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金句,「善惡到頭終有報」,下半句教你看透人性

2021-01-13 美食拿捏了

老祖宗留下的金句,「善惡到頭終有報」,下半句教你看透人性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大千世界有很多事情是需要細看的,就像「善惡到頭終有報」這句話。

《智囊全集》:「善惡到頭終有報」這句話是馮夢龍《醒世恆言》中的一句話,意思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善和作惡都必然會有報應。

「善惡到頭終有報」其實還有下半句,只不過很多人不了解,但,下半句比上半句更加的通透,簡單一段話,揭露了人性的複雜,教你看透人性。

《智囊全集》:「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勸君莫把欺心使,湛湛青天不可欺。」

唐朝的徐策養子薛蛟拿著徐策的書信去韓山,找來了薛剛、紀鸞英夫婦,他們召集人馬,想反了長安。後來,徐策得到消息,不顧及自己年邁的身體,自己爬上城樓去觀望。

他見到了薛家的兵馬精力旺盛,自己非常的高興,自己快速的跑到了朝堂,代他們洗脫冤屈。而且還強迫朝廷殺死了當年在元宵節時,與薛剛無理取鬧的奸臣張天佐之子張泰,張天佐當時已經是宰相。

這件事正是對上《智囊全集》裡面的「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勸君莫把欺心使,湛湛青天不可欺。」有時候一些事情看似無法挽回,但是,報應總是會來的,只是早與晚的時間問題而已。

馮夢龍的作品很多都是一些讓人朗朗上口的名言,不信你看看下面這一段,是不是會有熟悉的感覺?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冤家不可結,結了無休歇。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三百六十病,唯有相思苦。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這簡短的幾句話都是他的作品,潦草幾句話,卻說的那麼順口,馮夢龍還寫過很多你知道的小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二語文教材書「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還有家喻戶曉的賣油郎獨佔花魁,玉堂春落難逢夫(京劇叫《蘇三起解》),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等,這些都是馮夢龍的佳作。

馮夢龍這個人在當時引起了一陣轟動,而如今則在全世界引起躁動,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世界文學史的經典佳作。

18世紀到20世紀,他的《三言》被翻譯成了好多的語種,在全世界傳播馮夢龍的思想,因此,一句「海水流到哪裡,馮夢龍的作品就傳到哪裡」誕生了,這是對一個人最偉大的讚譽。

馮夢龍最初被人知道,大概是因為《三言》吧,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其實馮夢龍還有一部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智術之作,名聲不及《三言》,卻蘊含大智慧,一點都不遜色於三言。

這本智術之書就是《智囊全集》,上到先秦,下到明代,集結了1238個智慧小故事,涵蓋範圍也是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

有正史、筆記、野史,有軍事之法,執政之術,外交謀略。同時也有平常百姓家的小故事,比如生活中的小妙招,小技巧等。

《智囊全集》裡面的每一個小故事都是和當時的歷史與人物掛鈎的,都是可以被證實的,絕對不可能是胡編亂造,它的內容可謂是豐富至極。

從治理國家的大謀略,到尋常事情的小心機,無一不反映出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

很多人看到《智囊全集》第一印象是勾心鬥角,感覺是讓人變得城府深,變壞的一本書,其實事實是相反的,這是一本培養智慧的書籍,學習技巧的書籍。

不論是經邦治國,高瞻遠矚,還是出奇制勝,決勝千裡,抑或是輕取富貴、全身持家,古人的種種智慧韜略,幾乎收攬無遺。

康熙乾隆,把《智囊全集》稱之為國之利器,倍加珍愛,還只能在內部傳閱。紀曉嵐不僅經常翻閱它,還把它倒背如流,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如果說哪本書可以讓你變得通達明智?那肯定就是《智囊全集》了。把它的這些小故事讀完,你或許會心中微顫,或許會會心一笑,或許會眉頭緊蹙。

《智囊全集》眾所周知是文言文的形式,以我們現代人來看,閱讀是比較困難的,於是我找來一本有白話文翻譯的《智囊全集》。

為什麼是這一本《智囊全集》?因為它最大程度的尊重原著,沒有添油加醋的煽情描述,胡亂一通的虛假事。

《智囊全集》,將原版故事完完整整收錄進去,每一個小故事講完後還要馮夢龍的評論,這些評論也體現出了馮夢龍個人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總敘、分敘,各篇之後的評語,文中的夾批,全部都最直接、最集中地表達了馮夢龍的政治態度、人生價值和愛憎之情。

