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龍是神聖、吉祥的動物,是祥瑞的代表,但是,西方龍與東方龍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光是外表就有很大區別,它們擁有強壯的身軀,又長又粗的頸,有角或褶邊的頭,尖銳的牙齒,一條長長的尾,一對像蝙蝠翼的巨翼,全身上下覆蓋著鱗片,能夠噴射火焰或毒液,那麼,西方龍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
英語中的龍(dragon)一詞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紀,與法語中的「dragon」一詞一樣,來源於古法語中的「dragon」。後者則源自拉丁語中的「draconem」,而「draco」一詞則是源自古希臘語中「drakōn」。在拉丁語中,「draconem」也可以指巨大的蛇,而在古希臘語中,「drakon」則指巨大的海蛇或海中怪獸,可以看出古希臘文化中龍的形象與蛇的形象相近,這與巴比倫神話中的迪亞馬特的形象有關,根據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巴比倫城伊什塔爾城門上的浮雕顯示,迪亞馬特的後代怒蛇的形象為:頭部、頸部和軀幹都覆蓋著蛇鱗,前足為獅足,後足為鷹爪;頭頂長角,尾部有蠍尾針。
其實,早期的龍並不是什麼惡魔的象徵,「dragon」一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民族象徵,而它們之所以被妖魔化,是因為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在《啟示錄》第12章第3、第4節提到:
在天上出現了一個奇異的景象:有一個婦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華冠。她懷了孕,正因分娩的痛楚而呼叫。 這時天上出現了另一個奇異的景象。有一條紅色的巨龍出現,它有七頭十角,每個頭上都戴著冠冕。 它的尾巴將天上叄分一的星掃落地上。巨龍站在那正在臨盆的孕婦面前,等著要吃掉她生下來的嬰孩。
第九節則說明:
它同它的眾使者都從天上被摔到地上。原來這巨龍就是那古蛇,又名魔鬼或撒但,也就是那「迷惑全人類的」。
我們可以看出,在《啟示錄》裡,龍的形象是邪惡的,是撒旦的化身,這種形象也貫穿在各種基督教教義以及衍生的文藝作品及文化中,早期的聖徒傳中不乏聖人與龍搏鬥的事跡,其中一個著名的與龍有關的故事是《聖喬治與龍》。故事發生在利比亞的Silene城(之前的版本中地點是一個虛構的城市Lacia)。龍住在城旁的一個湖裡,能噴出毒氣。人們為了不受毒氣侵擾,只能用羊或活人獻祭。當輪到公主做祭品時,路過的聖喬治看見了坐在湖邊等待被獻祭的公主,遂決定屠龍。他成功用長槍刺傷毒龍,用公主的束帶將龍綁進城裡。城中居民見此紛紛改信耶穌並受洗,聖喬治隨後斬下了龍的頭顱。10至11世紀時,開始出現與之相關的繪畫,在14世紀以前的圖像中,龍的形象大多為巨蛇或四腳巨蛇,之後的圖像中則開始出現獅子或蜥蜴一般的軀幹,鳥爪,以及無毛的翅膀,隨著時代變化,歐洲人心中龍的形象也在變化。
此外,在北歐神話中,毒龍尼德霍格(Nidhogg)尤為著名,它盤據在世界之樹的底部,不斷啃蝕著其根部,名字的意思有「恐怖啃蝕者」(The Dread Biter)、「惡意」(Malice Striker)。將世界之樹的根咬穿時,「諸神的黃昏」也就到來。
如今,隨著各種電影、小說、遊戲的渲染,龍的形象也愈加豐富,在早期的一些兒童作品裡,龍被描繪成無害、仁慈,甚至畏懼人類,但後來這樣的作品變得十分罕見。現代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巨龍之一是託爾金的經典小說《哈比人歷險記》中的史矛革,巨龍也出現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以喬治·R·R·馬丁的《冰與火之歌》等,在角色扮演遊戲系統「地下城與龍」也出現了大量的龍。這些龍不再只是兇猛的野獸,它們時而陪在英雄主角左右,時而成為某些珍寶的守護者,有些甚至有比人類更加豐富的感情。
隨著西方龍的形象漸漸深入人心,也出現了許多「龍癌」患者,其對龍的喜愛到達了一種無可救藥的地步,最廣為人知的便是Konami,其遊戲王卡包封面經常是龍,卡包裡也基本有好幾張龍卡,許多玩家也熱衷於收集它們,許多網路遊戲裡的龍也受到了玩家的喜愛,看來人的基因裡有些東西真的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