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2021-01-08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開欄的話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五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湧現,給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喜人變化。從今天起,《科技日報》開設「『十三五』成就巡禮」欄目,用事實和數字,用人們切身感受的點點滴滴,為您呈現我國各領域,特別是科技創新引領改革發展的輝煌成就。

9月2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已在軌飛行60天的它,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於2020年7月下旬實施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舉世關注,不過,「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的亮點遠不僅如此。從2016年至2020年9月27日,我國共實施140次宇航發射任務,2018年和2019年航天發射次數連續居於世界首位。5年來,中國航天在重大工程推進、技術創新迭代、運營模式探索等多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成績斐然。

重大工程邁入新階段

2020年5月5日18時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首戰告捷。

此前,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2019年7月19日受控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至此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隨著空間站階段任務拉開大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踏上了新徵程。按計劃,我國自2021年起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於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2020年6月23日,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7月31日,我國向全世界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2017年11月5日,我國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北鬥三號首批組網衛星送上太空,開啟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在31個月時間裡,我國共發射30顆北鬥三號衛星和2顆北鬥二號衛星,成功率達100%,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發射新紀錄,比預定計劃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2020年9月23日、2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分別結束第22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此時它們已在月球背面度過630個地球日,玉兔二號累計行駛了547.17米。

嫦娥四號任務於2018年開始實施。是年5月21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其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使命軌道的衛星。12月8日,嫦娥四號踏上探月旅程,於2019年1月3日成功著陸在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成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開展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

嫦娥四號任務拉開了我國探月四期工程的序幕,而探月三期工程也將於「十三五」末期收官。按計劃,我國將於2020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完成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新技術逐漸挑大梁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集體亮相,逐漸在密集、複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綱重任。中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了綠色無汙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6年,長徵七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相繼首飛成功。2017年,長徵七號遙二火箭 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送出我國首個「太空快遞」。2020年起,長徵五號系列火箭 迎來高密度發射,從執行空間站首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到將要執行的嫦娥五號、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 自2015年首飛後,幾年間十戰全勝,將51顆衛星送入軌道,同時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長徵六號運載火箭 繼首飛創造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紀錄後,分別於2017年和2019年完成首次商業發射和首次低傾角圓軌道發射。此外,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計劃在年內首飛, 將進一步優化我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布局。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十三五」期間,我國火箭技術攻關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重型運載火箭開展關鍵技術深化研製,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組合動力飛行器等新技術領域研發取得突破,相繼完成了演示驗證等工作。

同時,中國衛星技術也躍上新臺階。

2019年12月27日,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發射。這是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也是目前我國技術含金量最高的衛星。「如果說是東四平臺讓我們具備了和國際同行同臺競技的實力,那麼憑藉東五平臺,我們將能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工程師周志成說。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2020年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2天19小時在軌飛行,其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模塊化、多任務、可重複使用等特點,未來將在我國近地空間和月球探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商業航天發展穩步推進

2015年被稱為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進入「十三五」,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由破冰啟航時的紛亂邁向有序,部分民營航天企業將藍圖變為現實。

2019年7月25日,由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實現了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零的突破。

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如今多家商業航天公司在發展道路上取得了進展。藍箭航天瞄準液氧甲烷運載火箭路線,已圓滿完成「天鵲」80噸、10噸級發動機多項全系統熱試車考核。北京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可重複使用火箭研製,數次成功開展火箭低空飛行及垂直回收試驗。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天儀研究院等研製的商業衛星已經運行於太空,為社會經濟建設各領域作出了貢獻。

有關部委積極為商業航天發展創造環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在2019年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表示,該局將在政策層面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做好服務工作,促進商業航天產業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也在《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提出: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延伸航天產業鏈條,擴展通信、導航、遙感等衛星應用。

面對商業航天大潮,航天「國家隊」也積極推出了相關計劃。

在2016年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宣布重點實施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5大商業航天工程。次年該集團又發布了高速飛行列車項目。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五雲一車」工程目前正穩步推進。

2016年2月,航天科工集團按照社會化、市場化成立了專業從事商業發射服務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其研製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近年組織實施了多次發射,在商業發射市場中嶄露頭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提出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邁出實質性建設步伐,系統首星於2018年12月29日成功發射,一期60顆衛星計劃在2022年組網運營,面向全球提供通話、數據採集及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該集團部署高景一號4星組網,形成了我國首個全自主研發的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大幅提升了我國商業遙感服務能力。由該集團旗下中國火箭公司研製的捷龍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於2019年首飛成功,對利用社會資本開展研製生產的新模式做出了有益嘗試。

