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后土(76)斷子絕孫的絕戶套

2021-01-21 真山文藝
 

    點擊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每期定時發到您手裡第十卷 跑山坡兒(1969——1971年)

  第七十六章 你聽,山神爺在召喚我呢


張寶君作品 

大山裡的秋天來了,似乎是燕子最先知道的,這些從南方飛來的小精靈,在此哺兒育女一個夏天后,此時都離開了屋簷下的巢穴,每天在晴空裡飛著、叫著,漸漸的,由小家小戶結成大的隊伍,密密麻麻,像一片烏雲似的在天空飛來旋去,留下了一片爆豆似的叫聲……隨著燕子旋來旋去,單調的大山,就像遇到了一位悠閒的大畫家,在大自然這塊畫布上,今天抹上一筆紅色,明天塗上一筆黃色,後天又勾上一筆橙色……最終,整個大山被畫得五彩斑斕,變成了一幅大製作。我喜歡五花山,喜歡秋高氣爽的秋天,但我畢竟不是畫家和詩人,我只是一個小盲流,我要活著,要養活妻女一起活著……我的眼睛,更多的是關注天陰天雨,關注著山裡木耳的長勢。但這供應了我一個夏天木耳的大山,到了秋天,卻將這些探聽人間消息的小耳朵收回去了。我的採摘直線下降,有時跑遍幾座山坡,也只能採到十幾斤,或者更少……如此,我不能不為我的行當憂慮了。儘管漫山遍野山核桃、山葡萄、松籽、五味子等等也都成熟了,在向我搖搖招手,可價格低廉,一背筐也賣不了幾元錢,我委實不願意去搭理它們。半截溝子離家有十五華裡,如果每天翻山躍嶺的採個七、八十斤的再從山間背回來,不累趴下也得脫層皮,很難養活這一家人。我突然有了去嶺東尋找鄭大爺的想法,那毛茸茸的麝香對我始終是個誘惑,但時隔四、五年了,老人還在麼?賈芳會同意麼?我舉棋不定。最後,我還是決定和賈芳、大姐商量一下再說。  我婉轉的把這一想法告訴了賈芳,她先是愣了一下,接著變顏變色地說:「守義,咱不去。高山密林的,萬一出點事兒,我們這一大家子怎麼辦?我現在又懷孕了,你不在,我怎麼辦?」她邊說還流下了眼淚。  面對賈芳的眼淚,我只能相勸:「我只是想多掙點錢,又不是不回來了?」  「我知道你的心情,可嶺東一定不能去,大雪封山後,說不定幾個月回來呢?多掙多花,少掙少花,大不了節儉一點兒,我連飯都要過,還怕和你過窮日子。」我確實不是五年前的我了,萬一發生點不測,如何對得起她們母女呢?看來我只有上山背核桃了,累就累點,少掙也總比不掙強。  上山撿了兩趟核桃,我還是忍不住把去嶺東的想法告訴了大姐,她想了想說:「撿核桃養活一家人確實不容易,但嶺東就別去了。鄭大爺那年偷著走了,就再沒在六道衝出現過。那麼大歲數的人了,現在活沒活著都說不準了,萬一他死了,你不白去了。你要真想上山,現在到是有個機會。昨天西院汪大爺來理髮,他說準備去電臺山下河套,他嫌一個人孤單,想讓你和他同去,我正琢磨讓不讓你去呢?」  「你是說你們西院的汪大爺?就是那個一步挪不了四指的老頭兒,讓我和他一起上山?」  「你小子看走眼了吧,」姐夫插話道:「老汪頭可是六道衝有名的老把頭,跑了一輩子山坡,別看他走路跩哈跩哈的,一鑽進山林,你兩個也攆不上。就說穿滑雪板吧,我厲不厲害,但在他屁股後頭兒,連個影兒都別想抓住。他在山上滑雪,遇到懸崖能緊急停住,有多少人因為停不住摔下懸崖喪了命……有這樣的老把頭要帶你,你就偷著樂吧。」  「這我倒是沒看出來。既然他是跑山坡的老把頭,我就和他去。下河套是怎麼一回事兒?」  「你小子還想跑山坡呢,連河套是什麼都不知道。告訴你吧,那是跑山坡最掙錢的了,是專門下套紫貂的套子。當然了,黃皮子、松鼠鑽進去也逃不掉,連個耗子也不放過……只要進套的東西,一個也別想逃掉。跑山坡的叫它絕戶套,就是斷子絕孫的絕戶套……一般跑山坡的輕易不下這種套子。」    一聽說下河套是套紫貂的,我來了精神。關東山三種寶,人參貂皮鹿茸角。所謂貂皮就是紫貂皮,皮草中的珍品,滿清時,只有王公貴族才有權來穿,就是到了現在,價格也一樣不菲……人在窮困時,沒有啥不敢幹的。

