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改革糾正英語學習過度狂熱

2021-01-08 中國文明網

  除去分制和考試方式,填報志願的規定也進行了一些改動,使其能夠更有利於選拔和培養人才。多年來呼籲中高考進行改革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雖然直到今天才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和進展,但還不算太晚。

  今天下午,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公布《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徵求意見稿)與《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徵求意見稿),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開徵求意見。在這兩份方案中,北京的中高考招考和命題均有大幅改變。

  中考和高考作為中國學生十幾年初、中等教育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兩個考試,其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升高中和升大學的質量與前途,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考與高考早已經成為學生與家長不得不一起面對的「坎」。對個人及家庭而言,中、高考的成敗關乎人生道路;於社會、國家而言,中、高考的政策制定與實施則深刻地反映著國家對於人才培養、選拔的目標,影響著中、高考的定位,對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育發揮著極強的指揮與引領作用。

  對中高考改革的呼籲、關注和討論也一直是熱點話題。不論是「3+X」的改革、分制的變化、語文作文命題方向的變化、各科目考察知識點及側重點的微小調整等都能夠引起學生、家長、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密切關注及相應學習側重點、學習方式及氛圍的改變。今天出臺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於前幾年的微小調整可以說有了比較大幅度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其實正是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為了使中高考適應時代變化發展、滿足和回應社會需求、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和問題而進行的新的系統設計。

  本次改革方案中最引人關注的變化在於對分制的調整。從2016年起,中考語文將由總分120分增至150分,數學總分不變,英語由120分減至100分,其中聽力分數佔去50%,物理總分不變,化學由80分減至60分。高考語文總分由150分增至180分,數學總分不變。英語總分由150分降至100分,文/理綜總分由300分增至320分。

  從對分制的調整中,我們可以看到對語文科目分數的增加和對英語科目分數的減少,這使得以往「語數英」三強鼎立的局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數學沒有變化,英語則因為總分被減少而使得其權重在整個考試中有了實質性的下降。這恐怕是因為近年來全社會「英語熱」的現象越來越廣泛和普遍,許多小孩子還未到上學年齡便被父母送至英語培訓機構提前進行英語培訓,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孩子連漢字都不認識幾個,卻被送去學習英文。誠然,英文作為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是有用處的,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人在認識到英語有用之後,開始漸漸的陷入一種迷思,把原本作為交流與溝通工具的一門語言變成了不掌握便要被世界淘汰的必需品,在這個過程中,中高考作為指揮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起碼在分制上,所有的人都會認為英語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而且比理科的物理、化學、生物,比文科的政治、歷史、地理都更重要。早在2003年,韓寒就曾經在《英語的問題》這篇文章中寫道:「一到早上朗誦的時候,全學校出來的都是英語,閉上眼睛以為是在牛津,睜開眼睛一看是在天津。」

  全社會對英語學習的狂熱並沒有換來英語水平的提高,雖然從小學開始就學習這門語言,初中學、高中學、大學學,甚至讀了碩士、博士依舊要學,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停留在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水平,更不要說走上工作崗位後許多人由於不再接觸而日漸將其荒廢,這是一個投入產出比非常低的事情,原因在於我們是在違背著自己的生活環境去被強迫的做這件事,效果自然不好。英語是一種工具,理應回歸到工具的定位上來,這就好比說菜刀是我們在切菜時的一種得手、有用的工具,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生活的其它時間裡也必須處處背著一把菜刀,吃飯背、走路背、睡覺背甚至上廁所都要背,這就是將工具泛化且過度使用了。許多碩士甚至博士畢業生,中文文章寫的語句不通、前後矛盾、不忍卒讀,卻還是要求他們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其實是一種嚴重的本末倒置。更有甚者,有些高校要求非英語語種專業學生畢業前也必須要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

  教育主管部門也許正是為了糾正這樣過度的英語學習狂熱,用政策引領、「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回歸到英語學科應有的位置上」,使人們願意先思考英語究竟應該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學習,而非以前的一刀切、一窩蜂掀起全民學英語浪潮,既浪費金錢、時間和精力,也浪費本就有限的教育資源。除了分制上的變化外,英語將「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可以考兩次,學生可以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三年內有效」則是明顯借鑑了國外考試機構運作非常成熟且成功的託福、雅思之類的國際性英文考試,除去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性教育理念之外,也為「一考定終身」的中高考慣有模式打開了一條可能的改革路徑,在可預見的未來未必不可以將這種考試模式推廣到所有的科目。

