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近的黑猩猩都有「丁丁骨」,為什麼人類卻沒有;人類虧了嗎?

2020-12-04 小紅兄在科普

有讀者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丁丁骨,先解釋一下;丁丁骨的學名叫作:陰莖骨,一般指長在一些雄性哺乳動物私密處的一根骨頭,它不與動物身體上的其他骨頭相連接;長有丁丁骨的常見動物有黑猩猩、地鼠、豪豬等;遺憾的是現代人類身上並沒有

為什麼黑猩猩都有「丁丁骨」,人類卻沒有;

已知黑猩猩是和人類最為接近的動物,我們把黑猩猩叫作類人猿,此外還包括猩猩、大猩猩、長臂猿等三種,大約在25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古猿,從此古猿開始演化出五種形態,包括人類。而大約在三四百萬年前才開始出現人類和黑猩猩。所以黑猩猩可以說是與人類最相似的動物,同樣靠吃奶長大、同樣的直立行走、同樣相近的四肢與體重,人類身上很多的東西都可以與黑猩猩相互映射。比如黑猩猩依舊保留了「丁丁骨」,人類卻沒有了。這也能說明在演化成人類前,人類的基因裡是包含「丁丁骨」基因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人類沒了「丁丁骨」?

第一,為了擴充腦容量,提高智力;

科學家在研究小白鼠時,將小白鼠的「丁丁骨基因」進行了切除,最後驚奇的發現成年後的小白鼠比起其他的小白鼠,擁有更大的腦容量。所以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選擇丟掉了丁丁骨,從而獲得更大的腦容量。

第二,基因突變,大量的基因不能被表達出來;

曾有人類小孩「返祖現象」長出陰莖骨,科學家猜測出現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因為人類基因中依舊存在「丁丁骨基因」,但已經發生變化;而小男孩的身體裡的這部分基因剛好又被突變了回來。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大約有500多個地方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或者丟失;比如更加靈敏的鬍子、臉上體毛等。

然而「丁丁骨」對於很多動物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動物們的競爭異常激烈,一不留神可能就會被淘汰。而丁丁骨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另外的一種致勝法寶。有丁丁骨的動物擁有更長的交配時間,能夠佔用雌性動物更多的發情期,增加自己的精子在雌性動物體內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加受精的概率。

此外一些動物的丁丁骨還帶有一個反向的勾,在與雌性動物交配時,能夠將其他雄性動物的精子清理出雌性動物的體內,所以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順利的誕生,丁丁骨真是操碎了心,雖然有些損人利己,但畢竟自然界的競爭就是這樣的。

那麼人類沒有丁丁骨,是不是就虧大了?首先人類社會是非常文明發達的,其他動物遠遠沒有資格與人類相比。人類社會在繁衍下一代上,是嚴格遵循一夫一妻制度的,所以在動物界的那種競爭在人類社會根本不存在。

其次是現代人類男性的私密處更加適合人類,人類沒有了丁丁骨,取而代之的是充血式的海綿體。一般動物有固定的繁殖季節,人類卻沒有固定的時間,時間上更加自由且頻繁;所以只能選擇了更加耐用的海綿體,由於丁丁骨又太過堅硬,反而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看完點個讚唄!

