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鎧甲考:唐代有紙做的鎧甲 宋代有"五色介冑"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當天,在天安門將舉辦盛大的閱兵儀式。

    用閱兵式壯軍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君王、將帥檢閱軍隊,是一個慣例,為此還制定了一定的軍戎禮儀規範。

    在這些禮儀規範中,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鎧甲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時代的發展,鎧甲的外形和作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早期沉重的金屬鎧甲,逐漸演化出各種輕便、華麗的輕型鎧甲,這些鎧甲不僅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還有極強的觀賞性。在檢閱中,將士們穿著美觀的鎧甲,能夠展示出軍隊的氣勢和實力,而鎧甲的演化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

   ■黃強

  古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多使用冷兵器,對陣雙方短兵相接時,除了比拼武藝和體力,鎧甲也是最重要的裝備,它能夠有效地保護將士們的身體。因為鎧甲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隨著時代的發展,鎧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重要的禮儀性活動中,比如軍事檢閱等場合。身著精緻、美觀的鎧甲和戎裝,將士們威武雄壯的身姿也是一國軍事實力的體現。正是這種禮儀性的需求,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鎧甲的材料越來越多樣、樣式也越來越複雜。

隋唐鎧甲穿戴展示圖

  唐朝的輕型鎧甲——紙甲

  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人們勾勒出兩千多年前秦朝軍隊的情景。這些兵馬俑分為不同的種類,有將軍俑、軍吏俑、騎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馭手俑等,他們表情生動,姿態各異。這些兵馬俑一方面展示出秦國排兵布陣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秦國強大軍事實力的展示。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兵馬俑,所穿的鎧甲、服飾也不一樣,這也反映出當時軍隊裡森嚴的等級制度。

  在此後的幾個朝代,鎧甲的變化並不是太大。初唐的鎧甲和戎服基本保持南北朝以來至隋代形成的式樣和制度。直到唐太宗貞觀年間,隨著國力的強盛,才進行了一些服飾制度的改革,漸漸形成了唐代特有的軍戎服飾風格。

  到了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國力鼎盛,統治者們奢侈之風日甚,軍隊的一部分戎服和鎧甲也開始從實用的功能中脫離出來,出現了眾多美觀大方、以裝飾為主的儀典服飾。

  禮儀性質鎧甲的出現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邊塞戰事的頻繁。唐代最初幾位統治者時期,雖然國內太平,但為了開拓疆域,常發起邊塞戰爭。戰爭一方面促使唐代產生了較高的鎧甲製作工藝水平。另一方面,因為戰事頻繁,軍事禮儀也隨之繁榮,最終催生出系統而成熟的軍戎禮儀。

  據《唐六典》記載,唐代的鎧甲有13種: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錘、白布、皂絹、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烏錘、細鱗是鐵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木甲等鎧甲則是用絲綢等布料和一些皮料製成,這些鎧甲開始用於禮儀性質的場所。

  唐代還出現了非常特別的鎧甲,由紙做的鎧甲:紙甲。它是用多層紙疊粘在一起製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銅、鐵製作的鎧甲輕,也便於展示。不要小看這種由紙做的鎧甲,它其實有相當的抵禦能力,只是這種紙甲有一個缺陷:怕火。

  另外還有絹甲,它一般不用於實戰,只是宮廷侍衛、武士的戎服,這種鎧甲用圖案華美的絹或織錦作面料,內襯數層厚帛製成。和皮甲、鐵甲一樣,絹甲上也鑲有皮革、金屬製造的飾件,穿著更利索、更得體。

  除了鎧甲材質的多樣,唐代戎服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特別是盛唐時期的絹甲,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彩,鮮豔而華麗。

  這裡要指出的是,唐代的布甲、紙甲,並不是劣質產品,也不只是用於表演的道具鎧甲,它們依然具有實用性和堅固性,布甲、紙甲實際上是唐代的一種新型鎧甲,是一種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輕型鎧甲。在戰場上同樣可以保護戰士的身體,只是在抗擊重兵器衝擊方面要遜色於金屬鎧甲。

