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之一。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重磅發布(以下稱《意見》)。《意見》提出,深圳要成為「民生幸福標杆」,並針對七大民生領域作出戰略規劃,「學有優教」即是其中之一。
就在上個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重磅發布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深圳與上海、長沙等城市一起登榜。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榜單中,「教育服務」是深圳人「最滿意」的一項。這是央媒對近年來深圳為實現「學有優教」做出的巨大努力給予的充分肯定。
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9年9月,深圳發布《關於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新改擴建146所公辦學校,高中階段,新改擴建30所公辦普通高中。其中,2020年全市將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32所,新增公辦中小學位4.6萬個以上——比如,隨著2020年9月新校區即將啟用,深中招生人數將增加1300人左右。
深中擴招只是深圳推行優質教育的一個縮影。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僅滿足於學位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優質學位。
近年來,深圳教育持續在「優」字上做文章。為實現新校「辦一所優一所」,教育部門通過深化辦學內涵,提升建設標準,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做到高起點規劃建設和辦學,力求每一所新學校直接進入優質行列。
近年來,深圳市集團化辦學開始步入快車道,多個教育集團相繼成立,成為深圳迅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一項重要舉措。
此外,深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優化頂層設計,在管理體制、辦學體制、育人模式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率先、突破意義的教育改革與探索。
例如,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即是深圳的教育特色之一。近幾年來,深圳多所高中開展了學術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科學高中等特色高中建設試驗,並加強了與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和社區科普組織合作,聯合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試點。
深圳,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樹立另一種教育價值尺度。
在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對標國際最高最好最優,通過自主舉辦與合作辦學並舉的途徑,加快建設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
根據2020年6月發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亞洲大學排名,深圳有兩所大學雙雙進入了亞洲前100名,分別是排名亞洲第33位的南方科技大學和第88位的深圳大學。
在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一流的大學在深圳生根,更多高校在深圳成長為一流大學,更多大學以自身骨架支撐起城市更加深邃的精神天空。
古人云: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城市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涵養,「學有優教」,將給我們帶來更加欣欣向榮、活力奔湧的城市圖景。
【來源: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