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這部影片改編自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
該影片的主題曲《送別》隨著這部影片的上映家喻戶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道出了英子在每一次告別時的五味雜陳。該影片也獲得了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影片是從一個小女孩的視角,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通過講述小英子童年在北京城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體現了老北京一般底層人的辛酸,和無憂無慮的小英子形成了鮮明對比。
整部影片看完之後,有好幾處情景令人回味無窮。
那時候沒有汽車,在北京城的胡同裡隨處可見的交通運輸工具是駱駝/馬車/驢等等。土坑窪地,用扁擔挑水,人們的生活很艱辛。
小英子的家位於廠甸,緊挨著前門,天安門廣場等等著名建築,現如今房子均價在10-11萬一平米。
這麼金貴的地方英子的家究竟長啥樣呢。
四合院房子是木質結構的,進屋前有一排臺階,臺階前有一顆小樹苗,還有一道偏門,一進門有道屏風,這一看就是大戶人家,英子的爸爸是知識分子,一家人是跟著爸爸從臺灣來到北京。
在英子家胡同裡,有一個瘋子,她叫秀貞。她以前也是一個美麗開朗的好姑娘,後來與一個北大學生相愛,有天夜裡,戀人突然被幾個人抓走了。
秀貞的母親又把她的孩子扔到了城牆根下,在那之後,她就瘋了。每天站在家門口來回張望,尋找她的女兒小桂子。
在胡同裡,人們都把秀貞當成弼馬溫,連她媽都吐槽她。
可偏偏,英子愛與她在一塊。
誰知妞兒根本不是她媽親生的,後來才知道她媽其實就是秀貞。她就是小桂子。
最後一場意外,母女倆被火車軋死了。
英子有一顆澄澈透明的心,她聰明,厚道,有人情味。當她看到店裡老闆抓住妞兒,非讓妞兒笑一個,她就上前去幫妞兒「哼,憑什麼」。英子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新青年,不逆來順受,有強烈的反抗精神。一個小小的身體裡,卻蘊含著那麼大的能量,精神,鬥志,理想。英子明朗,勇敢,熱情,她同情弱勢群體,深諳弱者的不易,崇尚平等自由。
在成人世界裡,地位,金錢,權力這些英子都不懂,每當英子問爸爸「為什麼?」
爸爸說:」過去的事都會忘記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在一次又一次送別中度過呢。
秀貞和小桂子去世後,英子搬到了新的胡同。在這兒她又和一個小偷成為了朋友。她不知道該叫小偷好人還是壞人。
但她知道,小偷偷東西是為了供自己弟弟念書。
這樣的賊真的是壞人嗎?
後來小偷被警察抓住。而在她的認知裡,小偷並不是一個壞人。他只是想讓自己的弟弟能念得起書,不要成為像他一樣沒本事的人,他就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做個小偷。英子卻覺得,他是一個好哥哥。
在英子心裡,世界是美好的。她鍾情於《我們看海去》—一篇語文書上的課文。裡面寫道「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英子就站在小院裡念給爸爸媽媽聽。
爸爸說:「可是你還沒有見過海呢」,英子卻淘氣地說「誰說的,我們從老遠老遠的島上來,不是要坐船過大海嗎」,媽媽笑了「那時候你才多大,你怎麼會記得呢」。
據說作者林海音就叫「英子」,相必她的小時候也是這樣吧,對一篇描繪美麗的大自然的課文感嘆不已,心思很是細膩柔美!
好景不長,英子還沒長大,英子爸爸去世了,英子就這樣離開了北京。送別了她的童年。
這部影片很經典,它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希望我們在努力生活的同時,都還能保有跟英子一樣的透徹,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