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先進的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按手印畫押?

2021-01-09 澎湃新聞
古代沒有先進的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按手印畫押?

2020-05-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提到指紋,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其在破案中的神奇功效。的確,現代刑偵技術中,勘察、提取和鑑別指紋已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殊不知,利用指紋破案並不是現代技術。根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早在距今2500年前的戰國,中國古人就已經開始利用犯罪現場遺留下來的指紋進行破案。

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了一批戰國時期的秦簡,即著名的「雲夢竹簡」。其中,就記錄了一起罪犯挖洞進戶盜竊的案件,在犯罪現場,罪犯在挖洞、鑽洞時,都遺留下了膝蓋以及指紋和掌紋。正是根據這些證據,官府最終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在此後的文獻記載中,古人利用指紋破案的例子屢見不鮮。的確,就像是世上沒有兩枚完全一樣的樹葉,指紋也很難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據研究,兩個不同的人具有相同指紋的概率僅為幾百億分之一。正是指紋具有的獨一性和排他性,使其被公認為「證據之首」。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最早應用指紋的國家。以秦漢時代盛行的封泥制為例,當時的人為了保密,在送出書寫在竹簡木牘上的文書時,除用繩捆縛,還要在繩端結合處用泥封閉,泥上加蓋印章,或者以指為印,以防有人偷拆。而到漢唐時,指紋已廣泛用於訂立田宅契、婚姻家庭、人口買賣和財物借貸等民事契約的籤署。此後,按手印更是成了中國人締結契約的千年傳統。

中國人的發現啟發了世界

1858年,印度胡格利市,在英國駐印殖民地民政機構任職的威廉·赫謝爾偶然發現來到孟加拉的一些中國商人,用塗著墨汁的大拇指在合同上按手印。赫謝爾感到很驚奇,就仿效這一方法,要求每一個士兵在領津貼的名單和收據上各按兩個指印,結果重領和冒領的現象就再沒有發生了。赫謝爾從此開始沉迷於指紋的採集和研究,他收集了大量指紋進行觀察和實驗,多年後,他提出一個觀點:指紋是不會重複的。1892年,高爾頓的研究成果《指紋學》出版,它標誌著近代指紋科學理論的開始。而令人高興的是,不久,阿根廷巴拉它地方警察局負責人武塞蒂赫就把它應用到破案上。

1892年6月19日,阿根廷尼格奇小鎮婦女弗朗西斯卡的兩個孩子被人打擊頭部致死。在偵破該案過程中,探員們按照阿根廷巴拉它地方警察局負責人武塞蒂赫的要求檢查事發現場。借著晚霞光線,他們在門框上發現一枚拇指留下的血手印,於是鋸下門框,帶回警察局。通過指紋比對,警方認定門框上的血手印居然就是弗朗西斯卡本人的!在證據面前,弗朗西斯卡不得不低頭認罪。這件事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研究指紋學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就有孟加拉警察總監、英國人愛德華·理察·亨利。1897年6月,他發明的指紋分析法被印度的英殖民政府正式採用。1901年7月,英國本土也採用了亨利指紋分析法,之後幾年,德國、美國、法國乃至全世界都開始使用此法。曾經在刑偵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伯蒂隆人體測量法被取代。

永不遺失的「身份證」

有意思的是,走出國門的指紋技術,在改頭換面後,被重新引入中國。1900年的「庚子之亂」後,八國聯軍攻佔了北京城,社會治安一片混亂,清政府為應「創辦警察之急需」,著手籌辦警察教育機構,開辦警務學堂。1901年,京師成立了第一個巡警學堂。當時警察所要學習的重要教學科目之一,就是如何運用指紋偵破案件。隨著現代刑偵技術逐漸西學東漸,至1946年,國民黨內政部成立的「警察總署」,已設置有完備的刑警實驗室。1947年5月,警察總署還在南京召集京滬警察機關及指紋專家會商決議,統一全國指紋管理制度。

1946年,國民政府在全國實行國民身份證制度,給年滿18歲的國民發放身份證,要求載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住址等項目,並粘貼照片或捺印指紋。由於當時照相尚未普及,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因此大多數身份證都捺有指紋而無照片。即使身份證貼有照片,也須填寫雙手箕鬥數。

