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魚,中文稱為「彩鯛」,意思就是多姿多彩的鯛魚。所以它還有一個外號叫「花羅漢」。這可是近幾年最成功的人工飼養的品種呢。
羅漢魚經常被人稱為「美麗的霸王」。讓大家最為喜愛和欣賞的,是它們主動和飼養人互動。還沒等飼養人走到魚缸前,它們就已經開始躍躍欲試,親暱的遊上前和主人嬉戲玩水。還會來回的遊動翻滾,令很多人難以自拔。
當主人把手伸進缸裡,它們就會溫順的依偎在主人的手中,享受和主人一起的時光。就如同小貓、小狗一樣,又通人性又可愛。
一、羅漢魚的起源
像是這種存活時間很久的魚種,如何來的總是各有各的說法。很多人聊起來的時候也是眾說紛壇,最為神秘的是他們的配種和飼養,一直是養殖業者絕對保守不說的秘密的。
現在最被大眾所認同的說法就是馬來西亞、泰國和我國的臺灣都存在羅漢魚的前身。早在1996年,就有馬來西亞的水產專家培育出第一代花羅漢,到現在羅漢魚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了。
現在,羅漢魚可是泰國人的驕傲。就是因為不斷地培育和改良,羅漢魚已經才從最初的花角品系發展到了現在的珍珠系。基本都是從青金虎、紫紅火口、九間波羅和金剛鸚鵡這幾種培育出的。
種魚通過複雜的雜交,才成就了現在這麼健美的羅漢魚。因為羅漢魚的繁育很難,並且每一個養殖場都把種魚的來源視為機密。一般是很難猜透其中的奧秘。
二、羅漢魚的發展
早年的時候,養殖出來的羅漢魚一般都是原始品種和隨機匹配的比較多。看起來不起眼,品相也不好。但是隨著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各種各樣的觀賞魚出現。很多養魚愛好者也對羅漢魚開始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商家也開始從外國進口好的品種了。
羅漢魚被更多人了解喜愛,從一開始的無人問津變成每一個水族市場都有售賣,甚至還出現,超高價格的羅漢魚被競相購買的新聞。比如說在2005年,烏魯木齊寵物市場上的一條羅漢魚,竟然賣出了66萬元的高價。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誰能預料到當時不受歡迎的羅漢魚如今也變成搶手貨了呢。
伴隨著資訊的發達,國內外魚友的互通有無。羅漢魚愛好者還建立了相關的論壇和網站,大家有了更便捷的交流和購買渠道。大家也逐漸進入了理性選擇、正確飼養的階段。盲目購買,價格炒作的風氣逐漸淡化了。
三、羅漢魚的分類
經過無數的優勝劣汰,出於種種原因,羅漢魚的很多品種都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雖然沒有系統的制定出統一的分類標準,各種品系的歸類和叫法也存在很多爭議。但是如果從基因出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珍珠系
現在市面上最多的就是珍珠系羅漢魚啦,它們可是興起最早的品種。身體的墨跡斑點非常漂亮,每年產出的數量也很多。量一大,價格也就隨之降低了。
羅漢魚中比較的常見的品種有鴻運當頭羅漢魚,同時也是羅漢魚最標緻的品種。而且在珍珠系中屬於優良個體,只有成魚達到一定標準的珍珠苗才能算是鴻運當頭羅漢。所以,在羅漢魚中可沒有天然的鴻運當頭的魚苗。只有長出紅色頭瘤或者布滿荔枝點,紅色的前半身。只有達到上述的優良個體才是鴻運當頭羅漢。
羅漢魚退紗後形成的特有品種,就變成了黃金羅漢。沒有斑墨,眼睛紅彤彤的,魚體一半淺紅色一半金黃色,才是名品。
現在出現的後起之秀,是泰國最近幾年才繁育出來的滿銀羅漢。像它身體上的顏色就很單調了,沒有什麼墨斑,全身是鮮亮的銀藍色。不過因為是新品種的羅漢魚,所以數量並不是很多。像是高品質的魚種就更少了,大部分都是頭頂暗色的普通品種。
2、馬騮系
廣東話裡猴子,就是馬騮系。頭很大臉也很短,只有臉頰鼓鼓的像是猴子的臉蛋而得名。馬騮系的大部分都是地包天,尾鰭像是扇子。身體方方正正的,很飽滿。
說到馬騮系的代表品種就要數金馬騮羅漢,產自馬來西亞。其實早些年,魚體的金線拉絲很不完美,但是由於泰國人不斷繁育和改良。現在的金馬騮羅漢金線和亮度都保持著很高的品質。
另一個代表性的品種是帝王馬騮羅漢,以前的帝王馬六羅漢的鑑賞標準是拉線要包滿頭,身上的金線要密集。只有雙排花墨斑才能稱為帝王馬騮羅漢。不過可惜的是,現在的很多品種都沒有辦法達到這麼高的標準了。
泰國人真的在羅漢魚的培育上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它們近幾年培育出的重金屬馬騮羅漢,全身布滿了重金屬感很強的亮片。而且,也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標準,只有達到這個要求的才能被成為重金屬馬騮羅漢。
金馬騮羅漢魚和珍珠羅漢魚雜交繁殖出來的珍珠馬騮羅漢。外形上既有珍珠羅漢的特點也有金馬騮羅漢的金點亮片,並且大多是藍色亮片。現在市場的珍珠馬騮羅漢還是可以看到的,價格也比其他品種便宜。但是對於羅漢魚,大家還是比較欣賞純種,所以這個品種也在逐漸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