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拼的不只是技術還有美!水上撒網如潑墨作畫

2021-01-07 紅網

2020年5月15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越南富安An Hai,一艘顏色鮮亮的漁船向海中拋撒幾千米綠色漁網,當漁網被重新拖拽回船上時,形成了令人驚嘆的形狀。當地漁民每天都出海打撈大量的鳳尾魚,攝影師、銀行家Khanh Phan拍攝到這些美麗的景象。

2020年5月15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越南富安An Hai,一艘顏色鮮亮的漁船向海中拋撒幾千米綠色漁網,當漁網被重新拖拽回船上時,形成了令人驚嘆的形狀。當地漁民每天都出海打撈大量的鳳尾魚,攝影師、銀行家Khanh Phan拍攝到這些美麗的景象。

2020年6月23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印度西孟加拉邦Garbeta,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展示出當地漁民在一條淺水河中使用不同的技術捕魚的場景。女人們使用木製三角形漁網籃子,而男人們則撒下5米漁網。整日勞作之後,他們會平均分配所得,然後將捕到的魚拿到當地市場上銷售。

2020年6月23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印度西孟加拉邦Garbeta,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展示出當地漁民在一條淺水河中使用不同的技術捕魚的場景。女人們使用木製三角形漁網籃子,而男人們則撒下5米漁網。整日勞作之後,他們會平均分配所得,然後將捕到的魚拿到當地市場上銷售。

2020年6月22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孟加拉國戈伊班達,漁民使用傳統的方式,在兩艘小船之間拉起一張大網捕魚。29歲的攝影師 Abdul Momin用鏡頭捕捉到這些漁民的工作景象。他表示:「這些漁民通常會捕到紅鰭銀鯽、鰻鯰等小魚,首先,他們把網撒在5英畝大的區域,然後從兩端輕輕地拉網,這樣他們就能圍住魚,使它們無法逃脫。這是非常費時費力的工作,每次捕魚需要花費1個小時,能夠捕到8至10公斤,一天將會進行5、6次這樣的捕魚活動。大一點的魚經常會跳起來,逃脫漁網。當兩條船靠近的時候,漁民會用棍子敲擊水面,以防止魚從船之間的縫隙中逃脫。漁網形成的形狀與漁船數量有關,兩艘船可以形成球形,三艘船可以形成三角形,四艘船可以形成矩形。」

2020年6月15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越南太平省,日出時分,漁民使用巨大的漁網捕魚。當地漁民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捕魚方法,在淺水區域捕蝦和其他海鮮製品。業餘攝影師Thong Nguyen拍攝到這些場景,漁民腳踩著竹竿高蹺,舉著兩根長竹竿連接的漁網捕魚。

2020年2月7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越南廣義省,無人機航拍漁民捕魚。他們駕著紅色的漁船在河口航行,合力撒開又拉起100米的綠色漁網,一次能捕到8到10公斤魚。河口因為有泥沙和沉積物而呈現出鮮豔的黃色。

