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我在朋友圈分享了膩膩玩拼圖卡的視頻,收到了一波好評。
「看膩膩玩得挺起勁的,這拼圖卡真不錯。」
「看來沒點耐心是不行的,膩膩很棒。」
「不錯哦!寶寶多大玩拼圖呢?這拼圖哪買的?」
索性,今天就趁著這個機會分享一下給膩膩玩拼圖的經驗。
首先,先來聊聊寶寶玩拼圖的好處
爸爸媽媽知道嗎?拼圖幾乎是伴隨每個寶寶成長的秘密武器。為什麼這麼說呢?
寶寶拼拼圖,從用眼睛看再到用手拆和拼,能夠有效增強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手部精細動作;從寶寶認識整體事物(整塊拼圖)再到拆開事物找出每種事物的部分並組合,寶寶的認知、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也能由此得到鍛鍊;而寶寶在拼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觀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專注態度也將逐漸得到提升。
可以說,除了寶寶的大運動發育外(拼圖屬於桌面遊戲),玩拼圖幾乎能夠幫助寶寶全面性地發展。
既然拼圖對於寶寶的成長如此重要,那麼,爸爸媽媽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玩拼圖呢?又該選擇怎樣的拼圖呢?
大概從寶寶滿1周歲開始,寶寶的認知能力以及生活經驗逐漸豐富起來,就可以開始嘗試接觸拼圖了。
Tips:從認知功能來看,拼圖屬於書籍。讓寶寶從出生開始進行繪本閱讀,寶寶能夠更快熟悉並接受拼圖。
起先,給寶寶選擇拼圖,一定要越簡單越好。簡單即圖案簡單大塊、顏色鮮豔但不過於複雜、內容貼近生活、拼圖塊數少(可先選擇兩兩配對的凹凸型拼圖)。
拼圖材質可以為耐摔、耐撕扯的木製、紙板制、布制或安全塑料制的,拼圖塊邊緣要圓滑無稜角,印刷必須是綠色印刷(可查看外包裝上是否有中國環境標誌),這樣可以保證寶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
此外,多數拼圖產品的外包裝會清楚地標識出適合使用的寶寶月齡或年齡,爸爸媽媽也可根據推薦的年齡,選購出更貼合寶寶認知,更符合寶寶興趣的拼圖。比如: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選擇下圖這種以動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為主題的拼圖卡。
之後,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生活經驗的逐漸豐富,爸爸媽媽可以逐漸為寶寶選擇難度係數更高一點的拼圖。比如:可以增加拼圖的塊數,從起先2~3塊增加到6~7塊、12~16塊的拼圖;可以豐富拼圖的場景,由原來只拼湊1種物體拓展為拼湊2~3種物體、1個場景。
一般情況下,如果爸爸媽媽有認真陪伴寶寶去玩,幾套拼圖下來之後,寶寶的各項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除非是難度係數特別高的拼圖,在寶寶玩過幾套拼圖過後,在選擇拼圖時一般可以喜歡什麼就買什麼。
當然,爸爸媽媽在選擇新的拼圖時,可以先查看下家裡現有的拼圖種類,考慮拓展下其他的主題,以便鍛鍊寶寶其他方面的技能。比如:家裡的拼圖都是以具體事物為主題,爸爸媽媽就可以考慮選擇以顏色、數字、形狀為主題的拼圖;如果家裡的拼圖都是簡單的認知類拼圖,就可以考慮選擇相對複雜的探索拼圖。
需要爸爸媽媽注意的是,寶寶對於剛接觸的拼圖表現出三分鐘熱度、不會拼、拼不好都是正常的。這是因為新的拼圖對寶寶而言是陌生的、困難的,寶寶也會因此提不起興趣,缺乏專注力。這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協助寶寶。
而這,也是接下來要說的如何陪寶寶玩拼圖的問題。
