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省費用,石正山自己動手修理高音喇叭。 賀文兵 攝
「龔建章同志關心大家,抽時間修好了唐家託的路……」昨日下午6時,寧鄉縣青山橋鎮花園塘村,石正山老人的「農村新聞廣播站」按時播送新聞……6年前,這位熱心老人自掏腰包辦起這個廣播站。6年來,老人通過這個廣播站播出各類稿件3000多條,每天聽眾1000多人,在宣傳法律政策、弘揚正氣、方便村民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掏腰包辦起「農村新聞廣播站」
石正山老人今年76歲。1999年,他從小學教師崗位退休後,一直居住在花園塘村。2008年,他自掏腰包買來高音喇叭、功放器、話筒等設備,在花園塘村建起了一個「農村新聞廣播站」。「想讓村民們多了解外面的情況,多掌握一些法律政策和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多向身邊的榜樣學習。」老人坦言,他辦這個廣播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當地村民之間激發正能量。
石正山老人的「農村新聞廣播站」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6時準時廣播,每次廣播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6年來,石正山老人購買過20多個高音喇叭,加上其他設備及修理費用,老人共花費了3萬多元。如今,花園塘村共有5個組的村民聽老人的「農村新聞廣播」。每次廣播,聽眾達1000多人。
6年為村民播各類稿件3000多條
石正山老人的「農村新聞廣播站」所廣播的內容包括黨史知識、法律政策、時政新聞、身邊典型等。6年來,所廣播的各類稿件達3000多條。這些稿件的採編播,都由老人自己完成。除當地的「土新聞」外,老人還通過報紙獲得外面的「洋新聞」。在村子裡走家串戶時,老人總喜歡帶上紙筆,發現有意義的人和事,並寫成稿件及時廣播。時間一長,石正山老人的「農村新聞廣播站」成了當地村民了解各種資訊的重要渠道。
今年上半年,正值水田翻耕季節,一傅姓村民的耕牛卻走失了,一家人著急得很。傅姓村民找到石正山,老人立即播發「尋牛」的資訊,並發動村民幫忙找牛,並公布了失主的聯繫電話。第二天,走失的牛被找到。
其實,石正山家裡的境況並不好。老伴於2002年去世,自己的身體也不好,兒子患有精神病,放火將家裡的房子燒過3次。無奈之下,老人將兒子送到醫院住院治療,自己則獨自生活。平時,老人的生活十分節儉,穿的是10多元一雙的膠鞋,一年也捨不得買一身新衣服穿。但在採訪中他卻常常給那些發生不幸的村民捐款,6年下來,老人共捐了1萬多元接濟那些發生不幸的村民。(記者 賀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