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新聞丨房地產併購貸款漏洞被堵,四證不全放貸無望;樂視網預虧百...

2021-01-18 每日經濟新聞
早新聞丨房地產併購貸款漏洞被堵,四證不全放貸無望;樂視網預虧百億還有「後續」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1 07:57:36

每經編輯 周禹彤

宏觀

【新華社旗下經參頭版:「守規」應深植於金融業骨髓】

經濟參考報頭版刊文稱,近日,金融監管當局巨額罰單相繼對外公示,牽涉金融機構之多、處罰金額之大、違規情形之惡劣前所未見,部分金融機構合規防線「失守」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從實踐看,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違規行為和相關人員進行巨額處罰和追責,已經對金融從業人員形成了巨大震懾,將逐漸改變金融市場對「父愛主義」的不正確認識,未來還需探索建立長效機制,使得「守規」深植金融業骨髓。

【房地產併購貸款漏洞被堵 四證不全放貸無望】

房地產融資嚴監管再加碼。1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上海銀行業人士處獲悉,近日當地監管就併購貸款展開進一步規範,特別是對房地產相關併購,尤其是土地項目公司併購明確穿透監管。某上海銀行業相關業務人士表示,「總而言之,四證不全的項目不能發任何形式的貸款。」此輪始於2016年四季度的房地產融資規範,預計在2018年還將進一步推進。(21世紀經濟報導)

【我國網絡安全「裸奔」狀況亟需改變】

近日,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賀衛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的網絡安全仍然存在較大隱患。一方面,基於合規性要求和已知安全風險防護的基礎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基本形成了針對商業級安全風險的應對能力;但與此同時,由於存在體系的缺失,安全問題仍會頻繁發生。從國家對抗的風險來看,目前我國的網絡安全在這個場景下無異於『裸奔』。」(經濟參考報)

【第三批名單秘而不宣 上市公司成央企混改主要載體】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1月31日在有關央企混改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從行業分布來說,房地產、建築、建材、通信、礦業等5個行業央企混合程度較高。其中,中國聯通、上海貝爾和華錄集團3家央企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了混改。」對於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名單,上述負責人表示:「名單保密,因為可能涉及將來企業要不要上市,要不要借殼或者注入上市公司等問題。」(上海證券報)

市場

【證券時報頭版:嚴監管促改革推動資本市場進入新時代】

證券時報頭版刊文稱,2017年是資本市場轉型發展的重要之年,是直接融資體系大發展的關鍵之年,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的深化之年,資本市場發展迎來了開放新時代。2018年,要建設一個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賦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需在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改革開放方面下功夫,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回歸本源。

【21世紀經濟報導頭版:應將貨幣市場基金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21世紀經濟報導頭版發表評論文章稱,從市場供求角度看,貨幣市場基金的爆發式增長有其合理性,但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在當下防風險、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不將貨幣市場基金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的框架,可能形成新的監管套利空間,不僅會削弱去槓桿政策的有效性,也會加劇市場的扭曲。

【大比例質押遭遇股價暴跌 三公司控股股東瀕臨強平】

市場的每一次擠泡沫,都會爆掉幾個高槓桿玩家。這一次,陷入危險的是天夏智慧、科融環境和大連電瓷的控股股東。其中,前兩家已有部分質押股份跌破平倉價。從披露的內容看,三家公司的控股股東幾乎都質押了所持有的全部股票。(上海證券報)

【白馬股搖身變「地雷」 海能達業績「變臉」套住港資1億股】

當白馬股出現業績「地雷」,2017年在股市風生水起的港資竟然也被套其中。1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修正預告,在眾多業績「變臉」行列中,出現了一隻白馬股的身影,這便是在2017年股價最高近翻倍的海能達。海能達曾於2017年三季報預計年度淨利潤上限達7億元,如今卻修正為不超過3億元,而這一「腰斬」的業績預測修正也令海能達股價在1月31日「一字」跌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能達股價下跌也讓持續買入持有1億股、崇尚價值投資的港資感受到被套的苦惱。(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獐子島扇貝「又跑了」背後:去年12月曾組織投資者海上參觀扇貝播種】

獐子島2018年1月30日晚公告了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消息。當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於去年11月13日~12月19日,分四次拋售獐子島股份199.85萬股。而1月31日,經記者進一步查證,注意到2017年12月6日~7日,也就是在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持續拋售獐子島股份的過程中,獐子島邀請了投資者代表6人、大連海洋大學專家1人以及券商和其他機構研究員5人,到「貝類淨化車間、獐子島鎮及獐子島確權海域」進行調研。調研內容有三項:1.體驗獐子島原產地海參「大雪採捕」;2.調研蝦夷扇貝苗種底播;3.調研海洋食品製造。獐子島特別表示,「調研人員還乘船至公司近海播苗區域觀看了蝦夷扇貝苗種底播生產。」(每日經濟新聞)

