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神秘面紗

2021-01-09 中國觸控螢幕網

    北京時間07月3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解密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731/57899.html

現如今,屏下指紋識別逐漸成了流行趨勢,最近不久推出的OPPO、小米等手機都搭載了屏下指紋識別。而在19年,上遊廠商京東方也推出了可用於AMOLED屏幕的屏下指紋解決方案,與目前一些屏下指紋識別不同的是,該指紋識別集成在顯示屏內部,除了更加輕薄外,「小孔」光路設計遍布整個顯示屏,這樣做使得該方案還可以支持全屏幕指紋識別,不局限於一個區域。

指紋識別技術是生物識別技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其應用方向主要分為以下四類:一是需要高度安全防護的涉密系統,二是針對大規模人群的身份鑑別技術,三是針對城市公共事務的市民應用,四是從現實生活進入網際網路虛擬世界的認證應用。

目前指紋圖像的獲取設備主要包括光學掃描設備例如微型三稜鏡矩陣、溫差感應式指紋傳感器、半導體指紋傳感器(電容式和壓感式)、以及超聲波指紋掃描四大類,其中半導體指紋傳感器尤其是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最為普遍。

京東方這次推出的AMOLED屏下指紋解決方案,可增加自家小尺寸面板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尤其是將屏下指紋與屏幕整合,京東方可以給出更加完整的屏幕解決方案,幫助終端廠商減少成本。

就在18年1月24日,京東方申請了一項名為「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觸控屏、指紋識別方法、顯示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810067916.7),申請人為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根據目前該專利公開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項全屏幕指紋解鎖技術吧。

 

如上圖,為現有技術中電容式指紋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圖,半導體電容傳感器可根據指紋的嵴和峪與半導體電容感應顆粒所形成的不同電容值來判斷指紋的嵴和峪的位置。

其工作過程如下:先對每個像素點上的電容感應顆粒100預充電至一參考電壓,當手指接觸到半導體電容傳感器的表面時,由於指紋的嵴101凸起、指紋的峪102凹陷,因此根據電容值與距離的關係便會在嵴和峪的位置分別形成不同的電容值。

指紋的嵴對應的像素電容較大、放電較慢,指紋的峪對應的像素電容較小、放電較快。基於這個原理,通過檢測電容的放電速度即可探測到嵴和峪的位置,從而形成相應的指紋圖像數據。

目前,相較於傳統的指紋識別技術,屏幕指紋識別技術具有指紋傳感器體積小、功耗低、以及採用標準應用接口的優勢,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顯示設備的屏佔比,因此能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但是,當前的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或採用超聲波指紋識別,其器件成本相對較高,並且需要採用附加的指紋電容傳感器,尤其是固定在屏幕的一較小區域,而且會增加屏幕厚度並影響光學透過率,這些因素都使屏幕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如上圖,為該專利中發明的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觸控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觸控屏包括襯底基板10、陣列排布在襯底基板上方的多個觸控單元20、以及位於襯底基板下方的多個指紋識別底電極301。

觸控單元包括電連接的觸控網格200,底電極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位於觸控網格的內部區域在襯底基板上的投影之內,觸控網格的內部區域與指紋識別底電極關於襯底基板呈上下對稱設置,即指紋識別底電極設置在與觸控網格的內部區域相對應的位置處。

其中,由觸控網格構成的觸控單元可作為觸控電極,而對應觸控網格內部區域的指紋識別底電極可作為指紋識別感應層,觸控電極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出於觸控消影的需求,圖中的單層自電容觸控電極70採用蛇形結構的圖案設計,且觸控電極以及觸控走線700也均採用該蛇形圖案設計,這樣便可達到很好的消影效果。

 

如上圖就是這種指紋識別電容的示意圖,指紋識別電容可以僅由指紋識別底電極301構成。在此情況下,控制模塊所檢測的電容是指紋識別底電極對地的電容,當手指進行觸摸操作時,手指的電容與指紋識別底電極對地的電容並聯,在指紋的嵴的位置,指紋識別底電極對地的電容發生變化,從而可進行指紋識別。

 

