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時代的足音(脫貧故事)

2020-12-04 人民網

圖片自上而下分別為紀錄片《決戰脫貧在今朝》、綜藝節目《我們在行動》、電視劇《石頭開花》海報。製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在敘事中寫人,在故事中見精神,是脫貧攻堅主題電視劇、電視節目和紀錄片的共同追求。這些故事注重寫出脫貧攻堅之難、之功、之效,寫出一線扶貧群體和貧困地區百姓之志、之神、之力

今年以來,廣大電視文藝工作者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精心採集生動故事,記錄和再現駐村第一書記的身影、扶貧工作隊的日常、貧困家庭的奮鬥、鄉村建設的發展,展現脫貧攻堅的艱難歷程、萬眾一心的奮鬥狀態和告別貧困的歷史性變化。各家電視臺紛紛推出理論專題、電視劇、紀錄片、綜藝等電視文藝節目,匯合成閃耀螢屏的雄渾「交響」,為脫貧攻堅注入精神動力,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文化支點。

宏大主題與微觀敘事相統一

脫貧攻堅電視文藝具有書寫時代先進思想和偉大實踐的政治站位、歷史方位和主題定位,顯示出同步記錄時代史詩的宏大氣派。這一宏大主題由許多微觀敘事打開,積累了重要的創新經驗。

理論宣傳專題節目《這就是中國》《中國正在說》等,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為載體,生動講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深入分析中國扶貧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體現了全球視野和歷史縱深。紀錄片《決戰脫貧在今朝》《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遍地英雄下夕煙》《大搬遷》《最是一年春好處》《扶貧村裡的年輕人》等,聚焦一個村莊、一戶人家、一位扶貧幹部、一個脫貧故事,在徐徐打開的個體故事中,讓觀眾感受到國家的氣象、時代的發展。電視劇發揚藝術特長,講述各地富有成效的扶貧實踐,比如表現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都不能少》,表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綠水青山帶笑顏》《遍地書香》《我的金山銀山》,表現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同心協力脫貧的《花繁葉茂》《最美的鄉村》《楓葉紅了》《石頭開花》等,完成了一次次生動的微觀敘事。

脫貧攻堅主題電視文藝成功將主題宣傳與講好中國故事結合起來,既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和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引領,也追求表達實踐的生動性、生活場景的真實性和個體的命運與情感。創作者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路線。紀錄片《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的主創團隊深入偏遠的貧困鄉村,同步記錄扶貧工作的開展。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主創也有相當長的深扎時間,以生活為基礎的創作路徑,使作品更具真實感和感染力。這些作品更多使用工筆技法,聚焦人物的內心情感,層層打開難題扣子,形成情節懸念和戲劇衝突。植根宏觀背景的微觀敘事,避免了瑣碎和狹隘,便於在事件推進中觸動情感,引發思考,產生共鳴。

敘事與寫人相統一

敘事與寫人是電視文藝的藝術特徵。在敘事中寫人,在故事中見精神,是脫貧攻堅主題電視劇、電視節目和紀錄片的共同追求。這些故事注重寫出脫貧攻堅之難、之功、之效,寫出一線扶貧群體和貧困地區百姓之志、之神、之力。

電視劇《花繁葉茂》是一例典型。該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在偏僻的楓香鎮民族村寨背景上,講述了村民如何克服觀念和利益的羈絆、不斷尋找產業脫貧之路和逐步實現鄉村振興的曲折過程,繪製出一幅幅民族鄉村的風情畫,塑造了個性化突出的駐村第一書記群像和村幹部群像、新時代農民群像。綜藝節目《青春在大地》化用真人秀節目形式宣傳脫貧攻堅,以故事 劇場的形式,把脫貧攻堅的艱難過程濃縮在節目時空之中,聚焦青年扶貧幹部群體,再現扶貧故事,刻畫扶貧幹部的形象,表現出扶貧幹部和脫貧村民的精氣神,突出反映脫貧攻堅的成效,以強大的敘事能力和人物刻畫能力贏得不少觀眾的喜愛。六集紀錄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聚焦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等主要扶貧模式,描寫260名扶貧先進人物中的35位典型人物,用細膩的鏡頭語言,講述基層扶貧幹部曲折、奮進的扶貧脫貧故事,這些幹部處在脫貧攻堅戰線最前線、最基層,從事細微、基礎的工作,堪稱這一時代進程中的平凡英雄。能把普通的幹部群眾描繪成英雄,源于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守正與創新相統一

