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對小提琴的初識,緬懷盛中國先生

2021-01-08 學鋼琴的那些事

身為一個彈琴的人,其實對於這位藝術家的去世,我很傷感。

第一次知道盛先生,是在鋼琴課。

那時候我的老師給我留的曲目是《梁祝》,在課上拿出錄音機、磁帶,給我放的這首《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目的是讓我了解音樂的風格,由於小提琴的優勢是張力十足,而我當時彈琴比較死板。

隨後的學琴過程,也經常聽小提琴,可以說是盛先生打開了我對小提琴的認知。隨後也聽過很多其他的小提琴曲,比如特別有名的《流浪者之歌》《查爾達什舞曲》等,小的時候沒有現在的網絡,了解小提琴也是從磁帶中還有電臺中,但是電臺只會給你點流行歌曲的機會,不會給你點古典的機會。

隨著上初中,漸漸的專心學習鋼琴,小提琴漸漸遠離了我的生活,直到04年,周星馳的《功夫》上映,聽到裡面的《流浪者之歌》,我才再次生出對小提琴音樂的渴望,雖然我不會,但是音樂是相通的。

雖然那時候很多人都有CD機,但是對我一個初中生來說過於奢侈,所以我只能用零花錢買一些盜版的磁帶來聽,直到05年左右,MP3才成為大多數人都買得起的東西,最開始一個MP3幾千塊,只有破書店賣的山寨貨(不知道是不是華強北的),節衣縮食攢下了200多元,有了第一個MP3(128MB),那時候書店還提供下載,下載了梁祝、查爾達什、流浪者等音樂,至於不知道聽誰的好,那時候只知道兩個名人,盛中國的小提琴和李雲迪的鋼琴,於是別人MP3都是大張偉的《洗刷刷》的時候,我就特別隔路的都是鋼琴曲和小提琴曲。

當然,作為學生沒有不被沒收的,沒收之後老師也是好奇,學生們的MP3裡有什麼,一聽我的,就還給我了,告訴我,別帶到外面,別讓她看到~

這是我對盛先生的初識,在我老師對我的音樂鑑賞提升中。

隨著信息大爆炸,了解了很多國外的小提琴家,亞莎·海菲茲(Jascha Heifetz)、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伊扎克·帕爾曼(Itzak Perlman)、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等,直到大學畢業,才有的國家大劇院APP,才更加深入的了解小提琴,比如被某央院老師極力推薦的,穆特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K304第二樂章,從那以後開始大篇幅聽小提琴音樂。

但是,我對中國的小提琴音樂,仍停留在盛先生對我得影響上,包括現在,我的手機雖然有很多音樂,但是我的歌單永遠有兩首音樂是不變的,一個是阿炳(華彥鈞)的《二泉映月》還有就是盛先生的《梁祝》。

盛先生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多次應邀到亞洲、歐洲、大洋洲、南美洲的許多國家以及港澳地區舉辦獨奏音樂會,並多次與世界著名指揮、音樂家一起同臺演出。他在國內外錄製發行過十多張唱片以及CD、錄音帶,曾榮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澳大利亞ABC廣播公司將他列入「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的行列。1986年和1991年,他曾經兩度應邀擔任在日本和美國舉行的國際小提琴比賽的評委。

「我的藝術,我的小提琴,只能獻身,不能褻讀。」

這句話是13年我在網上看到的,那時候我還在大學,對音樂的執著特別的偏執,這句話正好點到了我的身上,那時候我都在想,畢業了究竟是做教育還是轉業,但是這句話讓我堅持練琴直到今天。

不敢自詡藝術家,但是身為彈琴的人,堅持練琴是需要一定精神支柱的,這位與我不同專業,不同年齡,卻有共鳴的盛先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還能繼續練琴,雖然不練也沒關係,但是不想如此,想一直堅持下去,一直到堅持不了的那天。

