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保護法治省思

2021-01-15 財經國家周刊

財經決策第一號ENNweekly«長按可複製)

本文轉載自2020年3月3日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刊於《瞭望》2020年第9期。




野生動物怎麼禁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張程程 詹奕嘉 王成


2月24日,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取得實質性進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


就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立指出,「禁止」針對的是以食用為目的,並未排除以科研、藥用、展示等為目的的利用。「全面」有三層含義:

指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指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以及為其提供便利的組織和個人均不能為,否則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對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進行打擊,包括獵捕、人工繁育、出售、購買、利用、進出口、攜帶、寄遞、運輸、貯藏以及發布廣告、提供交易平臺及場所等行為。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正確理解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說,大部分水產品離人類親緣關係遠、不存在安全問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高級科學顧問孫全輝說,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通常不包括養殖的魚類、貝類和甲殼類等,人工養殖的海洋動物一般被當作水產品來管理。

捕撈魚類等天然漁業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也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漁業協會2019年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漁業就業人口為1878.68萬人,海洋捕撈和養殖產值超過5800億元,淡水捕撈和養殖產值超過6350億元。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金可可表示,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涉及漁民的生存利益與國家食品供應安全,漁業法等已作了規範。

我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規模亦不小。張立等專家估算,在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學試驗材料等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約100種,養殖企業及養殖戶50萬家(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年產值約500億元。

在朱啟臻看來,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只要有成熟的繁殖技術、明確的種源來源、固定的養殖場所、嚴格的檢疫標準和規範的經營程序,就應納入家禽家畜管理範圍。

此外,兔、鴿等一些動物的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所形成的產值、從業人員具有一定規模,有些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列入畜牧法規定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也屬於家畜家禽,對其養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適用畜牧法的規定進行管理,並進行嚴格檢疫。

受訪專家認為,決定對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所作規定,既貫徹體現了全面、從嚴禁食野生動物的精神,又從實際出發,不致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家畜家禽業規範發展帶來大的影響。


「2020年1月23日,凌晨,河麂子,又是一車,歡迎訂貨!」在一個名為「養殖珍禽和種植水產交易服務」的社交媒體帳號發布的視頻中,河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蜷縮在鐵籠裡。發布者稱,這一批有100多隻。

在該發布者的其他視頻裡可以看到:破舊的院子裡,宰殺不斷進行,成堆的動物屍體露天擺放,地上全是血和毛……其兜售的野生動物,包括野豬、鹿、大雁、河麂、鱷魚等,並強調「活殺」「新鮮」「純野生」,吸引野味食客下單。

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及其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巨大隱患。然而,仍有人頂風作案,販賣、食用野味。

1月28日,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森林公安民警根據相關線索,對上述窩點進行突擊檢查,現場查獲大量野生動物活體、凍體。涉案物品及當事人張某被公安機關控制。

受訪專家提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必須同時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交易及相關行為和活動,包括有形市場、網絡交易、黑市交易、走私販賣等各種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和活動,斬斷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利益鏈條。

當前,野生動物非法交易仍在一些地方存在,野味產業規模龐大。

2月20日,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檢察院就被告人陳某某涉嫌構成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一案依法提起公訴。據了解,2019年3月3日,被告人陳某某居間介紹同案人楊某某購買走私穿山甲(死體)747公斤。同年4月,被告人陳某某等人在國外購入穿山甲(死體)一批,走私回國內。6月24日,該批穿山甲(死體)剛剛運至花都區即被公安機關查獲,現場起獲穿山甲(死體)483隻。

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決定明確規定,嚴格禁止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獵捕、交易、運輸的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的行為。

受訪法學專家指出,決定具有法律效力。保證決定有效實施,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採取必要措施,依據決定和有關法律,制定、調整相關名錄和配套規定,細化落實各項要求。

「一些地方執法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作為、怠作為現象,是野生動物交易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劉長秋說。

