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 16:50:38 來源:六安新聞網
口腔科醫生在促進牙齒健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市就有一位技術精湛受人稱讚的口腔科醫生——高峰。
「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深地理解了堅固的牙齒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口腔科醫生在促進牙齒健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市就有一位技術精湛受人稱讚的口腔科醫生——高峰。
如往日一樣,高峰早早來到自己的口腔門診,好幾個預約的患者正等著他看牙。「高醫生,我牙疼了好幾天,啥都不能吃,太受罪了,你幫我拔了吧。」今年71歲的夏新華捂著半邊臉坐在診室裡。夏新華告訴記者,自己孫子就在高峰的診所裡矯正牙齒,已經矯正了快一年,牙看著整齊,人也帥多了。高峰仔細看診後,說:「阿姨,您這牙化膿了,我先幫你消炎去膿,儘量保守治療,如果實在不行,就拔了。牙還是自己的好,我們能用就不拔。」一番治療後,夏新華滿意地離去。患者陸陸續續地來了,診室裡忙碌起來,十幾名醫護人員各有一個操作室,幫助患者衝牙、鑲牙,解決各類牙科病,一直忙到下班。一天的工作下來,高峰有時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經常感到胳膊麻、累,這是口腔科醫生的職業病。」
一個人的口腔容積比自己拳頭大不了多少,牙科醫生要手持高速渦輪機,在方寸之間小心翼翼地騰挪,在毫釐之間為患者的口腔健康築起防線。一上午的門診在「呲呲」的渦輪機的轉動聲中開始,又在「呲呲」的轉動聲中結束。對於很少來看病的患者來說,高速轉動的渦輪機聲音難免會引起緊張,但對於醫生來說,渦輪機就是他們手中的「利器」,「呲呲」的轉動聲是健康的聲音。
高峰從醫30年,在他看來,每一顆牙都有著自己的「個性」,都應該認真對待,十幾個步驟必須一絲不苟。牙科是一個非常細緻的活,醫生在1立方釐米的範圍內工作,像雕刻家一樣,一絲一毫都不容犯錯,所以工作必須嚴謹細緻。
高峰贏得群眾的讚譽更得益於他精湛的醫技,作為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安徽省正畸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口腔全科醫學委員會委員……多種不同的身份,只有一個宗旨,那就是看好百姓一口牙。結合臨床醫學工作實踐,高峰勤奮鑽研,抓住一切學習提高的機會。他每年外出學習各項國內外先進牙科技術,恨不得把各項領先技術都搬回診所。高峰向記者展示了口腔科的各類儀器,包括口腔超聲骨刀,電刀、口腔顯微鏡、根管治療儀,多臺口腔綜合治療臺、超聲波潔牙機、牙科X光機、曲面斷層機、隱性義齒機、烤瓷鍛造機等,可以說,科室規模、技術力量、儀器設備都處於我市同專業領先水平,已形成集口內、外、修復(鑲牙),正畸(牙不齊矯正)、口腔放射、人工種植牙、烤瓷牙等為一體的綜合專業診所。
自1992年開診以來,有太多城鄉貧困患者受益。「高醫生不僅醫療技術好,而且服務質量高,特別是醫德醫風正。」老年人牙病率高發,高峰對這一特殊群體尤其細緻和熱心。91歲的王老、離休幹部秦老,家門口的李老……高峰心中裝著這些老人,只要一個電話就上門服務,對於普通患者,高峰隨時候診,無論周末還是深夜。有一次冬天夜裡,一位患者找到高峰,滿口鮮血,手捧兩腮,痛苦不堪,高峰立刻看診,原來他患有牙石,食物嵌塞引起牙齦大出血,必須立刻給與止血,清除牙結石。等患者滿意而去後,高峰才感覺渾身透涼。李師傅患牙根尖周炎,牙根尖有漏管,被幾家牙科診室誤診為牙髓炎,久治不愈。高峰為其確診後,實行開放牙腔、引流治療根管,手到病除。還有位患者騎自行車與人相撞跌斷三顆門牙的2/3,高峰為其局麻後,拔髓,冠樁修復得能亂真。
平均每天150人次的門診量,全年6000多患者,這麼多的患者是對高峰也是對診所的肯定。每天頻繁的接診量,讓他忙碌與快樂並存,辛苦與幸福同在。這就是高峰多年來的工作常態。畢業於淮南市職業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他,從1992年至今,一直從事口腔醫學工作,在他的影響下,女兒、兒子、侄子……都在從事醫療行業,「每天晚上討論討論學到的知識、當天的病例,我們家的學習氛圍很濃。」
高峰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教危濟困工作。多次為社區貧病老人免費送醫送藥,參加賑災、義診話動。二十多年來,他帶領所在街道衛生服務站和門診部為貧困患者減免醫藥費近百萬元,獲「裕安區敬老文明號單位」榮營稱號。他常說,醫院不僅是治療疾病的地方,更是用愛心服務社會的窗口。
作為市政協委員、裕安區人大代表,高峰以醫生特有的細膩,觀察生活、認識社會,做事的著眼點從病人擴展到社會,從醫療領域延伸到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帶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責任,他總會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思考調研一些社會問題。如在市政協四屆三次會議上分別提交的《關於全面整治石板衝河的建議》和《關於把城市人行道路綜合管理起來的建議》等提案,都得到了很好的辦理,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果。他以一篇篇富有針對性的提案為我市的建設發展建言獻策,出色地履行了一名政協委員的職責。
「心系患者,這是醫德;心繫民生,這是我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責任和使命。通過與病患接觸,了解社情民意,將百姓的呼聲記在心裡,形成有建設性的提案,成為我工作之外的又一份責任,而且,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並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宋金婷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