一般來說,拼圖的玩法是多樣的。一套簡單的拼圖,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智力的發育以及各種技能的增進而解鎖出相對複雜、靈活的玩法。對於年齡較大的寶寶,只要對所選擇的拼圖感興趣,哪怕寶寶的實際月齡大於拼圖標記的推薦月齡,寶寶照樣可以玩出新花樣。
當然,在遊戲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寶寶熟悉簡單模式的基礎上,注意解鎖出相對複雜、靈活的玩法,幫助寶寶進一步提升技能。
下面,我將從剛接觸拼圖的寶寶的角度出發,以《至簡配對拼圖卡》為例,和爸爸媽媽一起解鎖拼圖的玩法。
1.熟悉物體
爸爸媽媽先拿出一種主題的拼圖卡,從中取出一份完整的拼圖,讓寶寶看一看。先看看正面的卡通圖案,「這是什麼呢?」再看看背面的真實形象,「咦?是不是在哪裡見過呢?」給寶寶念一念物體的中文名稱以及英文名稱,讓寶寶認識物體,熟悉物體。
2.結合實際
爸爸媽媽要幫助寶寶將看到的物體聯繫到實際生活當中。「寶寶,你看,這是玩具熊。咦?寶寶你的玩具熊呢?」讓寶寶找找真實的玩具熊。或者,當帶著寶寶在紅綠燈路口看到交警的警車時,可以問問寶寶:「你看,那是什麼?」「對了,那是警車,你還記得拼圖卡裡的警車對不對?」
3.找找物體
當寶寶認識一種主題內的物體後,爸爸媽媽可以將這些拼圖卡平鋪開來,讓寶寶找找某件物體。「烏龜在哪裡?」「rabbit在哪裡?」「Where is the lion ?」可根據寶寶對英語的掌握程度適當用英文向寶寶提問。
4.組合物體
當寶寶對拼圖上的內容熟悉之後,就可以開始發揮拼圖的功能——拼一拼。剛開始,爸爸媽媽先讓寶寶拼拼拼圖的正面。比如:寶寶拿到小動物的頭,那尾巴在哪裡呢?找一找。
Tips:在寶寶初次使用拼圖或年齡較小時,要注意不要一下子拆開太多拼圖,可以先從3~4種物體開始找,反覆玩過幾次後再逐漸增加物體(拼圖卡)的數量。
拼圖的反面拆開後,一塊是物體的真實形象和中文名稱,一塊是真實形象的陰影部分和英文名稱。讓寶寶找反面,難度會增加很多,因此可以等寶寶將拼圖玩得夠熟悉之後再嘗試。
當寶寶對正反面拼圖已經掌握得很熟練時,爸爸媽媽還可以將一份拼圖卡分成一塊正面和一塊反面,讓寶寶拿到正面找反面,拿到反面找正面,再將其轉換成同一面後拼起來。
5.混搭主題
當寶寶對每種主題的物體都熟悉得差不多了之後,就可以混搭著主題玩了。把小動物和交通工具都拆一些出來,全部正面朝上一塊一塊擺好。寶寶拿到哪一塊拼圖卡,就再從中找出配對的另一塊。
還可以讓寶寶給物體分類。「哪些是交通工具呢?」「哪些又是動物呢?」讓寶寶分類擺好。如果再提升一下難度,那就是一邊拼,一邊分類。拼好的動物放左邊,拼好的交通工具放右邊。
6.讓寶寶自由解鎖新玩法
陪膩膩玩拼圖卡時,她每每看到兔子就會跟著蹦蹦跳,看到小貓就會跟著喵喵叫。這突然又讓我想到了「模仿小動物」、「比手劃腳」的新玩法。
可能是受幼兒園生活的影響,膩膩還喜歡用小動物的拼圖卡排排隊。這時候,我會好奇地問她:「小動物們在幹嘛?」「為什麼它們要排隊呢?」膩膩告訴我:「它們要坐車去買水果。」於是乎,拼圖卡的另一些主題「蔬菜水果」、「交通工具」也能派上用場了。我和膩膩一邊「賣水果」,一邊用言語交流著,既玩了拼圖,還自導自演了「小動物買水果」的故事。
【膩媽說】
小小拼圖,玩法多,功能大。從熟悉物體、組合物體再到解鎖各種難度更大的玩法,這個過程能夠逐漸對寶寶的認知理解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觀察和記憶能力、形象和邏輯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起到鍛鍊和提升的作用,讓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成長。
對了,爸爸媽媽陪寶寶玩拼圖的過程,還增進了親子關係,實在是一舉多得。
爸爸媽媽不妨點擊下方商品卡片,把《至簡配對拼圖卡》帶回家,讓寶寶先從動物主題開始玩起吧。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目前已發表「輔食添加」、「如廁訓練」、「入園準備」、「繪本閱讀」等系列文。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