最後,來看看這種指紋識別的方法流程圖,首先獲取任意連續區域中的多個指紋識別底電極接收到的電容變化信號,以響應該多個電容變化信號生成參考指紋信息。再根據所生成的參考指紋信息與系統預存的標準指紋信息進行對比,以識別該指紋信息是否與標準指紋信息一致。

以上就是京東方發明的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這種方案將用於進行指紋識別感應的指紋識別底電極與用於進行觸控感應的觸控網格均設置在觸控屏的顯示區域內,並使指紋識別底電極對應觸控網格的內部區域設置。以達到凡是具有觸控功能圖案的地方都有指紋識別圖案,使得觸控屏能夠兼具觸控和指紋識別的雙重功能,從而實現全屏的指紋識別功能。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華為證實:正努力研發搭載全屏指紋識別、屏下攝像頭手機
    IT之家8月17日消息 外媒Android Authority報導,華為確認了其在全屏指紋識別方面的工作,允許用戶觸摸顯示屏上的任何地方來解鎖手機或特定的應用程式。現在,華為已經與Android Authority分享了更多關於該技術和大致可用性的信息。
  • 【專利解密】全屏指紋識別技術之創新者vivo
    【嘉德點評】vivo發明的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通過檢測兩個電極交叉位置形成的電容容量,並根據電流變化量生成指紋信息圖形,能夠實現在電容式觸控螢幕上識別指紋,用戶可以在整個觸控螢幕範圍內實現任意方向、任意角度指紋解鎖。
  • 「專利解密」全屏指紋識別技術之低調魅族
    【嘉德點評】魅族發明的全屏幕指紋解鎖技術,通過外置的超聲波收發器來採集指紋信息,就避免了只能在屏幕的局部來採集指紋的弊端,從而做到真正的全屏幕指紋解鎖。集微網消息,目前,帶指紋按鍵的智慧型手機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手機的指紋按鍵和面蓋均是分離設計,因此整機一體性不好,並且需要預留足夠的空間給指紋模組裝配,不能有效地提高前置指紋識別手機的屏佔比,同時也降低了屏幕應用面積,導致用戶對手機的使用效果不理想。
  • 揭開一把萬元鎖的神秘面紗
    屆時將有各界行業精英、意見領袖、投資人、媒體朋友蒞臨這場以「定君心,安天下」為主題的發布會現場,共同揭開這把萬元鎖的神秘面紗,感受這把鎖對智能鎖領域的奇妙突破。  所謂「奇妙突破」其實並不完全是價格的突破,而是從工藝、材質、解鎖方式到外觀、技術的突破;是產品升級、產業升級與用戶價值邊界的突破!
  • 華為麒麟9000新旗艦被確認,全屏指紋識別,直升鴻蒙
    另外一點是華為技術領先,在華為Mate 30時代,華為手機的流暢性就超越了蘋果的iPhone,還比蘋果早一年半上市了5G手機。2020年10月,華為又推出了全新的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其採用華為最研發的麒麟9000處理器,無論是CPU性能還是GPU性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 OLED半屏指紋還沒信呢,LCD直接搞出個全屏幕指紋識別
    究其原因,OLED除了高亮度、高對比、高屏佔比、色彩豔麗等視覺效果上的優勢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特點——屏幕指紋解鎖。縱觀當下智慧型手機市場,採用屏幕指紋解鎖的手機無一例外都是OLED屏幕,而採用LCD屏幕的手機只能使用側面指紋、後置指紋等「妥協」方案。在屏幕指紋已經成為主流的當下,難道LCD屏幕註定失去市場嗎?答案是否定的。
  • 天馬發布LCD屏內多點指紋方案,支持全屏幕識別
    隨著全面屏技術的不斷發展,此前的實體指紋識別方案如今已經基本在中高端機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屏幕指紋識別技術也已經成為了主流。但由於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此前僅能用於OLED屏幕,因此也使得LCD因此失去了不少的市場份額,而在日前,天馬方面發布了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解決方案,也意味著未來搭載LCD屏幕的機型同樣將能夠配備屏幕指紋識別功能。
  •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3/6) "← →"翻頁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那麼,核醫學科到底是幹什麼的?都有哪些診治項目?
  • 關於指紋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和與應用分析
    主流指紋識別方案難以應對全面屏 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指紋識別方案有以下幾種: 光學識別技術 這種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歷史最久的一種指紋識別技術。通過將手指按壓在光學鏡片上,機器發射內置光線到手指上,接著再反射回機器獲取指紋數據。但是這類指紋識別方案體積較大,很難應用在小型的電子產品上,尤其是對體積有責嚴格要求的智慧型手機上。
  • 長沙交響樂團揭開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對話的神秘面紗