  因為布甲、紙甲輕便,可以在鎧甲上繪製各種裝飾圖案,如纏枝花卉、雲形寶相等。這些製造精美的鎧甲,除了戰場上使用,平時也有重要的作用:一可以用做武將平時的軍服(可以稱之為軍禮服),二可用於儀衛滷簿(國家首腦重大國事活動的典章制度)禮儀的制服(可以稱之為皇家禁衛軍禮服),彰顯帝王威儀。

  由此可見,唐代用於禮儀、演示等軍事活動的鎧甲,不僅具有實用性,能夠激發戰鬥的鬥志;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讓檢閱部隊的帝王將相、後宮嬪妃以及圍觀的百姓,看出軍隊的威武雄壯,展示皇帝的威望。

宋代鎧甲穿戴展示圖

  宋代華麗的「五色介冑」

  宋代的軍戎服飾分為兩種,一種是實戰的鎧甲,另一種是儀衛禮服。實戰鎧甲中,用鐵製作的叫鐵盔、鐵鎧、鐵甲,用皮製作的叫皮笠子、皮甲。歐陽修有詩云:「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晏太尉西園賀雪歌》)

  宋代鎧甲有很多種類,如金裝甲、長齊頭甲、短齊頭甲、金脊鐵甲、連鎖甲、鎖子甲等,而且鎧甲的組件較多。《宋史·兵志》記載:全副盔甲有1825片甲葉,分為披膊、甲身、腿裙、鶻尾、兜鍪等部件。

  這些鎧甲的部件用皮線穿連起來,一副鎧甲重50斤,將士們穿戴如此沉重的鎧甲打仗,行動不便。因此,宋代也生產輕甲。輕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皮甲,它主要用於鐵鎧甲臂肘間的連接,既增加了鎧甲的靈活性,又能減輕分量;還有一種是紙甲,它用柔軟的紙捶打製成,這些紙疊加起來,厚度達到三寸,表層蓋上布料,再訂上釘子固定,如遇雨水,紙甲浸溼後,連射出的箭和鳥銃打出的子彈都不能穿透。

  這些輕甲和鐵鎧甲結合在一起,有效地解決了宋代將士的鎧甲在靈活性與安全性的矛盾。

  除了布甲和紙甲,宋代還有一種特色的輕型鎧甲:依仗甲,它也被稱之為「五色介冑」。《宋史·儀衛志六》記載:「甲以布為裡,黃 表之,青綠畫為甲文(紋),紅錦緣,青 為下群,絳韋連膺,金銅鐵,長短至膝。前膺為人面二,自背連膺,纏以錦騰蛇(錦帶)」。意思是說,宋代儀衛中的軍士所穿的這種甲冑,形式是仿軍士的,只是用黃 (粗帛)為面,用布作裡子,用青綠色畫成甲葉的紋樣,並加紅錦緣邊,以青 為下裙,紅皮為絡帶。這種甲冑剛好到人的膝蓋,前胸繪有人的面目,從背後至前胸纏以錦帶,並且有五色彩裝。由此看來,依仗甲的外表裝飾非常華麗。

  《宋史·儀衛志》記載,宋代鎧甲的顏色,有黃、青、朱、白、黑、金、銀等色,至於儀仗用的絹甲,色彩比唐代更加豐富。元豐年(1078年-1085年)後,宋代公服的顏色做了調整:四品以上改為紫色,六品以上改為緋色,九品以上改為綠色;私服則是根據各種不同的織錦來區分品級,衣服的色彩經常變化。宋代將士們的服色,除了九品制官服顏色不能直接使用外,其餘各色都能使用,服色以青、白、朱、黑、黃(淡黃色不能用)為主要色彩。

    明代出現「V」字領鎧甲

    明代將士的軍戎服裝,式樣如同唐代的窄袖寬袍。其中,有一種特別的軍服:袍子無領、無扣、右衽(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叫右衽),裹襟與外襟在前身重疊時大幅交叉,以勒帛和腰帶在胸前和腰部系束,這種軍服多為品級較高的將帥使用。低級別軍官的軍服,後衣較短,沒有胯袍,衣服襯於鎧甲內,穿鎧甲時一般只穿身甲和腿裙,戴鳳翅盔、幞頭、巾和小冠。這種軍服,多見於侍衛所穿的服飾。

