必須是幹部身份,不能是工勤崗位人員;二是年齡必須符合,以前事業調任行政要求40歲以內,新的公務員調任規定出臺後,放寬到45周歲;三是學歷,原則上要求大專也上學歷。
具備了以上資格,事業在編人員可以有機會轉公務員。但也僅僅是由機會而已,能不能轉還要看平臺,比如地市級以上機關,提拔調任相對容易,自然解決身份難度就低。而在縣區,副科以上幹部都是組織部管理的對象,必須經過組織推薦考察,並經常委會研究後,才能提拔調任。普通事業編想直接轉公務員,沒有強大的領導助力,幾乎不可能實現。縣區每年都有少數事業編轉公務員,仔細觀察這些人,可以發現他們大多處於關鍵崗位,並且近身領導,不是秘書,就是材料高手,由此可見事業編轉公務員的難度。
當前,事業單位正在大規模推進改革,有的單位從事業參公或轉行政,在編人員可以轉公務員嗎?
理論上有可能,實際上幾乎不可能。
事業單位參公或轉行政後,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原則,單位人員隨職能劃轉安置,在有行政空編的情況下,可以置換為行政編制,沒有空餘編制,暫時採取過渡性安置政策,轉崗不轉身份。而在縣區一級,各級各部門的公務員編制基本上都是滿額狀態,很多還存在超編超崗,等於直接堵死了大規模轉編的可能。縣區事業編想直接通過改革的方式過渡為公務員身份,客觀來說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