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物種中,鯊魚的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儲存食物的地方,食物可以被送到腸道進行消化。和其他鯊魚一樣,沙虎鯊(Carcharias taurus)比水密度更大,如果停止遊泳,它們往往會下沉。但事實證明,沙虎能夠通過吸入表面的空氣並將其保持在胃的前部,達到接近中性的浮力。這種吞咽空氣的行為實際上已經在水族館觀察到過,直到後來(當潛水員知道要找什麼時)才證實,沙虎鯊在野外也做過同樣的事情。甚至有報導稱,圈養的沙虎有時會從洩殖腔排出氣體,有人認為,它們可能能夠以這種方式微調浮力。這似乎有點可疑。但也許鯊魚和人類一樣,有時也會釋放氣體,這有助於培養一種浮力的感覺。
更引人注目的是絨毛鯊屬的東太平洋絨毛鯊鯊和南非絨毛鯊。像河豚一樣,這些行動緩慢的小鯊魚(1.5到3英尺,或50到100釐米長)可以迅速膨脹,通過向胃前部泵入大量水,使其直徑增加到正常大小的兩倍。據推測,這種表觀尺寸的突然增加可能會驚嚇或阻止潛在的捕食者捕食,使球狀鯊魚得以逃脫。很明顯,這個巧妙的技巧並不總是有效的——最近從腔棘魚的胃中取出了一條南非絨毛鯊(cephaloscyllium sufflans)。東太平洋絨毛鯊是加利福尼亞中部到南部的一個常見物種,它走得更遠:當受到威脅時,它會潛入任何可用的巖石縫隙,將身體彎曲成一個尖的U形,頭部和尾部在裡面,通過吞咽海水使身體膨脹,然後在口中抓住尾鰭。這個動作向外界展示了一個「鯊魚管子」,它是圓的,並被牢牢地楔入到位,捕食者很難咬住或以其他方式強行拽開。
如果被抓到並迅速拖到水面,膨脹的鯊魚可能會用空氣而不是水膨脹——這同樣有效,但之後排出時會更吵。有報導說,來自紐西蘭的真陰影絨毛鯊(C.isabellum)實際上像一隻大狗一樣吠叫。這種聲音可能是由於空氣通過控制食物進出胃的括約肌爆炸性地逸出。很難不去想像一個孤獨的毛利人漁夫,在一個無月的夜晚成功地釣魚後,在岸邊划槳。突然,莫名其妙地,一聲沙啞的叫聲從船頭的某個地方爆發出來,就在他腳下,他的視線無法穿透昏暗的光線。
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