受訪專家建議,進一步健全執法管理體制,明確執法責任主體,落實執法管理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加大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嚴格查處違反決定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對違法經營場所和違法經營者,依法予以取締或者查封、關閉。


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地方相繼出臺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等的地方性法規。

2月11日,廣東省通過相關決定,嚴禁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商場超市、電商平臺等場所開展野生動物交易、消費活動;

2月14日,天津市通過首部規定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2月18日,福建省出臺相關決定。「決定體現了以法治形式禁食野味的鮮明導向,是對1993年制定出臺的福建省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辦法的補充和完善。」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徐華說。

受訪專家表示,下一步,要從源頭上有力防範和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濫食野生動物行為,必須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

「希望此次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法,是一個整體性修法。」張立說,以上位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作為起點,對其他涉及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等漸次推進修改工作。並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通過後,及時完善配套實施條例,從中央到地方調整相應的條例和規範。

同時,張立建議,可充分發揮全國418家自然教育類機構力量,強化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教育,移風易俗、改變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全面禁止 商海春圖

野生動物保護法治省思

文丨於文軒 作者為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教授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

我國目前形成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為核心,以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等法規和規章為補充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體系,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非法獵捕、殺害、利用野生動物,輕則面臨行政處罰,重則可能觸犯刑法。刑法規定的「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非法狩獵罪」,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都對此作出了相關規定。

但是,在現實中,非法利用野生動物仍屢禁不止,並產生嚴重後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與17年前的非典疫情都起因於野生動物的不當利用。這提醒我們,從公共健康保障角度講,不當利用野生動物的巨大風險及其導致大規模疫病傳播的可能性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

非法利用野生動物現象仍然存在,既有執法不力的因素,也有立法本身的原因。後者應引起更高程度的重視。這其中,保護範圍過窄,人工繁育制度不完善,名錄製度不健全,關於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的規定模糊不清,以及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都亟待在進一步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過程中進行解決。


野生動物同時具有生態屬性和資源屬性。20世紀80年代,我國在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法時,更多地強調野生動物的資源屬性,側重對作為資源的野生動物的利用。

隨著野生動物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日益凸顯,2016年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立法目的中刪除了野生動物利用方面的內容,確立了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管理的原則,從獵捕、交易、利用、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等各個環節作出了規定。明確「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在立法理念上與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法——環境保護法確立的環境保護應當堅持保護優先原則一脈相承。

修改後的法律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保護範圍上,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保護範圍限定為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以及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這使得大量的非珍貴瀕危、非「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護。

在進一步修法過程中,應重視非珍稀、非「重點」野生動物的生態價值,實行「一般保護與重點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將野生動物的生態價值作為確定法律保護範圍的基本依據,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旨,對野生動物提供普遍保護,推動生態系統整體保護法制的完善。通過突破「三有」保護標準,擴大保護範圍,從而更為有效地保護野生動物,同時有助於避免因野生動物的不當利用導致的大規模疫病傳播等問題。


理論上講,科學合理的人工繁育可以擴大野生動物物種種群數量,起到保護目的。然而,由於對以商業利用為目的的人工繁育活動規制不足,野生動物利用仍存亂象。

在現實中,對野生動物製品的非理性需求與消費,使得商業利用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可能獲取高額利潤,甚至使得商業利用成為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最重要動因。這在很大程度上與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目的相悖。

進一步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過程中,可從生態系統保護、物種保護和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等角度,對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活動加強規範,進行區分目的的全方位管理。

目前,我國主要依託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名錄製度,同時輔以其他措施,開展野生動物利用管理。

建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動態調整機制是一條可行的出路,也是在目前野生動物管理框架下效率較高的解決方案。

科學合理的調整機制尤為關鍵。在進行調整時,可以主要根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需求,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等方面的因素,基於現有的制度資源,如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規定的定期評估機制,縮短評估周期,豐富評估內容,將評估結果作為調整名錄的重要考慮因素。

另外,需將目前國家林業草原主管部門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分別制定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制定統一的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並對名錄適時調整。


