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1 07:57:36
每經編輯 周禹彤
宏觀【新華社旗下經參頭版:「守規」應深植於金融業骨髓】
經濟參考報頭版刊文稱,近日,金融監管當局巨額罰單相繼對外公示,牽涉金融機構之多、處罰金額之大、違規情形之惡劣前所未見,部分金融機構合規防線「失守」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從實踐看,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違規行為和相關人員進行巨額處罰和追責,已經對金融從業人員形成了巨大震懾,將逐漸改變金融市場對「父愛主義」的不正確認識,未來還需探索建立長效機制,使得「守規」深植金融業骨髓。
【房地產併購貸款漏洞被堵 四證不全放貸無望】
房地產融資嚴監管再加碼。1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上海銀行業人士處獲悉,近日當地監管就併購貸款展開進一步規範,特別是對房地產相關併購,尤其是土地項目公司併購明確穿透監管。某上海銀行業相關業務人士表示,「總而言之,四證不全的項目不能發任何形式的貸款。」此輪始於2016年四季度的房地產融資規範,預計在2018年還將進一步推進。(21世紀經濟報導)
【我國網絡安全「裸奔」狀況亟需改變】
近日,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賀衛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的網絡安全仍然存在較大隱患。一方面,基於合規性要求和已知安全風險防護的基礎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基本形成了針對商業級安全風險的應對能力;但與此同時,由於存在體系的缺失,安全問題仍會頻繁發生。從國家對抗的風險來看,目前我國的網絡安全在這個場景下無異於『裸奔』。」(經濟參考報)
【第三批名單秘而不宣 上市公司成央企混改主要載體】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1月31日在有關央企混改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從行業分布來說,房地產、建築、建材、通信、礦業等5個行業央企混合程度較高。其中,中國聯通、上海貝爾和華錄集團3家央企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了混改。」對於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名單,上述負責人表示:「名單保密,因為可能涉及將來企業要不要上市,要不要借殼或者注入上市公司等問題。」(上海證券報)
市場【證券時報頭版:嚴監管促改革推動資本市場進入新時代】
證券時報頭版刊文稱,2017年是資本市場轉型發展的重要之年,是直接融資體系大發展的關鍵之年,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的深化之年,資本市場發展迎來了開放新時代。2018年,要建設一個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賦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需在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改革開放方面下功夫,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回歸本源。
【21世紀經濟報導頭版:應將貨幣市場基金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21世紀經濟報導頭版發表評論文章稱,從市場供求角度看,貨幣市場基金的爆發式增長有其合理性,但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在當下防風險、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不將貨幣市場基金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的框架,可能形成新的監管套利空間,不僅會削弱去槓桿政策的有效性,也會加劇市場的扭曲。
【大比例質押遭遇股價暴跌 三公司控股股東瀕臨強平】
市場的每一次擠泡沫,都會爆掉幾個高槓桿玩家。這一次,陷入危險的是天夏智慧、科融環境和大連電瓷的控股股東。其中,前兩家已有部分質押股份跌破平倉價。從披露的內容看,三家公司的控股股東幾乎都質押了所持有的全部股票。(上海證券報)
【白馬股搖身變「地雷」 海能達業績「變臉」套住港資1億股】
當白馬股出現業績「地雷」,2017年在股市風生水起的港資竟然也被套其中。1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修正預告,在眾多業績「變臉」行列中,出現了一隻白馬股的身影,這便是在2017年股價最高近翻倍的海能達。海能達曾於2017年三季報預計年度淨利潤上限達7億元,如今卻修正為不超過3億元,而這一「腰斬」的業績預測修正也令海能達股價在1月31日「一字」跌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能達股價下跌也讓持續買入持有1億股、崇尚價值投資的港資感受到被套的苦惱。(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獐子島扇貝「又跑了」背後:去年12月曾組織投資者海上參觀扇貝播種】
獐子島2018年1月30日晚公告了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消息。當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於去年11月13日~12月19日,分四次拋售獐子島股份199.85萬股。而1月31日,經記者進一步查證,注意到2017年12月6日~7日,也就是在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持續拋售獐子島股份的過程中,獐子島邀請了投資者代表6人、大連海洋大學專家1人以及券商和其他機構研究員5人,到「貝類淨化車間、獐子島鎮及獐子島確權海域」進行調研。調研內容有三項:1.體驗獐子島原產地海參「大雪採捕」;2.調研蝦夷扇貝苗種底播;3.調研海洋食品製造。獐子島特別表示,「調研人員還乘船至公司近海播苗區域觀看了蝦夷扇貝苗種底播生產。」(每日經濟新聞)