來源:非常歷史

原標題:《古代沒有先進的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按手印畫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古代並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啥還要按手印畫押?說出來別不信
    看過電視劇的人對這一幕肯定很熟悉:借款或買賣田地時,在紙上按手印,以證明此事的真實性。大家都知道指紋是每個都有的,並且因為個體間的差異還存在不同。現在指紋識別技術很先進,幾乎只需要幾秒時間就能將其身份識別出來。但是在古代技術沒有這麼先進,他們是怎麼分辨出指紋身份?為啥還要按手印畫押?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可為何還要按個手印畫押呢?
    指紋識別這項技術現如今非常普遍,可在技術手段不發達的古代,他們又是怎樣利用指紋的呢?為何他們在籤訂一些契約的時候也要用到按手印這個環節呢?「畫押按指紋」這事兒,看樣子在中國至少有三千年以上歷史。為避免空口無憑,雙方立下字據後,還都按了手印。這說明在唐朝的時候,民間借貸已經藉助於按手印來保障雙方權益了。但是古代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對較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享有讀書寫字的權利,所以文盲是非常普遍的。正如魯迅筆下的阿Q在認罪之時,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只能畫圓圈代替。這個時候指紋就成了他們身份的象徵。
  • 古代又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費力不討好的按手印畫押?
    但指紋並不只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在各種影視作品和出土的文件也能看到,在古代,如果需要籤訂合同契約或者是認罪伏法時都需要當事人籤字畫押、按手印。也正因此,在指紋識別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人都知道手印不能瞎按,更不敢瞎按。然而,現代如此盛行按手印,是基於大資料庫,在數據的支撐下快速斷定。但在古代,古人並未掌握指紋識別技術,光憑肉眼去判斷,基本很難斷定人的身份,若真有人慾栽贓,只需稍微動點小手段,便能仿製出來。而由於古代沒有電子原件,再加上保存技術略差,往往幾年或者十幾年便難以識別指紋,為何古人籤訂契約或犯案後,也會畫押?
  • 古代並沒有指紋技術,為什麼還要畫押按手印?
    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許多高科技都已經開始出現,而指紋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情。比如在大家經常用的手機上面就有指紋解鎖功能,買東西的時候,只要手輕輕按在手機上面便可進行支付,可以說是非常方便的。
  • 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根據指紋的獨特性,如今指紋也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支付、防盜系統和手機領域上,方便快捷。但指紋的特殊意義的發現卻並不是在現代,遠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便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雖然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但犯人犯了事伏法總會籤字畫押按手印,這又是為何呢?
  • 在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的古代,為什麼還會使用按手印畫押這種方式?
    所以說在現代科技化高度發達的情況下,指紋被廣泛應用於信息安全系統中,通過指紋識別技術,每一個指紋印所指代的都是不同的個體。然而,在古代缺乏指紋識別技術的時候,為什麼還會使用手印畫押這種方式來訂立契約呢?在古代應用指紋到底安全嗎?古代之所以會使用指紋畫押,實在是出於無奈。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器,按手印畫押有什麼用?原來有講究
    指紋因為其獨特的性質,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由此產生了指紋識別技術,指紋識是通過比較不同指紋的細節特徵定來進行鑑別的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快速鑑定身份,這項技術擁有識別速度快,採集方便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圖像除了、模式識別等領域,指紋識別對於刑事案件的偵查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警方可通過現場遺留的指紋,迅速確定嫌疑犯的信息。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籤字畫押,古人原來這麼聰明
    引言今天,使用指紋解鎖、支付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誇張的說一部手機就可以走天下,這些都有賴於現代先進指紋識別技術的普及,它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有官吏千方百計的想讓犯人籤字畫押,一旦犯人承認罪狀,就立馬讓其在罪狀上按手印畫押,那很多人就有疑惑了,在古代科技落後,沒有指紋識別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區分手紋是誰的呢,籤字畫押的目的意義到底何在,萬一畫押了以後有人想抵賴不承認手印是自己的怎麼辦?這就別擔心了,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那麼籤字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畫押按手印?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所以指紋其實也就代表了獨一無二的自己。現在科技不斷發展,在指紋上的技術也是日趨成熟。現在辦理身份證也要登記指紋,手機的指紋解鎖更是已經普及。指紋技術的流行和普及可以說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這時候有人就有疑問了,在古代,指紋技術不發達的時候,為什麼人們還有按指紋的習慣呢?按了指紋,在古時候能分辨出來嗎?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要我們回到過去探索也不可能了。不過古代之所以也有按指紋這個事情也是有一定的由來的。古時候一些重要的文件是需要按手印的,人們最熟知的應該就是畫押的時候按手印了吧。
