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下簡稱「漁護署」)發現了一例狗狗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情況,而在經過反覆檢測和確認後,傳來一個壞消息:「確診」。
香港漁護署表示,在發現犬只疑似感染情況後,該署於2月26日對這條狗抽取樣本進行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測試,於27日從其中口腔及鼻腔的樣本中檢測到少量新冠病毒。為核實清楚,署方又在隨後分別於2月28日、3月2日再進行檢測,顯示這條狗口腔及鼻腔樣本均分別對新冠病毒呈弱陽性反應。
隨後,該署針對此事諮詢了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城市大學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專家意見,他們一致認同該犬只已低程度感染有關病毒,並很可能由人類傳染。
如果被證實疫情會狗傳狗,狗傳人,勢必將引發新一輪遺棄或捕殺寵物事件。在面對城市可能存在的十幾萬條狗,在養犬信息系統不完善的情況下,城市治安與畜牧部門如何開展檢疫?檢疫之後,感染病毒的寵物又將如何處置?是一刀切「先殺為敬」,還是隔離防護?
其實說到「如何開展檢疫」方面,我們已經有了前車之鑑,那就是這次「新冠戰役」中的成功經驗和香港的犬只管理經驗。
「新冠戰役」中,個人都自覺在家隔離,防疫工作者們則挨家挨戶進行信息收集、登記,形成一個高效、詳細的信息網絡。當掌握精確到戶的健康狀況後,再針對具體情況作出防疫措施,收穫了「教科書般的防疫措施」的盛讚。
而香港對所有犬只都不遺餘力進行登記備案,最終組建了一個精確到每一個養犬者的「中央信息庫」,在這次「犬染疫情」事件中為新冠肺炎排查工作提供了紮實的數據基礎,這才及時發現了犬只的異常情況,得以妥善應對。
二者共同點就是「信息收集」,收集信息就能掌握情況,掌握了情況才能對症下藥,疫情也就不難控制了。
在養犬信息管理這方面,已經有城市行動起來了,例如長沙、濟寧、威海等城市,依託納九養犬管理系統建立了「犬只實名管理系統」APP,通過APP,城市治安部門可第一時間了解城市犬只的免疫等信息,巡查民警只需打開APP,將手機靠近狗牌,手機屏幕上會顯示該犬只的種類、免疫記錄、患病情況、主人信息等資料。該APP還可現場拍照取證,處罰違規養犬行為。疫情期間,依託納九養犬管理的犬只防疫登記體系,民眾只需要掃描一個二維碼進行簡要記錄,即可將狗狗防疫信息記錄在冊。可以提升養犬人文明養犬、健康養犬的意識,降低管理成本,為可能到來的防疫工作與突發事件做了充足的準備。
本次犬只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事件的背後,除了是對防疫工作紮實程度的考驗,更是對城市養犬管理的一次嚴峻挑戰,我們應當防患於未然,查漏補缺,將往日養犬管理工作的缺失一一補足,才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狀況中站穩腳跟,應對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