    看我同意了,大姐道:「那我們就去和他定下,免得他再去找別人。」  汪大爺六十多歲,長得矮墩墩黑乎乎的,一張臉方方正正,刻著幾縷滄桑的皺褶,整個人,透著一種渾厚與善良的勁頭兒。汪大娘比汪大爺小十幾歲的樣子,長得瘦小枯乾,顯得勤勞、純樸又帶點兒山裡人的精明。他們還有一個十八、九歲的兒子叫小元,是個調皮、好動的小夥子。汪大爺拿個小菸袋,汪大娘捧著個大菸袋,老兩口子正笑眯眯地相對噴雲吐霧,看上去愜意極了。  「她大姐,你們姐倆咋來了?」汪大娘滿面含笑,放下三尺長大菸袋,一抬腿就跳到了地上,拿一塊抹布擦了擦炕沿,說道:「快坐,難得你們姐倆過來。」  「快別忙了。」大姐笑著把她推到炕上,才在炕沿上坐下來。  汪大爺對我們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說:「看樣子,守義同意和我上山下河套了,這就對了,能發財為什麼不發呢?」汪大爺對下河套充滿了信心,他吸了一口小菸袋又道:「明天在家做做準備工作,後天就動身,帶上行李和斧子鋸,帶個半月二十天吃的就行了。這次上山主要是做蓋房子、搭河橋等準備工作,用不了半個月就能完成。回來待兩天,霜降前再上去,就等拿皮子吧。」  「你這老東西,就好像那紫貂是你家養的似的?你這回要整不著貂皮?我不扒你的皮才怪呢。」汪大娘連說帶笑和老伴打著哈哈。  汪大爺沒說下河套的奧妙,也沒提套貂皮的把握性,他不說,我也不便於問,又嘮了一會兒閒磕,和大姐就向這一家人告辭了。  賈芳雖然不願意我上山,但考慮有汪大爺這個老把頭帶著,也只好答應了。躺在被窩裡,她仍免不了千叮嚀萬囑咐,不願意我離開。我心裡也很悵然,又怎忍心離開嬌妻弱女呢?貧賤夫妻百事哀,相擁相抱是無法取代生活的,人活著,就要負起責任,就要掙扎,也許,這就是人的宿命吧。  和汪大爺上山那天,我們走得很早。我們一人背著一個大背筐,筐裡裝著行李卷、糧食、油鹽、斧子、鋸、鐵鍬、鍋碗瓢盆……我們就像兩個拾荒者,在黎明的微光中,不無留戀地走出了沉寂的小鎮。  一開始,汪大爺跩哈跩哈走得很慢,我心裡琢磨,這百裡之遙的電臺山,沒有兩天恐怕是走不到了。然而,離開鎮子沒走多遠,他突然就像上足了勁兒的發條,矯健得如同一隻老山貓,兩條粗短的小腿也不跩哈了,簡直就是健步如飛。我驚詫得不知所以,腳步放到最大,才勉強跟得上,這才從心裡服氣了。  我們用了一個小時左右,走到了石人溝溝口。汪大爺站下喘口氣說:「從溝口到電臺山下約有百裡,現在這段路還有條荒道,過了石簸箕,連荒道也沒了。我們必須加緊速度,爭取太陽落山前趕到地方。」  我笑著點點頭兒,緊跟其後。石人溝我四年前來過,記得離溝口二十裡處有個養蜂場,當時我和小眼睛李勤為趙四虎子隊長取過蜂蜜。這是很寬闊的一條溝,直達電臺山,兩面青山俯瞰著溝底,一條三四米寬的小河在樹木荒草間潺潺流淌著。  汪大爺始終沒有放緩腳步,路過我記憶中的蜂場,他都沒有停下來,好像不願讓蜂場裡的人發現我們似的。但是,不發現也被發現了,一條大黑狗汪汪叫著送了我們好遠,老人回頭看了一眼,自言自語地道:「這條狗該吃肉了,活那麼大歲數幹啥?」時近中午,我感到累了,真希望汪大爺說歇一會兒,但汪大爺一直沒開口,我也只能咬牙堅持著。恰在這時,耳朵裡傳來流水的喧囂聲,聲音很大,把兩面山谷震得一片轟鳴。循聲望去,一道奇異的景觀把我驚住了。不遠處,一塊簸箕型碩大的石板,憑空把小河抬高了四五米,清澈的流水從上直瀉而下,噴起一片碎沫,如同掛著一道白練。瀑布不算大,但在這荒蕪的大山裡出現,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了。汪大爺看我痴痴地望著瀑布,說道:「我們歇一會吧。」他放下背筐,告訴我說:「這就是石簸箕,再有兩個小時就到電臺山了。」汪大爺說完,拿出小菸袋把煙鍋裝滿,吧嗒吧嗒地吸了起來。我從背筐裡拿出大煎餅,和一飯盒尖椒炒雞蛋擺在他面前,說道:「大爺,先吃點現成的吧。」汪大爺放下菸袋,用煎餅卷上尖椒炒雞蛋,看著瀑布,香甜地吃了起來。  我邊吃大煎餅邊對汪大爺說:「大爺,你的腿腳真厲害。再不休息,我就被你落下了。」  「厲害什麼?你沒看出我連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都誇你小子聰明勤奮,不怕累能吃苦,我這是特意試試你,是真行還是假行?」老人對我笑笑:「這回行了,我心裡有底了。」吃完大煎餅,汪大爺又裝上小菸袋,吸了兩口說:「守義,從石簸箕到電臺山腳下,還有二十多裡,這裡已經進入了老爺嶺山脈。這裡紫貂不少。我們的河套,就下在石簸箕到電臺山腳下這段河流,大約可下一百多個套子。結冰後,不能下河套了,我們就用夾子,弄它幾十張貂皮是不成問題的。」  汪大爺很高興,語重心長地說:「守義,不要說感謝不感謝的話,跑山坡主要靠同心合力,不能說誰靠誰。我老了,財運和你沒法比了,說不定要靠你的財運發財呢。」汪大爺說到這兒停下了,仔細端詳起我,似乎我真成了渾身掛滿了金銀珠寶的財神爺了。