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湖北黃石一名男性商人實名舉報該市中院院長方鄂生開公車接其妻開房共度「七夕情人節」,此舉引起網絡熱議。9月20日,黃石市人大常委會決定接受方鄂生辭去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職務。(《新京報》9月21日)
據報導,被舉報後,方鄂生曾表示,他與舉報人夫婦系正常朋友,他沒有與舉報人之妻過夜,開房是為了談事情,談了不到一小時。言下之意,實名舉報是無中生有的誣陷。按常理,心中有底,萬事不愁,黨和政府更會本著對領導幹部高度負責的態度,對舉報一事予以查證。既然如此,方院長又為何主動提出辭呈,而市人大會議又為何接受他的辭職呢?
有兩種可能:一是「院長開房」事件實有其事,給黨和政府抹了黑,為平息事態並挽回影響,方院長必須辭職;二是「院長開房」事件影響甚大,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極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從而牽扯出方院長在其他諸多方面的問題,為避免被持續圍觀的潛在危險,方院長不得不痛下決心,使出苦肉計。
真相究竟如何?湖北省的專門調查組已經工作近一個月了,卻遲遲沒有給公眾一個明白的說法。這使得黃石市人大常委會接受方院長辭職的決定,顯得遮遮掩掩不明不白,並由此導致公眾對於「院長開房」事件的猜測、質疑之聲更為激烈。「金盆洗手,既往不咎?」、「辭職就算完了?背後的腐敗問題怎能輕輕略過?」、「辭職是想開溜,應該嚴查!」……諸如此類的網絡留言充分說明了公眾對於此事處理方法的不滿。
在自然界,動物為了求生存,往往練就獨特的自衛能力。比如壁虎,在遇到生命危險時,會自斷其尾以迷惑敵人,自己則趁機逃之夭夭。過段時間,尾巴又能長出來,又完好如初。社會生活中,一些腐敗官員也頗有「壁虎斷尾」的本領,一旦遇到危及仕途和身家性命的危險時,如被舉報、查處,往往會使出「斷尾逃生」的看家招數,或主動檢討、聲淚俱下,或上交辭呈、懇請處分,或繳出部分贓款、假裝投案自首……就是希望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根本利益的穩固,逃避法律與道德的雙重懲罰。
遺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由於顧忌到部門聲譽受損,或由於利益勾連、官場裙帶關係等,即便對腐敗官員的斷尾逃生術心知肚明,也往往順水推舟,樂於成全。因此,腐敗官員的「斷尾逃生術」頻頻得逞,受傷的不僅是法律的尊嚴,還有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更有民眾對於公平正義的信仰。
「開房院長」辭職是不是當事人與當地政府部門合演的一出「斷尾逃生」小品,這還不得而知。由此帶來的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流失,有關部門該不該負起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