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對於我們養龜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這點我想各位龜友們都不會反對吧。如果說我們的龜龜是第一主角的話,那麼溫度就是眾多二號角色中的一員,而且戲份絕對不少,可以稱得上是「腕兒」。
那麼我們談到溫度,小編這裡就先和大家扯兩個相關概念。
1、恆溫動物
什麼是恆溫動物:體溫不因外界環境溫度而改變,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動物,叫做恆溫動物。絕大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恆溫動物,因為它們的體溫調節機制比較完善,能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情況下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
2、變溫動物
什麼是變溫動物:變溫動物又稱為冷血動物,是除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動物,地球上的動物有很大一部分是變溫動物。變溫動物並不是指血液寒冷,而是因為它們的體內沒有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僅能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的散發或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體溫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除了我們的龜是變溫動物外,還有很多爬寵愛好者所飼養的寵物都屬於變溫動物,例如守宮、綠鬣蜥、蛇、蠑螈等等,都是屬於變溫動物。
說了這兩個概念,自然是有小編的用意。大家都知道,我們動物都是要有新陳代謝的。新陳代謝就是我們身體內全部有序的生物化學反應變化的總稱,而在我們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相當迅速的。就比如說,餓了,看見美食,自然就會有唾液的產生,為什麼這麼快?從眼睛看鼻子聞就直接反映到嘴裡了呢?那是因為我們身體裡的生化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進行的。而酶是一類蛋白質,它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受到如溼度、酸鹼度、溫度等諸多條件的限制。
這個就是酶的立體結構啦,這裡小編再插一個題外話。很多洗衣粉洗衣液都寫著有什麼什麼酶幫助去汙,所以不要用很燙的水去泡哦,不然高溫就導致酶失活了,沒用了。
那麼問題來了,酶這麼「嬌貴」,限制條件這麼多,對於恆溫動物來說是有優勢的。恆溫動物能夠保持自身的體溫恆定,不受外界條件影響。所以它們身體內的酶能夠在相應的溫度下保持一定的活性,供它們生存需要。而變溫動物就不一樣了,它們體溫調節機制不完善,不能夠維持自己的體溫。所以體內的酶活性很大程度上依賴外界溫度,由此看來,溫度成為了影響變溫動物新陳代謝能力的主要因素了。
那我們都知道,龜是變溫動物的一種,所以它自然逃不了自然規律的束縛。經過我們很多龜友的實戰經驗,得出了龜的新陳代謝在28℃—32℃之間是最好的,也就是說在這個溫度的區間內,我們的龜新陳代謝最快,無論是生長速度還是病患的恢復速度都是最快的。
既然我們了解到溫度是貫穿龜的整個體內循環的關鍵因素,那麼溫度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因此呢,我們要怎樣?要重視!
我們平時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特別注意的是溫差,尤其是對於龜苗來說,有很多龜苗都是在溫度驟降後暴斃的,溫差如果在短時間內超過5℃,對龜苗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對於亞成體或者成體龜來說,則可能會有感冒的風險。草龜及花龜若是感冒的話,是比其它的水龜要更為致命的,所以最好不要感冒,不然很難辦......這裡舉個例子吧,小編曾今有一隻小草苗,是當年的,那時正是中秋節前後。大家知道,秋天溫差是比較大的,可能也就是因為溫差的原因,導致了小草突然從健康轉入病危,很快就(各位龜友千萬不要誤會小編是一個養龜殺手啊,說來慚愧,養龜道路上的確犧牲過幾個小傢伙。正如很多龜友說的:養龜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摸一堆殼啊。當然小編是沒有那麼誇張啦。)
2、治療一些疾病的時候也是在28℃—32℃這個溫度區間最佳,這個溫度新陳代謝快,自然恢復的也就快。所以怕就怕在如果天氣開始轉涼了,龜生病了,那就好的慢,甚者會加重病情,有條件還是選擇加溫比較好。
3、長身體也是在28℃—32℃這個區間最好,自然我們餵食就可以相對的多一點,龜也會消化和排洩的快一點,吸收多一點。如果溫度低了,就少餵點,新陳代謝慢了,就會引起消化不良,嚴重的甚者會積壓在胃裡。
4、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其實我們平時注意儘量保持溫度恆定就好了,最佳溫度固然好,但總是有春夏秋冬的存在,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為我們的龜龜儘量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溫度環境。即使溫度變化大,也要隨著自然狀態來變化,切不可以一時大意,造成大溫差,有的時候這可能會是致命的,可大可小。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人類發燒了,自然體溫會上升,那麼你就會感到全身不適,因為很多代謝的酶不在狀態了。那麼龜雖然是變溫動物,也是個生物啊,不是加熱變冷的機器,溫度變化也需要一個時間段,身體的代謝也需要時間去適應,你們說是不?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我們每個人在養龜的道路上多一點細心,多一點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