相關焦點

  • 佳木斯沿江帥氣的撒網捕魚人,已成松花江畔靚麗一景
    景色秀麗的沿江公園裡,活躍著一群快樂的撒網捕魚人,動作瀟灑帥氣,極具觀賞性,吸引了無數遊人的目光。數十位撒網撲魚人沿江邊一字排開,奮力把網從身體一側拋向江面,酷似田徑比賽中的擲鐵餅,然後快速收網,檢查是否有魚獲。將網稍作整理後,再次拋出,如此反覆。撒網動作講究,手拋網又叫撒網、旋網,適於單人的捕魚作業。
  • 北京昌平區小湯山溫榆河剛有人溺水 又撒網捕魚
    北京昌平區小湯山溫榆河剛有人溺水 又撒網捕魚2013-07-16 14: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法制晚報        瀏覽量: 2153 次 我要評論   消防員正向遇險老人遊去進行救援攝/記者&nbsp蔣桂佳  昨天下午1時30分許,昌平區小湯山溫榆河未來科技城附近,一名71歲的老人乘坐自製皮筏捕魚,不慎被衝到旋渦裡,幾乎喪命
  • 尋找紹興年味丨撒網捕魚憶鄉愁 魚乾飄香遊子歸
    水鄉紹興,打漁是祖輩傳下的習俗,雖然現在鮮見小漁船泛舟水面捕魚,但是撒大網捕魚的經歷,和寄托在鮮魚上嚮往富餘生活的記憶,是每一位老漁民心中,對魚米之鄉紹興最為濃烈的感情。年關將近,紹興東湖風景區定期舉行著漁船撒大網捕魚的民俗表演,以往的東湖則水牌,幾乎家家都靠水吃飯,以漁為生。「就拿我們村來說,以前幾千戶村民,基本都以捕魚為生,水上的漁船有上千條。」
  • 江面竟有人「輕功水上漂」?原是村民自製竹筏江中捕魚,危險!拿下!
    封面新聞記者 李華剛江面竟有人「輕功水上漂」?2月25日下午,長江幹線瀘州合江大橋鎮中壩水域出現離奇一幕——江面上漂著幾個「站立」的人,莫不是真有人會輕功?經了解:此系當地幾個村民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消磨時間自製竹筏在長江中撒網捕魚。雖未捕撈到漁獲物,但檢查組對他們這種罔顧自身生命安全、無視長江幹線禁漁規定的行為進行了嚴肅批評,並進行了耐心的教育與普法宣傳。經過聯合檢查組成員耐心溝通、教育之後,幾位村民紛紛認識到自身錯誤,表示日後絕不再進行此類違法危險作業。此次聯合檢查,現場及時制止違法捕魚行為,並銷毀自製竹筏5艘,收繳漁網10副。
  • 撒網捕魚,船上兩人也跟著下水,收穫半船幾十條的淡水白鯧,值了
    若是要弄魚來吃的,撒網捕魚相信會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吧?畢竟看好點了,撒網下水,是很容易有收穫的,比釣魚收穫來得快、多呢!像船上的這兩人就是來捕魚的!一張大漁網下水,罩住的地方也是夠大的!不過小編還是想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在漁網沉下水後,人也跟著下水了?話說在船上等一會兒直接收漁網不就行嗎,平時很多人拋網捕魚都是在岸上等著收網呢,很少下水的,除非遇到特殊情況了!莫非他們能預測到這水底有什麼不妙了嗎?看這四周岸邊很多茂盛的樹木,或許是怕水底太多的枯枝亂葉了,在船上拉漁網過來不小心會弄破漁網吧!
  • 泰漁民河邊撒網捕魚撈起6條大蟒蛇 糾纏成團(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原標題:臺媒:泰漁民河邊撒網捕魚 卻撈起6條大蟒蛇(圖)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導 臺媒稱,泰國中部巴真武裡省有位漁民在河裡設陷阱捕魚,隔天傍晚收網時卻撈起一大堆蟒蛇,嚇得連忙逃跑,魚網也不要了直接丟在原地。動保團體得知此事後便前往查看情形,一拉起來發現不只1、2條,而是至少5、6條交纏在一起,因此緊急通知加派人力,最後把蛇放回叢林。
  • 零下9度捕魚不怕冷,真是「魚頭上有火」嗎?聽聽撒魚大爺怎麼說
    「今天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9度,這撒網拉出水面後瞬間就凍上了。」在三九寒冬的天氣裡,當其他人都在避寒時,張大爺卻一大早背著撒網到了河邊捕魚。「我是早晨6點左右從家裡出來的,到現在已經撒上來了一斤多魚。以前,撒網的時候,網到水裡後憑感覺就能知道有沒有魚;現在,只有把網拉上岸才能知道。
  • 大水面機械化捕魚技術及四大優勢介紹
    大水面機械化捕魚技術及四大優勢介紹2012-10-29 11:3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11568 次 我要評論   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乳源縣分站&nbsp楊谷華│文  乳源瑤族自治縣畜牧獸醫水產局&nbsp李金照&nbsp  乳源瑤族自治縣位於粵北山區
  • 興化北水關大橋、陽山路大橋撒網現象何時休?!
    興化北水關大橋、陽山路大橋 撒網現象何時休?! 網友@wdzdx 發帖:北水關大橋、陽山路大橋不知道從何時起開始有人在橋上撒網捕魚,去年整治一下好多了,今年疫情結束氣溫升高後,撒網的人多了起來,中午還是個把個,到了傍晚,特別是放學和下班的高峰期,橋南北兩邊總是有幾個無業游民拿著網撒下去捕魚,還有不少吃瓜群眾圍觀
  • 景點打卡、燒烤、捕魚、浮潛……