【金盾股份董事長墜樓離世 與一致行動人已質押所持99.93%股權】

2018年1月31日,金盾股份(300411,SZ)發布公告表示,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周建燦先生不幸於2018年1月30日晚意外逝世,享年55歲。該事項可能會導致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同時,董事會決定:在選舉新任董事長之前,由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淼根先生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的職責。並儘快補選一名新的董事及選舉新任董事長。就在1月30日晚間,金盾股份剛剛發布了2017年業績修正預告,將此前預計的同比增長180%~220%調低至100%~120%,並預計公司2017年全年淨利潤為8531萬元~9384.10萬元。(每日經濟新聞)

【湖北宜化預虧逾44億 實控人變動宣告終止】

2018年1月30日晚間,湖北宜化(000422,SZ)對外披露2017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將出現44億~48億元的虧損。同巨幅虧損相對應的是,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尿素、PVC、燒鹼等價格走勢都在2017年出現企穩回暖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與上述巨幅預虧同時發出的公告還有公司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事項正式宣布終止。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控人可能變換的事情,一直都是控股股東層面在操作,不清楚上述事項與公司基本面是否有關,也不清楚終止的具體原因。」(每日經濟新聞)

【樂視網預虧百億還有「後續」 60億影視版權面臨逐步減值風險】

樂視網去年到底有多慘?直到1月30日晚曬出2017年業績預告,樂視網巨虧116億元的慘烈事實才擺在了公眾面前。116億元虧損大窟窿主要包括35億元對影視版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無形資產的提計減值準備。「擁有最大的正版影視版權內容庫」一直以來都是樂視網引以為傲的競爭優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即便在樂視網資金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其採購影視版權的腳步都沒有停下,18個月時間樂視網影視版權迅猛增長了超40億元,而目前60億元帳面價值的版權資產面臨著逐步減值的風險。(每日經濟新聞)

國際

【每經專訪以色列「創投之父」伊格爾·艾立赫:創業沒有回頭路 必須努力完成它】

以色列,這個曾經資源匱乏的沙漠小國,如今已脫胎成為人均風險資本投資全球第一,創業企業密度全球第一的「創業大國」。說起以色列在風投和創新創業方面的成就,恐怕繞不開一個名字——以色列「創投之父」伊格爾·艾立赫(Yigal Erlich)。1月30日,中以新經濟與創新孵化研討會在成都召開,伊格爾·艾立赫作為嘉賓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間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這位在以色列創新創業領域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大咖進行了獨家對話。在採訪中,伊格爾毫無保留地向記者分享了他幾十年的寶貴投資經驗,以及對年輕創業者的建議。他還饒有興致地談起當年主導創建的以色列首隻政府引導基金Yozma的經歷。(每日經濟新聞)

【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 釋放繼續加息信號】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月31日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1.25%至1.5%不變,但表示通脹率在2018年有望回升,暗示仍將保持漸進加息節奏。美聯儲當天結束貨幣政策例會後發表聲明說,自2017年12月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和經濟活動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失業率繼續維持在低水平。聲明對通脹形勢的表態也較之前更為樂觀。聲明說,美聯儲預計今年通脹率將回升,並在中期內實現2%的目標。美聯儲在去年12月的聲明中則表示,通脹率將持續低於2%的目標。(新華社)

【施樂與富士施樂合併 合資公司將裁員1萬人】

日本富士控股周三表示,由於複印機業務日益萎縮,公司與施樂組建的合資公司富士施樂將在全球範圍裁員1萬人,超過其員工總數的五分之一。同時富士控股與施樂達成協議,施樂將與富士施樂合併,成立新富士施樂,富士控股持股50.1%,施樂股東則將獲得25億美元特別現金分紅及49.9%的新富士施樂股份,交易預計將在今年7-8月完成。(BBC)

【比特幣迎來三年最大單月跌幅】

比特幣去年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區塊鏈吸引著大量資金湧入,其中也不乏機構投資者。但隨著來自全球各國政府的審查越來越嚴格,加密貨幣泥沙俱下,比特幣或創下自2015年1月以來最大的月跌幅紀錄。數據顯示,今年1月比特幣的價格下跌了23.6%,總市值蒸發600億美元。僅好於2015年1月,當時比特幣重挫30.9%。(華爾街日報)