相關焦點

  • 人類的失去的「丁丁骨」?
    當人類失去「丁丁骨」時,形成化石就更加困難。科學家如何知道人類已經失去了它?而不是並非總是如此?這個問題很簡單,只看我們的親戚。在所有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和蜘蛛猴沒有「微小的骨頭」。其他靈長類動物也有它們。甚至與人類具有最新分化的矮小no黑猩猩也保留了這種骨頭。
  • 黑猩猩與人類同源,那為什麼黑猩猩沒有進化成人類?
    人類和黑猩猩確實同源哦,黑猩猩也是除開人類以外智商最高的物種之一,要不然《猩球崛起》也不會選擇它們作為未來替代人類的對象!但回到現實,黑猩猩卻僅僅是供人觀賞的動物之一!這是為什麼呢?也許各位對凱撒冷酷無情的眼神記憶猶新,不過這在可以預計的未來不會發生,因為黑猩猩儘管與人類同源,但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和人類分道揚鑣了.....
  • 人類失去了「丁丁骨」,這是進化的優勢還是缺陷?它有什麼用?
    在哺乳類動物中,丁丁骨就像其他骨骼的存在一樣平常,就算把範圍縮小到靈長類,它也屬於「基本裝備」。但為什麼唯獨人類沒有?丁丁骨,長了有啥用?從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的身上也能看到陰莖骨。顯而易見,人類的陰莖骨是由於進化而失去的。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項。xxoo時間太短。人類的X交時間遠遠低於近親靈長類,而研究人員發現,有陰莖骨總是和更長的插入式X交時間有關。人類不屬於這種需要延長「續航時間」的物種,自然也就不需要陰莖骨來為自己加碼了。
  • 科學:為什麼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當現代人類全球範圍內遷徙,發明農業耕作技術,甚至探索月球,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仍然生活在樹上,它們吃水果,甚至獵殺一些猴子……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進化為人類?但為什麼人類進化比黑猩猩更快呢?答案就是,所有現存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了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環境中繁衍生息。進化並不是一種進步,這是關於生物體如何適應當前環境的問題。
  • 黑猩猩的智商堪比人類,看看它們與人類有哪些區別
    在動物世界中,可以與我們人類智商進行比較的也就數黑猩猩了,黑猩猩是猩猩中最小的一種。經過化石發現,黑猩猩與我們的人類祖先生活了很長時間,在五百萬年前,由於黑猩猩的祖先與我們的人類祖先分道揚鑣,他們變成了兩種不同的類型,它們選擇與同伴住在森林,黑猩猩也算是最接近人類智商與我們最親密的動物了,有些人甚至認為人就是第三種黑猩猩。
  • 美國發現一特殊黑猩猩,有和人類相似的手指,它能持續進化嗎?
    美國發現一特殊黑猩猩,有和人類相似的手指,它能持續進化嗎? 無論是我們的身體構成、五官還是生活習性,都很相近。在遠古的時候,人類和猿猴的分支大猩猩算得上近親。雖然隨著日月的遷移,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但還是有相似之處的。
  • 愛滋病毒來源於喀麥隆黑猩猩,人類究竟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感染了愛滋病毒的黑猩猩身上會有症狀嗎科學界以往的假設:人類愛滋病病毒的最初傳染源是黑猩猩,但作為原始宿主的黑猩猩一般不會患猿類愛滋病。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碧亞翠絲 ·漢恩博士在坦尚尼亞對94隻黑猩猩進行了為期9年的研究,她發現岡貝國家公園內9%—18%的黑猩猩在研究期間感染了SIV。
  • 美國這隻黑猩猩長出了人類手指,身為人類的遠親,大猩猩有多聰明
    原來,這隻叫做Anaka的黑猩猩竟然長出了幾根人類的手指,而如果單獨把它的幾根手指拍下來,無論是從指甲、膚色還是關節來看,都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個小孩子的手。眾所周知,在所有物種中,無論是從肢體還是器官上來看,黑猩猩都是與人類親緣關係最相近的動物,不僅如此,在基因的相似度上,黑猩猩與人類的相似度竟然達到98.5%,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黑猩猩與人之間Rh陽性血型可以互相輸。
  • 人類的丁丁為什麼會撞臉蘑菇?有特殊的作用,還是巧合?
    ,我們的祖先經歷過群婚制度,當時的孩子沒有爹,只有娘,所以人類也經歷了母系社會。而且在此之前,不管是人類蝸居在非洲的時候,還是剛和黑猩猩分化以後,我們的婚配製度都是比較混亂的,所以這個特徵對人類雄性來說非常重要。
  • 那黑猩猩呢,他以前是人類黑猩猩,把自己當成人類?
    XX地區出現了兒童與狼共享長大的消息,這表明,在能量消耗時期,如果一起長大與人類或動物的不同,那麼可能會將變成與該種族相似的「物種」,這就是我們對狼童的了解。雖然他有人類的外表,但他從小就和狼一起長大,他不會說人類語言,而且經常吃生肉,而且很有攻擊性。
  • 為什麼人類的生殖器比黑猩猩小
    人類大腦幾乎是黑猩猩的3倍多,但是就睪丸組織而言,人類與這位近親兄弟沒有任何可比性。人類睪丸組織的質量極限為50克,而黑猩猩睪丸組織普遍質量可以達到150~170克。科學家認為,這種區別與不同物種的交配習慣有關。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為什麼人類沒有?