「十三五」期間,全國5575萬人擺脫了貧困。電視文藝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高度審視脫貧攻堅,努力超越過往的成就敘事,建構過程敘事,把主要筆墨放在了如何推進脫貧攻堅,寫出了電視文藝版的脫貧攻堅歷史,形成螢屏上的時代記憶。可貴的是,這些節目穿透事件本身,萃取精神內涵,奮力抒寫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戰勝貧困、追求幸福的奮鬥精神。

電視理論片《這就是中國》以「全面小康:14億人的成功」,深度分析中國扶貧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電視劇《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遍地書香》《綠水青山帶笑顏》以電視劇的藝術語言,表達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以思想充實藝術,以藝術表達思想,實現二者的交融與統一,增強了思想的親近感和藝術的厚重感。

為避免刻板生硬,創作者在藝術創新方面獲得眾多新經驗、新成長。綜藝節目《我們在行動》在節目中切入富有魅力的民族和鄉村文化風情,聚焦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場景,實現了綜藝從舞臺到田野、從娛樂到公益的跨越。同樣是綜藝,《青春在大地》把田野生活的採訪、人物事跡,進行故事化提煉、舞臺情景劇再現,在真實性、觀賞性和感染力上獲得提升。該節目主創說,創作過程本身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只有把生活中的感動和發現凝練成藝術,作品才可能有地氣、靈氣和筋骨。

脫貧攻堅主題電視文藝是近年來的一次重大主題藝術創新行動,創造了主題宣傳與節目創新互促互進的新案例。這充分說明,在守正中實現創新,在創新中更好地守正,主旋律文藝創作能煥發新的光彩。我們期待更多優秀的電視文藝,聆聽新時代的足音,抒寫中華民族的新史詩。

