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 新世相 的第1354 篇文章 -
相信你肯定知道了這個好消息:
上周五,《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了,時隔 20 年。
票一出來被搶空了。才 4 天,票房已經過億,破了自己的紀錄。
一夜之間,我的朋友圈裡多了一大群巫師,紛紛在亮身份:
格蘭芬多女孩報導!
斯萊特林女孩報導!
赫奇帕奇女孩報導!
像一個大型的校友會。20 年了,各自的院訓念起來,還像宣誓一樣熱血:
「我們英勇無畏,我們奮不顧身,我們是格蘭芬多!」
「我們強大冷靜,我們優雅自持,我們從不後悔,我們是斯萊特林!」
……
事實證明,對魔法的熱血,從不會冷的。
2000 年,哈利波特的書引入國內,賣的比新華字典還多。
當時最大的 90 後才讀小學。有人看不懂英文,拿著翻譯器翻完了結局。
還有個女孩,從小非逼著她媽給她買個貓頭鷹。它是專門送信的:
很多人 11 歲生日過得也不安穩。晚上不肯睡,等著貓頭鷹來送信。
要知道,錯過那晚,你就只能當個麻瓜了。
誰願意當麻瓜呢?
主題曲《海德薇變奏曲》下面有上萬條評論,點進去看都有點心酸。
我的貓頭鷹迷路了、被海關攔了、被伏地魔扣押了……
就是不相信自己是個被遺忘的麻瓜。
如今,我們早就過了 11 歲,但想當巫師的心從沒死過——
一次次去撞九又四分之三月臺。
看到個掃帚就要騎。
還做了個會發光的魔杖,自己來場魔法大戰。
對電影裡的三個主角也是念念不忘,他們的流量堪比頂級 idol 。
哈利 7 月剛過 40 歲生日,全世界都轟動了,光他的同款生日蛋糕就數不過來。
赫敏變成了錦鯉女孩。一到考試季就有女孩換她做頭像,吸吸學霸的靈氣。
羅恩成了吃播界扛把子,單吃個雞腿,就能上好幾次熱搜。
20 年了,他們真的就像同學一樣,和我們一起長大。
最近有個新詞,叫「哈利波特一代」,說的就是我們。
真幸運啊,被我們碰上了。
霍格沃茨屬於哈利波特,也永遠屬於我們。
我可以用一句話講清楚這個故事:
3 個魔法學校的學生,在同學和老師的支持下,打敗了黑魔頭。
很燃吧。按理說,這 3 個小孩也應該按很燃的英雄去配置。
事實卻恰恰相反。
先看天選之子哈利波特,近視眼,每次打完架,都要撿眼鏡。
作者羅琳叫他被選中的人,又是被詛咒的人。
我翻譯下,他就是個實慘的富二代。
爸媽被伏地魔殺了,留給他一筆財產,還留了一個疤。他的一生都在被伏地魔追殺。
從小寄養在姨媽家,苦死了,吃不飽飯,還被揪著頭髮打。
羅恩,窮人家的第 6 個孩子。在家被哥哥壓著,在學校被哈利壓著,挺憋屈的。
一出場,就被另一個富二代馬爾福笑窮酸。
成績也不行,不知道被學霸赫敏損過多少回。
赫敏,班裡最聰明的女同學。連老師都誇,就沒她學不會的魔法。
但也是班上最討嫌的女同學。喜歡昂著頭說話,笑羅恩咒語不正宗。
這三個小孩,單拎哪一個去打伏地魔,都有點不靠譜。
而且他們一開始還不團結。
赫敏講話不客氣,損得羅恩不爽。羅恩背地和哈利吐槽,她這種人哪有朋友。
氣得赫敏去廁所哭。
但就像所有革命友誼的建立一樣,必須得經歷一次團戰。
赫敏落單了,遇到了巨怪,羅恩和哈利冒著違紀的風險去救。
他們才一年級,也不會魔法,就拿著魔杖戳怪物的鼻子。
還打贏了。
事後,大家相視一笑:
「朋友不就是這樣嗎?」
這是他們第一場團戰。
也是他們第一次意識到,朋友是多麼珍貴。
很多人都羨慕過這個鐵三角的友情。
小時候看,以為他們幸運,能遇到這麼好的朋友。
20 年後重看才發現,這是他們做出的選擇。
三個人裡哈利出身最好,頭上那個疤就像上層社會的通行證。
校長偏愛他,同學崇拜他。
富二代馬爾福也想拉攏,他主動向哈利伸出了手,
「你不會想和這種貨色交朋友的。」
這是暗示羅恩出身不好,爸爸沒權利。
但 11 歲的哈利做的選擇,至今還讓人覺得棒。他拒絕了馬爾福,選了羅恩,
「我還分得清好壞,謝了。」
赫敏出身就更慘了。比羅恩還差,爸媽都是麻瓜。一直在被校園霸凌,綽號就是「泥巴種」。
但哈利和羅恩從沒看低過赫敏。甚至離了赫敏,面對伏地魔,他倆兩天都活不了。
整個系列裡,最燃的就是他們的團戰。
第一部的最後一場,哈利要去守護魔法石,要穿過一個危險的巫師棋。
走錯一步,就是全盤皆輸。
你一定要看看他們是怎麼通過的。