  • 在古代畫押按手印,古人是靠什麼來識別指紋呢?
    在古代畫押按手印,古人是靠什麼來識別指紋呢?李繼貞幹練敏捷,尚書熊明遇很信任並倚重他,說:「副將以下你推舉的,我畫押籤字就行了。」古時候,技術沒有這麼先進,幹什麼事情口說無憑,都要籤字畫押,按上一個手印,但是有的人就納悶的,古時候又沒有指紋識別技術,按了手印有什麼用,還不是照樣認不出來,相信你也一定想過這個問題,那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古代人的智慧,籤字畫押按手印 古代不能識別指紋為什麼要按手印
    從古至今,人們都習慣在契約上按上手印,以此表示誠信並 相互約束。按手印在當今社會也仍然在使用,並且具有法律效 力《指紋鑑定》一書中斷定, 中國唐代的賈公彥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紋識別人的第一個學者。那古代,籤字畫押,就要利用指紋,這麼做有什麼科學依據嗎?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教育沒有像現在那樣普及 ,除了大富人家子弟有機會上學之外,大多數的普通百姓都不識字,但是人們的生活中有時候會用到寫字據,籤訂契約或者協議的時候要籤名怎麼辦呢 ?古人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按手印, 在手指上沾上印泥,再按到紙上,就完成了畫押的程序。就相當於籤字了。
  • 古代也沒個指紋識別體統,為啥還要籤字畫押?按手印真的有用嗎
    古代也沒個指紋識別體統,為啥還要籤字畫押?按手印真的有用嗎現代的指紋識別系統真的已經比較成熟了,從手機解鎖、支付,到刑偵案件的偵破,指紋通過其獨一無二的特性和現代優秀的識別系統,已經非常顯著地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了。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啥畫押還要按指紋?我們都低估古人了
    科技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向前進步,尤其是指紋技術的出現,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對於保護人生安全和警方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而現在的指紋技術也與我們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但其實在古代也早就有畫押按指紋的方式出現了,我們或許都低估了古人。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犯人籤字畫押?有啥用?
    現代指紋識別技術包含兩大部分的分析對比:其一,總體特徵,即紋形、模式區、核心點、三角點、紋數等肉眼可以直接觀察的特徵;其二,局面特徵,指紋的紋路並非筆直平滑或者連續不斷,而是存在斷點、分叉等變化,這些變化被稱為「特徵點」,需要依靠機器完成識別。需要注意的是,正是這些「特徵點」提供了指紋唯一的確認信息。也就是說,僅靠肉眼識別,是無法獲得指紋具有唯一性這個結論的。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畫押按指紋?古人的智慧你想不到
    看過古裝劇的讀者都知道,古代衙門在審犯人時,一旦犯人認罪,一定會有一個籤字畫押的過程。畢竟口頭說的容易耍賴,只有白紙黑字記錄的,看起來才有說服力。而且,並不只有犯人認罪時才籤字畫押,在公文批閱,或是地契交易上,也流行籤字畫押。
  •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何官差還要犯人畫押?老祖宗的智慧讓人折服!
    按有手印的材料送到有關機構去檢查,也可以根據指紋比對判定是否為偽造文件。那麼在沒有指紋技術的古代,犯人為何還要畫押呢? 根據史料記載,西周時期智慧的古人們已經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指紋是不相同的。最初發現這個現象並不是想要把指紋當作身份證明,而是喜歡佔卜的古人根據指紋來看手相。「一螺窮,二螺富」的說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為何卻要費力不討好的用手印籤字畫押
    但是,我們想不到的是在古代,這種指紋特性也得到充分的應運,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見古代的人們在籤訂相關的合同契約時,都會蓋上自己的手印;或者是在審查犯人時 ,讓犯人在供狀上簽字畫押,而畫押的最常見手法就是蓋上指印。這就不禁讓人奇怪,古代又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技術,可以存儲人們的信息,很快的就可以通過指紋比對,識別他人的身份,可為何還這樣費力讓人用手印來畫押呢?
  • 中國古代沒有指紋識別?籤字為什麼要畫押按指紋?
    雖然在近代刑偵司法領域,指紋識別技術的應有,也就只有一百來年時間。但早在1927年時,德國學者海因德爾就在其著作《世界指紋史》裡就做出重要論斷:中國是全世界最早發明並採用指紋識別技術的國家。第一位採用指紋鑑定技術的人,則是公元650年時的中國唐代學者賈公彥。指紋識別技術,放在中國古代,可謂歷史悠久。
  • 古代為什麼畫押要按手印,手印靠什麼識別?
    由於指紋的特殊性,故而現在的很多文件籤字、畫押等都需按手指印,但按指印可不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在一古裝些電視劇中也經常看到很多籤字畫押的情形,籤完名和日期後,在上面蓋上手指印,古代沒有指紋技術,也就是不能識別這個指紋是誰的,要是籤字人不承認是自己做的,籤字畫押不等於是做無用功嗎?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那為何還要畫押按指紋?到底有什麼作用?
    指紋識別技術一說出來,似乎都感覺這是一個十分先進的名詞。但實際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時期,這個東西就已經存在了。並且在全國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今我們在電視劇中,也會經常見到畫押按指印這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