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交通是萬萬不能的。」5月25日,在第八屆科博會「2005中國交通科技與管理高層論壇」上,交通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李興華用這樣的開場白開始了他的演講,他向與會者介紹了未來我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等的長遠規劃情況。
現代交通今非昔比
李興華說,現代交通運輸同以往相比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一是每一種交通運輸方式都面臨著空間的約束。由於空間的有限性,使得交通運輸的發展不能無限或隨意;二是交通需求是無限的,而交通供給是有限的,供需之間永遠存在著矛盾和差距;三是交通運輸對環境有依賴,對以能源為代表的資源有著旺盛的需求,因此交通運輸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正在越來越受到關注;四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接受運輸服務的快捷化、便捷化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五是交通運輸系統的複雜性,交通不僅有物質的或技術的屬性,同時還有社會和法律的屬性。
李興華分析,目前所面臨的煤電油運緊張的局面,看起來是宏觀經濟供需之間的一種矛盾,但今天所遇到的交通運輸短缺的問題,是我們以前沒有預測好的結果。交通運輸建設周期長,需要大量的資金、材料和人力,難以在短期內形成所需的資源配置,因此,為了使我國未來的交通供給比較充裕,避免出現新的交通瓶頸,一定要未雨綢繆,有預見性地制定未來交通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建設計劃。
服務三大戰略需求
如今,高速公路正在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便捷、高效的運輸服務。中國是否還需要建高速公路?還要建多少高速公路?據了解,交通部以正在建設的國家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為基礎,整合各個地方計劃建設的高速公路或骨幹公路,編制了《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
李興華說,在制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時主要考慮了三方面的戰略需求。
一是在未來一定時期,我國的國民經濟將持續快速發展。最近10多年,中國經濟一直以高於全球平均速度2~3倍的速度在發展。預計今後10~20年間,經濟發展速度仍會保持在7%~8%這樣的高位。另外,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速度也會持續增長,城市化比重的提高對未來全國交通建設提出了重大挑戰。
二是道路交通所直接服務的對象,即汽車社會的發展與演變趨勢。最近幾年,中國汽車的產銷量都在以兩位數的速度發展。到2004年底,中國民用汽車的保有量已超過了2500萬輛。根據預測,今後中國汽車的發展仍將會保持較高的速度。
三是交通運輸在產品或物流中所佔成本非常高。如果能夠提高和改善交通條件,將有助於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能力,保障和維持中國國民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
「7—9—18網」
李興華介紹,《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確定的國家高速公路網採用放射線與縱橫網格相結合的布局形態,構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橫連東西、縱貫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7條首都放射線、9條南北縱向線和18條東西橫向線,可以簡稱為「7—9—18網」,總規模大約為85000公裡。根據預測,建成這樣的網絡大體還需要20多年,其中新建路段40000公裡,靜態投資需求約為20000億元人民幣。該網絡建成後,可以形成「首都連接省會、省會彼此相通、連接主要地市、覆蓋重要縣市」的高速公路網絡。這個網絡能夠覆蓋10多億人口,直接服務區域的GDP佔全國總量的85%以上。
據介紹,建設國家高速公路網的主要目標是:連接所有目前城鎮人口在20萬以上的城市;連接首都與各省會、自治區首府和直轄市;連接各大經濟區和相鄰省會級城市;完善省會級城市與地市之間、城市群內部的連接;強化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區之間及與其他經濟區之間的聯繫;保障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內部高速網絡的合理布局和對外連接;加強對國家主要港口、鐵路樞紐、公路樞紐、重點機場、著名旅遊區和主要公路口岸的連接。據悉,該方案已經國務院審議通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