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帶小豬仔看書講故事。作為一歲左右的孩子,我對他的理解力不抱希望,只想著可能磨磨耳朵罷了。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自己抽出一本故事書讓我講,我就有點吃驚了。然後那天晚上他一直不停地讓我講那同一本故事,不讓我拿別的書,一直聽到我讓他喝奶刷牙睡覺。
有一天,當我再次講到巨人和小狐兔的故事的時候,我說巨人,他從我面前站起來,用一隻腳在床上重重地跺了一下,笑笑地重複巨人這個單詞,雖然發音不怎麼準。但從此以後,當他說「Giant」的時候,我就知道他要看那本書了。講到最後一頁,小狐兔說,很抱歉我拿了你的書,也很抱歉我拿了你的野餐食物,我再也不這麼幹了——因為每次我都用了比較抱歉而且有點慚愧的語氣,小豬仔突然有一天每次當我講到這裡的時候,就用手抹一下眼睛,發出一聲假裝的哭聲。他的表現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我買了一套6本大開本的《Peekaboo》,有一段時間,他每天晚上看這套書看得不想睡覺,睡前故事時間最長一個半小時——他可以準確地指出每一個我叫出來的藏在畫裡的名字,職業、動物、植物或者鳥類、運動、車型等。我經常用兩隻手分別指出邊上的物體和畫中的物體,當我問他的時候,他會學我的樣子,用兩隻手,指出兩個相同的東西給我看。後來,他把那六本書全都翻爛了。我趕緊買了另外一套新的書來,免得他一直沒有新東西看。
當他還不會說話只會喊爸爸的時候,我給他看動物圖片,有時候會加上該動物的叫聲。結果就是,跟他說老虎和獅子,或者給他看老虎獅子的圖片,他就低聲吼吼作響,跟他說狼或者看到狼的圖片,他就「嗷」一聲長嘯學狼叫。小區裡有兩隻流浪貓,每次看到他們的樣子,小豬仔就學著做出同樣的樣子,趴在地上用前爪洗臉,或者伸出手做出爬樹的動作。看見人家的狗狗坐在地上休息,他走過旁邊,直接坐下來,擺出和狗狗一樣的POSE。
長大一點,一歲三四個月的時候,他特別想玩,不想睡覺,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每次都纏著我不停地給他看書講書上的內容——有一陣子,我都被他纏得有點不耐煩了,強迫他放下書睡覺。而且我還怕他坐得太久,對脊椎發育不好,所以總是奪掉他的書讓他幹點別的或者睡覺。
因為他總是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我常常在這兩樣事情上抓狂,經常給他稱稱體重或者量量身高。結果有一天,他不再要我抱著站上秤稱體重了,他自己站上去,看見數字停下來,看看我,下來,又站上去,又看著數字變化到停下來,下來。。。。。我直接笑暈。我們在臥室門邊的牆上給他量身高,每次量的時候用一本書蓋住頭頂,然後沿著書邊用筆劃一下作個記號,有一次他自己突然靠進去那個位置,站得直直的,看著我和他爸爸,等我們去拿書和筆作記號。。。。
有一天,我跟同事出去吃中飯,中午沒有回家,交待爸爸和阿姨搞定他吃和睡。兩點過一點我回到家,小豬仔在陽臺上和爸爸玩,看見我回來不像以前一樣撲過來,只是看了我一眼又玩自己的了。爸爸告訴我,他不吃飯,也不睡覺,一直在等我回來。我陪他玩了一會兒,把他抱起來,他在我的肩頭趴著,秒睡了。那天傍晚我帶他出去放風,他一直要我抱著不肯下地,但是也不怎麼理我不和我互動不看我,就是趴在我肩上。
然後又有一天,我第二次決定中午出去吃飯,走之前先把他的午飯搞定餵完他,想著他早上五點多起來一上午也沒睡覺,早就困得不行了,等他爸吃完飯直接帶他睡覺就好了,這回總該可以了吧。結果我飯還沒吃到一半,爸爸就發信息給我,快回來,小豬仔一直哭,不睡覺,不玩,什麼都不要,哄不住。我說,他就是在鬧覺,哄他睡就好。爸爸說,哄不睡,阿姨也哄不睡,哭得撕心裂肺。兩點十分我趕回家,小豬仔在阿姨手上,哭得累了說剛睡著,但是不能放,一放又哭。我接過來,抱了一會兒,把他放在床上放下了,睡了兩個小時,醒來坐起來,看見我,立刻大哭——不要我抱,又不讓我走;等我抱在手上,又要把我推開;等我要放他下來或者把他交給阿姨,他又死死抓住我的手不肯離開;總之就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直哭,哭得天都塌了一樣。阿姨說,剛才我不在家,他也是這樣哭,哭得她聽不下去,但也哄不好,非常傷心。我也是怎麼說怎麼安慰他都不行,到最後我說,寶貝,我知道你在生氣,媽媽剛才出去了沒有陪你,你很傷心對嗎?可是媽媽有時候會有事離開不能陪你吃飯不能陪你睡覺,有時候你得學會自己跟爸爸跟阿姨在一起。我只是嘗試著這樣說,但是奇蹟發生了:我話音剛落,他就平靜下來了,不哭了,安靜地趴在我身上,過了一會兒又睡著了。再次醒來的時候,就沒有生氣沒有再哭了。
我把這個小細節跟兩個心理學專家朋友聊了一下,問這是真的呢還是湊巧?專家說,孩子的感受力很高,只是我們成年人以為他不懂而已,他可以接收到你言語中傳遞出來的對他感受的看見和理解。我們應該慶祝你的發現,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很多媽媽不懂孩子,原地打轉兒。
原來,在一直孩子成長的初期,不僅僅是媽媽的心在——孩子的眼睛一直都在。他一直在看著媽媽和這個世界怎麼對待他,成年以後,他的潛意識教他去用同樣的方法對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