    明代是重型鎧甲和輕型鎧甲地位交替的時期。重型鎧甲是為了增加抗衝擊力,提高保護性能,但重型鎧甲穿著笨拙,不便於實戰,逐漸被淘汰。

    另一種輕型甲——綿甲便應運而生。明代的布面甲從元代繼承而來,製作方法分為兩種,一種以布為面裡,中間綴以鐵甲,表面釘甲釘;另一種製作方法就是綿甲,它經過特殊工藝做成,綿甲柔軟、輕巧,在表面還綴有大量的銅甲泡和鐵甲泡,輕便靈巧,蘸溼後還可以抵禦初級火器的射擊。

    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明代的鎧甲在設計、製作中也注意了時尚化。通過一些領子的設計,體現鎧甲的時尚元素,比如在明代就出現了潮味十足的「V字領」、 鏤空式護耳等「時尚元素」。

    明代的鎧甲以金、銀、黑色為主,明洪武初年,守邊軍士穿著棉襖,旗手、衛軍等穿紅絆襖,這種戰襖有紅、紫、青、黃色四種服色,它作為區分不同兵種的依據。

    明代後期,因為綿甲以緞布為冕,色彩較多,所以綿甲的顏色也多種多樣。不過,幞頭顏色仍是黑色。

    明朝的戎服以紅色為主,還有紅笠軍帽,正德年間設東西兩官廳,其都督江彬戴的正是紅笠。《明史·輿服志三》說,戎服因「武事尚威烈,故色純用赤」,間以紫、青、黃、白等顏色作為配色。

    明代很重視軍事檢閱和禮儀儀式,出現了專門的禮儀鎧甲。檢閱軍隊或進行禮儀展示時,從事儀衛活動的侍衛官戴鳳翅盔、鎖子甲;錦衣衛戴金盔甲;將軍著紅盔青甲、金盔甲、紅皮盔戧金甲和描銀甲等。將軍、錦衣衛都腰懸金牌,持弓箭矢、佩刀,執金瓜、叉、槍。禮儀鎧甲色彩鮮豔;兵器明亮鋒利,在陽光下閃著金光、銀光;將士們儀表堂堂,氣勢壯闊,威風凜凜。

清代明黃緞繡金龍綿甲

    專用於檢閱軍隊的

    清代帝王鎧甲

    生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憑藉祖傳的「十三副鎧甲」起家,最終建立了清王朝。女真族是馬上的民族,擅長騎馬搏鬥,對於鎧甲自然重視。

    據《清會典》記載,清代甲冑分為明甲、暗甲、鐵甲和綿甲等幾種。前三種屬於帶甲片的鎧甲,多指鐵甲;後一種則是布面甲,不用甲片,以棉絮即縫製厚實的布質纖維層為裡,表面綴有甲泡,用來阻擋敵人射出的弓箭。

    清代中後期,鎧甲逐漸以綿甲為主,它用緞布做表面,因此顏色較多。早期的八旗以紅、白、橘黃、藍為基本色,配上相互錯開的四色鑲邊,組成八旗服色,並根據服色確定旗名。

    八旗的鎧甲顏色也各不相同,正黃旗通身黃色,鑲黃旗黃地紅邊,正白旗通身白色,鑲白旗白地紅邊,正紅旗通身紅色,鑲紅旗紅地白邊,正藍旗通身藍色,鑲藍旗藍地紅邊。武官九品的暗甲、綿甲上還用彩線繡上蟒雲、蓮花燈圖案,樣式精美,色彩豔麗。

    清代帝王除了有為御駕親徵提供保護的鎧甲之外,也有專用於檢閱的鎧甲。清代前期帝王的鎧甲實用性非常強,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都是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到了清代中後期,皇帝御駕親徵也只是形式上的親徵,皇帝有禁衛部隊的層層保護,非常安全,鎧甲的保護性功能逐漸消失,此時的皇帝鎧甲更注重裝飾性。

