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古鎮民風民俗》序:一部佛堂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

2021-01-09 阿拉義烏

說起民風民俗,地方故老或地方精英會如數家珍,不僅細節詳實,而且還有許多美麗而動人的故事。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生活於一方,得靠地方水土養大的每一個人,都會為家鄉而自豪,人們會記住並傳頌那些讓自己也希望所有人感興趣的文化。家鄉的山水,尤其是生於斯長於斯並創造和傳承了豐富的文化,也包括民風民俗等文化,總是那麼令人難忘。

近些年提倡的所謂鄉愁文化及其討論和研究,正好說明,改革開放後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是人們對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與傳統漸行漸遠而出現的一種主動回望。

勿庸諱言,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改變了浙江,也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但它是歷史長河流經這個時代的一種必然歸宿。

五千年,甚至更長的文明也在現代化的裹脅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中國走上一條從未走過的道路。

而五千年甚至更悠久的歷史所創造的文化,因其大都依託於我們的土地並深植於農耕生產方式,形成與現代工業生產的巨大差異,這就是我們在現代化和與傳統生活的異化過程中,時常會有失落感和迷茫感的重要原因。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見生活的多彩。

中國有源遠流長的文明,也包括浙江先民的智慧和創造。

事實上,在浙江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以浦江的上山文化為代表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定居農業和以耕作為生,日出而用,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經形成。上萬年來農耕文化一脈相承,長久地存續於浙江的每一個片土地,每一個村落,影響著每一個人。

定居農業雖然自給自足,但浙江的文化卻並不封閉,在三千多年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民族血與火的歷史進程中,浙江不僅自身在發展,而且,還承擔了吸納中原文化並不斷融入涵化,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浙江文化,擁有自己的文化特點和特色,形成浙江的文化精神:「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

開放並包容是一切的根基。從漢末開始的中原地區移民,隨著每一次的朝代更替和社會動蕩,不斷地流入浙江地區,漢末、兩晉交替時期,唐末、兩宋之交等,每一次朝代更替和社會動蕩,都讓中原的世家大族和大量流民遷入浙江,他們在這兒定居並繁衍生息,他們把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帶入浙江,也把獨特的文化帶入浙江,形成了浙江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的社會景象,杭嘉湖、寧紹、台州、金衢、溫州等不同的地區,雖然號稱同為吳語區,但相互之間方言上幾乎無法直接交流,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圈。

改革開放40多年,普通話雖然成為了人們交流與交往的最主要語言,方言土語的影響力在下降,甚至有許多家庭的夫妻因為來自於不同地區只能使用普通話交流,而使孩子對於方言的使用和認知極大地降低,加上幼兒園成為學前教育的普及性學校,這種趨勢還在漫延,但尚未改變不同文化圈的格局。

浙江不同縣市間的地方土語背後的文化差異及不同地區的移民遷入和後續的文化融合涵化,依然造成地方民風民俗各有特色,甚至自成體系。

義烏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在改革開放後迅速興起,成為至今影響中國甚至世界的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在帶動一方民眾富裕之時,也迅速地改變義烏和周邊地區的發展。義烏的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一方面是浙江人長久以來形成的文化包容精神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浙江人敢於走出去,吸納新的文化並為我服務精神的體現。

改革開放點燃了義烏文化中雞毛換糖的激情和善於從事商業活動的基因並因此改變了義烏,而佛堂是這一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

顧名思義,佛堂與佛教有關,有兩義,即有佛的堂屋和供奉佛的殿堂寺廟等,把佛堂作為地名,一定與宗教信仰有關。義烏市佛堂鎮就是這樣一個具有獨特的稱謂由來,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巨大影響力的城鎮。

傳說達摩曾救此地百姓於大洪水之難,百姓為感恩而建渡磬寺,也稱古佛堂。宋元明之時,已有佛堂埠之記載,皆因渡磬寺之佛堂而名之。此寺至今還存。說明佛堂鎮稱謂由來的宗教性本質依然存續於百姓心目之中。

佛堂歷史悠久,自古就有人居住於地,在漢代之後則同時陸續有中原漢族遷入,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東陽江繞鎮而過,使佛堂成為農耕為主,商賈發達的大鎮,被稱之為「小蘭溪」。