閒暇時刻,拿一本《智囊全集》去品讀,在讀故事的同時就把古人的智慧給吸收了。

如果家裡有小孩拿就更好了,小孩子原本就小孩聽故事,《智囊全集》就是讓孩子通往國學道路的指引之書。

《智囊全集》裡面的故事都是很有趣的,每當看到一些民間的一些好心辦壞事的事情,還有官場上神奇一般的「大事」,總是會止不住的大笑。

這些小故事沒有長篇大論,每一篇都是很簡短的,但卻簡短精銳。一個小故事幾分鐘就讀完了,古人的小趣事也被自己收入囊中了。

《智囊全集》的作者曾說「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由此可見,這本書的智慧之多,用途之廣。

這本《智囊全集》如此優秀,怎能不把這本《智囊全集》收入囊中呢?

相關焦點

  • 《少年包青天》:人面獸心的來恩,其下場印證了:善惡到頭終有報
    感謝有你,關注我,為你解決情感問題!《少年包青天》第二部中,有這樣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他是金龍寺的住持——來恩。他臉寬耳圓,身材魁梧,眼角的魚尾紋透著祥和,得他照顧的困難百姓都稱他菩薩心腸,為人善良。好在,善惡到頭終有報,作惡多端的來恩最終死在自己的手上!報應終來到來恩沒能被打倒,是因為他有著高強的武功,連功夫過人的蒯正良都沒能打倒他,反被來恩下了毒。最後,來恩自己也給自己下了毒,裝作被人謀害的樣子,在藏經閣裡暈了好幾天。
  • 山海經:說實話真是瑞獸非瑞,兇獸非兇,只不過是善惡到頭終有報
    錢老爺早年間還看見過「鳳凰」,以為能家財萬貫,但是善惡到頭終有報!錢家一家幾十口全部死絕!也是報應!這個故事足見《山海經》中的瑞獸非瑞,兇獸非兇!也是,一個獸類看見就能平安一生?這樣的事情簡直是天方夜譚!這些事情不過是古人想像與猜測,根本做不得真!不過有一件是古人誠不欺我!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多行善事才能安康健碩,多行不義之舉只能自我毀滅!
  • 民間故事1則:善惡到頭終有報
    車夫的冤屈,終得昭雪。玩忽職守的守軍,受到了處罰,但為此案「挖掘」出了重要證據,也得到了一些獎賞。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不爭來早與來遲!
  • 看清這無情的社會,看透這善變的人心
    站在高處,有多少人仰望你落在低谷,就有多少人踐踏你利益至上,有多少人追隨你財富斷盡,就有多少人捨棄你用到你時,千言萬語殷情獻不用你時,冷眼相對把身轉喜歡你時,你是萬千星辰討厭你時,你是池中臭水我們必須要承認社會太現實,我們不夠狠人心太善變,我們太認真天真終究輸給了現實,誠懇最終敗給了虛偽(天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歲月》觀後感——歲月到頭終有報!
    《歲月》觀後感——歲月到頭終有報!也許在學校裡、家裡你是寵兒,有人為你的幼稚和無知買單,但在社會中就會處處碰壁,直到頭破血流。劇中有幾個不同類型的人物角色讓我記憶很深刻,比如聞慶臣、梁志遠、羅清水、吳過、許小曼、秦梅等,他們每個人都對梁志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生活中或多或少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 善惡到頭終有報
    在一道閃電過後,一個更蒼老的聲音說:「這是對你的報應啊。」借著閃電的光,他看見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從破廟的角落裡走出來。他大驚道:「你是佛祖嗎?」那個老人說:「你這個混蛋!連你親爹都不認識了!二十多年前你把我趕出來,沒想到如今你也有這樣的報應吧?」佛說,種下什麼因,收穫什麼果。善惡到頭終有報,並非宿命論的解釋,而是因果關係的推演。
  •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王陽明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最後一位造詣極高的儒學大師,不僅開創了「陽明心學」這一影響深遠的哲學宗派,而且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口號並醫生踐行。雖然他也是一個古代文人,但是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卻是多次平定叛亂的赫赫戰功,可謂文武雙全。他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 「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下半句是什麼?老祖宗的智慧,少有人知
    在這五千年的時間裡,老祖宗們用他們的生活經驗,他們的人生智慧總結出了許多富有哲理的俗語,並且一代代傳承了下來,以此來警醒後人。在燦爛繁多的中華文化中,俗語文化往往是被忽略的存在。因為俗語文化不同於其他文化,它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
  • 性格決定命運,善惡到頭終有報
    我用一支筆打開你心靈的枷鎖。成功的定義是什麼?為什麼自己的人生不成功?我們每個人都會對以上問題作出思考: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吃虧在太老實。看下現今社會,好象富人們越發為富不仁,為虎作倀,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老祖宗說透了人性