    故宮博物院保留著清代乾隆皇帝檢閱時所穿的大閱甲:明黃緞繡五彩朵雲金龍紋和海水江崖紋的綿甲。此甲屬於禮儀鎧甲,甲的周身用了很多黃金材料,用料考究,製作精美,突起的紋樣具有浮雕的效果,彩雲金龍等紋飾,彰顯出皇帝的威嚴。《大清會典圖》中記載了清代12種鎧甲,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皇帝大閱鎧甲,由此說明清代對於皇帝大閱(檢閱)是非常重視的,皇帝所穿的戎裝也是專門用於檢閱軍隊。

    此外,《大清會典圖》中規定的第11種鎧甲,即護軍校、驍騎校、前鋒、護軍等禁衛武官所穿的鎧甲,均為綿甲,它們主要出現在皇帝大閱這一特定場合,也是禮儀鎧甲。

    (作者為服飾史專家)  

唐代著名的明光鎧

    補白

    中國古代閱兵面面觀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裡,軍事史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古代文獻中,有大量關於閱兵的記載,閱兵作為傳統軍事儀式,從最初的田獵發展演變至今。

    最初的閱兵來源于田獵演習之禮

    西周時,以狩獵方式進行軍事訓練已成制度,一年四季都有軍事訓練和演習檢閱。依據《周禮·大司馬》記載,軍事訓練是按四季分述的,每季又分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教練和檢閱之禮,後半部分是借用田獵演習之禮。

    武王伐紂之前,在孟津組織軍事演習,吸引了多個諸侯國加盟,史稱「孟津觀兵」,這是歷史上比較早的規模較大的閱兵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承襲了西周時期軍隊訓練制度,但從春秋中期開始,軍事訓練出現專門化趨勢。秦王朝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皇帝更加重視軍事訓練與校閱,秦始皇兵馬俑以高度逼真的藝術手法再現了秦朝閱兵的場景。

    西漢時,常舉行各種規模的軍事演習,對軍隊進行校閱、考核。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地方軍,大體上每年秋季都要舉行一次。據《漢書》記載,由於訓練及校閱制度的有效實施,漢初的軍隊具備「輕車突騎」、「勁努長戈、射疏及遠」等技能,逐漸形成對匈奴作戰的優勢。

    曹操曾多次考核多兵種合成訓練

    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曾實施「講武」的措施,不僅訓練士兵的體力和技藝,還強化戰術合成訓練。東吳建立了檢閱制度。魏國則建立治兵制度。曹操曾多次治兵,指揮受閱部隊,對多兵種的戰術合成訓練進行檢閱考核。

    兩晉期間也比較重視軍隊的訓練,各軍除了演習隊列陣法外,還要進行實戰演習。南朝時注重對水軍的訓練和檢閱,玄武湖是南朝各代訓練水軍的場所。北朝則出現了軍陣雙方對抗性演習。

    閱兵是唐代訓練的重要形式,《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記載了當時軍事訓練的思想和方法,首先是循序漸進,分等教練,再就是大將軍檢閱,最後就是皇帝大閱。這樣常規的閱兵幾乎每年都舉行。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注重禁軍的教育訓練。北宋前期太祖、太宗各朝,將「大閱」(亦稱大教)安排在八九月份進行。之後,禁軍的「教閱」逐步形成了「毋過兩時」(春秋兩季)的制度。南宋對軍隊的訓練也很重視,並制定嚴格的法規予以保障。宋高宗建炎元年,頒行樞密院「教閱法」,「專習制御摧鋒破敵之藝」。

    每隔三年清朝總理大臣出海校閱海軍

    元朝時騎兵為主要兵種,因此閱兵主要是檢閱騎兵的馬術以及對弓箭、馬刀、標槍和戰斧的使用。

    明朝的閱兵, 每年年終考閱一次,三年大閱一次,也稱「小閱」和「大閱」。朱元璋十分重視部隊的訓練,他頒發《教練軍士律》,從制度上保證了軍事訓練的質量。

    清代的「簡閱」又稱校閱,是王公大臣或督撫定期檢驗軍隊的制度。早在天聰年間,皇太極就曾舉行過大閱。此後,乾隆、嘉慶等皇帝閱兵的記載不斷出現在各類文獻中。

    清代大閱的地點,主要在南苑、盧溝橋、玉泉山、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暢春園等地。除皇帝親自閱兵外, 清代還形成了多種閱兵方式, 其中之一就是欽派檢閱,它由練兵處、兵部、陸軍部奏請皇帝, 欽派知兵大臣數員前往閱兵。宣統三年(1911),監國攝政王載灃就於德勝門外的鑲黃旗、正黃旗兩旗校場檢閱了皇家禁衛軍。

