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檢測市售塑料水杯 1/3含有害物質超國標

2020-12-01 搜狐網

  天氣漸寒,坐在辦公室,泡上一杯熱騰騰的茶或咖啡可以讓身子溫暖很多。在選擇盛水的器皿上,塑料杯是不少市民習慣的選擇。眾所周知,塑料杯具有輕巧、耐摔又方便攜帶的諸多優點,但目前市場上的塑料杯材質不一,質量良莠不齊。那麼,在挑選塑料水杯的時候,有什麼講究呢?如果泡茶時用的是不合格的塑料杯,又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什麼影響呢?最近,金報實驗室就聯合權威機構對市場上不同材質的塑料杯做了一次全面「體檢」,看看用塑料杯泡茶究竟是否靠譜。 通訊員 劉在美 記者 蔡俊

  [ 實驗概要 ]

  實驗機構:

  寧波檢驗檢疫局消費品檢測中心

  現代金報

  實驗對象:來自望湖市場和路邊攤販的塑料杯5隻,依次編號1-5號,不同超市的塑料杯5隻,編號依次為6-10號,以及兩個透明的一次性水杯,編號為11、12號。12隻塑料杯的杯身材質包括AS、PS、PP、PC以及密胺等,類型包括太空杯、健康口杯、密封杯、一次性水杯等。

  實驗方式:通過熱水浸泡等手段,對不同材質的水杯進行抽查檢測。檢測項目包括感官、高錳酸鉀消耗量、蒸發殘渣、丙烯腈單體、甲醛遷移量、三聚氰胺遷移量、游離酚、脫色試驗等衛生指標。

  實驗原理:在一定溫度下,模擬水及汁質浸泡,通過常規和儀器分析方法,檢測浸泡液中遷移出的總物質、有機物以及特定單體。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對塑料杯中高風險物質進行鑑別,從而得知用沸水泡茶時,有害物質是否會從塑料材質中逸出,以及分析哪類材質的塑料水杯相對安全衛生,以此為市民挑選塑料水杯做出建議。

  [ 實驗過程 ]

  試樣用自來水衝洗後用餐具洗滌劑清洗,再用自來水反覆衝洗後,用蒸餾水或無離子水衝2~3次,置烘箱中烘乾。

  (1)浸泡:將60℃的蒸餾水注入至離水杯溢出面5mm處,置於60℃水浴中放置2個小時,取出後觀察浸泡液的顏色。

  (2)高錳酸鉀氧化還原滴定法測定浸泡液中可溶出有機物質的含量,即高錳酸鉀消耗量。

  (3)蒸發重量法測定浸泡液中不揮發性物質的殘留量,即蒸發殘渣。

  (4)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測量浸泡液中析出的甲醛、游離酚。

  (6)液相色譜法測定浸泡液中析出的三聚氰胺。

  [ 實驗結果 ]

  三分之一的杯子檢測不合格 來源集中於望湖市場和路邊攤

  經過這一系列的實驗,抽查的12個批次產品,有4個批次不合格,集中在望湖市場和路邊攤購得的塑料水杯。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為感官指標和丙烯腈單體。

  其中,1號塑料杯和5號塑料杯材質分別為AS和PS,從感官上看,色澤暗淡,表面有刮擦,散發出一股刺鼻性氣味;2號塑料杯和3號塑料杯均為AS材質,丙烯腈含量分別為66.4mg/kg和59.6mg/kg,而國家限量標準為50 mg/kg。

  「在浸泡的這個實驗過程中,將60℃的蒸餾水注入杯中並且放置2個小時,這個過程,相當於模擬100℃沸水泡茶後接觸杯子狀態,但又比直接注入100℃的沸水更容易觀察和檢測。」實驗人員介紹:「如果杯子是合格的,在60℃的水浴中放置2個小時後,從外觀上看,浸泡液是無色的,如果浸泡液出現了顏色,那就說明杯子本身脫色,色料中存在的芳香伯胺等可致癌物容易溶解在液體中。但就算浸泡液無色,我們還要對浸泡液進行後續步驟的深度檢測,看是否有丙烯腈等有害化學物質逸出。」

  很顯然,2號塑料杯和3號塑料杯的問題就屬於後者。

  「丙烯腈及有氣味的物質為揮發性物質,經過實驗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這些揮發性物質更易從塑料製品中釋放出來。」實驗人員告訴記者,一旦人體攝入丙烯腈過量,輕者頭暈、噁心,重者直接造成呼吸中樞的麻醉,出現四肢陣發性強直抽搐、昏迷。

  [ 實驗提醒 ]

  不同材質塑料水杯 耐高溫的本領相差很大

  在這次實驗中,我們檢測的是市場最常見的PP、PC、PS、AS、密胺材質的塑料杯。不同的材質有著不同的英文縮寫,它們分別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又是什麼呢?