長久以來,獵奇、炫耀和並不科學的營養觀,助長了一些人食用野生動物。再加之商業利益的裹挾,實踐中,有效保護野生動物難度較大。

為此,制定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專門規定,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公共健康安全等因素,劃定一條明確的禁食「紅線」,方可遏制亂象,實現野生動物的有效保護。

此次通過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有助於依法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這也為進一步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禁止濫食方面的規定打下了基礎。

在管理體制層面,我國目前野生動物管理主要涉及林業草原、農業農村、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這些部門的職責存在一定的交叉、重疊甚至衝突。有些主管部門存在監督與管理職能合一的情形,出現了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情況,影響法律的有效實施。

建議將制定政策與立法的管理職能與督促政策與立法落實的監督職能相分離,釐清有關部門在野生動物管理中的職責,加強有關部門在立法和執法中的協同配合,同時注重應急制度的嚴格落實和社會公眾的有序參與。唯有如此,方可形成有效合力,推動野生動物管理工作有效展開。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程瑛

責任編輯:王婷

任何事宜請後臺留言

或發郵件至xhscaijingguojia@163.com

喜歡的朋友請多多分享

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即刻關注


相關焦點

  • 樂山市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上線啦
    樂山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以案釋法寓教於樂「今天真是收穫不少呀,認識了不少野生動物,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案例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呀,以後要是見到它們了,一定要保護好它們。」近日,樂山市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迎來了建成以來的第一批「客人」,部分樂山市人大代表、樂山市愛鳥攝鳥協會會員、樂山市五通橋區政協委員及市民代表等56人參觀了野生動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走進基地,一幅幅生態攝影師的精美作品讓人眼前一亮,耳邊縈繞著舒緩的音樂,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之中。
  • 疫情下如何進行野生動物保護與產業發展?黔東南州今天舉行的這個...
    在法治軌道上護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疫情背景下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產業發展法治論壇在黔東南州舉行6月18日,按照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安排部署,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主辦,黔東南州司法局、省律師協會生態文明專委會、黔東南州律師協會承辦的2020年「貴州生態日」系列活動之一「疫情背景下的野生動物保護與產業發展法治論壇
  • 江西財經大學陳幸歡: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家長主義與趨同性省思
    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家長主義與趨同性省思——基於23部省級法規的詞頻與文本分析陳幸歡(江西財經大學 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23部野生動物保護省級立法的904條規定中,義務性詞頻有1084次,是鼓勵性、權利性詞頻的10倍以上,重義務輕權利的家長主義立法思維,導致保護主體權利義務失衡。
  •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十五條規定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相關條件和要求。第十六條明確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責任。第十七條規定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調整,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實行專用標識管理。第十八條對部分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飼養作出限制性規定。四、細化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相關制度。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率隊在我省開展野生動物保護「一...
    6月5日至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我省檢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情況,聽取有關情況匯報,並與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執法人員等開展座談
  • 省人大檢查組到康保檢查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6月17日,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一級巡視員魯平,省人大農委委員李基石等檢查組成員到我縣檢查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重點工程建設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戎均文,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魏紅俠,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柳呈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賀登飛,副縣長趙鐵成等一同調研。
  • 呼瑪縣林草局築牢野生動物保護防線
    宣傳林業工作 展示林業風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呼瑪縣林草局嚴格按照省、地、縣關於依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及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執法行動的安排部署,主動作為,強化落實,凝聚合力全面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我縣生態資源安全。
  • 陳鳴明:充分認識野生動物保護的重大意義
    原標題:陳鳴明率執法檢查組赴六盤水開展野生動物保護「一法一決定」執法檢查每到一處,執法檢查組都嚴格對照《野生動物保護法》《決定》的具體條款內容,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詳細了解野生動物非法獵捕交易食用、特種養殖戶轉產退出、野生動物救護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等情況,以問題為導向,以法律為準繩,逐條對照檢查,督促落實執行。
  • 銷售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連江一攤主被罰