    清末,朝廷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決心對舊式水師進行革新。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成立。據《北洋海軍章程》記載:「每逾三年, 由總理大臣海軍事務衙門下至於王大臣請旨特派大臣, 會同北洋大臣出海校閱一次,或由王大臣與北洋大臣親自出海校閱海軍。」 

    (文章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相關焦點

  • 古代閱兵穿啥樣:唐朝有紙鎧甲 明代出現"V"字領
    明代《出警入蹕圖》   宋代鎧甲穿戴展示圖   現在,全國人民都在期待後天的大閱兵,以閱兵式壯軍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想知道古代兵哥哥接受檢閱時穿成啥樣嗎?南京服飾史學者黃強為您揭開古代軍戎禮服的神秘面紗。
  • 揭秘中國古代鎧甲發展史:保護將士身體 雄壯軍威
    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木甲等鎧甲則是用絲綢等布料和一些皮料製成,這些鎧甲開始用於禮儀性質的場所。唐代還出現了非常特別的鎧甲,由紙做的鎧甲:紙甲。它是用多層紙疊粘在一起製成的甲衣,在分量上要較青銅、鐵製作的鎧甲要輕便,也便於展演。不要小看它是紙作的,紙甲其實有相當的抵禦能力,只是這種紙甲有一個缺陷:怕火。
  • 古代鎧甲竟然有用紙做的?抗刀劍箭矢性能並不比鋼鐵製鎧甲差!
    可奇怪的是,正史像新唐書就確切記載說有這玩意兒,說唐朝末年河中節度使在守蒲州時,因為境內的幾座山駐有突厥殘部,那突厥人御馬有術。而唐朝呢,因為常年戰爭,中央軍費不足,裝備滯後,曾讓大唐無比榮耀的什麼明光鎧、光耀凱等等,不光製作精美,耗時耗力,花費巨大,成本之高,政府是難以供給的。故而唐軍與突厥對攻的時候呢往往是處於下風。
  • 鎧甲勇士:炎龍鎧甲VS黑犀鎧甲,炎龍鎧甲真的打不過黑犀鎧甲嗎?
    我是小超看動漫,一名呆呆傻傻的動漫小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還望各位大佬多多包涵。第一部《鎧甲勇士》又名《鎧甲勇士之光影傳奇》,是2008年播出的一部中國大陸攝製的真人特攝劇,同時這也是《鎧甲勇士》系列的首部作品。
  • 鎧甲勇士:最為經典的炎龍鎧甲,真實實力有多麼強大
    火焰是一個時代進化的開始,而來自明界的光影鎧甲炎龍鎧甲與火焰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炎龍鎧是五行鎧甲中出現的第一位勇士也是鎧甲小隊的隊長。但是這位勇士卻有著不一般的實力,他同時也是明界鎧甲戰鬥力的擔當。五行鎧甲中金之雪獒鎧甲的攻擊力最強,防禦力也頗高,水之黑犀鎧甲防禦力最強,攻擊力其次,木之風鷹鎧甲的速度最快,攻擊力卻最低,土之地虎鎧甲的跳躍力最強,攻擊力和防禦力普普通通,而火之炎龍鎧甲的消耗最低,攻擊力與防禦力只排在五行鎧甲中間。但炎龍鎧甲的戰鬥力卻是五行鎧甲中的最強者,你真的了解炎龍鎧甲的真正實力嗎?