  PP材質即「聚丙烯」,塑料杯底部數字為「5」。這種材質的耐溫等級相對比其他材質要高很多,是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杯,耐130℃高溫,可重複使用。

  PC材質名為「聚碳酸酯」,塑料杯底部數字為「7」。 PC的抗衝擊性能最為突出,韌性很高,透明度高。但喝熱水最好不要使用PC塑料水杯,一來容易促進杯子老化,二來無法判斷是否會因為長時間高溫而析出有害物質。

  PS材質為「聚苯乙烯」,塑料底部數字為「6」。這種材質又耐熱又抗寒,但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有害化學物。並且不能用於盛裝強酸(如柳橙汁)、強鹼性物質,因為會分解出對人體有害的苯乙烯,容易致癌。

  AS材質是「丙烯晴(A)、苯乙烯(S)的共聚物」,耐氣候性中等,不受高溼度環境影響,能耐一般性油脂、去汙劑和輕度酒精,耐疲勞性較差,料質透明度高,AS的耐溫達不到100℃,100℃會導致變形,釋放有毒物質丙烯腈。一旦人體攝入過量,輕者頭暈、噁心,重者直接造成呼吸中樞的麻醉,出現四肢陣發性強直抽搐、昏迷。

  密胺材質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此材料耐酸鹼,耐高低溫,但是反覆高溫蒸煮使用,容易釋放甲醛和三聚氰胺。

  買塑料杯泡茶 最好選擇能進微波爐的PP材質

  可以看出,不同材質的水杯特性不同,安全衛生風險也不同,它們的適宜用途可能也會有所差異,那麼,市民在挑選塑料水杯,尤其是選擇泡茶的水杯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寧波檢疫檢疫局消費品檢測中心主任曹國洲建議,消費者可優先選擇質地好的陶瓷杯、玻璃杯,如果要買塑料杯,要重點關注下列四點:

  1.儘量選擇去正規商場或超市,選擇PP材質,底部有三箭頭循環再生標誌的水杯。

  2.購買水杯時不要被鮮豔的顏色所迷惑,顏色越深越豔,其色料添加越明顯,存在芳香伯胺的可能性越大,此物質過量有一定危害。

  3.第一次使用前,可用小蘇打粉加溫水清洗,在室溫中自然烘乾,不用洗碗機、烘碗機清洗水杯;使用時勿加熱,勿在陽光下直射。

  4.如果容器有任何摔傷或破損,建議停止使用,因為此種情況塑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更容易逸出。