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科技日報評論員

在2020年這個艱難的年份,中國經濟仍以極大韌性成為全球經濟的一抹亮色。報導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保持1%的正增長,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正增長的國家。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增長是1.6%,經合組織給出的最新數字是1.8%。經濟領域人士稱,中國經濟實際增長會超出這些國際組織的預計。經受住了來自國際國內的重大挑戰與考驗,中國經濟的這一超凡表現,是「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生動註解,是近5年來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邁出堅實步伐的有力彰顯,更有力詮釋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誰也不能否認,這的確是創新引領發展的5年,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2019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達到45.1萬億元,是2015年的2倍;全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達22398億元,是2015年的2.28倍,提前完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目標;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到59.5%,比2015年提升4.2個百分點。

近5年來,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我國科技創新工作有力支撐脫貧攻堅及健康中國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了核心引領作用。特別是,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疫病治療、疫苗研發、疫情防控等多個領域的科研攻關,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之所以能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得益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以一系列治國理政的大手筆大方略,確立了以創新為首的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頂層設計,指明了新時代科技創新發展的路徑。沿著這一路徑,「十三五」時期,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國科技界積極探索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模式,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日趨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了發展先機、佔據了戰略主動。

到中流擊水,方顯英雄本色。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需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創新將開啟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見證中國的高光時刻, 感受歷史背後的故事
    影片從普通上海市民的視角回顧了1984年中國女排的勝利時刻,重燃「女排精神」。相信這也是很多80後人們共同的兒時記憶。1984年8月8日,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擊敗美國隊,拿下了金牌,在繼1981年世界盃冠軍和1982年世界錦標賽冠軍之後,實現了三連冠的夙願。彼時還是女排隊員的郎平和她的隊友一起,為中國女排奪得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奧運會排球冠軍。
  • 關於徵集2020年「中國航天日」宣傳海報的通知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今年的「中國航天日」活動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為配合「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開展,現面向社會廣泛徵集2020年「中國航天日」宣傳海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
  • 「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出圈史:從日漫名句到中國航天夢
    這句話仿佛已經成了我國航天事業與科幻作品的代名詞,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它來自一個日本人寫的科幻小說中的「外星德國人*」。 2010年,知名作家今何在出版了一本講述陸遜的複製人在宇宙時代的命運的小說,標題叫《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這個時候還是「我的」,不是「我們」 2014年,花千芳出版了一部講述中國近代史的作品《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中國製造:我們當真!
    嫦娥五號刷屏那幾天,除了感嘆奔月神話變為現實,還有網友翻出15年前中國制定的探月計劃↓↓↓2004年2月,國防科學工業技術委員會領導對外宣稱: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將分「繞」「落」「回」三步。3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6年內,中國的月球車將在月面上軟著陸,展開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回家,給孩子帶來星辰大海的夢想樂園
    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著月壤回到了地球,完美的完成了這次神聖的任務,這背後代表了很多劃時代的意義,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中國裡星辰大海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百年前,梁啓超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要培養孩子從小的航天夢想,給他們一些航天夢想的種子,如果這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最終讓他們走上航天道路之上,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以航天為主題的兒童遊樂設備,這裡有太空梭,衛星,火箭等航天工具。