哈利是相,做最後殺死敵人的那個人。
赫敏是車,保護相。
羅恩上馬做騎士,為相開路。
相信你也記住了赫敏的這句話:
「哈利,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是友誼和勇氣。」
後來他們遇到了更多的危險。
哈利勇敢,但經常頭腦一熱,要獨自赴戰。
但事實證明,他必須和他的朋友在一起,才能贏。
這也是作者羅琳的用意:
沒有人能獨自成為英雄。
你必須不斷信賴你的朋友。
哈利波特的電影拍了 10 年,講了他們 11 歲到 40 歲的人生。
如果你把這 10 年連起來看,會發現一個挺殘忍的事實:
開頭的 logo 越來越暗。
這意味著,你越長大,面對的世界就越殘酷。
它提醒你,成長就是要經歷不可避免的失去。
從哈利波特 14 歲開始,電影每更新一部,就有一個人死去——
哈利的貓頭鷹、哈利的校長、哈利的朋友們……
最讓人心碎的一幕,是他的教父小天狼星之死。
哈利是個孤兒,最渴望有個家。
好在有了小天狼星,給他出遊的申請書籤字,還許諾他要一起生活。
可結局太遺憾了。很多人不相信,哭著寫信給羅琳,罵她心太狠。
羅琳說抱歉,但現實就是這樣。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成長這麼殘忍:
它會收走你的童真,你的庇護,還有你最愛的人。
但我們也從中學會了如何面對:
你可能不知道,小天狼星有個特殊的寓意,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
他指著哈利的胸口,告訴他不必害怕:
「愛我們的人,必定永不離棄。」
霍格沃茨最後一戰時,哈利發現了最痛苦的秘密——
殺死伏地魔,必須要先殺死自己。
看到這裡很多人哭得更慘了,這是什麼設定?但這恰恰是勇氣生長的時刻:
你是選擇堅持,還是選擇逃避?
哈利赴戰了。毫無意外,被打趴了,但他沒敗。
我還記得他曾經對伏地魔的一句嘲諷:
「你才軟弱,
你永遠不會懂得愛和友誼,
我真為你感到悲哀。」
霍格沃茨之戰是他的最後一場考驗,他贏了。
這一年他 17 歲,是魔法世界裡成年的年紀。
他可以從霍格沃茨畢業了。
順著這 10 年看,你會發現不僅是哈利波特成年了,電影裡的演員們也是。
演哈利的丹尼爾,從小運動不協調,在學校不受歡迎。
這 10 年,他說自己長成了一個不平凡的人。挺滿意的。
演赫敏的艾瑪,沿襲了赫敏的學霸人生。
她說,這 10 年,千金不換。
其實我們也是,千金不換。
你可能不知道,羅琳本來打算用哈利波特的傷疤 ( Scar ) 做結尾。
但最後,她不忍落筆,改成了 all is well。
20 年了,一切都好。
這也是哈利波特帶給我們的庇護。
我的同事兜兜在手腕上紋了個咒語,lumos ,意思是螢光閃爍。
小時候她在外婆家,像哈利一樣,不受重視。
遇到外婆發脾氣,她就會躲進又小又黑的房間,輕念一遍 lumos ,
立馬能逃到那個充滿朋友的魔法世界。
我還聽說過這樣一幕:
鄧布利多去世時,代表魔法世界的庇護消失了。學生們舉起魔杖,念出咒語。
而電影院裡,人們打開手機的燈,也輕念 lumos 。燈光聚集起來,很多人的眼眶都溼潤了。
有一個抑鬱症的女孩,自殺過 8 次。最後一次,她寫信給羅琳,請羅琳手寫了一個咒語,Expecto Patronum(呼神護衛)。
這是一個守護咒。她紋在了身上,這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還有個女孩早就畢業了。小時候想做最牛的動漫師,沒實現。
每次加班到深夜,疲憊得想放棄時,她就會重看一次哈利波特,然後大喊一句:
「我是個女巫,我註定不凡。」
就還能繼續往下走。
20 年了,貓頭鷹成了很多人最放不下的一件事。
有人寫信給羅琳,貼著國際郵票,確認自己的身份。有人已經生了孩子,還是不甘心,讓孩子繼續等。
但今天,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
你沒錯過霍格沃茨。
你的那隻貓頭鷹,早就來過了。
撰稿:袁燦爛 陳丟丟
實習:徐暢 劉悅
晚禱時刻:
你是一個巫師!
時隔多年依舊如此?
Always.
我們是誠實勇敢的格蘭芬多!
我們是優雅自持的斯萊特林!
我們是睿智博學的拉文克勞!
我們是正直忠誠的赫奇帕奇!
↓↓↓