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李曉亮一環東三
【鞋說】之 ASICS MetaRide
烏金赤練 與火同行
開箱。入眼,不俗。雖有網圖,早已鋪墊,可實物還是驚豔。相信我,拿起掂量,上下端詳,
但凡你接受過一點兒哪怕美漫超英大片美劇的那啥,你就一定腦洞不止。
會想起火紅漫威火紅披風的雷神、奇異博士;雷神之錘、暴風戰斧、阿斯加德的「彩虹橋」;奇異博士「任意門」;會想起大衛·林奇封神美劇《雙峰》,神秘莫測,與火同行;還有科幻經典《回到未來》……
未來感,科幻風,墨金沉穩,熾火奔流,歷史厚重現代前衛,合而為一。不管是第一眼感受,還是你翻查資料,會發現這確實是一雙不多見的概念鞋。就像概念車一樣,準限量版。註定是特別的。
至少在目前的亞瑟士系列,獨一無二,是拓荒性實驗產品。若說今後有產品線完善,向矩陣過渡,也是後話了。當前這雙,據說已是耗時兩年,四個版本,七十多稿的結果。
鞋盒信息,一目了然。開封,如劍在匣,潛龍在淵,隱而不發,卻又不怒自威,難以無視。
最難挪開眼的,當然還是鮮紅弧度厚度硬度兼具的鞋底部分,以及鞋幫鞋底鞋跟正中的鏤空、架空的溝塹隕洞鑽孔設計了。
鞋面針織,圈狀密布,透氣貼合,手感和腳感都很舒適。鞋帶和鞋面都彈性十足。極具金屬感的MetaRide燙金名片銘刻在鞋舌正中。
標誌性的鞋面兩側的鎏金logo,烏金相間,煞是好看,自不待言。而且和鞋後跟一樣,貫穿性的logo外也包裹一些外置穩定貼片。除了腳尖,全腳都有妥帖保護和支撐。
而最大看點,還是鞋底上的九竅玲瓏心,人家是三花聚頂神功,這裡是溝壑縱橫,阡陌交通,六道輪迴,三孔歸一。
特別是那個隔空架空層,從功效和設計上看,真和阿斯加德的彩虹橋,異曲同工。它除了常規能量傳輸,本身也是威力巨大的星際大炮,全功率輸出和殲星炮無異。
而MetaRide的鞋底巧思,也集中在這足下乾坤。厚底強弧,一橋飛架,緩震蓄能,保護和動能兼具,攻受一勢。最初設計師,據說就是靈感來源於自行車的「永動」。只要持續輸入動能,輪轂就能在慣性下,一直以最小能耗驅動前行。
誇張的弧度鞋底,就是仿造的車輪外廓。而鏤空斷橋,自然就是拱起的橋面。不信,你將鞋子置於平面,可見足尖鞋頭,高高翹起。而若鞋底相抵,後掌緊貼,再看前掌,更是對比鮮明。
光看,若還無感。實著,就會大驚。因當時,剛套進右腳,左腳趿拉著拖鞋,試了一步,差點摔跤。那種左右高低落差,簡直像踩高蹺時,一長一短,試過就再難忘了。兩腳都試後,最初幾步,依然踉蹌。
雖然對厚底鞋,也有過印象,比如霍伽的特色厚底,比如ALTRA的「零落差」,都是行走江湖的招牌。但MetaRide還是有明顯不同。
腳感堅硬,特別是那層看起亮閃閃,以為必滑無疑的硬殼大底,走起來,硬碰硬,整個腳掌最初都會有「被硌」的感覺。笨拙挪步,亟須適應。
鞋如其名,Meta Ride。
Meta,提綱挈領,元基礎,綱領性,框架性,綱舉目張,根基穩健,百年基業需要剛猛根基。所以,底是根本。而在輕量極簡風中,這種重基建,強根本,物理機械穩紮穩打的樸拙打法,顯得有些倒行逆施,逆流而動,開倒車的意思了。
Ride,就如初遇烈馬,互相不服,要想馴化,駕馭騎乘也需磨合。乍見初試,或並不比虎走等輕量競速類輕鬆。
這裡也得不厭其煩重申上述的多層立體架空3D鞋底了。
為何厚,因為它可以分四層。中底就是上下鋪,GUIDESOLE有FLYTEFOAM、PROPEL多種中底材料高效緩震,還有能量拱橋的特殊設計。隔空,顯然比實體更緩震,還有鞋底曲線溝槽等,也是輕量考量。
而承上啟下連接處,當家科技GEL緩震膠,自然也少不了。多重保險,驚喜連連。大底則是讓你摸著穿著都印象格外深刻的GRIP SOLE。硬邦邦的保護,耐磨耐久度上也無劣勢。
因只是短時日常訓練和通勤體驗,短程看,幾乎無損,以後長期深度試煉以及大賽時賽道實測,應也能放心。
實著,舒服。外面看似明盔亮甲,但內襯和鞋面包括鞋墊,也還是讓腳部很放鬆。
哪怕已夜裡九十點,還是想趁著新鮮勁,趕緊體驗。奈何吃太飽太晚,沒幾步就趕腳右下腹絞痛。所以只能慢慢挪,或也和這些定位有些契合。在速度和慢搖之間,這些能否拓不一片天。
右腳跟腱踝部有舊疾,最初沒適應弧度厚底,腳掌落地發力或與鞋底設計的不符,所以最初有些隱隱牽扯。在一公裡後,慢慢調整,雖然那時不知設計師的車輪驅動理念,但雙盲實驗,竟也用腳摸索出適合自己體感的發力著地方式。慢慢也能感覺隨弧度拱底向前無限省力滾動的跑法。省力,緩震,回彈,而又有一定支撐防護。
速度上,僅加量加價的厚度硬度弧度在當下主流鞋中都不遑多讓鞋底,自也不能以競速鞋款來要求。但在快賽慢搖兩檔之間,一種結合自身實力,爭取訓練無傷之餘,還有一定成績要求的跑者,或更適此款。當然,定位概念,價格嘛,是非大量產的準實驗款,價上難親民。
用料良心講究,未來若在減重上著力,而保護性不降反升,應大有可為。
烏金赤練,利器神兵;烏騅赤兔,御風神駒。據說原初設計理念,黑紅相間,代表已知未知,連接過去未來。乘風火輪,與火同行,往來古今。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