  • 華為海思處理器迎來高光時刻:拿下中國智慧型手機處理器份額第一!
    話說中國市場是全球手機市場的焦點,在這裡,不僅有排名世界前六的手機廠商,更為關鍵的是,全球手機市場中的老二華為也在我們國內,並且成為我們國人的驕傲!華為不僅手機強悍,海思處理器也迎來高光時刻!在筆者看來,一季度堪稱是海思半導體的高光時刻!華為海思崛起:麒麟990與高通驍龍865不相上下!目前,在手機處理器市場,比較著名的品牌,主要就是四大家,華為海思 、高通、蘋果和聯發科!聯發科不用說了,在高端市場上,已經逐步沉寂了,我們很少能夠看到他們的影子,雖然去年發布了一款天璣1000,但是截止目前,我們依然沒有看到他們的蹤影!
  • 刀劍神域:桐人有哪些高光時刻?快來了解下這六處
    《刀劍神域》這部動畫,相信不少網友都看過,尤其是主角桐人頗受人喜歡,縱觀桐人在三季裡的表現,有好幾次高光時刻,尤其是以強悍的實力震懾敵人的時候,簡直讓人拍手叫絕!而本次主要來給大家說下桐人在動畫裡都有哪些高光時刻,不知你能想到幾處?
  • 全職獵人:金唯一的一次失敗,獵人主角團四人的高光時刻
    ,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在各自在不同篇章中的高光時刻。小傑首先是小傑,小傑的高光時刻想必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了,那就是黑化虐殺彼多的那次,不過那一次說是說高光,但其實真實情況是很悲慘的,小傑不但在那次戰鬥後失去了一隻手臂甚至一度面臨死去的危險,在最後好不容易痊癒後還失去了用念的能力,不過我們換個思考方式來想或許這已經是那時能創造的最好的局面了。
  • 美旅箱包助力中國航天逐夢
    美旅箱包為支持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與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達成合作關係,於2020年12月16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舉行了捐贈儀式,美旅箱包將為執行長徵八號任務的科研人員提供旅行箱包裝備物資的支持。一枚枚長徵火箭飛向太空,代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不斷實現突破和創新,邁入了更高的階段。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問世,對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來說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美旅箱包品牌事業部總監丁冰現場表示:「希望未來美旅箱包品牌能夠發揮自身品牌優勢,結合更多創意手段,將航天的前沿科技運用到美旅新產品研發中,與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旗下太空創想品牌聯合推出兼具科技加實用的新概念箱包產品。
  • 爭先創優"高光"時刻回顧
    爭先創優"高光"時刻回顧 2021-01-12 2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布亞企鵝的「高光時刻」
    照片故事 攝影師說,因為當時拍攝環境都是一片冰雪,而企鵝的主要顏色是黑與白,所以攝影師用了高光過曝的拍攝方式 第一,高光影調的照片必須做到黑白分明,或者說背景高光白色,但主題要曝光準確,這樣才會有明顯的對比,畢竟不是抽象藝術,還是要表現南極的企鵝,所以企鵝的曝光要準確,不能一味過曝,導致企鵝腹部的白色也完全過曝慘白一片,那就有點不好看了。
  • 獨家專訪|蔡金青:我的高光時刻永遠是下一個
    十年的公關事業,蔡金青的初衷從未改變,那就是推動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發展,在更大的舞臺展示才華 。2012年,蔡金青加入佳士得, 擔任中國區總裁。在職期間,她助力推動中國藝術產業發展,幫助佳士得成為全球第一個能夠在中國獨立運營拍賣、有拍賣運營權的國外拍賣機構。
  • 《緊急救援》曝混剪視頻 回顧導演生涯高光時刻
    《緊急救援》曝混剪視頻 回顧導演生涯高光時刻 《緊急救援》「林超賢動情時刻」混剪特輯 時長:03:46 來源:電影網
  • 飛上九天攬月擁抱星辰大海 走近廈大航空人逐夢藍天的「硬核」故事
    廈門大學供圖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許蔚菡 通訊員 歐陽桂蓮)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活動主題為「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作為全國最早創辦航空教育的高校之一,此次廈門大學也承辦了航天日的多場活動。廈門大學的航空航天史,得從該校1944年創設航空工程系說起。
  • 2021,星辰大海,春暖花開!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2021,星辰大海,春暖花開!新華社記者郝曉靜此刻,也許你還在埋頭加班,也許你已踏上歸途……窗外,夕陽西沉,晚霞滿天;路上,萬家燈火,蕩漾心田。
  • 大熊貓園舟生日趴,高光時刻等你見證
    成長路上每一個重要時刻都需要一個儀式感它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園舟大寶貝即將迎來10周歲生日啦這個高光時刻期待與你共同見證
  • 她有很多高光時刻,很搞笑很有梗,而且還很新奇
    她有很多高光時刻,很搞笑很有梗,而且還很新奇首先,我追奇葩說應該也有很多季了,雖然做不到每期都看但是陸陸續續還是看了很多期的。我對陳銘和顏如晶的感情是反著來的。我挺喜歡如晶的,她有很多高光時刻,很搞笑,很有梗,而且還很新奇。
  • 中國年度航天日曆
    中國年度航天日曆 原標題:   2017  1月  5日  發射載荷: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二號  發射地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運載工具: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
  • 「月季試管花」等航天育種新成果亮相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
    在「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上,這樣的月季試管花吸引了不少目光。該展覽於18日在福州開放,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的系列科普活動之一。月季試管花在密閉的無菌容器內,無需澆水,只需適當的光照,即可生長、開花。
  • 假面騎士:時王使用前輩裝甲有哪些高光時刻?小編知道這些
    假面騎士:時王使用前輩裝甲有哪些高光時刻?小編知道這些這次來說說假面騎士時王,這部騎士的一大看點就是時王能像帝騎一樣,借用前輩的力量,但劇情還沒過半,前輩裝甲就顯得跟不上潮流了,從主力形態退居了二線甚至三線,這次來盤點一下時王使用前輩裝甲戰鬥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