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張最喜歡的棘龍圖鎮樓!
拋開上述觀點不談,被討論最多的,也最激烈的,當屬霸王龍VS棘龍,而且有相當一部分觀點堅信,棘龍遠遠強於霸王龍。
持有此類觀點的人群,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侏羅紀公園3》的影響,電影中棘龍在被霸王龍咬傷脖子的情況下憑藉體型優勢很快完成反殺,一舉擊敗了之前公認的恐龍之王。
那麼問題來了,電影裡那隻戰神棘龍難道就是現實棘龍的科學復原嗎?
這張圖片已經很清楚明白地給出了電影裡那隻戰神棘龍的相關數據,體長13.3米,身高約6米。
而現實棘龍呢?體長在12~17米之間,體重4~12噸,平均體重更是只有5.6噸。
除了體型巨大之外,戰神棘龍的硬體水平也絕非正常的棘龍所能相比,二者主要有以下幾個顯著區別:
上圖是戰神棘龍和霸王龍(按12米計算)吻部對比,不難發現二者的吻寬極其接近。
把數據精確一點,戰神棘龍頭長1.8米,吻寬45釐米;霸王龍頭骨(AMNH 5027)長度近1.4米,吻寬40釐米,加上活體約50釐米。
PNSO四足棘龍和萬蘢堂棘龍吻部對比,二者模型長度比約為16:15,可見即使在體長稍遜一籌的情況下,戰神棘龍的頭部依然更大,軀體更強壯,吻部寬度依然對現實棘龍具有壓倒性優勢。
再把現實棘龍的頭骨拿來和霸王龍一對比,簡直慘不忍睹。
這一點放到後面細說
其實說到這裡,闢謠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時至今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依舊堅信棘龍神話?《侏羅紀公園3》絕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片擔任顧問的傑克霍納當時提出了著名的「暴龍食腐論」,並認為棘龍是一種比霸王龍更快更猛的掠食者,加之該系列前兩部都是霸王龍一家獨大的局面,影片迫切需要一種新型BOSS來為該系列注入新鮮血液,這才有了戰神棘龍的橫空出世。
說完了棘龍,那麼,侏羅紀公園的暴龍(簡稱JP暴龍)和真正的霸王龍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JP暴龍是影視上一個相對比較科學準確的復原形象。
JP暴龍採用的是真實的霸王龍化石AMNH 5027,不過,鑑於當時認知限制,JP暴龍在有著一個科學頭部復原的同時,配備了一個狹窄的體腔,而現實霸王龍的軀體則異常健壯,孔武有力。
如圖,PNSO暴龍和萬蘢堂暴龍體腔俯視圖對比。
故簡而言之,當JP暴龍遇上現實霸王龍,在同體型(12米)時,後者只強不弱。
到了結尾處,順便再澄清幾個相關事實吧:
高型棘龍是學術界的猜想,戰神棘龍是徹頭徹尾的人造神龍,二者千差萬別。
這一點最有爭議,不少人認為按霸王龍的咬合力,一口咬下去棘龍非死即殘。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侏羅紀公園3中霸王龍設定11.3米,重約7噸,而戰神棘龍體重是其1.5倍多。
二者存在明顯的體型體重差距,大大削弱了霸王龍的攻擊效果;加之棘龍被咬的後頸披附一層皮內成骨,加強了防禦力。
參考《特暴龍》中特暴龍和霸王龍互毆,《恐龍革命》中霸王龍大戰,大個體全力撕咬小個體,但後者均無事並反敗為勝,那麼體型較小的霸王龍咬住更大的棘背龍能殺死對方才真是有鬼了。
其實很好理解,電影中戰神棘龍是用嘴咬住暴龍脖子將其扭斷的,爪子只是負責抓住對方腦袋起到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