    人們常說中國上下五千年,說的就是我國歷史文化悠久,這些年來保留下來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還有很多文化也傳承了下來,除了詩人為我們留下的詩詞之外,還有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在我們民間流傳的俗語中,有很多都是通過前半句形象的比喻,來烘託下半句的真正含義,也就是說下半句才是這句俗語的精髓所在
  • 儒道合一之人性善惡
    意思是人性先天相近、通過後天學習改造後卻相差甚遠,並未說人性是什麼。一、人的本性並非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性本善來源於《孟子.告子》「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 《增廣賢文》中的這些話,助你看透人性
    《增廣賢文》中的這些話,就能幫助我們看透人性,不妨一起來看看:1. 貴人語少,貧子話多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人能成為一個富有、有地位的人在生活中不會說太多話;一個貧窮的人往往會說很多廢話。一個人能獲得成功,他一定不會經常抱怨、不會議論人的是非、不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因此這句話所說的「話少」並不是指話語少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不要禍從口出。
  • 「烈女」怒殺狗官:善惡終有報!
    黃德智聽後很氣憤,質問鄧玉嬌這是服務場所,你不是「服務」的,在這裡做什麼?雙方遂發生爭執。爭執中,鄧玉嬌欲起身離開,此時,跟在身後的鄧貴大說,「怕我們沒有錢麼?」便隨手從衣袋裡抽出一沓錢在鄧玉嬌面前顯擺。鄧玉嬌拒不理睬,欲再次起身離開時,被鄧貴大按在休息室沙發上。
  • 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忠告
    這句俗語下半句甚至比上半句都要經典,你們一定沒聽過,一起看看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吧。俗語是「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挺有意思的一句俗語,但是其實下半句才更經典,你們一定沒聽過,那就是「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若是戀上鷹,兩眼含淚望天空。」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來自老祖宗的忠告
    這句話應該很多人聽過,相比上半句,下半句才是經典。作為老祖宗的忠告,如果學到其中的意思,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很多人家都會養狗,但是農村和城市不一樣,農村養狗主要是讓狗看家護院,防止家裡被人偷,而城市養狗一般都是寵物狗,平時帶出去溜溜,算是一個玩伴。這句俗語裡的狗主要是指的農村地區。那麼為何這麼說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 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在特定的場合裡,人性中會爆發出來令人難以想像的惡。這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電影,有著極簡的話劇式場景,甚至連這極簡的符號式場景都不用實體道具的門和牆,只用粉筆在地上劃線來示意,並以演員的動作和音效來表達,直至近四個小時電影結束。不可否認的,它必定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智囊》裡記錄了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形容的是古代男性的體貌特徵。下半句「好女有膘別有四」,更為經典「好女有膘別有四」這句俗語,其實所表達的含義非常淺顯。簡單說就是在古代社會,評判一個女人的標準,首先就是這個女人的身材一定要肥胖。
  • 反映人性的善惡美醜-懸疑《心毒》系列
    人性的善與美,醜與惡總是此消彼長,共同存在的。一個社會上的各種現象也都反應著人性的各個方面。在我看來《心毒》這個系列作品,就是以人性的醜惡善美為出發點,聚焦社會上的很多問題,創造出的推理懸疑作品。讀這個系列至今,總算完成了大結局。
  • 《鐵探》大結局,尚垶捍衛正義葬浩園,萬晞華終為自己的罪惡買單
    但是仍然給觀眾留下了不可釋懷的沉重,因為付出太多,代價太大。但沒辦法,現實本就殘酷,在這個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劇裡戲裡與戲外相差不遠。 最後五集內容,許多人認為又是一部爛尾劇。這個好理解,畢竟我們更喜歡看到喜劇的收場,圓滿的結局。然而,在這個故事裡,即便是接盡尾聲處,罪犯還在逍遙法外,作惡多端。掌權者還在控制話語權,真心辦案的警察卻要遭受不公平待遇甚至凌辱。
  • 逆向思維啟發小故事,讓你瞬間看透人性規律,醍醐灌頂
    今天不說賺錢,說說「人性」!很多人終生苦苦追尋虛無縹緲的「道」,自然規律之道,為人之道,賺錢之道,管理之道,學問之道,經商之道……殊不知人類社會,萬法歸宗,歸其一點就是「人道」,人性之道。啥是人性?善惡一念之間,每個人為了自己內心的欲望滿足,趨利避害,只為這一生過得好,像個人樣?啥是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