相關焦點

  • PP、PC、Tritan材質塑料水杯健康知識解析
    生活中塑料水杯隨處可見。塑料水杯有耐摔、方便攜帶、外形時尚等特點,所以很多人在選購水杯時會傾向選擇塑料水杯。其實,多數人對塑料水杯的材質並不了解,平時對水杯材質的分類和安全性並不關注,往往會忽視水杯的材質安全問題。
  • 長期使用塑料水杯會致癌?聽聽專家建議
    原標題:長期使用塑料水杯會致癌嗎 專家建議杯子一旦出現裂紋要及時更換塑料水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雖然塑料水杯方便攜帶,但往往容易讓人和有毒物質聯繫起來。有網友將塑料水杯列為4種易致癌的水杯之一,也有傳聞說杯底的數字越大,表示杯子越安全。今天的「是真的嗎」,我們邀請到食品塑料製品的專家來為您分辨這些傳言的真假。
  • 塑料水杯的健康秘密 飲水杯首選玻璃水杯
    很多人並沒有喝水的習慣,但是如果有一個貌美的水杯會大大的提升喝水欲望。水健康頻道提醒,廣受歡迎的塑料水杯雖然輕便,但是並非最佳飲水杯。水健康頻道建議,在喝水,尤其是喝水溫比較高的水時,最好選擇玻璃水杯或者搪瓷杯。
  • 塑料水杯選PC還是PP?
    環球塑化網 www.PVC123.com 訊:  PC既聚碳酸酯,是最常見的塑料之一,這種材料本身無毒,尤其多用於製造奶瓶、太空杯等,因為含有雙酚A而備受爭議。理論上,只要在製作PC的過程中雙酚A百分之百轉化成塑料結構,便表示製品完全沒有雙酚A,也就變得對健康沒有威脅性。
  • 德芙巧克力礦物油偏高 或含有致癌物質
    德芙巧克力礦物油偏高 或含有致癌物質2017-03-07 09:20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姜維責任編輯:lixianggan然而近日一份檢測報告顯示,德芙一款巧克力產品被檢出礦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可能會給肝臟、脾臟及淋巴結等器官造成損害。
  • 塑料瓶底的1、2、3、4、5、6、7暗藏玄機
    原標題:塑料瓶底的1、2、3、4、5、6、7暗藏玄機   中國江蘇網12月18日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寒冷的天氣,逛街逛累了,喝一杯熱奶茶、咖啡,既溫暖,又時尚。大部分塑料水杯底部有帶箭頭的三角形,裡面的數字為5,且有「PP」字樣。有趣的是,一款名為統一乾拌麵的塑料包裝底部標有數字5,而旁邊的康師傅乾拌麵卻標的是6,並有「PS」的字樣。優樂美的杯蓋上標了5,而香飄飄的杯蓋上卻沒有標記。  記者還走訪了街邊的一些奶茶店,發現有的奶茶店用的是塑料杯,杯底標的是5;也有一些用的是紙質杯,但用塑料封口,沒有標數字。
  • 處處是雷區 99%人不知兒童水杯裡的危險
    奶瓶、奶嘴杯、鴨嘴杯、吸管杯、普通水杯……算下來,養個孩子,杯子不能低於這五種,數量上應該會不止10個,使用頻率比奶粉和紙尿褲要高數十倍吧。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舉個例子吧,如果你的孩子用個「有毒」的水杯,其危害要比奶粉更大。  塑料屬於高分子化學材料,常含有聚丙乙稀或PVC聚氯乙稀等化學物質。用塑料杯裝熱水或開水時這些化學物質很容易分解出有毒物質,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 這款熱銷玩具含有害物質 醫生:攝入10克可致命
    然而,水晶泥中含有一種叫"硼砂"的有害物質。2018年,宿遷一名12歲小學生就因為誤食了硼砂,被送進了醫院。而今,這種含有硼砂的水晶泥,仍然在一些文具店大量銷售。市面上的水晶泥玩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製作好的水晶泥成品,手感Q彈,可以揉捏成各種形狀;另一種是水晶泥自製套裝,小朋友可以用套裝裡的原料自己製作水晶泥。套裝中的原料,主要就是硼砂水、膠水以及色素。
  • 一次性水杯的危害有多大 到底有無毒呢
    塑料水杯有毒嗎塑料屬於高分子化學材料,用塑料杯裝熱水或開水時,高分子就很容易析出溶解到水中,飲用後就對人體健康有害。而且塑料的內部微觀構造有很多的孔隙,其中隱藏著汙物,清洗不淨就會孳生細菌。所以選用塑料杯對於塑料材質的選擇非常重要,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級塑料。
  • 塑料餐具,你會選嗎?
    塑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之一,國標把塑料餐具分為七大類,我們在塑料製品的底部會看到一個小三角,裡邊有數字,這個數字就是每一類塑料餐具對應的國標編號。它們的編號不同,用途、性能也會不同。這種材料製成的瓶子用完之後就要扔掉,不可以再作為水杯使用或者儲存容器。否則會引發健康問題。
  • 網紅凍幹桶鵪鶉細菌超貓狗糧國標120倍,肉粒可能是麵粉混內臟
    結果我一去檢測,哦豁,凍幹桶裡的鵪鶉細菌超貓狗糧國標120倍今天就講這個吧廉價凍幹桶細菌超標之前我就寫過凍幹鵪鶉的問題警惕廉價網紅鵪鶉凍幹,沒輻照細菌比輻照高582倍,超狗糧標準64倍有個還不錯的凍幹廠做了凍幹鵪鶉,沒有輻照的情況下發現細菌超貓狗糧國標64倍這次我直接去拼多多買了一個50一斤的網紅凍幹桶拿去送檢送檢的結果觸目驚心檢測出來細菌總數是120萬 cfu/g而貓狗糧的國標是小於