獨特的歷史造就了獨特的文化,照見生活的豐富與多樣性。

《佛堂古鎮民風民俗》就是這樣一本記錄佛堂人的生產生活等真實世界的著作。

首先,結構有序。《佛堂古鎮民風民俗》有共有九章,除第一章是敘述佛堂古鎮的形成外,其他都是民俗內容,包括生產習俗、生活習俗、禮儀習俗、娛樂習俗等, 涉及了民俗的所有方面,從而完成了一個記錄地方民俗文化的完整結構和內容敘事,讓人一目了然地感受佛堂鎮從古老的過去走來的綿綿不斷的文化,感受所創造文化的多樣性以及與農耕生產生活及傳統的商貿活動的有機血肉聯繫。如第五章「歲時習俗」下有「傳統時令習俗」「傳統節令節日」「宗教節日」「新興節日和重要紀念日」等四節,節下還有更細的分類或條目,結構井然有序。這種結構既是民俗的,學術的,也是生活的,過程中的,是佛堂的,當然也是義烏和全國幾乎共有的。

其次,內容豐富。《佛堂古鎮民風民俗》分列八大方面,但每一個內容實際上有著更詳實而具體的分類和內容。如生產習俗中就有商業習俗,而商業習俗下又有坐商和行商兩塊,並有更詳細的條目對內容進行記錄和敘述。如坐商就有「學徒」「半作」「夥計」「帳房」「薪俸」「借貨」「賒欠」「商號」「行業」「街路」「開新市」「趕市口」「回頭客」「食祿肉」等14條;第七章的「社交習俗」下的第三節「交際禮儀風俗」下有「交談」「站相」「坐相」「行相」「吃相」「衣著」「座次」「掛對(聯)」「待客」「接客」「勸酒」「和事佬」等12條,每個條目的記錄和敘述都非常簡潔通俗和準確,體現民風民俗文化內容的豐富性。

再次,特色鮮明。《佛堂古鎮民風民俗》是對於一個地方村鎮民風民俗文化的記錄,基於地方和民間,主要是基於生活中存續的文化的記錄和敘述是其根本要求和出發點。著者在大量調查和資料搜集的基礎上,除了分門別類,更注重的是當時存續的文化的特色呈現,表面上看,一些條目是各地都存在的,但內容的記錄和表達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非常鮮明的地方特色,如「孤老會」要下,「孤老會是清末民初民間救助性的會社組織。專門收養六十歲以上、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會內每三人住房一間,每間房間有字號編列,以備查考。每天供應一日三餐,每月吃魚吃肉小葷數次,平日公共菜一味,準許自備菜。每月準離會三天,如三天不到,則除名。會內設有廚房、湯房(供飲用水)等。會內老人可量力從事其他工作,準許賺錢添補零用。每遇立冬,發棉襖一件,清明收回,另給席扇等。老人進院後,平時,各房字號都僱有服役之人,可以送物件,交易器材,保管財物。老人死亡則有棺木埋葬。」雖然屬於歷史的記憶,但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佛堂這一商貿名鎮,對於來之於四方則孤老無依者的人文關懷和民風之純樸。這種體現農耕文明與商貿文明於一體的文化特色,差異性表現了佛堂作為商貿達三江傳統時代農耕集鎮的風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一種特殊寫照。

第四,時代感強。《佛堂古鎮民風民俗》不僅是一部記錄民俗的志書,實際上也是一部佛堂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但凡現實的,也包括歷史上佛堂曾經存在的生活文化,都加以搜羅記錄,而且,每個記錄的內容都會對過去的還是當下的,進行確認。這種時序或時間上的表達方式,大都以清末民初存在,過去的,舊時的等加以匡定,生活的時代性與記錄者敘述的時代性是相一致的,這就使一般的民風民俗,成了地方上的生活歷史,可以復原生活,也可以建歷史的發展脈絡。

除了條目內容限定和明確的時代感外,《佛堂古鎮民風民俗》還有一章叫 「已消失的陋俗」,它們包括裹足、童養媳、典妻等內容,這些民俗非常明確已經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舞臺,但卻在過去的生活中長期存在並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曾經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隨著時代的變革,它們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本志書不因消失而忽視。

事實上,生活是時代的,民風民俗這種生活的文化自然是時代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異,隨著時代的變革而脈動,這就是規律。

