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5日下午,我國空軍某部的政治部值班室,突然接到指揮所的一個電話通報,說是黑龍江某航空兵團飛行大隊的一架殲6戰鬥機在起飛不久後,就失去了聯繫!該戰機的駕駛員名為王寶玉,經過幾次空中搜尋都未發現任何蹤跡,無論是飛機還是飛行員都下落不明!
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部隊的高度重視,當時最早推斷可能是發生了飛行事故!因為如果是駕機叛逃,周邊環境並不具備條件,當時朝鮮與中國關係非常親密,韓國也正在籌備與中國建交,而至於出逃臺灣,像這種輕型戰鬥機油料也根本不能滿足這種長途飛行!
不過,不久蘇聯方面緊急聯繫我國,稱我國一架殲6戰鬥機飛入蘇聯領空,並在蘇聯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的某軍用機場降落,我國方面這才確認是王寶玉駕機叛逃!
雖然已經駕機叛逃出境,但是王寶玉的「願望」還是落空了!當時的蘇聯正極力想修復與我國的外交關係,而且在1989年5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來華進行訪問,才剛剛使得中蘇關係實現了正常化,怎麼可能再因為一個普通的飛行員,而影響剛剛與中國修復好的關係!
所以,蘇聯方面在得知王寶玉駕機入境後,一方面緊急通知中國;另一方面,也想藉機更進一步,恢復同我國的友好關係,所以,表達了希望兩國外交部長能舉行會面,就「王寶玉駕機叛逃」事件進行磋商。於是在1990年8月25日,中蘇兩國外交部長在哈爾濱舉行會晤,並且,磋商十分順利,兩國一致同意引渡王寶玉回國,並低調處理這起事件!
就這樣,駕機叛逃還沒到3日的王寶玉就被引渡回國。引渡回國後,王寶玉立即被開除了黨籍、軍籍,並且經中國空軍軍事法院裁判後,以背叛祖國罪判處王寶玉死刑,緩刑兩年執行,並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王寶玉駕機叛逃」事件發生後不久,我國空軍制定和完善了各項防範和保障措施,根本上杜絕了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所以,「王寶玉駕機叛逃」事件也就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後一次駕機叛逃事件!
雖然,此次事件早已解決,但我們還是要詳細了解一下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王寶玉!
建國後最後一位駕機叛逃者「王寶玉」王寶玉,1962年出生於山東青島,1980年國家空軍擴招,王寶玉因此招飛入伍,航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空軍某師任飛行員。
王寶玉平時少言寡語、不善交際,但個性和自尊心都很強,且疑心較重,所以,在部隊裡與戰友的關係都很一般。而且,在叛逃事件發生前,王寶玉因職位升遷未能如願,與領導產生矛盾;與此同時,在家中,王寶玉與妻子的關係也日益緊張,妻子嫌棄他沒能耐、窩囊,二人因此多次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根據後來的調查發現,在這一時期,雖然王寶玉表面上積極工作,但暗地裡已經開始秘密籌備駕機叛逃的計劃。王寶玉利用平時訓練和演習的機會,去仔細研究周邊國家各機場的數據、航線等方面的信息。在1990年8月25日,謀劃已久的王寶玉終於找到機會,在當日的飛行訓練時,實施駕機叛逃。雖然王寶玉將跟飛行有關的天氣、航線等信息都研究掌握,但卻忽視了當時的國際環境,低估了當時中國在世界各國的分量!
蝴蝶效應:王寶玉駕機叛逃,意外「引起蘇聯防空改革」「王寶玉駕機叛逃」事件不僅對中國的影響很大,同時也意外的刺激了蘇聯領導人的神經!使得蘇聯當局不僅撤換了一批高級將領,還掀起了蘇聯境內防空的改革。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喃?
原來王寶玉駕機叛逃時,計劃是在蘇聯的「鳥格洛沃耶機場」降落,飛到機場上空後,才發現這個機場正在維修不能降落。所以,才掉頭改飛蘇聯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的「克涅維契軍用機場」。這前後,王寶玉駕駛著中國戰鬥機在蘇聯上空飛行多時,而蘇聯的防空部隊竟然毫不知情!
而且,在王寶玉駕機降落在克涅維契軍用機場後,仍沒有引起蘇軍的注意。最後,過了十多分鐘,還是王寶玉主動向一名路過的蘇聯士兵打招呼,這才算發現了王寶玉的存在。
這消息傳到蘇聯高層,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在3年前,在蘇聯也發生了一起類似的事件,就是著名的「紅場飛機事件」。
「紅場飛機事件」,是在1987年,當時聯邦德國的一名19歲年輕飛行員馬蒂斯·魯斯特駕駛著他的輕型單引擎運動飛機,穿過了當時被認為最無懈可擊的蘇聯防空系統的重重警戒,大搖大擺的降落在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紅場上(就是史達林閱兵的那個紅場),期間,蘇聯軍方同樣是毫無發覺。
直到穿著醒目紅色工作服的魯斯特從飛機上慢悠悠的走下來,並向在紅場散步的蘇聯群眾打招呼才被發現,這件事也使得蘇聯乃至全世界都為之瞠目結舌!
「紅場飛機事件」發生後,時任蘇聯最高領袖的戈巴契夫不僅辭去的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而且開始對蘇聯防空系統進行整改,可是沒想到,沒過3年,同樣的事情再次上演!
可以想像,當時的戈巴契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