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你家孩子一回家,第一句話是什麼?是喊「媽媽」,還是問媽媽「我的……在哪兒?」又或者說「爸爸,我媽呢?」不管是哪句話,是不是都是凡事先找媽媽呢?
最近,閨蜜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孩子一有什麼問題,都是習慣性地先找她,而不是去求助爸爸。就連一些笨重的活,也是喊:「媽媽,你讓爸爸來幫我一下吧?」什麼?閨蜜很納悶,孩子用自己竟然用到,就算想讓爸爸幫忙,也要媽媽去動員、去傳話了。
就比如昨天傍晚,朋友家兒子想到樓下騎自行車,但是自己實在沒辦法把自行車放進電梯裡。他就大喊媽媽,讓她來幫忙扛自行車。我閨蜜著急忙慌跑過去,結果發現自己弄不動。兒子還嫌她笨,她就很生氣:「這麼重的活兒,你應該喊你爸,怎麼回回都喊我?」
為什麼孩子凡事都是習慣找媽媽,而不是找爸爸呢?
①媽媽總是大包大攬,孩子習慣依賴媽媽
很多人會說,孩子是媽媽生的,從小對媽媽的依賴感更強,自然凡事都找媽媽了。這麼說也沒錯,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媽媽們總是大包大攬,什麼事都提前為孩子安排好,孩子就習慣依賴媽媽了。
就比如,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這些其實爸爸也完全可以代勞,可是媽媽們總是事無巨細,什麼都親力親為,孩子遇事不找媽媽找誰?
②媽媽不忍心拒絕孩子,而爸爸卻經常用不動
其實,孩子也很聰明,如果他每次向爸爸求助,爸爸總是「殘忍拒絕」,那麼孩子有事就不會再去找爸爸了。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每次有事就找媽媽,媽媽也偶爾拒絕幾次,孩子就會自己想辦法,或者轉而去救助爸爸了。
說到底,還是媽媽不忍心拒絕孩子,而爸爸卻經常用不動。就比如我家老公,每次孩子向他請教作業,他不是邊打遊戲邊讓孩子等一會兒,就是說:「自己的作業自己做,別找我!」被拒絕的次數多了,孩子就總是找我輔導作業,而不是找爸爸了,因為爸爸「用不動」。
孩子凡事都找媽不找爸,會有哪些不利影響?
在一個家庭裡,爸爸和媽媽對於孩子的養育都有份,但是孩子卻有事只喊媽媽,這種現象肯定會引發家庭矛盾。所以,孩子凡事都找媽不找爸,將產生以下不利影響:
①加重寶媽的負面情緒,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
美國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有一項研究,就是在一個家庭裡,如果夫妻倆有一方一直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家庭瑣事和帶娃上,而另一方卻當甩手掌柜,忽視自己的家庭責任,凡事還依賴對方,會讓總是付出的那一方情緒很崩潰,感覺自己比在單親家庭還累。
而如今孩子凡事找媽不找爸,就與這種情況相似。時間久了,寶媽負面情緒爆棚,很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
②孩子性格受影響,尤其是男孩容易軟弱、「女性化」
如果一個家庭裡,孩子凡事都找媽媽,他自然受媽媽的影響比較多。尤其是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受媽媽影響。比如,變得膽小、情緒化。而男孩,也會比較容易軟弱、「女性化」,對孩子成長並不好。
③孩子缺愛、缺安全感,長大沒有家庭觀念
父母對孩子都很重要,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出現媽媽,而爸爸總是缺席。那麼,孩子同樣會有缺愛、缺安全感的表現,等他長大後也會沒有家庭觀念。因為,家是父母雙方建立的,不是媽媽一個人撐起來的。受爸爸不管不顧的影響,他以後對家庭觀念的理解也會有偏差。
帶娃時掌握好以下妙招,寶媽們的困惑可破
了解了孩子為什麼凡事找媽不找爸,以及這樣做的後果,寶媽們需要掌握以下妙招,破解自己的困惑。
①從一開始,在育兒上就不要「放過」寶爸
寶媽從一開始,在育兒上就不要「放過」寶爸,讓他參與帶娃,學著抱寶寶、給寶寶換尿不溼、逗寶寶玩。他習慣做這些事之後,就不會推卸自己作為寶爸的責任了,而孩子也會有事也找找寶爸。
②鼓勵孩子多跟爸爸相處,同時誇寶爸帶娃好
親子關係,其實也需要後天培養,寶媽要給寶爸和孩子製造機會。比如,鼓勵孩子找爸爸陪自己組裝玩具,誇寶爸帶孩子帶得好。哪怕他帶得一塌糊塗,也別把他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孩子和爸爸才會慢慢走近彼此,孩子才會有事懂得求助爸爸。
【話題討論:寶媽們,你家孩子有事,是習慣找你,還是找他爸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備孕、孕產護理、寶寶健康、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