相關焦點

  • ...一查帳竟「莫名蒸發」;中行兩員工因向四證不全房企放貸被罰...
    星期二  16July 2019  行長日曆,每周一至周五與您相約,致力於為您呈現最新、最有趣的新聞資訊。截至2019年6月末,渤海銀行資產總額達10862億元,較年初增長5%,存款餘額6638億元,較年初增加656億元,增幅11%;貸款餘額6391億元,較年初增加737億元,增幅13%,增幅居股份制銀行前列。(證券日報)
  • 銀監會再念緊箍咒 禁投四證不全房產商
    投資「四證」不全開發商將被禁止滬上一信託公司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銀監會會議要求信託公司對以受讓債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貸款的情況,要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予以甄別。對以股權融資方式進行的房地產信託項目,如果投資「四證」不全的房地產公司,將被禁止。「其他項目暫時不受影響。
  • 上海銀行再度澄清: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 上海衡源項目轉讓為...
    中國網財經1月12日訊(記者 趙雅芝)今日,上海銀行發布澄清公告,稱向寶能集團所有授信業務均按本公司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屬於副行長審批權限,且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  上海銀行稱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  上海銀行在澄清公告中表示,2019 年以來,上海衡源及相關公司在該行的貸款風險化解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上海衡源經比選後自主決定將項目公司股權出售給相關公司,並辦理了股權變更手續。
  • 被指違規給寶能集團貸款265億?上海銀行澄清:屬於正常商業行為,不...
    本公司給予寶能集團的所有授信業務均按本公司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屬於副行長審批權限,且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焦點一:勾結寶能集團侵吞衡源企業200多億資產?徐國良在公開信中稱,上海銀行副行長黃濤勾結寶能集團,步步設局侵吞衡源企業所有的百聯中環、徐匯濱江項目近200多億資產。
  • 銀保監會:部分中小銀行違規為「四證」不齊房地產項目融資
    (一)違規為「四證」不齊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有的機構向未取得房地產開發資質的置業公司發放貸款,用於支付拆遷補償款。(二)違規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有的機構發放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資本金比例嚴重不足。(三)違規為環保排放不達標、嚴重汙染環境企業提供授信。有的機構向數次被環保部門處罰且列入「嚴重失信」企業發放貸款。
  • 某央企信託涉嫌非法放貸?
    近年來,在通道業務不斷壓縮和房地產信託受限的背景下,消費金融逐步成為信託業新的業務增長點。截至2018年底,消費金融信託業務規模已經達到3000億,超過百億的信託公司有6家,分別是外貿信託、雲南信託、渤海信託、中融信託、中航信託和中泰信託。
  • 上海銀行再發文:寶能按時還本付息 衡源貸款全部逾期
    本公司給予寶能集團的所有授信業務均按本公司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屬於副行長審批權限,且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 舉報事件主角為上海衡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衡源企業」)法定代表人徐國良在舉報信中提出5大核心問題,直指上海銀行與寶能之間違規批貸265億元、虛假審核、空殼公司騙局、資金違規挪用等問題。
  • 上海銀行陷違規批貸「羅生門」再發文:寶能按時還本付息、衡源貸款...
    1月12日晚間,上海銀行發布五點文字公告駁斥不實信息。根據公告稱,該行向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能集團」)授信屬於正常商業行為,寶能集團有真實合理資金需求,並提供有效擔保。本公司給予寶能集團的所有授信業務均按本公司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屬於副行長審批權限,且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
  • 貸款利率反轉,國家隊撤離樓市,央媒「四字」定義房地產
    其實,疏堵結合不僅僅適用於治水,也適合房地產。 1月11日,央媒《經濟參考報》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疏堵結合,切實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文章指出不管是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等宏觀審慎措施,還是限購限貸等舉措,都希望通過堵住資金流向房地產的去路,達到防範房價泡沫化風險的目的,但光靠堵是不夠的。
  • 南充按揭貸款額度收緊 今年申請可能明年才放款
    未暫停房貸 額度卻大幅收緊  「今年放貸規模都十分緊張,每月都限額發放。」中國農業銀行南充分行風險管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額度緊張,但只要本月申報,一般當月就能放款(月末申報的除外)。另一股份制銀行個貸部經理則表示,由於接近年末,信貸額度緊張,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審批流程較慢。