  • 鎧甲勇士:最厲害的8個鎧甲,炎龍鎧甲上榜,戰神刑天排第幾?
    盤點鎧甲勇士中最厲害的8個鎧甲,炎龍鎧甲上榜,戰神刑天排第幾?第一位:帝皇鎧甲帝皇鎧甲是鎧甲勇士中最厲害的鎧甲,他擁有光影5屬性,而且還擁有倍化之術,帝皇鎧甲斬殺的強力怪獸有黑魔獸,終極暗影獸和四大惡獸等怪獸,而且據深山老人所說,當年的帝皇鎧甲可是打敗過黑暗大帝,所以帝皇鎧甲是最厲害的鎧甲了。
  • 鎧甲勇士:藍色配角鎧甲,風鷹鎧甲人氣最高,茨納米鎧甲顏值過低
    鎧甲勇士中主角鎧甲都是以紅色為主,而二號配角鎧甲就是以藍色為主了。目前鎧甲勇士已經播出了四部,還有第五部獵鎧要到十月份播出,而獵鎧中的二號鎧甲鷹帥鎧甲顏色主要也是以藍色為主(果然藍色是千年老二),那麼在這五部的藍色鎧甲中哪套鎧甲讓你們印象最為深刻呢?
  • 鎧甲勇士獵鎧:馬帥鎧甲與鷹帥鎧甲升級形態出現,堪稱最帥鎧甲!
    鎧甲勇士從播出至今熱度也未增減弱過,觀眾們當初光影傳說與刑天的讚不絕口,以及最近幾年拿瓦與捕將的吐槽,不管好的評價還是壞的評價,總歸證明鎧甲勇士系列在大部分九零後零零後有著一定的地位的,畢竟也是承載著一段青春。
  • 《鎧甲勇士》歷代終極鎧甲實力盤點
    《鎧甲勇士》作為大多數90後的回憶,大家對這部國產特攝劇的印象還是比較深得,在整個鎧甲勇士系列中出現了幾套不同的終極鎧甲,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這幾套終極鎧甲的實力。帝皇鎧甲第一代終極鎧甲,光之帝皇鎧甲 ,有自我意識,存在億萬年以上,來源於明界,帝皇俠是鎧甲史上第一位鎧甲勇士,兩位召喚人,實力無法估測
  • 《長安十二時辰》裡旅賁軍穿的重型鎧甲,你了解嗎?
    溫陳華告訴記者,《長安十二時辰》劇中,旅賁軍統帥崔器穿著的鎧甲,全身上下約有6000多個零部件。溫陳華和其他設計師從設計方案、尋找製作材料,到完成所有工序、做出完整鎧甲,共花了約半年時間。溫陳華以前的職業是電腦銷售。鎧甲製作一直是他的興趣愛好,他會在閒暇時鑽研史書,去博物館研究古代鎧甲的每一個細節。2013年,他製作的鎧甲被一位鎧甲愛好者買走。
  • 《寶可夢劍盾》鎧甲車票有什麼用 鎧甲車票作用一覽
    導 讀《寶可夢:劍/盾》遊戲裡的鎧甲車票的作用是前往鎧之孤島,玩家購買了相應的DLC擴展票後可以獲得鎧甲車票,然後前往木桿鎮的車站處找站務員對話,把鎧甲車票給他看就可以前往鎧島驛站了
  • 鎧甲勇士第五季:馬帥鎧甲與鷹帥鎧甲坐騎曝光,顏值拖後腿了!
    鎧甲勇士系列中有了出了平常在陸地上戰鬥,在後期還有少許的空中甚至太空中的戰鬥。而可以飛行的鎧甲目前看到的只有終極鎧甲可以辦到。比如在第一季中帝皇與黑魔獸在空中不斷戰鬥,以及雅塔萊斯擁有機械羽翼也可以飛行。
  • 《鎧甲勇士》戰鬥力最強的五大鎧甲,第一實至名歸
    1.帝皇俠,明界最高統治者和明界最強的鎧甲,也是第一位終極鎧甲,擁有第一隻鎧獸「光之帝皇戰龍」。作為明界最強的鎧甲肯定是擁有非常強大的實力,擁有光影五行萬物全部力量,還能夠利用太陽巨大化,在鎧甲中排名第一是毫無疑問的。