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大爺,我們走吧。我相信我們爺倆會發財的。」  這回他走得很慢,邊走邊給我講解下河套的要領,並不時指著小河告訴我,什麼地方適宜搭河橋,河橋與河橋的間距多遠才合適。他講得頭頭是道兒,我半明白半不明白地問:「大爺,四面群山,紫貂哪不可以活動?它非來河邊麼?即使來了,它輕便靈活,這麼窄的小河,它一縱即可越過。何必走我們為他搭的河橋,鑽進套子呢?」  「這是個秘密,以後有時間再告訴你。」他神秘地笑著說道:「我們快走吧。到地方還得安排咱爺倆的住處呢。」  我沒再追問,緊緊跟著他向前走去。又走了一會兒,我愕然停下了。一座雄偉的高山橫在了面前,山腳下是縱向東西兩條大溝,兩條溪水匯聚一起流進我們來時的小河。  汪大爺放下背筐道:「到了,放下背筐吧。」他用手指著前面的大山說:「這就是電臺山,是老爺嶺的最高峰。日本人在上面修築過觀測臺,老百姓叫它電臺山。西面這條大溝叫西南岔,東面大溝叫東大堵,我們就在這裡蓋房子。」我四處看了看,感到汪大爺選的地址很好。我們後面靠著一座凹陷的小山包,前面有兩塊突起的臥牛石,臥牛石前就是流淌的溪水。這是一處擋風朝陽而又隱蔽的地方,幾乎和嶺東鄭大爺的房子有異曲同工之妙。此時,太陽正徘徊在西山頂,山谷中一片澄明。我對汪大爺說:「大爺,你抽袋煙,休息一會兒,我先清理一下房場。」說完,我從背筐裡拿出斧子、鋸就幹上了。  汪大爺一袋煙沒抽完,就站了起來,面帶喜悅地說:「了不起,是塊跑山坡的料,竟然一眼就看出了我選定的地方。」他笑著指出了房子的邊框四至和該清理的範圍,就和我一起幹了起來。  我們幹得很快,一會兒就把房場平了出來。太陽落山時,我們的木核楞小屋的四面牆已經達到了高度。汪大爺滿意地說:「明天鋪上蓋,搭上炕與鍋臺,安上門窗,我們的房子就成功了。」  夜幕籠罩下來,山谷中變得漆黑而陰冷,秋風呼嘯中,夾雜著幾聲野鳥、野獸的哀啼,使深山裡的夜晚變得陰森而可怖。我們燃起一堆篝火,在火光映照下,吃了點大煎餅,喝了點山溪水,又割了幾抱蒿草,在上面鋪上塑料布,鋪開行李捲兒,天當房地做床,開始了我們電臺山的第一夜。  儘管渾身酸懶,我倆誰也沒有睡意。我往篝火上加了些木頭,想起還沒有解開的秘密,笑著問:「大爺,反正也睡不著,你能給我講講紫貂為什麼要上河橋、鑽套子吧?」  汪大爺吧嗒吧嗒小菸袋講道:「霜降時,正是紫貂交配的季節。它們為了尋找配偶,在幾面山上來回亂竄,它們一夜就能跑幾十裡、上百裡。紫貂對配偶喜歡新鮮,剛和這隻交配完,馬上又去尋找下一個目標了。這些,也就註定了它們鑽套子的命運。至於它們為什麼不一縱跳過小河?如果眼前有橋,你願費那個事兒呀。」汪大爺說完就躺下了,一會兒,發出了鼾聲。我思索著汪大爺的話,感覺有一定道理,人和動物有啥區別呢?沒有欲望,不能繁延下一代,但欲望多了,往往又會送了命。所謂房子,只是個習慣性叫法,其實叫它窩棚還比較貼切。房子緊靠山坡,後面往山裡挖進去一些,左右兩側架上木頭,再用土填得嚴嚴的,房蓋留出個煙筒,鋪上樺樹皮也用土填平,只有前面的木刻愣牆安上門與窗,其他部位用泥抹好。如果不走到它跟前,是很難發現這個隱蔽的小窩棚的。屋子裡,鍋臺連著炕,做飯滿屋香,同時,灶下的火也把炕燒熱了。炕是一鋪能睡兩三個人的小炕,地下站四個人就會碰屁股,是個名副其實的小窩棚。汪大爺看房子做成了,又去砍了一塊木板,讓我用木炭寫上山神爺和老把頭的牌位。汪大爺說:「人在山中,不能不信神。我們能不能發財,全靠山神爺、老把頭保佑呢。」汪大爺忙著修飾神牌時,我也忙著做飯。下午時,我去前面翻了一會兒小河,翻出不少蛤蟆。這裡的蛤蟆多得出奇,也大得出奇,肥墩墩的,一個個足有小碟子那麼大,似乎從來沒有人捉過。當鍋裡冒出蛤蟆與大餅子的混合香味時,汪大爺也把神牌修理好了,又在背筐裡找出一個小包,從小包裡拿出一個小香爐、一把香和一沓燒紙,叫我帶上點大餅子和蛤蟆,我們走出小屋,來到屋後一顆老紅松前。汪大爺說:「就把神位供奉在這顆老紅松下面吧。」汪大爺說完,把牌位擺好,點上三支香插在香爐裡,我把裝有大餅子、蛤蟆的兩個小碗擺在排位下面,他點燃幾張燒紙說道:「守義,讓我們祭拜一下山神爺老把頭吧。」汪大爺說完,虔誠地跪了下去,我也學著他的樣子跪下了。我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就結束了這簡單的祭拜儀式。