(作者為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3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田園時代》 記錄茂名美麗鄉村創業故事
    新快報訊 記者聶青報導 廣東省電影局11月25日在廣州主辦「2020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推出電影《田園時代》專場活動,該電影主創們也在映後與媒體進行了交流互動。該片由方以炘執導,楊思琦、胡煒和文熙主演。導演方以炘是廣東茂名人,赤子之心不忘家鄉發展,他想通過鏡頭記錄家鄉的綠水青山和風土人情。
  • 講述佛坪一線故事 助力陝西脫貧攻堅
    9月5日下午,在《我和我的祖國》的深情旋律中,2019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網評引導活動在佛坪啟動。在活動的全景式直播主會場,由三位專家共同組成故事「推薦人」,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分別推薦了關於農村醫療、貧困戶脫貧和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故事。此次活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主題,通過講述佛坪縣的一線故事、總結脫貧經驗,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切實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我在現場|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2020,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故事也溫暖著我。因工作原因,我會遇到不同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總能捕捉到不一樣的溫度,我把這些溫度一點一滴積攢起來,再傳遞出去,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做有溫度的記者,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這就是我的2020,我的2021、2022、2023......
  • 扶貧故事⑧ | 「三牛」聚力幫脫貧
    扶貧故事⑧ | 「三牛」聚力幫脫貧 2020-09-03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錢俊樺 ‖ 眼鏡書記的「老兵日誌」
    他起早貪黑,餓了吃點方便麵,渴了喝口缸裡的涼水,忙碌地核實數據,記錄人員致貧狀況,了解鄉土風俗,田間地頭經常看到封濤與村民拉家常的身影。漸漸地,手頭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不知不覺中,從部隊帶回來的軍用膠鞋磨破了好幾雙。正是這種對扶貧工作的堅強韌勁兒和拼勁兒,讓他漸漸走進了老百姓的心裡。
  • 《千裡追兇》原型人物故事介紹 記錄新時代警察力量
    公安優秀黨員真人真事《千裡追兇》10月22日播出  第一部《千裡追兇》將在22日播出,該片講述了「積案追逃」專家朱智龍面對一宗十八年前的謀殺案,從細微線索中抽絲剝繭,最終將在逃十八年的兇手緝拿歸案的故事。
  • 我講脫貧攻堅故事——中國聯通青年志願宣講團側記
    有這樣一支90後青年志願宣講團,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凝聚聯通力量 共築全面小康」——中國聯通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匯報展現場,他們用青春之聲為參觀者講述展覽背後的扶貧故事,向總部及子公司各單位參觀者宣傳中國聯通扶貧實踐與成效。2020年10月至12月,宣講團陸續為在京各級黨、團組織和外部來賓宣講122場,服務3000餘人。
  • 2020年「脫貧攻堅故事」徵文啟事
    為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顯著成就和寶貴經驗,生動展示脫貧攻堅一線湧現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 領跑脫貧攻堅之路 傾聽他們的故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但當前,貧困殘疾人仍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有數據表明,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來,貧困殘疾人數量從700多萬減少到了2019年底的近50萬人,僅2019年就淨減少120萬人。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不少殘疾朋友脫穎而出,用自己的努力再次書寫了新的人生。他們有的靠勤奮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場,有的利用智慧研究新領域、學習新本領,還有的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與天賦,成就事業,最終光榮脫貧。
  • 記者節|記錄偉大時代
    關於「你們」的記錄很少你們記錄的卻很多因為使命情懷你們永遠在路上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 《溯源》欄目團隊集體亮相:記錄時代人物,講好中國品牌故事
    《溯源》欄目作為一檔在老故事頻道播出的大型記錄片,已經有不少企業陸續入圍,如義烏華輝輸電設備有限公司、宿州曼特博環保材料有限公司、廣東日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今日名片等。拍攝工作也已經正式啟動,並且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記者走訪了《溯源》欄目總部,對製作團隊主要成員進行了採訪。
  • 《毛驢上樹2》在京首映 脫貧攻堅展現「中國榜樣」
    來源:新浪娛樂活動現場9月15日,取材於臨沂第一書記故事,為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禮的網絡電影《毛驢上樹2倔驢搬家》在京舉行首映儀式,影片將於9月17日在愛奇藝VIP獨家上線。自2019年啟動「講好中國扶貧故事——北京網絡視聽節目創作計劃」以來,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扶持重點網絡視聽平臺和節目製作機構進行扶貧題材網絡視聽作品的創作,記錄和呈現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成果,獻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國防部:助力脫貧攻堅,譜寫軍民魚水情深的時代新篇
    記者: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請介紹軍隊助力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吳謙: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脫貧攻堅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方式,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 青春的讚美詩寫給脫貧攻堅偉業《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湖南...
    該劇聚焦扶貧一線的青春理想,刻畫了全國脫貧攻堅中的青春力量,洋溢著青春氣息。其製作和播出,體現了湖南廣電通過文藝作品書寫人民偉大實踐、記錄時代進步,傳遞著真善美、向上向善價值觀的責任擔當。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臺長、總編輯龔政文在致辭中表示,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三部曲」(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是湖南廣電探索國家敘事、書寫民族記憶的努力嘗試。三部曲同聲相應、一脈相承,力求做到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對社會群像的傳承刻畫、對主流價值觀的深刻表達以及一以貫之的現實主義關懷。
  • 決戰脫貧攻堅,點讚富美同安!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
    【節目首播】第3期:勇做新時代新農民 帶領鄉親共圓小康夢隨著本期訪談的播出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紀實網絡專題活動也即將告一段落大家是否還有點意猶未盡還想看更多?訪談以「話脫貧故事 聚攻堅幹勁 走好初心之路」為主題,講述了習總書記與軍營村、白交祠村兩村的故事,展現了習總書記與同安的深厚情緣。通過實地走進軍營、白交祠兩村,帶網友徜徉綠水青山的同時,了解兩村脫貧致富的發展歷程。首播點擊量高達13.6萬。
  • 【阜平好網民】我身邊的脫貧攻堅感人故事 | 老路渠有個村民故事館
    【阜平好網民】我身邊的脫貧攻堅感人故事 | 老路渠有個村民故事館 2021-01-08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雲: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云: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2020-12-2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臺臺長聶慶義:「高八度」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
    第一書記》是安徽廣播首檔全媒體脫貧攻堅公益服務節目,以「廣播+公益+新媒體+扶貧電商」的方式多樣化呈現,不僅「請進來」——邀請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隊員走進直播間,講述扶貧故事,推介扶貧產品;還「走出去」——節目組深入重度貧困村走訪,以跟蹤記錄的方式,展現脫貧攻堅的偉大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