  • 功能性水杯 別為追求功能傷害健康
    礦物質水杯、淨化水杯、弱鹼水杯、紅外水杯……各種各樣的功能性水杯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這些水杯真的如宣傳那樣,能美容降壓、延年益壽嗎?水杯中添加的各種物質對人體是否有害?專家表示,功能性水杯雖然沒有相關的標準,但必須能夠滿足《生活飲水衛生標準》。一些廠家為了追求功能性,忽略了水杯的安全性,再加上沒有完善的檢測機制,使得目前市場上功能性水杯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
  • 玻璃杯、不鏽鋼杯……最安全的水杯居然是?
    玻璃水杯通常是由無機矽酸鹽類,經過600多度的高溫燒制而成,因其化學成分相對穩定,所以在燒制過程中並不會生成有害物質;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細菌和汙垢不容易在杯壁滋生。 注意:玻璃杯第一次使用就怕開水燙,容易引起爆裂,應該先倒進一點熱水,輕輕搖晃使杯子預熱,再倒入熱水使用。
  • 「塑料包裝上的數字秘密」飲料瓶底部的這個數字標識,是做什麼的
    使用:(1).它只能耐熱至70 ℃,易變形。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並放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科學家還發現,1號塑料品使用了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致癌物DEHP,對睪丸具有毒性。(2).不能放在汽車內曬太陽;不要裝酒、油等物質。因此飲料瓶等用完了就丟掉,不要再用來做為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乘裝其他物品,以免引發健康問題反而得不償失。
  • 娃的性早熟和塑料用品有關?硬核科普塑料製品有哪些,讓你清楚挑選...
    內部結構徹底改變),因此用保鮮膜包裹著食物進行加熱時,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將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之前水杯測評的時候,也看到幾款水杯是PP材質的,所以算是用途非常廣泛的材料了。怎麼選選擇塑料製品時,有一個優先級的原則優先選:2號(HDPE)、4號(LDPE)、5號(PP)次優選:1號(PET)、7號(OTHER)不選:3號(PVC)、6號(PS)
  • 含有害物質"膠帶"捆蔬果引安全關注 專家:會對人體造成潛在傷害
    微博稱,不少超市包紮蔬菜所用的膠帶大多屬於工業膠帶,含有苯類、甲醛、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捆綁後其有害物質會滲入蔬果表層,長期攝入此類「膠帶蔬果」,會對人體造成潛在傷害。  記者走訪了南昌市多家超市發現,不少商家使用彩色膠帶直接捆綁在裸露的白菜、芹菜、蒜苗、大蔥等蔬菜的根莖或葉子上,整齊擺放在貨架上銷售,然而這種使用膠帶捆綁銷售的現象在菜市場卻並不多見。
  • 玻璃杯、不鏽鋼杯...最安全的水杯居然是?
    很多人擔心塑料水杯會致癌,其實只要選擇國家質檢達標的品牌,就相對比較安全。一般來說,塑料杯的杯底都有印有數字1-7,數字越高代表質量越高。常見的是5號PP(聚丙烯)和7號PC(聚碳酸酯)材質。PP材質的杯子具有良好的耐熱性,熔點高達167℃,化學性質也較穩定,是唯一可以放入微波爐的塑料材質;而PC材質的水杯不能裝熱水,不宜照射陽光,因為高溫可能會讓這種材質釋放有毒的雙酚A。此外,塑料杯雖然表面看似光滑,但實際上有許多空隙,易藏汙納垢;而且塑料杯更易吸附灰塵、細菌。03陶瓷杯——釉上彩陶瓷易滲出有害物質
  • 新國標|塑膠跑道成品中六類有害物質有誰
    哺乳動物試驗表明MOCA能增加大鼠肺腺癌、肝腺瘤和肝癌、乳腺癌和乳腺纖維腫瘤等癌症效應水平,在我國致癌性分類中為1A類(歐盟為1B類)。   下面,我們來看看新國標中各有害物質限量是如何確定的。   3.2.1.3 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簡稱PAHs)   3.2.1.3.1 限量值的確定   多環芳烴是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苯環的碳氫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 150餘種化合物,有些多環芳烴還含有氮、硫和環戊烷。大量的多環芳烴歸類為致癌、誘變或生殖毒性物質。
  • 塑料書皮「有毒」?致癌?專家解讀真相!
    近年來,塑料包書皮因其樣式繁多、圖案鮮豔,兼具防水、耐磨、防汙染的功能,備受廣大中小學生青睞。每學期要用掉超19.4億張塑料書皮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指出,2019年,我國的在校中小學生人數約為1.9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