縷縷香菸中,我似乎看到了山神爺和老把頭,正從茂密的林中走出來,對我們微笑呢。  回到小屋裡,我們像完成了一項重大使命,渾身輕鬆,大餅子和蛤蟆也吃得分外香甜。所謂河橋子,就是過河的橋,是為紫貂、黃鼠狼、松鼠等搭造的橋。我們選了西南岔與東大堵兩條小溪與石人溝河交匯處,作為我們鋪設河橋子的範圍。搭河橋子說白了很簡單,有橫在河面上的倒木就利用倒木,沒有倒木的地方就在河邊選一棵斜向河中的大樹放倒,讓樹倒在河面上,就成了河橋。河橋與河橋的距離約在一百米左右。用了兩天時間,我們的河橋子就搭到了石簸箕,總共搭了一百左右個河橋子。搭造完石簸箕上面最後一個河橋子,我望一眼白水垂簾的瀑㳍布,看一眼橫在上面的河橋子,心潮湧動,感慨萬端。前人修橋鋪路,濟世利民,是在行善事兒,而我們搭造河橋子,卻是為了劫財害命。搭造完河橋子,我們返回頭來開始第二步的釘樁工作。首先選一些暴榪子樹鋸成段加以備用。暴榪子樹被稱作軟中硬的木賊,幾乎可以當釘子使用。把它砍成道釘型長短不一的小木樁,在河橋子中間並排釘上,留出門樁,一道屏障就出來了。門樁是用來掛套馬杆子的,套馬杆子也就是栓套子的小木桿,中間拴上套子,兩邊再用細繩拴兩塊石頭,把套馬杆子直立卡在門樁上,套子正立在門樁上。再用一些樹枝在套馬杆子旁做些遮掩,不願意縱躍過河的紫貂、黃鼠狼、松鼠,只要走上橋來,就只有鑽套子了這條路了。套子一動,即脫離了門樁,套馬杆子底下栓的石頭,頃刻間便把動物連同套馬杆子一同墜下河中,小動物沒被套死,也只有淹死了。這回我才明白,所謂「絕戶套」,就是所有鑽進套中的小動物,一隻也別想活著出去。我和汪大爺用了十二天的時間,就把河橋子上作為屏障的小木樁全部釘完了。在完成石簸箕上面最後一個河橋子時,王大爺吧嗒著小菸袋對我說:「守義,我們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再過十天就是霜降,皮子成熟了,我們開始挑弦,就等拿皮子吧。」  「為什麼要等到霜降呢,現在不行麼?皮子也有生熟麼?挑什麼弦?我們不是下套子麼?」我糊裡糊塗地問,如同一個不明事理的好奇男孩兒。  「看樣子你小子還真不懂。我和你說過,到了霜降,紫貂才進入發情期,才會跑來跑去尋找配偶。到了這段日子,天也冷了,動物細密的絨毛才能長出來,皮子才算成熟了。成熟的皮子毛色又絨又亮,皮板是純白色的,不成熟的皮子毛色枯焦,皮板是黑的,叫生皮子。這就是節氣的奧妙了。至於挑弦兒,就是掛套子,這回明白了吧?」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明白是明白了,可這些天我們做什麼呢?」  「好飯不怕晚,該發財自會發財的。明天上午抓點蛤蟆,下午就下山,在家休息幾天,準備準備套子夾子,霜降前兩天我們再返回來。」老人做出了決定。  第二天吃完飯,我們爺倆就興匆匆開始抓蛤蟆。由於上山這段日子經常抓蛤蟆,哪段河裡多,哪段河裡少,了如指掌,不到十點鐘,我們的布袋就鼓起來了。汪大爺拎拎布袋說:「守義,不要抓了,足有三十多斤了,別把手腳冰壞了。」  我也感到手腳被溪水冰得一片麻木,貓咬一樣難受,就停了下來。  回到房子後,汪大爺又找了個布袋把蛤蟆倒出一半兒,分裝進兩個背筐裡。我換上鞋,吸了一隻煙,把房子關好,我倆背起背筐,說笑著奔山下走去。  回到家裡,我心裡一下被溫暖包圍了。賈芳激動得眼淚盈盈,噓寒問暖,女兒紅紅在身前轉來轉去,拿煙點火,還不會說話的二女兒明明,睜著雙黑黑的小眼睛,發出清脆而甜甜的笑聲,使我充分體驗了家庭的溫暖與甜蜜。  在家裡待了六天,汪大爺準備好了十六盤踩盤夾子,並和汪大娘一起,做成了一百多個用馬尾合成的的套子。我們商定第二天返回山上,不能再耽擱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背著糧食、鹹菜油鹽到汪大爺家時,他把背筐也已經裝好了,見到我說道:「守義,別忙,抽袋煙再走。」  我笑著撂下背筐,他吧嗒完一袋煙,才勉強背起背筐,回頭看了看老伴與寶貝兒子,又把背筐放下了,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守義,今天別走了,就讓我在家裡多待一天吧?」我不無驚詫地望著他,心裡暗想:這老頭兒怎麼了,婆婆媽媽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到汪大爺家時,汪大爺提出讓兒子送他一段路。