    沒關係了,這個夏天,這個暑假,這裡的海an依然美、天空依藍 ......小編特別整合了這邊的一些旅遊信息,從景點的打卡、海邊的走心體驗,再到出海的深度遊,希望能給大家帶去更多的參考,大家有想了解更多的記得交流哦,很高興為您分享南澳的那些美,我是海島靜姑娘,為您分享最美海島時光~南澳島旅遊玩樂攻略概況(景點打卡,海邊玩樂,出海遊玩;)A.景點打卡,適合自駕或租車遊,有以海島文化歷史為主題的景點如金銀島、總兵府、宋井等;以山海為主題的景點,如黃花山森林公園
  • 阜陽潁河閘開閘放水,有人撒網、有人遊泳、有人逮龍蝦
    近日,潁河閘開閘放水由於放水場面「壯觀」加上放水時魚好捕出現了部分市民圍觀、捕魚甚至出現遊泳的現象對此潁河閘管理處提醒請大家遠離圍觀不做對自己和他人有安全隱患的事01撒網捕魚開閘放水魚兒逆流而上不少人拿起漁網撒網捕魚水中、岸邊隨處可見02現場圍觀潁河閘開閘放水白浪滔天頗有波瀾壯闊之勢不管是橋頭還是兩岸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潁河閘橋上不少市民倚著身子朝下面望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撒網
    貓哥曾指點我,撒網別拋得太高,那樣好看,可落下水面時,魚早躲開了,中看不中用。貓哥很會打魚,人家說他長一雙鷹眼,看透水裡的魚。不是的。他的厲害是因為聰明,做事用心,又勤快。他天天在海灣撒網,魚的脾性,潮汐的規律,天氣季節的變化,海灣各處的水流、水質、水溫等情況都摸透了,他又練就了自己的絕活。這一招,就是他掰給我的。我後來撒出的網,都是貼著水面飛,突然罩在水上,把魚罩住。
  • 抖音中現狗狗水上漂,網友稱:原來輕功水上漂不只是人練的功夫
    最近抖音上不光是能人輩出,還有狗狗也成精了。看今天的這隻狗狗,萌萌的表情,敏捷的身手,還有在水上的快步如飛,簡直就是傳說中將近失傳的水上漂啊!絕對的哮天犬,養著這樣的狗狗,也是一種自豪。只看到狗狗的凌波微步。
  • 漁民告別水上漂蕩 長江再現江豚逐浪
    它喜靜不喜動,對水質、噪聲非常敏感,其數量和出沒情況可以說是母親河生態狀況的晴雨表。「江豚回歸,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最直觀的體現。」浠水縣農業農村局漁政大隊負責人王新吾說,近兩年在江面巡查時,經常與江豚邂逅,白鷺、鸕鷀、野鴨等鳥類也越來越多,「十年禁漁,為長江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未來長江生態會更好。」搖搖晃晃的水上生活幾乎每個漁民都經歷過險情。
  • 難得一見:廣西桂林灕江鸕鷀捕魚驚險一幕
    漁民捕魚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方法是撒網捕魚,最惡毒的是電魚和毒魚,幾千年來,生活在桂林灕江河上的漁民有自己獨特的捕魚方法,即通過養殖鸕鷀捕魚。爐子是一種鳥,在自然界中,許多鳥類都有自然的捕魚技能,比如老鷹,丹頂鶴。鸕鷀也是一種特殊的鳥類大家族,非常擅長釣魚。
  • 建德山水道,風光與水上運動的完美結合
    除了這山水,還有一系列的水上運動,休閒與運動在這裡可以兩不誤了!遠山近水,山清水秀,加上這水邊的快艇與小船,把這裡裝點得熠熠生輝,如鑲嵌在建德的一顆閃亮的星。,可以滿足帆船、摩託艇、香蕉船、兒童遊船等各種水上項目。
  • 彈弓捕魚不合適
    前陣子出去釣魚,發現有個人在手上套了一些工具,說實話還是很新奇的,工具就是一個彈弓,然後有兩種子彈,一個是弓箭,一個是鋼筋小彈珠,還有個雷射筆,雷射筆應該是用來定位的。這個場景忽然讓我想起了當年第一次碰到可視錨魚那個裝備,可視錨魚那個裝備一套也要2000多,比較好奇,後來很多省份直接把錨魚算違法捕魚行列,遇到了直接拘留罰款,當時就好奇這個彈弓打魚算不算違法行為,因為當時真怕他打魚會不會戳到我,要是被剪頭打中肯定要去醫院做手術了吧!
  • 至臻至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無論到了什麼時代農耕生活永遠是最美的一道風景這麼驚心動魄的美悠長的小巷走街的小販現在已經基本消失整齊的鹽堆水天相接的鹽湖採鹽的工人仿佛行走在鏡子上插秧的老奶奶撒網的漁民
  • 資興:小東江上的撒網「三人行」
    紅網時刻6月12日訊(通訊員 曹裴媛 胡薺丹 龍子非)前段時間,《航拍中國》第三季關注了東江湖霧漫小東江景點,其中的撒網漁夫「撒網十多年,不撈一條魚」的場景,讓人記憶深刻。實際上,在霧漫小東江,一共有三名這樣的撒網漁夫,他們每天清晨開始表演,成為綠水青山的點綴者,給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們帶來歡樂。
  • 在乾旱的非洲捕魚?抓到一條1米多長的怪魚,能在泥土裡活幾年!
    前往捕魚途中 非洲小謝,虎牙直播第一非洲網紅主播。 一個能每天 直播10個小時、只睡3個小時的男人。 是什麼讓你這麼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樹皮? 即使在坐車途中,也忙著工作。小橋 這座小橋,橫跨在木哈子湖的出水口,是對面山村前往外界的途徑。湖邊的小孩兒 非洲小孩兒,玩具不多。 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是滾鐵環,他們是滾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