  • 鎧甲勇士:論五行鎧甲的戰鬥能力,炎龍鎧甲並非第一
    鎧甲勇士是俺們國產特攝劇,在第一部中鎧甲以五行為號,人物以五個方位名命,講述了一段封印邪惡魔靈的故事,那麼在五行鎧甲中,究竟孰強孰弱,今天SJ依塵就為大家獻上排名譜。NO.4 風鷹俠被譽為最快(讓我想起了某綠曼)的鎧甲,但攻擊裡似乎不高,防禦力也相對薄弱,往往被敵人一碰就倒在地上大喘氣(說好的唯快不破呢)
  • 鎧甲勇士:五行鎧甲實力排行(純屬個人意見)
    當年一部《鎧甲勇士》可謂大火,儘管如今有很多後續作品,仍無法撼動其地位,但鎧甲呢就有高低之分。炎龍俠炎龍俠應該因該沒有人反駁,忻南召喚的炎龍鎧甲各方面都很強大,作為主角,劇中後來也出現了張健召喚的炎龍鎧甲,只不過最後還是敗在了忻南手上,各鎧甲呢最後也承認了炎龍鎧甲老大哥的存在(畢竟沒有忻南,四個人一塊燒成灰了)。
  • 鎧甲勇士刑天:劇中各鎧甲實力排行(個人意見)
    今天我們來說說鎧甲勇士刑天中的鎧甲實力吧修羅鎧甲作為王者鎧甲,很多人議論著修羅和帝皇孰強孰弱,今天我們先不討論,簡單來排個名,咱們隨後再議。修羅鎧甲排第一應該無可非議,非一般人能駕馭的鎧甲,只有具備天地間最強之氣(分為正氣和邪氣)方可駕馭,路法用修羅鎧甲單挑三個主角的畫面歷歷在目。刑天鎧甲(召喚人小天)作為男一號,他是鎧甲小隊裡異能最強的,也是三人小隊裡最後變身的。
  • 盤點鎧甲勇士的跳躍力排行!誰才是跳得最高的鎧甲?
    一、捕王鎧甲跳躍力:55米捕王鎧甲作為所以鎧甲裡面的最終鎧甲,在設定各方面也是相當完美的,在跳躍力方面自然也是最對的王者,在數值上面足足有55米之高,這一數值無疑是所有鎧甲裡面最高的,跳躍力第一毋庸置疑。
  • 雪獒鎧甲與黑犀鎧甲的不同,防禦力和攻擊力下隱藏的弱點
    暗影界入侵地球的4999年來,一直遭到了異能獸的侵略,但是因為鎧甲勇士的存在,異能獸軍團一直被阻攔。無奈暗影五護法只好率領異能獸軍團來到暗影星休養準備最後的大戰。五行鎧甲中防禦力最強的便是黑犀鎧甲與雪獒鎧甲。陰陽調和,世界沒有最強大的攻擊力,也沒有最強大的防禦力,每一位鎧甲都有著他的致命弱點,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 鎧甲勇士:同樣是鎧甲勇士,為什麼他的實力這麼弱
    鎧甲勇士是一部很好看的真人國漫,作為國產真人特攝劇中的佼佼者,鎧甲勇士帶給了我們很多精彩的瞬間,故事也塑造了炎龍俠,帝皇俠,黑犀俠等熟悉的角色,在鎧甲勇士第一部中,炎龍俠是隊長,黑犀俠攻守兼備,雪獒俠爆發力最強,風鷹俠速度最快,那麼同樣是鎧甲勇士,為什麼他的實力這麼弱呢?
  • 鎧甲勇士:炎龍鎧甲與刑天鎧甲誰的實力更強?看完知道了
    《鎧甲勇士》分為三個部分,最開始的第一部《鎧甲勇士》是出現,第二部的《鎧甲勇士刑天》是崛起,之後拍攝的《鎧甲勇士拿瓦》和《鎧甲勇士捕將》則是衰落,之後拍攝的《鎧甲勇士鎧傳》則是為了挽救已經慘敗的局面,雖然這部劇大體已回憶故事為線索,但是憑藉劇內的炎龍鎧甲和帝皇鎧甲挽留下了一些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