2018年9月7日晚,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去世,享年77歲。

在此緬懷盛先生,無論是您對音樂的貢獻,還是您的精神,都值得我們這些後生努力。

相關焦點

  • 5歲學琴、7歲公演的小提琴神童,老年後卻告訴家長不要揠苗助長
    2018 年9 月7 日,新中國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因病逝世,享年77歲。他曾被國內外音樂界譽為「傑出的音樂表演大師」「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國的梅紐因」。我們想從他幼年學琴,到巔峰時詮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再到他對中國當代文化的種種,深切緬懷這位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音樂家。
  •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緬懷恩師盧得仁先生
    與先生合影日月穿梭,白駒過隙,我們拜師盧得仁先生就讀西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已過30年。感謝曹社會老師、胡躍高師兄和陳玉林同學,通知並組織我們是兄弟參加"盧得仁先生學術思想暨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按三位所囑,敬奉短文一篇,謹致對先生的追思緬懷之情。1986年9月初,我從河北老家獨自一人乘坐長途綠皮列車,到西北農業大學研究生入學報到。30多年前的中國大地,遠未呈現城鎮化、現代化風貌特徵。西行列車過了古城西安,目極之處黃土高坡愈發顯得古樸蒼涼,作為懵懂青年的我,早已沒了出發之初的新鮮興奮,湧現出越來越多的陌生、未知和生疏距離感。
  •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徐利治先生!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徐利治先生!徐利治先生生平徐利治先生1920年9月出生於江蘇省張家港市,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9–1950年獲英國文化委員會獎學金,在英國Aberdeen大學和Cambridge大學進修訪問各一年。
  • 《拉小提琴的女孩》金毛犬-協助拍攝
    拉小提琴的女孩【第1幅圖】此作品由株洲攝影愛好者伊先生在著名的四川地區拍攝拉小提琴的女孩【第2幅圖】此作品由杭州攝影愛好者藺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拉小提琴的女孩【第4幅圖】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傅先生在著名的鄂州地區拍攝
  • 《拉小提琴的人物》菜園子-協助拍攝
    拉小提琴的人物【第1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索先生在著名的貴州地區拍攝拉小提琴的人物【第2幅圖】此作品由四川攝影愛好者安先生在著名的威海地區拍攝拉小提琴的人物【第3幅圖】此作品由臨沂攝影愛好者鮑先生在著名的昆明地區拍攝
  • 《拉小提琴的人》玉幡竿-協助拍攝
    拉小提琴的人【第1幅圖】此作品由廣東攝影愛好者紀先生在著名的重慶地區拍攝拉小提琴的人【第2幅圖】此作品由徐州攝影愛好者邱先生在著名的太原地區拍攝拉小提琴的人【第3幅圖】此作品由南通攝影愛好者甄先生在著名的馬鞍山地區拍攝
  • 紀念丨為師為藝,篤誠人生——深切緬懷李宏仁先生
    李宏仁先生面對名利金錢的時代,他甘願過著清貧的生活,坐冷板凳。面對浮躁的現實,他堅持了寂寞之道,因為李先生有著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大智慧,有一雙過硬的肩膀可以擔當道義。李宏仁先生是央美版畫有突出貢獻的,有責任心,最稱職最優秀的教授之一。我敬佩李宏仁先生。
  • 小提琴老師談:小提琴十年功底才算及格
    我之前也覺得,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讓他過一個開心愉快的童年。但當孩子慢慢長大後,我發現自己的理念發生了改變。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就這樣碌碌無為地過一生。我不希望留給他的只是房子車子和票子,我想給他一個燦爛精彩的人生。中國有句老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的是如果想有一技之長,必須要有多年紮實的功底。對於從小就進行藝術培養的孩子來說,十年也許並不算長。
  • 《定位》譯者顧均輝:將定位傳承下去是對特勞特先生最好的緬懷
    定位大師傑克·特勞特先生仙逝,噩耗傳來著實無法接受更不願相信,悲痛不已。特勞特先生曾多次訪問中國,並為本土企業家出謀劃策、制定戰略,完全沒有想到大師會離開的這麼突然。猶記數年前我在特勞特公司任職時,有緣與大師近距離見面,其音容笑貌猶在眼前。
  • 林文月:中文像鋼琴,日文像小提琴