  除去分制和考試方式,填報志願的規定也進行了一些改動,使其能夠更有利於選拔和培養人才。多年來呼籲中高考進行改革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雖然直到今天才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和進展,但還不算太晚,只要制定政策的教育主管部門能夠積極了解時代、快速感知並切中時代脈搏的跳動,做到與人為本、與時俱進,我們就能夠對中高考的前景保持樂觀的態度。(朱星光)

相關焦點

  • 英語改革刺激培訓機構發展 或誕生考試替代品
    當北京高考英語將被砍去50分的消息傳來時,很多曾飽受英語「迫害」的「過來人」有一種「報仇」的快感。很多在全民學英語浪潮中前赴後繼的人們也覺得,英語考試改革將改變人們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方式。教育專家也表示,北京高考英語改革反映出,行政部門正在努力創造條件,讓英語學習從應試向應用轉變。但考試制度沒有改變,社會用人考核機制沒有改變,國人受英語的「困擾」似乎還將持續。
  • 劍橋英語等級考試為啥受關注?報名網站中國教育考試網疑似癱瘓
    家長們表示考試名額的難搶程度堪比搶春運火車票、堪比北京車牌搖號。」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家長通過這樣的考試來測試孩子對英語的掌握程度無可厚非;但家長不應帶著功利性目標,盲目跟風讓孩子去參加相關學習、測試,將這類考試視為升學的「敲門磚」。KET、PET考試報名為何如此火爆?
  • 英語「國標」是緩解學習焦慮症的一個契機
    據新華社4月12日報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已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將於6月1日起實施。這是面向我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這個被稱為英語「國標」的量表一經推出,便再次引起大家對英語學習的關注。
  • 沒有單獨的英語測試!澳洲留學生英語測試改革確認!
    在前一段時間,澳洲教育局宣布,從2018年1月1日起,所有就讀「ELICOS」(海外學生英文密集課程)的留學生,在讀完課程之後,還需要參加一個英語考試。大家都在紛紛猜測國外留學生在完成這一課程之後,還得參加外界的考試對的!!還要考英文!!
  • 女大學生狂學英語,因焦慮過度引發抑鬱,學習的壓力這麼大嗎?
    女大學生狂學英語,因焦慮過度引發抑鬱,學習的壓力這麼大嗎?在當今社會,知識可以說是非常重要了,一個人如果受到的教育程度低,出生社會不僅會被人看不起,而且很難在某個領域立足。所以,現在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習的哪個階段,小學、初高中,還是大學都在拼命努力地學習,可是學習能給人帶來多大的壓力,近日就有一位女大學生被傳出因過度學習而抑鬱,行為舉動嚇壞了室友。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小馬今年已經大二了,就讀於高等院校。進入大學之前,小馬的成績算好的那一類,可是,小馬自己心裡也清楚,那是她花了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才換來的。
  • 從中高考政策改革看KET/PET/FCE學習的重要性
    最近各種英語政策發布,英語的命運真是一波三折,連新浪微博話題都炒作的沸沸揚揚。   大家好像都在期待英語從高考消失、從中考消失,從小升初消失,KET/PET/FCE證書全部消失,但是明智的人應該心裡有桿秤,到底英語會不會取消,取消了對我們有什麼利處呢?   如果我們想走向國際,我們必須學好英語,這會是個最最基礎的科目。
  • 浙大教授反對過度學習英語,被人痛批:譁眾取寵,刺痛了誰的神經
    對於學習英語,小編有很多說不出的痛,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小編是非常討厭英語這門課程的,即便到了大學,很多英語課題都需要用上「猜」字訣。近幾年來,網絡上有很多關於「是否需要學習英語」的話題,小編的答案是:是,有很多就有疑問了,既然你這麼討厭學習英語,為什麼還認為需要學習英語呢?
  • 上海高考英語改革:一年考兩次 新增口語考試
    不少英語教研員表示,能自如敘述一件事,或者闡述一個觀點,這是更深層次的外語表達。這種表達測試在之前上海進行的口語測試中就多次涉及。另外,與寫作、閱讀考查不同,口語考查可能還涉及到測語音。專家預測,雖然目前上海對此沒有硬性要求,並不代表今後不會引入語音測試。有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愛朗讀,喜歡默讀,其實學習外語,更需要模仿語音語調,響亮地朗讀,利於將來更清晰地表達。
  • KET/PET考試,對孩子學習英語的幫助竟然這麼多!
    如何讓孩子學好英語,估計這是讓很多家長頭痛的事。好成績不能代表高能力,但是英語能力提高了,好成績自然不用愁。校內的英語學習畢竟有限,不能滿足孩子更多的學習需求,於是,劍橋英語KET/PET考試成為了眾多家長為提高孩子英語能力的首選。
  • 中國人何以患上"英語狂熱症"?
    在大街小巷,學英語、用英語的人也多了。日前北京市講外語人口達500萬,佔常住人口的35%,6年增加近200萬――這皆緣於奧運的光臨。一位外國導演拍的紀錄片《我為英語狂》說,中國人明顯患上「英語狂熱症」。  其實,我們狂熱的不是英語本身。中華民族百年期盼,奧運終於來到華夏古都。熱情的人們渴望敞開心扉,釋放激情,向世界詮釋五千年的東方文明,用微笑迎接八方賓朋。這才是「熱源」所在。