  • 非法放貸認定標準統一,黑惡勢力參與其中從嚴懲處!
    記 者丨周炎炎編 輯丨馬春園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意見》將打擊目標鎖定社會危害性最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貸,明確在定罪量刑時以單次實際年利率超過36%的非法放貸為基準,並且從非法放貸數額、違法所得數額、非法放貸數量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後果等幾個方面,規定了「情節嚴重」和「情節特別嚴重
  • 上海銀行再澄清:向寶能授信不違規 衡源自主轉讓上海爛尾樓項目
    雷達財經 文|長帆1月12日,上海銀行發布澄清公告,稱向寶能集團所有授信業務均按本公司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屬於副行長審批權限,且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本公司給予寶能集團的所有授信業務均按本公司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屬於副行長審批權限,且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公司重視規範經營、合規管理,對寶能集團發放的相關授信均有明確用途,並全程封閉操作,不存在貸款資金被額外套取的情況。
  • 百融雲創旗下榕樹貸款APP被指導流高利貸、暴力催收 回應否認
    有投訴反映百融雲創旗下榕樹貸款APP中的網貸產品存在涉嫌導流高利現金貸、暴力催收等問題。有消費者稱,疫情期間沒有收入來源,依舊要還高額的貸款利息,「要活不下去了」。&nbsp&nbsp&nbsp&nbsp此外,由於疫情的影響,部分企業未能復工,導致部分人員喪失了經濟來源,網貸平臺原本可以申請延期還款的卻被告知不可以。投訴人王女士表示,自己在榕樹貸款裡推薦錢站APP的進行借款4.1萬元,實際到帳是3.5萬元,合同裡寫的仍是4.1萬元,經她計算,年利率已經達到70%。
  • 二套房貸首付不低於四成 房地產市場迎來拐點?
    ◎ 現在二套房的貸款政策已經很嚴格,並不需要將首付提高至50%,關鍵是如何嚴格執行四成首付的要求  ◎ 各地方政府近期可能會集中出臺樓市調控措施,特別是部分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  ◎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如果開發商在價格上沒有讓步,銷售可能會進一步萎縮  國務院昨日公布《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二套房貸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40%
  • 樂視網退市!
    樂視網股價較最高點跌去99%以上。樂視,被造車拖垮1973年2月,賈躍亭出生在山西襄汾縣,大學讀的是會計專業。畢業後,經過前妻李莉和老丈人的幫助,他先後建立雙語學校,經營鋼材生意,幾年後成為「北漂」,2007年成立樂視網,並將網際網路視頻服務作為業務重點。樂視網低價購買了大量的電影電視劇版權,踩中了視頻網站轉型的風口。
  • 股市早知道:影響市場重磅新聞匯總(07.15)
    上述企業籌資總額不超過42億元。證監會:上市公司存在政府補助運用不到位等問題證監會發布2016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共有3049家上市公司發布年報。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年報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有:資產計量方法運用不恰當、政府補助運用不到位、少數公司財報存在各種簡單錯誤等。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應高度重視監管報告中提到的問題,提高財務披露質量。
  • 創業板曾經「一哥」樂視網退市了
    【延伸閱讀】樂視控股發布聲明:賈躍亭早已不實際控制樂視網5月14日上午消息,針對樂視網董事長劉延峰不實言論,樂視控股發布聲明稱,樂視網董事長劉延峰及其公司相關管理人員在對外公開發表的內容和言論中,存在嚴重的不實言論和誤導性信息,不但對賈躍亭個人名譽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而且在誤導投資者。事實上,賈躍亭早已不實際控制樂視網。
  • 侃財丨樂視網周三復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而作為新聞民工,看到則是又來一個選題。孫宏斌一路走來,遺憾的事情不少,順馳時代沒能超越萬科,最後為他人嫁衣;欲購綠城、佳兆業而不得,與萬科、碧桂園和恆大仍然差一個身位;信心滿滿揀了樂視網,沒想到是個燙手山芋。但他最幸運的是,踩中了中國樓市持續近20年牛市的這個基本盤,房地產的利潤和現金流,充實了他的本錢。
  • 大學生幫人貸款被坑:對方抵押的是骨灰寄存處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但當貸款到期時,平某卻還不上錢了。且法院執行抵押房產時也遭遇阻礙,因為該房產實際上是當地一處骨灰寄存處,無法執行拍賣,「法院說拍賣就得把裡面的骨灰都挪出去,根本實現不了」。因此,古月不得不自己償還所有貸款本息,共計72萬餘元。而後經公安調查,平某2011年用於抵押的土地使用權證系個人偽造。
  • 半年預虧超4000萬!奧飛娛樂頻擴張,四驅車陀螺玩不轉了?丨公司匯
    上半年預虧4250萬元—5500萬元奧飛娛樂於近日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約4250萬元—5500萬元,同比下降138.35%—149.63%;基本每股收益虧損約0.03元/股—0.04元/股,上年同期則盈利0.08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