小元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他,說道:「你看你,背這麼點東西,又是和守義哥兩個人,非讓我送你幹啥,又不是不回來了?」  「唉,不送就不送吧。」汪大爺遲疑著背起背筐,眼裡好像有淚在轉。  我們走得很慢,離開汪大爺家好遠了,他又駐足回頭向家裡望了一會兒,看上去很留戀。當看到我用不解的目光注視他時,汪大爺莫明其妙地說道:「我們走吧,這就是我的命了。」  一路上,汪大爺很少說話,默默地邁動著腳步,不時發出嘆息聲。  到了石簸箕,我們坐下休息時,我終於忍不住了,問道:「大爺,家裡發生了不愉快麼,我看你心情不好?」  「哪有什麼不愉快?」他看了看我,憨厚地笑了笑,接著說:「人啊,這一輩子就是這麼回事吧。小元雖然不是我親生的,畢竟在我跟前長這麼大了。這小子,連送送我都不願意,太不懂事了。」  「大爺,小元弟弟送不送又能咋的,我們還是兩個人。」  「說得對,他送不送又能咋的。」汪大爺笑著扭轉了話題,說道:「守義,後天就霜降了,明天做一些套馬杆子,後天就開始挑弦兒。你放心吧。這是我多年選擇的好地方,我們爺倆肯定會發財的。」  看汪大爺精神好轉,我放心了,也沒問小元不是他親生的話題,唯恐再觸及他的痛處。我們休息了一會兒,踩著離離亂草,頂著飄飄黃葉,向房子走去。  房子靜靜地趴伏在凹陷的山包下,空了七八天,沒有任何生靈光顧過,但灶坑卻犯了邪,我填進去的燒材,點著火,剛看著燃燒起來,就好像有人趴在炕洞裡往出扇風一樣,一股濃煙,反著從灶坑裡鑽了出來,霎時間小屋裡就待不住人了。  我倆咳嗽著走到外面,汪大爺看了看煙筒,又看了看房後的小山包說道:「煙筒太矮了,現在氣壓低,風又大,小山包過來的風,正好撲進煙筒裡,怎麼會好燒呢?」他看看懸掛在西山上的太陽,說道:「時間來得及,我們上山找一段空筒子木,把煙筒接起來就好了。」  汪大爺說完,拿上小鋸,我拿著斧子,就向東山走去。我們剛爬到半山坡,就發現一棵多年的風倒老椴木,根朝上頭朝下,順山坡躺在那裡。汪大爺一眼就發現了樹頭上邊一段一尺多粗的空筒子,他用斧子敲了敲說:「就是它吧。」  我留出兩米多長一段空筒,鋸掉上面多餘的部分,汪大爺從我手裡拿過小鋸說:「我來鋸吧。你抱住空筒,別讓它摔碎了。」  我邊用一隻胳膊抱住空筒,邊看著汪大爺吃力地鋸著。他剛把空筒木鋸斷,我似乎發現整個老椴木在動,喊了聲:「不好。」一隻胳膊夾著空筒木,一手拽著汪大爺向後跌坐出一米多遠……剎那間,整個老椴木動了起來,像離弦的箭般衝到山下,緊接著就傳來了咔吧咔吧的碰撞與破碎聲。  我倆被驚得魂飛魄散,冷汗直流。汪大爺臉色蒼白,望一眼山腳下被撞得七零八碎的老椴木說:「守義,虧你機靈,咱爺倆要被老椴木裹到山下,那就完了。」他邊說邊心有餘悸地擦著冷汗。  「吉人自有天相,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咱們爺倆還等著發財呢。」我說著安慰他也在安慰自己的話,可心裡依然撲通撲通狂跳不止。我們吸了兩支煙,情緒才穩定下來,我扛起那段要命的空筒木,與他慢慢走回房子。  汪大爺說得很對,確實是因為煙筒太矮而不好燒,當把那段空筒木接在煙筒上,灶坑與小炕就暢通了,縷縷炊煙在新接的煙筒裡冒了出來。  坐在熱乎乎的小炕上,汪大爺還心有餘悸,對著那盞昏黃的小油燈,他像尊彌勒佛一動不動地思索著,不斷地吧嗒著小菸袋,有頃才說:「守義,你說那棵老椴木為啥會無緣無故竄到山下,是山神爺、老把頭在攆我們下山吧?」  「那純屬巧合,鋸那段空筒時畢竟碰動過它。我們又沒得罪過山神爺、老把頭,還給他們立了牌位,祭祀過他們,他們怎麼會無緣無故攆我們下山呢?快躺下睡覺吧。」說完我就鑽進了被窩。  「可也是,咱們又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兒?套點皮子那也是為了活命啊。不過,那棵老椴木能竄下山也太離奇了,八個人也未必能推動它,怎麼輕輕一碰它就動了呢?」老人依然陷在困惑中。  我感到有點累,也不願去想那碰撞得七零八碎的老椴木了,就閉上眼睛假裝睡去。汪大爺卻沒有躺下,也不再和我說話,依然端坐在那裡,小菸袋一鍋接一鍋地吧嗒著,一會兒嘿嘿傻笑,一會兒又喃喃說些什麼,折騰到大約十點多鐘,才嘆息一聲躺下了。  我暗念聲阿彌陀佛,緊緊閉上苦澀的眼睛,可時間不大,我似睡不睡,就被汪大爺推醒了,他驚恐地說:「守義,你聽,有人在叫我呢。」  我翻身坐起,豎起耳朵仔細諦聽,除了一陣陣呼嘯的樹濤聲,與幾聲野鳥的悲悽聲,或者幾隻小狍子的狗叫聲,根本就沒有聽到叫他的聲音。我無奈地說:「大爺,你神經太緊張了,哪有什麼聲音?快睡吧,睡一覺就好了。」  「不對。」汪大爺驚慌地說:「你聽,他們好像正朝房子走來呢。」  我知道他是被那老椴木嚇壞了,精神極度緊張,為了安慰他,我披上衣服,拎起大斧就走了出去。黑乎乎的夜幕籠罩著群山,秋風呼嘯,飄飛的枯葉譁譁作響,間或傳來幾聲貓頭鷹的啼叫,使深山裡的夜晚變得陰森而恐怖,再加上汪大爺的神經兮兮,真讓我有點鬼影森森的感覺了。我在外看了一會兒,山中除了黑暗還是黑暗,我也有些害怕,這才回到了屋裡。

