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帳下猛將,曾扛起238斤重的山炮,晚年落魄到連一包煙也抽不起
孫連仲,河北雄縣人,陸軍上將,本是馮玉祥的主要將領之一,1930年中原大戰中,接受了蔣介石的改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軍總指揮,1931年冬,其部1.7萬人舉行了寧都兵暴,參加紅軍,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他以卓越的戰功,贏得了抗日名將的美譽,後任國民黨河北省主席、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他的一生實在是一個傳奇。
1912年2月,北洋軍到雄縣招兵,時年19歲、並與同村姓蘇女子已婚的孫連仲,背著家人偷偷去報名處報了名。
家境厚實的孫家,家大業大,家人認為他並無當兵的必要,並極力反對他從軍,而孫連仲堅定地表示,男兒應當立志報效國家,豈能終老田園與草木同腐,從軍立志,不可更改。
招兵的連長看到孫連伯仲身高一米八,體形粗壯,可稱得上是軍人標準的體質,也十分高興,不願意放他走,等到第二天孫連仲的哥哥再去求情,該連已經率領招募的新兵開往保定府了。
孫連仲從軍以後,因頭腦機靈,性格忠厚,作風樸實,言諾必行,作戰勇敢,受到賞識不斷升遷。
1915年護國戰爭中,他曾一人扛起一門238斤重的山炮襲擊敵人,威名傳遍西北軍。
中原大戰中,西北軍被蔣介石打敗,他接受改編,任26路軍總指揮。
抗戰爆發,他在盧溝橋一帶與敵血戰。
1938年春,日寇精銳部隊第十師團的一個旅團,企圖沿津浦線南下攻佔徐州,當時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負責指揮徐州一帶戰事。
徐州告急,蔣介石也考慮到在戰略上有加強第五戰區的必要,於是倉促調集在第一戰區訓練尚未完成的湯恩伯軍團,和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星夜增援。
3月19日,孫連仲接到命令後,立即指揮部隊東調,指定參謀人員先行趕赴徐州以北地區,選定前進指揮所,同時命令池峰城第三十一師進駐臺兒莊及其附近地區,構築工事,掩護其他部隊陸續集中。
3月22日,池峰城師進駐完畢。
3月23日,日寇進犯臺兒莊,中國軍隊給予還擊,雙方形成對峙狀態。同日下午,多架敵機在臺兒莊一帶低空飛行,進行偵察掃射、一場喋血大戰即將展開。
24日清晨,日軍三個聯隊約五六千人,,在飛機、坦克、重炮配合下,向臺兒莊猛撲過來。
臨戰之際,孫連仲親赴前線調令下屬:面臨強大的敵人,我們只能依靠地形擋住它,再利用夜裡的小突擊拖住它。沒有命令,決不撤退。」
戰鬥中,日軍摧毀了臺兒莊北城牆,從突破口衝了進來,池峰城親率敢死隊與敵拼殺。
李宗仁聽說此事後,明令以十萬銀元獎賞,但敢死隊員一致表示:「只要抗戰,不要銀元!」
當天晚上,池峰城身先士卒,率隊夜襲敵陣,在第186團配合下,殺出一條血路,將從突破口衝入的日軍全部消滅。
此後連續數日,敵軍憑藉著優勢武器裝備,利用白晝作戰,中國軍隊堅決抵禦,同時摸黑夜襲,消滅敵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戰鬥延續到4月3日,日軍攻佔了臺兒莊的東南門,侵入城寨內百米,同時擲催淚瓦斯彈,臺兒莊三分之二的地方為日軍佔領,中國守軍死傷十之七八。
孫連仲的部隊據守南關一角,死拼不退。
這時,李宗仁來電話,嚴令第二集團軍守至次日拂曉,等待湯恩伯軍團前來增援。
孫大義凜然地說:「長官有此決心,我第二集團軍犧牲殆盡不足惜,連仲亦以一死報國家。」
於是集合起可用的兵力,包括炊事兵、擔架兵都一併參加,組成一個敢死隊,準備午夜襲擊敵人。
34歲的師長池峰城眼見手上無兵可用,電話請求能否撤至運河南岸,孫連仲聲嘶力竭地罵道:「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死了,我填過去,誰敢過河,老子殺無赦!」
字字如釘,百撼不動!
還是這條硬朗朗的漢子,還是那支堅守臺兒莊的部隊,你說筱原支隊能不吃虧嗎?
4月6日,李宗仁在臺兒莊親自指揮軍隊向磯谷師團發起了全線攻擊,一直防守的孫連仲部一聽反擊,頓時群情振奮,命令一下,殺聲震天,雙方展開巷戰肉搏戰。
一時間,臺兒莊城內,槍擊刀砍血流成河。
磯谷師團頭一次遭到中國軍隊如此頑強的進攻,日軍第十師團第十聯隊戰報稱,全部守兵憑藉散兵壕頑強抵抗到最後,屍體相枕為戰而死的情景,即使是對手也不得不感嘆,看來屍山血河非我日本軍人所特有。
磯谷知道自己的部隊陷入重重包圍,便開始動搖起來,於是下令部隊全線撤退,磯谷本人率部拼命突圍狼狽逃去,其餘日軍殘部於4月7日向嶧城、棗莊撤退。
至此,臺兒莊大戰勝利了,孫連仲將軍又為自己的軍旅生涯添上光輝的一筆。
抗戰勝利後,孫連仲對國民黨接收大員滿天飛,貪汙之風蔓延的現象十分不滿,考慮到自己主持華北軍事政務處境更加艱難,在國民黨官場交際中缺乏政治手腕,於是他知難而退,1947年辭職,1949年攜夫人遷居臺灣。
然而,晚年的孫連仲,生活十分悽涼,曾落魄到連一包煙也抽不起的地步,被後人戲稱為「叫花子」軍長,1990年8月14日,孫連仲在臺北病逝,享年9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