    連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接群眾舉報後立即前往查證,發現其正在銷售中國鱟,已構成銷售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當即對中國鱟予以扣押,對陳某處以罰款220元的行政處罰。隨後,在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指導下,中國鱟被放生。 中國鱟,俗稱三刺鱟、海怪,位列《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但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來了,廣東做了哪些部署?
    11月1日,「萬物和諧 美麗家園」 2020年廣東省暨廣州市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活動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廣州專員辦、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主辦,廣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中山紀念堂承辦,國家、省、市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市民志願者代表
  • 法治佛山 | 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可以吃嗎?聽聽律師怎麼說
    法治佛山 | 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可以吃嗎?,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3月9日下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的《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公布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條例》明確禁止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有關法律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動物,並對違法食用行為大大提高處罰力度,食用者最高擬可罰款1萬元。
  • 南方網法治頻道——保護野生動物
    從法律而言,《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均屬於違法行為,視乎情節輕重將處以拘役或者5年以下、重則5至10年有期徒刑。
  • 湖南:嚴厲打擊一批非法經營省保護「三有」野生動物行為
    現將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查處的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第三批典型違法案件發布如下:1.常德市桃源縣謝某非法經營省保護的「三有」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案2020年1月27日,群眾舉報在桃源縣漳江街道姚公潭村地域謝某家裡經營銷售野生動物。桃源縣市場監管局聯合縣林業局執法人員、轄區街道工作人員對該經營當事人謝某家裡進行突擊檢查。
  • 讓保護野生動物成為百姓心中的遵循
    在下午舉行的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上,作為鄉鎮人大代表,葉立華結合基層工作向執法檢查組提出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建議。「我們村就有村民發現野生熊仔後主動移交林業部門,像這類積極主動保護野生動物的事例應當加強宣傳引導。希望能夠舉辦普法講堂進村入戶這樣的活動,全面提升廣大村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葉立華說。
  • 《黑龍江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為我省野生動物保護提供法治遵循&nbsp&nbsp&nbsp&nbsp野生動物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載體。
  • 2020年全國暨廣東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
    11月17日,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廣東省林業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廣州專員辦主辦,以萬物和諧 美麗家園為主題的2020年全國暨廣東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廣東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二級巡視員林俊欽,省森林公安局局長羅燕喜,澳門特區市政署代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廣東省動物學會等國內組織代表和科研專家、社會各界群眾、野生動植物保護青年志願者、遊客等千餘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現場,專家學者講解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等生物安全科普知識,省人大法工委對《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進行了宣講。
  • 保護野生動物 共建美好生態
    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已於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新《條例》結合北京市的實際情況,細化了野生動物保護名錄、重要棲息地保護等制度,還規定全域常年禁獵、嚴禁濫食等監管制度。
  • 加強部門溝通協作 共抓野生動物保護
    為進一步加強部門職能協作配合,形成合力有效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協同防範化解公共衛生領域重大風險,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6月11日,宜都市檢察院邀請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市人大農村工作委員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召開以「加強部門溝通協作 共抓野生動物保護」為主題的聯席會議
  • 2020/4/12普法微課堂《關愛野生動物 保護美好家園》
    為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防疫、檢察業務「兩不誤」要求,使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停課不停學」,近日,石首市人民檢察院法制宣講團為同學們精心準備了普法微課堂,第一講內容就是關於保護野生動物。本次法治課程,檢察官通過講解為什麼要保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有哪些、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帶來的法律後果、案例分析以及如何保護野生動物,希望同學們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摒棄陋習,愛護野生動物,不獵捕、殺害野生動物,不購買、飼養野生動物,避免因接觸野生動物感染疾病。
  • 蘇州姑蘇區檢察院「法眼識動物」平臺上線 可拍圖識別保護野生動物
    今天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暨地球生物多樣性日。為幫助市民快速辨別野生保護動物種類,查看相關案例和法律法規,昨天,姑蘇區檢察院「法眼識動物」平臺正式上線。近年來,非法販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犯罪行為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