  汪大爺已經安靜下來,對我歉然一笑說:「睡覺吧,大半夜的還折騰你。」  我們不再說話,都鑽進了被窩,感覺到他不斷地在翻身,但一會兒,我就呼呼地睡著了。  第二天,老人到還顯得平靜,我們去砍了三十多根拇指粗、二尺多長的套馬杆子。把馬尾套系在套馬杆子上,為明天霜降挑弦做著準備工作。  下午我抓了幾斤蛤蟆,做了清燉蛤蟆貼大餅子。做好後,汪大爺還歪在炕頭打盹兒,我沒驚動他,覺得應該去山神爺、老把頭牌位那為他祈禱一下。我拿了三支香,幾張燒紙,用兩個小碗分裝了蛤蟆與大餅子,悄悄地走了出去。  我把祭品擺在山神爺、老把頭牌位前,點上三支香,燒了幾張紙,就虔誠地跪了下去,念叨著:求兩位神靈保佑,保佑汪大爺精神振作,保佑我們爺倆在你們地盤兒多套些皮子,家裡還有老婆孩子張嘴等著吃飯呢。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的禱告真的很靈驗,這一夜汪大爺睡得很安穩。(待續)

《皇天后土》又名《半世紀漂流記》簡介:

張守義,東北農村一個農民的兒子,生於1944年,聰明仗義、學習用功,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在1959年,他為打成XX後來自殺的老師鳴冤,犯了天條,在鎮裡派人抓他時,被他逃脫了,自此,成了一名浪跡天涯的盲流,哪知這一漂,就半個多世紀,直至臨死前,他才有了自己的戶口。

半個多世紀的盲流生涯,張守義經歷了各種常人難以想像的生活,但是,東北遼闊的大自然、質樸善良的山民百姓,在他一路漂泊中,無不敞開懷抱接納了他,也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愛情,當然,還有路上的那些朋友,他們或共同或另類的命運,縈繞其間的人性悲憫,最是直抵心靈。

這是一部小人物的私史,也是一部家族史,是建國六十年的草根百姓史,是逝去的大東北人文歷史和風俗地理的文學集大成,大東北蘊育的歷史傳統、民風民俗、山川草甸風光,人與人之間和諧質樸的自然關係,無不往一塊兒匯聚,閃耀出人性的色彩和理性的光芒。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作者簡介:張寶君(金格林),黑龍江人,客居廣州,獨立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紀實/傳記作品《海東青》《天地薩滿》《創維解碼》健力寶風雲》《林青霞今昔》等。《皇天后土》是作家以一個盲流的真實經歷,歷時10年完成的一部以建國六十年為背景的史詩性作品。全書150萬字。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中最陰毒的功夫,比九陰白骨爪還狠,中招者斷子絕孫
    這門功夫,便是虎爪絕戶手。虎爪絕戶手來自於武當功夫虎爪手,張三丰有七大關門弟子,被稱為武當七俠,七俠資質悟性各有不同,傳於師門所學後,七俠皆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另創新招,其中俞二俠俞蓮舟在武當虎爪手上,演變出新的十二招。這十二招招招抓人腰眼,不論誰受了這一招,都有損陰絕嗣,斷子絕孫之虞。
  • 1000+矢量圖標、76套精品員工培訓PPT送給你!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PPT製作煩惱,我們嘔心瀝血整理出《76套員工培訓PPT》模板資源送給大家。 可以說,每一套PPT都是顏值爆表,有了這套PPT素材包,你也可以輕鬆製作出一份高逼格的PPT,讓你的PPT「舊貌換新顏」。 資源包包含:招聘宣講、薪酬管理、績效考核、員工禮儀、員工入職、生涯規劃等培訓PPT。
  • 為何在農村裡,地籠又被稱為「絕戶籠」?