【金盾股份董事長墜樓離世 與一致行動人已質押所持99.93%股權】
2018年1月31日,金盾股份(300411,SZ)發布公告表示,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周建燦先生不幸於2018年1月30日晚意外逝世,享年55歲。該事項可能會導致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同時,董事會決定:在選舉新任董事長之前,由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淼根先生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的職責。並儘快補選一名新的董事及選舉新任董事長。就在1月30日晚間,金盾股份剛剛發布了2017年業績修正預告,將此前預計的同比增長180%~220%調低至100%~120%,並預計公司2017年全年淨利潤為8531萬元~9384.10萬元。(每日經濟新聞)
【湖北宜化預虧逾44億 實控人變動宣告終止】
2018年1月30日晚間,湖北宜化(000422,SZ)對外披露2017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將出現44億~48億元的虧損。同巨幅虧損相對應的是,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尿素、PVC、燒鹼等價格走勢都在2017年出現企穩回暖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與上述巨幅預虧同時發出的公告還有公司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事項正式宣布終止。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控人可能變換的事情,一直都是控股股東層面在操作,不清楚上述事項與公司基本面是否有關,也不清楚終止的具體原因。」(每日經濟新聞)
【樂視網預虧百億還有「後續」 60億影視版權面臨逐步減值風險】
樂視網去年到底有多慘?直到1月30日晚曬出2017年業績預告,樂視網巨虧116億元的慘烈事實才擺在了公眾面前。116億元虧損大窟窿主要包括35億元對影視版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無形資產的提計減值準備。「擁有最大的正版影視版權內容庫」一直以來都是樂視網引以為傲的競爭優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即便在樂視網資金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其採購影視版權的腳步都沒有停下,18個月時間樂視網影視版權迅猛增長了超40億元,而目前60億元帳面價值的版權資產面臨著逐步減值的風險。(每日經濟新聞)
國際【每經專訪以色列「創投之父」伊格爾·艾立赫:創業沒有回頭路 必須努力完成它】
以色列,這個曾經資源匱乏的沙漠小國,如今已脫胎成為人均風險資本投資全球第一,創業企業密度全球第一的「創業大國」。說起以色列在風投和創新創業方面的成就,恐怕繞不開一個名字——以色列「創投之父」伊格爾·艾立赫(Yigal Erlich)。1月30日,中以新經濟與創新孵化研討會在成都召開,伊格爾·艾立赫作為嘉賓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間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這位在以色列創新創業領域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大咖進行了獨家對話。在採訪中,伊格爾毫無保留地向記者分享了他幾十年的寶貴投資經驗,以及對年輕創業者的建議。他還饒有興致地談起當年主導創建的以色列首隻政府引導基金Yozma的經歷。(每日經濟新聞)
【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 釋放繼續加息信號】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月31日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1.25%至1.5%不變,但表示通脹率在2018年有望回升,暗示仍將保持漸進加息節奏。美聯儲當天結束貨幣政策例會後發表聲明說,自2017年12月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和經濟活動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失業率繼續維持在低水平。聲明對通脹形勢的表態也較之前更為樂觀。聲明說,美聯儲預計今年通脹率將回升,並在中期內實現2%的目標。美聯儲在去年12月的聲明中則表示,通脹率將持續低於2%的目標。(新華社)
【施樂與富士施樂合併 合資公司將裁員1萬人】
日本富士控股周三表示,由於複印機業務日益萎縮,公司與施樂組建的合資公司富士施樂將在全球範圍裁員1萬人,超過其員工總數的五分之一。同時富士控股與施樂達成協議,施樂將與富士施樂合併,成立新富士施樂,富士控股持股50.1%,施樂股東則將獲得25億美元特別現金分紅及49.9%的新富士施樂股份,交易預計將在今年7-8月完成。(BBC)
【比特幣迎來三年最大單月跌幅】
比特幣去年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區塊鏈吸引著大量資金湧入,其中也不乏機構投資者。但隨著來自全球各國政府的審查越來越嚴格,加密貨幣泥沙俱下,比特幣或創下自2015年1月以來最大的月跌幅紀錄。數據顯示,今年1月比特幣的價格下跌了23.6%,總市值蒸發600億美元。僅好於2015年1月,當時比特幣重挫30.9%。(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