    在面對太多此類問題的提問後,她以音樂做比,形容中文和日文的差異「它們一個像鋼琴,每個鍵都有清晰的音,一個像小提琴,是那種混合的弦音。」  魯迅、劉吶鷗與12歲的林文月  這次受邀到北大,她演講的主題是「擬古:從《江灣路憶往》到《我所不認識的劉吶鷗》」。講座是「魯迅人文」系列的開講。
  • 你知道,為什麼科學家們尤其喜歡拉小提琴嗎?
    科學家們的生命樂章前言愛因斯坦和他的小提琴故事世人皆知。愛因斯坦說:「如果我不是物理學家,可能會是音樂家。我整天沉浸在音樂之中,把我當生命當作樂章,我生命中大部分歡樂都來自音樂。」除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先生最愛的就是音樂,而且特別喜歡小提琴。他稱之為「最能觸及靈魂深處的聲音。」
  • 浙商大才女小提琴拉到雪梨歌劇院 被稱校園版「帕格尼尼」
    聽賴思雨拉小提琴,仿佛在安逸的森林裡漫步,這個被稱校園版「帕格尼尼」的女孩前不久在香港國際音樂節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很好的觀眾緣,還出訪德國、奧地利、捷克的莫扎特音樂節……4歲開學,小提琴陪伴整個童年初見賴思雨,簡單的襯衫搭配白色背帶褲,一副透明邊框眼鏡,咧嘴一笑,簡單又俏皮,看似一個假小子。提起小提琴,賴思雨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 正倫提琴俱樂部 秋天的第一次小提琴交流會 圓滿結束
    我們秋天的第一次小提琴交流會,在正倫提琴俱樂部成功舉辦。首先,各位老師們對部分小提琴製作優秀作品進行了反覆演奏對比,並對每把小提琴的優缺點交換了不同意見,充分肯定了中國小提琴製作水平。特別是近些年,中國提琴製作水平正在接近西方水平。特別有老師提到,中國某些小提琴製作作品,並不比西方的差。但在中國,也有部分提琴作品,存在虛假宣傳,這也是提琴屆各位同仁,值得商榷和注意的問題。
  • 64歲兒子每月到病房為母親拉小提琴
    鍾立軍是她見到的患者家屬中來得最勤的,一般兩三天就會來一次病房,半個月會過來給母親拉一次小提琴。「鍾先生是個孝子!」住在病區的老人和醫護人員由衷地說。  鍾立軍說,母親住進養老醫院後,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濱海工作,回家路上都要路過這裡,所以經常會來看看母親。每當家裡有好吃的,外面出差碰到好用好玩的東西,他心裡總會惦記著母親,給母親帶來。
  • 小提琴課堂:關於小提琴的,6個調音方法
    大家好,我是活潑開朗、有才華又有氣質的小提琴愛好者伊人,我會每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關於小提琴的知識,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小提琴的6種調音方法。小提琴音色的調整是每個小提琴初學者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小提琴的音不準確,就會給小提琴手感和音感的練習帶來很大的障礙。
  • ...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現存最早的由中國人在中國製作的第一把小提琴誕生於1935年,由我國著名音樂家譚抒真先生製作「回首小提琴製作事業在中國的發展,譚抒真先生是繞不開的名字。我們不能忘卻這些為所熱愛的事業傾注了赤子之心的前輩音樂家。」
  • 如何掌握小提琴右手握弓技巧?
    對初學小提琴的人來說,似乎左手按音是難點,其實從長遠看右手的運弓才是真正難以掌握的。要想學好運弓及其技巧,基礎的基礎是首先學好握弓。
  • 小提琴課堂:初學小提琴時,經常犯的5個錯誤
    大家好,我是活潑開朗、有才華又有氣質的小提琴愛好者伊人,我會每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關於小提琴的知識,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初學小提琴時經常犯的5個錯誤。在初學小提琴時,我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並不是從小開始練琴的朋友們,今天伊人就和大家說一下那些地方是比較容易出現錯誤。
  • 動漫:說到拉小提琴的角色印象,工藤新一&柯南雙得分獲得第一名
    【動漫:說到拉小提琴的角色印象,工藤新一的雙得分獲得第一名】8月28日是小提琴日。Sadajiro三味工匠松永在1880年,國內第一小提琴的同一天它的頒布是為了紀念這個問題的產生。即使在動畫中,小提琴通常被繪製為重要的項目。到目前為止,各種角色都發揮了美妙的基調。
  • 如何選擇一把好的小提琴?老朱手工小提琴音色、音質怎麼樣?
    什麼樣的小提琴才是好琴?又如何能夠選擇一把好琴?很多愛琴之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很像問讀完哈姆雷特的感受一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不同的答案,但是真正實用和幫助性的建議缺失很少。所以很多人到最後唯一選擇根據品牌來選決定。那麼一把好的小提琴會具備哪些條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