    地籠的叫法有很多,有的地方叫蜈蚣網、火車籠、絕種籠、絕戶籠,地籠主要利用了魚蝦喜歡鑽的特點,因此地籠有個入口,裡面一層套一層,魚蝦一旦沿著第一個入口進入,就會一直往裡鑽,再加上地籠的網目特別小,只要魚蝦進入地籠中
  • 棧橋海邊漂來百米"絕戶籠" "籠主"現身"認帳"
     交通協管員和市民一起把地籠拉上岸     5月6日下午,棧橋海邊漂來百米長的「絕戶籠」,引來眾多市民和遊客圍觀。「籠主」也一同出現,並且自稱家裡有近600條地籠,當記者繼續追問該男子時,他卻迅速離開了。隨後記者在團島附近走訪了一些漁具店發現,國家漁業法命令禁用的「絕戶籠」仍然在售,花25元就可以買到。
  • 30萬一公斤的鰻魚苗,讓這個長江中的「絕戶網」團夥栽了!
    導讀:10月18日,一個使用「絕戶網」捕撈長江鰻魚苗的團夥被打掉,並被判賠償900萬元。他們使用絕戶網大肆捕撈有「水中黃金」之說的鰻魚苗,網眼最小直徑不足1毫米,捕撈量多達11萬餘條。鰻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和鮭魚類似,它們的一生往往在海洋和陸地淡水河流中做長途旅行。
  • 「我就想娶城市獨生女,不用奮鬥坐等吃絕戶」說這話的男人打臉了
    就比如談到娶媳婦這件事吧,人家直接就說:「我就想娶城市獨生女,不用奮鬥坐等吃絕戶。」在他看來,城市父母沒有傳宗接代的觀念,所以獨生女更多,而且父母給女兒的財產也多。他還說,現在社會壓力太大了,自己奮鬥十年都不如娶一個城市獨生女有優勢。要知道,他工作十年可能買得起一套房子,但是娶一個城市獨生女,不用努力房子、車子都有了。而且嶽父母又有退休金,他們養老沒壓力,以後就等著繼承遺產。
  • 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至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我並沒有弄明白,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餓死不敲寡婦門寡婦一語出自《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 祖父祖母,皇天后土
    人受恩於歷史,也受惠於自然;由父母長輩撫育,也由皇天后土所生養。因此,中國人敬拜日月山川,奉祀四時節氣,更虔敬於祭天與祀地。所有的祭祀,祭天位階最高。臺灣鄉下之婚禮,至今猶多規格極高之祭天儀式,曰,拜天公;我結婚時的拜天公,其慎重,其莊嚴,都讓我遙想歷朝在天壇祭天時的神志清明與惟虔惟誠。有這樣的清明與虔敬,中國文明才可以吉祥止止,才可以綿亙長久,遼遼無盡。祭天之外,更多祀地。
  • 嫁給吃絕戶的男人有多可怕?榨乾女方資源和血汗錢,然後兇狠翻臉
    這種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觀念,導致那些沒有兒子,且沒打算過繼子嗣的家庭,被人們戲謔地稱為「絕戶」。一旦家裡的男主人不幸去世,這個家將會被族人或者街坊鄰裡瓜分殆盡,女人則被強安上莫須有的罪名逼上死路。現如今,雖然在某些地區,沒有兒子的家庭還是很容易被村裡人欺負,但基本上不存在家產被強佔的陋習。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吃絕戶的現象消失了。
  • 「吃絕戶」男性愛找獨生女,從小培養好女兒的婚戀觀,免受傷
    這種「吃絕戶」的心理,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經開始了,當初大多是姑爺吞噬女方家產的段子。而如今卻是真真實實的現代版鳳凰男找城裡獨生女,計劃「吃絕戶」的新套路。所以家裡有獨生女的家庭一定要小心了,父母要從小教育女兒擦亮眼睛,對於婚戀有一個清晰的態度。△ 獨生女的家庭怎麼教育女兒,才能避免以後被「吃絕戶」?