    (11月29日,雅韻三湘·音樂經典「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的對話」交響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上演,長沙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用精彩的演繹揭開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對話的神秘面紗。11月29日,雅韻三湘·音樂經典「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的對話」交響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上演,長沙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用精彩的演繹揭開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對話的神秘面紗。本次演出由長沙交響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指揮肖鳴執棒,青年旅美鋼琴演奏家伍睿擔任鋼琴獨奏。
  • 揭開三星QLED 8K電視的神秘面紗,它究竟有何魔力
    打開APP 揭開三星QLED 8K電視的神秘面紗,它究竟有何魔力 電子觀察說 發表於 2021-01-08 09:18:47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
  • 屏下指紋VS人臉識別,榮耀10的面紗還是層層疊疊
    截止現在為止,並沒有任何一款手機稱得上100%全面屏,各大品牌也在努力在配置和技術方面克服困難,爭取搶先推出全面屏手機。但是不管配置還是技術,全面屏的要求都和以往不一樣,也就是說新的設計會被放進全面屏手機裡。現在一起來看看這款接近100%全面屏的榮耀10。在外觀設計上,榮耀10將採用漸變色的機殼,多種顏色的搭配更彰顯個性,和推出市場沒多久華為P20設計是一樣的。
  • 全屏幕指紋手機時代即將到來
    頭部大廠的接連入局,預示著全屏幕指紋手機將在不久之後量產落地。華為布局全屏幕指紋解鎖近日,據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報導,華為已經在中國、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申請了全屏指紋解鎖專利,並且正在等待批准。這也表示,未來華為手機將有可能採用這一全屏指紋解鎖技術。
  • 華為正研發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 解鎖不限屏幕區域
    【手機中國新聞】據中國臺灣媒體ePrice報導,華為日前宣布正在研發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並將針對六個主要市場提交此技術的專利。  屏下指紋技術雖然已被運用到不少的安卓手機上,不過由於是通過光學或超聲波識別,屏下指紋識別的區域一般是固定的,這是為了防止發生錯誤識別的現象。這就使得在用戶體驗上,目前的屏下指紋技術還不算完美。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員工購買指紋套讓他人代刷考勤機-考勤機 指紋識別技術 矽膠 淘寶...
    東方網6月3日消息:為了防止員工遲到早退,不少公司單位的考勤人員絞盡腦汁地把原始的刷卡考勤機升級成先進的指紋打卡機,防止同事間互相籤到。但是,最近一種「矽膠指紋套」在網絡上熱銷,據稱這種專屬指紋套非本人帶著它在打卡機上也能夠矇混過關。對此,公司考勤管理人員哭笑不得。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畫押按指紋?古人的智慧你想不到
    這裡,不知道各位讀者發沒發現一個漏洞,籤字畫押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畫押者的指紋留在上面。倘若以後畫押者要是不認帳,其指紋就是最好的物證。不過,古代是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的,指紋是一個相對複雜的生物圖案,僅憑肉眼對比的話是很難發現其中的細節的。而且,畫押的文件要是再被翻出來,一般都經歷了相當長的歲月,指紋能否保存完好都兩說,古人畫押的意義在哪呢?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那為何還要畫押按指紋?到底有什麼作用?
    指紋識別技術一說出來,似乎都感覺這是一個十分先進的名詞。但實際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時期,這個東西就已經存在了。並且在全國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今我們在電視劇中,也會經常見到畫押按指印這樣的畫面。
  • 天能電池數字工廠TOS項目揭開神秘面紗,不斷加碼數位化轉型
    [摘要]近日,由天能部品事業部主導的數字工廠TOS項目,在青創園揭開神秘面紗。 關於天能數字工廠TOS項目 近日,由天能部品事業部主導的數字工廠TOS項目,在青創園揭開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