  • 離KET/PET考試還早?其實是為不想學習找藉口
    雖然2020年的KET/PET考試在11、12月份分別還有兩場,看似離考試還挺遠的,其實不然。KET/PET考試改革後難度變大了,現在開始進行系統備考剛剛好。2020年KET/PET考試改革難度變大考試改革後,難度體現在:1、考試時間縮短2、不同等級之間的題型難度相似3、寫作和閱讀的難度增加,對考生的學習要求提高其中,KET考試題型改革:1、聽力新增多項選擇題,需要聽五篇短文,理解主旨大意和主要信息。2、口語第二部分改為協作討論題,這部分是PET考試中才會出現的題型。
  • 逐步去高考化恰恰是拯救英語學習
    如果說當江蘇等地傳出要減少英語在高考中的分值、甚至英語不計入總分的消息時,人們仍在懷疑教育部門改革決心的話,當有著高考改革風向標地位的北京公布將要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由120分、150分降為100分時,公眾一定意識到改革方向的不可逆轉了。
  • 2020年劍橋KET/PET考試改革解讀,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顏回最近聯合家長組織了一個KET/PET專業備考群「劍橋英語考試備考家長交流群」加入你將會獲得牛娃爸媽分享的一手教育經驗KET/PET最新考試動態每日學習打卡就在前不久,劍橋官方宣布劍橋KET和PET考試將於2020年改革,劍橋少兒英語考試的改革已經讓大家有了心理準備,KET和PET的舊版考試經過這麼多年,改革是必然的,但這次改革的題型變化之大還是讓顏回吃了一驚。
  • 學習英語到底有多重要?四六級考試過不了,有些工作註定「無緣」
    文/曉寧說教育英語是我們除了母語之外學習的第二語言,之所以把這門學科作為三大主課之一,是因為英語作為國際的通用語言,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雖然現在近兩年把英語「踢出」高考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我們從高考的改革政策來看,似乎這樣的說法並不會實現。
  • 2020年KET/PET考試改革解析!你孩子準備好了嗎?
    KET/PET校園版考試將於2020年1月正式改版,相信已經有很多家長搶到了4月25日首場考試的名額,接下來要開始規劃孩子的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但家長對明年考試改革的內容和難度又了解多少呢?考試內容題型如何改?難度上升多少?
  • 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 要:在問題式學習模式的理論指導下,通過教學實驗,探索該教學模式運用於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問題式學習;翻譯教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餘榮琦,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
  • 仔細看好這張表,你以後參加的英語考試要有變化了!
    如:雅思聽力得5分,即達到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四級水平;閱讀得5.5分,達到五級水平;雅思口語得6分,達到六級水平;雅思總成績得8分,即達到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八級水平等。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此項研究,樹立語言測試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對接的研究規範,促進我國外語測試領域研究的發展;傳遞效度驗證重要性的理念,推動我國語言測試改革。
  • 劍橋KET和PET考試今年全新改革,整體難度提高35%,還新增看圖寫作
    為了幫助學員在劍橋英語考試的不同難度、級別間平穩過渡,順暢對接,劍橋官方宣布2020年KET/PET考試改革升級,整體難度大約上升35%,隨之其含金量也有所上升。那考試都考哪些內容和能力,又該如何備考呢?
  • 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就《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答記者問
    三是我國外語考試的國際認可度不高,不利於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對外語考試綜合改革提出明確要求。
  • 備考:公共英語等級考試考前輔導及應試技巧
    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簡稱PETS,是教育部考試中心設計並負責的全國性英語水平考試體系。級別劃分為PETS-1至5級。筆試和口試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給《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合格證書》。合格證書既可作為持有者英語能力水平的權威性證明;又可為各地各單位對其所用人才的英語水平提供一個公正、統一的評價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