    趙忠祥渾厚的男中音配音聲中動物世界的繁殖季又到了,動物們都忙著在這個季節中完成重要的繁衍任務,這已經是動物世界的標準開場白,人類曾經也是動物世界的一員,但數百萬年的演化中似乎有一個非常關鍵特徵改變了,即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季,而人類似乎根本就沒有,甚至隨時都可以被挑起欲望!動物的繁殖季?
  • 進化過程中的人類,莫名其妙丟失一塊骨頭,仿佛失去了「超能力」
    總體上來看,丁丁骨的存在非常有利於生物的種群繁衍,因為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丁丁骨都可以證雄性動物快速的進入準備階段,效率非常高也非常實用。即使在靈長類動物下,沒有丁丁骨也算是特例,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黑猩猩都擁有丁丁骨,雖然只有1-2cm左右。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和蜘蛛猴不能享有這種特權。
  • 同為靈長類動物,為何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當現代人類全球範圍內遷徙,發明農業耕作技術,甚至探索月球,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仍然生活在樹上,它們吃水果,甚至獵殺一些猴子……為什麼不是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進化為人類?依據最新科學評估,黑猩猩生存的時間比現代人類更長,現代人類已繁衍生息30萬年,而黑猩猩已有100萬年的歷史。但是人類與黑猩猩已從進化路線上分離600萬-700萬年。如果將黑猩猩當作是人類的親緣物種,我們最後的共同祖先就像一位曾祖母,僅有兩支活著的後代。但為什麼人類進化比黑猩猩更快呢?
  • 那個與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的黑猩猩,以為自己是人類,後來怎樣了?
    而每一次努力實驗,都有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的辛苦鑽研,最後才能呈現成功正確的實驗結果,得到眾人認可的背後,往往一些手段也是讓有些人道主義的人難以接受,可是為了沒有付出代價哪來的回報。黑猩猩與人類嬰兒共同長大實驗。國外有位科學家獨闢蹊徑,決定走非常規的道路,探索黑猩猩和人類一起生活,最後是嬰兒受黑猩猩影響變成猩猩,還是猩猩受人類的影響變為人類,為了滿足這個「好奇心」,這位科學家不禁用自己的孩子去冒險。
  • 人類VS黑猩猩:區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行為學家BF Skinner認為所有動物都是一樣的:「鴿子、老鼠、猴子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所有動物的學習規則完全一樣。」當時,人類普遍認為動物智力很低。直到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開始了她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情況才慢慢開始發生變化。她的任務是觀察黑猩猩,以更好了解我們的古代祖先。來到非洲後,她看到黑猩猩和人類行為有驚人的相似。
  • 人類的「丁丁」為啥失去了骨頭,這是優勢還是退化?說出來別不信
    ,畢竟靈長類動物的「丁丁骨」都比較袖珍,只有幾釐米,或者按毫米作為計量單位,這種大小很難成為化石。因此現在我們連它是什麼時候沒有的都不太清楚,不過我們卻可以根據理論做出一些假設和推斷。其實從失去「丁丁骨」這種進化的總體來說優勢並不明顯,當然這也說不到退化,只能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唯一的遺憾就是失去了以後會帶來一點困擾,沒辦法和其他雄性哺乳動物一樣隨時「上線」。
  • 黑猩猩群感染人類病毒,人類有解藥,實施起來太難,只能兩敗俱傷
    這種狀態對於動物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狀態了,有吃有喝,沒有人類打擾,逍遙而又自在,但是對於生活在這兩個國家公園的黑猩猩來說,並不是那麼友好。帶著一連串的疑惑,霍金斯博士和倫恩德茲博士開始了深入的研究,他們帶領專家團隊開始了一段時間的跟蹤觀察,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了至少有四隻黑猩猩,都出現相同的病症:臉上、耳朵上都出現了大量的疙瘩,而還有一些出現了手腳的變化,手腳不受控制,有的甚至出現了不能正常攀爬和行走的情況。
  • 人類和黑猩猩都是群居動物,為什麼群體規模相差那麼大?
    雖然黑猩猩和人類共享著98.5%的基因,但是百萬年所帶來的,不單單是基因上不足2%的區別,它所造成的還有外形上的變化、智力上的差異,以及時常會被忽略的生活方式上的千差萬別。人類是社會動物,過著群體生活,黑猩猩也是。和早期人類社會一樣,黑猩猩的群體也充分利用著群居所帶來的益處,畢竟「抱團生活」意味著更高效地獲取食物、更有效地躲避危險,隨之而來的也會有進食時的秩序和競爭。
  • 黑猩猩能變得像人類一樣智慧嗎?
    看到這個消息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科幻電影《猩球崛起》 中的凱撒,這隻黑猩猩由於藥的影響有了很高的智慧,最終竟然發展到帶領一群猩猩同人類抗衡的地步。另一隻黑猩猩「金剛」也很厲害,它從土著野人那裡救回了自己的愛人,又追隨著愛人來到了城市,最後還為了保護愛人同軍隊進行戰鬥。雖然電影內容演得有些誇張,但現實中的黑猩猩確實也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