當然,作為一部地方性的生活相記錄的志書,既需要嚴謹,更需要真實,雖然一些敘述,在真實上是客觀的,但與現實生活之關的關聯,主要是歷史上,尤其是文明時代之前的歷史與當下現實之間的關聯,往往存在敘述者的視角,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們相信,歷史有時是不確定的,但生活卻是真實和真誠的,這就是《佛堂古鎮民風民俗》會給佛堂也會給義烏,甚至是給民俗學研究者帶來的歡喜。

人們常說,盛世修志。今年以來,浙江省的《浙江通志》113卷陸續修訂出版,其中就有民俗志。《佛堂古鎮民風民俗》也是盛世修志的一大成果, 這種範圍更小,與當地人的生活更直接相關,更生動也更真實的方志「歷史」,一定能為地方文化的傳承和認同,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弘揚,起到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為序。

(編者:標題為編者所擬,這是作者序言原文,作於2020年)

作者丨陳華文

浙江師範大學二級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通訊:西藏災區的「帳篷佛堂」
    中新社發 唐朝楊 攝 中新社日喀則5月26日電 題:西藏災區的「帳篷佛堂」中新社記者 曾嘉 唐朝楊 張子揚「寺廟塌了,可經書還在,修行之路還在。」經歷了地震時的恐慌、地震後的大轉移以及安置點的搬遷後,達娃終於又能安心青燈古佛的修行生活了。
  • 佛弟子如何在家中布置佛堂?
    佛堂,藏密稱之為壇城。一個佛弟子在家中設置佛堂,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修行有所依託,並非是佛堂內有佛。設立、布置佛堂時,以簡單、莊嚴為原則;宜選擇整潔、空氣清新、光線充足、安靜不吵鬧的地方。不需特別選擇吉日吉時,也不必看方位,只要心存誠敬,便「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 佛教:在家設佛堂,這幾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然而,也有不少人常常因為日常工作、生活忙碌或者路途遙遠,而來回奔波,無法及時輕鬆到寺院參學燻修。鑑於這種情況,在自己家設置個小佛堂就會非常方便和必要。佛堂的設置不可過於隨意和世俗,必須得當、如理如法,如何做才能避免失儀,而增進功德利益呢?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家設置佛堂的幾點常識,希望大家能夠受益。
  • 佛教:家裡設佛堂,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但是有很多信眾因為受工作或者學業的限制,沒有太多時間到寺院裡定時上早晚課,這時候在家裡設置小佛堂就非常方便了,不用來回奔波。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家裡設置佛堂應注意的幾點禁忌,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首先,佛堂位置的選擇,最好在通風、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整潔安靜的地方,環境太暗,會不利於人的身心舒適,但安置佛堂的前提是必須徵得家裡人的同意,不要因此讓家人產生反感牴觸情緒。
  • 家中布置佛堂,這四點注意事項,一定要知曉!
    那麼在家中設置佛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嗎?其實有的,但也並不是如大家所傳言的那樣,需要看風水方位,需要選一個好的日子。家中布置佛堂,這四點注意事項,一定要知曉!一、環境。所謂環境,就是在家中設置佛堂,他不比寺院,乃是清淨之地,因此需要選擇好對的地方。
  • 佛教:在家如何設置佛堂?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這種情況下,在自家設置佛堂就顯得尤為必要。但是,許多人對佛門的規矩知之甚少,畢竟設置佛堂是非常嚴肅恭敬的事情,不可含糊隨意。那麼,在自家設置佛堂到底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呢?本篇文章,幫大家答疑解惑。首先,要設置佛堂,先要選好位置。佛堂的位置最好遠離廁所、臥室、廚房等不潔淨之地。規劃出一處向陽且空間比較大的地方作為佛堂的絕佳之選。
  • 只狼平田宅邸佛堂隱藏密室進入方法[多圖]
    只狼平田宅邸佛堂有一個隱藏密室,其中有一個佛珠。但是這個隱藏密室一般人無法發現,所以很多玩家沒有獲得這個佛珠。下面帶來隱藏密室的進入方法。 平田宅邸佛堂隱藏密室進入方法 佛堂中有一尊鬼佛。
  • 鼓缽木魚依然響 民宅"佛堂"何時歇
    東方網7月26日消息:有媒體前不久曾報導浦東南路1475弄7號503室居民,將「佛堂」設於家中,引來香客絡繹不絕,以至於「鼓缽木魚聲不斷,香火燭焰日日燒」,聲音、香灰、火險擾得四鄰不安。