  • 有一種新招數叫「吃絕戶」,是養兒家庭的新目標,正在找上獨生女
    想必不是,大部分人都會被第三位阿姨「新奇」的想法所吸引,可是仔細想來,又覺得著實可怕,這不就是典型的「吃絕戶」嗎?吃絕戶,最早是古代的一種傳統陋習,現在用來形容一種悄然興起的新招數,指的是男方在結婚時,看重女方優秀的家境、財產、人脈等,利用婚姻關係一步步「吞食」女方家的一切,從而據為己有。
  • 嚴防鳳凰男「吃絕戶」,還有一種人也要提防
    但是獨生女除了需要提防"鳳凰男"吃絕戶之外,還需要格外提防一種人。獨生女需要嚴防的一類人:小芳是家裡的獨生女,毋庸置疑,她的父母對她百般寵愛,也希望她將來可以有一個不錯的家庭和生活。她的家境算是不錯的,但是從她開始記事起,她就知道小叔一直惦記著自己家裡的財產。
  • 讓他們找城市獨生女吃絕戶:警惕鳳凰男新招數
    我聽到這個媽媽的想法後真是大跌眼鏡,這不就是典型的鳳凰男想要吃絕戶嗎?孩子還沒長大呢,媽媽就已經打好如意算盤了,真是可怕,這樣的家庭誰嫁進去都不會好過吧。
  • 谷歌黑科技,用交配讓蚊子斷子絕孫
    這種細菌存在於自然界中,對人類毫無影響,對蚊子可就不客氣了,分分鐘讓它們斷子絕孫!而研究團隊正是利用了生物這一天性,將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公蚊子投放出去,跟那些會吸血的妖豔賤貨交配,進而將病菌傳染給母蚊子。而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母蚊子所產下的蟲卵是無法孵化的,全部都是死胎。這樣一來就達到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的目的。
  • 「斷子絕孫腳」重出江湖!球場暴力屢禁不止僅是「年輕人不講武德...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斷子絕孫腳"重出江湖?這次使出"陰招"的竟是一名不滿14歲的球員。昨日(12月12日),浙江足協就當地青少年比賽出現的惡意犯規動作做出處罰決定,涉事球員禁賽1年。近年來,在業餘賽事甚至是青少年的足球比賽中,暴力事件可謂屢禁不止,這背後到底是"年輕人不講武德",亦或是基層足球管理、青少年足球教育的一大缺位?
  • 古埃及之滅亡:近親結婚,使一個民族斷子絕孫
    近親結婚,使古埃及託勒密王朝一代不如一代,最終竟然斷子絕孫,帝國消亡。一個民族,居然斷子絕孫,找不到繼承人。大家體會一下這個詞的份量。歐洲部分國家允許近親結婚,而我國禁止近親結婚。近年來居然有人以不尊重人權與自由為理由,要求國家支持近親結婚,真是駭人聽聞!
  • 青島清理地籠網2800多套 小於38釐米的鮁魚千萬不要買
    即墨鰲山衛碼頭又出現絕戶網捕撈有市民反映,即墨鰲山衛的碼頭有很多賣小魚小蝦的漁民,「魚子魚孫」都被絕戶網撈上來了。現在休漁期結束,就可以用絕戶網捕撈了嗎?執法支隊隊長張支隊表示,了解到市民反映的事情後,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立即組織漁政執法人員趕到現場了解情況。針對這樣的事情,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執法支隊組織人員不間斷在海上查處違規網具等。
  • 「吃絕戶」正在悄然興起,成為養兒家庭新目標,專盯有獨生女人家
    「吃絕戶」正在悄然興起,成為養兒家庭新目標 小蘭的女兒也到了,該戀愛結婚的年紀了,從女兒長大成人,作為父母,其實心裡滿是不舍,我們總說看不得孩子一點點長大, 因為總覺得他們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而當你有女兒的話,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 斷子絕孫腳!菲國手又使髒動作 1人因群毆被禁6場
    但似乎他們並沒有長教訓,在近日一場菲律賓聯賽中,兩名菲律賓國手斯坦德哈丁格和阿布埃瓦發生了激烈的肢體衝突,斯坦德哈丁格竟然對國家隊隊友使出了「斷子絕孫腳」。在一場菲律賓PBA聯賽中,斯坦德哈丁格正運球試圖強打防守者阿布埃瓦,激烈的肢體接觸讓阿布埃瓦倒地,隨後帶倒了斯坦德哈丁格。斯坦德哈丁格有意無意地用腳踢到了阿布埃瓦的面部,後者痛苦地捂著自己的臉。
  • 古代習俗「吃絕戶」,放到現代,不僅為人所恥,還會遭到唾罵毒打
    在古代,尤在有底蘊的家族中,在丈夫死後,族中親人便會借處理喪事的藉口掌管家權,若女子並無兒子,族中親人則會直接搶奪寡婦手中財產,若女子有兒子,則會千方百計的迫害其母子,以求能夠瓜分錢財,再有甚者,族中之人便會直接上門,住入家中,隨後吃喝嫖賭,直至花光錢財,而這一習俗便被稱之為「吃絕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