  • 故宮裡的神秘佛堂,為何工作人員進入都要大喊一聲:打擾了諸位?
    北京市當中有著很多的旅遊景點,而故宮就是當中存在感比較大的一個了,故宮從古至今都是民間百姓們十分嚮往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故宮十分的宏偉壯觀,同時故宮當中也存在著很多的靈異事件和神秘故事。在梵華樓的二樓還供奉著很多的佛像,根據統計,整個梵華樓的佛堂一共供奉著足足將近八百尊佛像,讓人十分的震驚。梵華樓的建築造型,體現了當時的建築的特色,這是當時清朝時期內部供奉佛堂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梵華樓在當時被叫做了六品佛樓。
  • 瘋柴咬爆20kg檀香粉 佛堂變沙灘
    瘋子柴把檀香粉咬爆,佛堂直接變沙灘。臺北飼主Sydney Yang家裡有隻1歲的白柴「Ruru」,這天馬麻上班前趕著刷牙洗臉,於是就把毛孩放出籠讓它自己去尿尿,沒想到才不到10分鐘的時間,媽媽一出來就發現家裡瞬間面目全非,整個佛堂被弄得像是一座沙灘一樣,才知道原來是Ruru趁機把20公斤的檀香粉咬爆了!
  • 河南藏著江南古鎮,春節遊首選,打鐵花,觀民俗.年味十足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變快,神秘而又安靜的古鎮開始散發著自身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城市人群遊玩。去到古鎮享受美食,體驗文化。我們平日裡見慣了高樓大廈,偶爾去看一看古風建築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古鎮,人文歷史濃厚,足可以滿足你對古鎮的嚮往。
  • 佛系鸚鵡表情包:你們鬥,我去佛堂燒柱香
    佛系鸚鵡表情包:你們鬥,我去佛堂燒柱香
  • 仙堂不是佛堂,學佛千萬不要立仙堂!
    很多學佛的人一開始供仙堂,學了佛以後,在佛堂裡還保留著仙位。如果你把它拆了,它還不高興,鬧騰你,讓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甚至有的仙還阻止你學佛,不讓你供佛。有的人為此感到苦惱,想知道怎麼解決,他想學佛。首先,有兩種心態是不必要的。一是恐懼的心態,怕保家仙搞得我沒辦法;二是嗔恨的心態,「你搗亂我,我跟你對著幹!」這些都不需要。
  • 家裡的佛堂擺放哪些供品比較好?
    家裡的佛堂建好以後,一般來說,可以用「香、燈、花、水、果」以及潔淨的素食點心作為供品來供奉。佛教中有正式的「六供」,分別是「香、花、燈、塗、果、樂」,其中,「塗」源自印度習俗,是指在寫經或修法時塗抹在手上的香,現在大概只有日本佛教界中還部分保留了這個傳統。
  • 福建省傳統民俗有哪些?福建民風民俗活動匯總
    那麼福建有哪些民風民俗呢?霞浦灘涂  福州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祖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後,福州市民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完畢後,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鄰人說明本戶已履行了掃墓祭祖的責任。
  • 【紀實資訊】津門網向傑:重慶塘河古鎮掠影
    塘河古鎮位於重慶江津區境內,歷史悠久,古樸蒼勁,以其光輝燦爛的古建築文化,樸實無華的民俗民風,風光如畫的優雅環境而聞名。古鎮街道依山而建,從河畔呈階梯狀蜿蜒向上,長約600米的主街連接著橫街子、廟巷子兩條小街。古鎮因有著保存完好的原始建築群,被眾多影視劇組青睞,先後有近百部電影、電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
  • 仁清法師:佛堂 精舍建起來 發揮它應該有的作用 功德翻倍增長
    所以說建佛堂、寺院包括類似我們這個道場,僅僅是建,還沒說它發揮作用,就有如是功德。  如果說這個寺院建起來,佛堂建起來,精舍建起來,它恆常發揮它應該有的作用,那麼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翻倍增長,而且恆時增長。怎樣才能發揮作用呢?就像我們這樣,定期靜修,定期講學。對不對?我們沒有高香。遠路的弟子那天來了說:「師父,我以為你這裡什麼都有呢」。想從這裡請柱高香。我說:「沒有,高香沒有」。
  •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2015-06-20 18:3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寺廟收養流浪貓,貓成功變和尚:不吃肉不殺生,每天蹲坐在佛堂
    每次香客來都會見到貓咪不只從什麼時候起這隻貓白天都會趴在佛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